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指南·共识·规范
    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专家共识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医疗机构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6): 591-59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6.01
    摘要 (742) PDF全文 (3626)   可视化   收藏
  • 药学实践
    张燕荣, 甄健存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56-160.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6
    摘要 (2466) PDF全文 (362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资源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来确定处方干预监测重点,以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方法:对2001—2013年间的5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所涉及的药品、发布频度、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引发原因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以确定在处方干预中重点监测项目及采取避免一些严重ADR发生的措施.结果:2001—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58期,涉及药品115种,其中化学药97种,占84.35%,涉及15个类别药品.中成药18种,占15.65%.在通报的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为30.93%.被通报药品中化学药和中成药的注射剂和口服制剂引发的ADR大致相当.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或过敏、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及肾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或损害等最多.引发ADR除药品原因、患者个体差异外,还与临床不合理用药如超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规范、禁忌证用药、药物配伍、儿童用药不规范问题等有密切关系.结论:药品不良反应除药品本身性质引起和患者个体差异外,许多是由于临床不规范用药造成的,应予以重视,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官方信息资源可以确定处方干预监测重点,将可避免的ADR发生率降低到最低,在这一过程中药师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作用.

  • 专栏
    孙世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5): 369-37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5.01
    摘要 (2239) PDF全文 (33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分析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概况,包括品种分布、国家收载及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情况。方法:通过查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数据库,系统梳理了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分布情况;详细分析了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在国家法典和相关目录中的收载情况;通过查阅历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及近13年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录文献,全面总结了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道情况。结果: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通用名称共134个,涉及批准文号923个,生产厂家216家;有冻干粉品种7个,独家品种74个;以清热剂、理血剂、祛湿剂、补益剂和抗肿瘤剂品种为主;给药途径主要有肌肉注射、静脉滴注、静脉推注、特殊方式、皮下注射、穴位注射及腱鞘注射7种,其中单一给药方式有94个品种,混合给药方式40个品种。历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不同但趋于理性,历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基本保持不变,而历版《国家基本保险目录》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则在逐渐增加。历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报道病历数量及比例越来越高;国内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显示有关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文献报道亦越来越多,尤其是进入2009年后中药注射剂药品不良反应或事件文献报道数量进入高峰平台期。结论:中国已上市中药注射剂品种分析报告可为后续开展中药注射剂系统研究,尤其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 指南·共识·规范
    北京中医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8): 827-83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8.01
    摘要 (391) PDF全文 (3112)   可视化   收藏
    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含冰片中成药品种多、临床应用广泛,且不合理用药(不对证使用、重复用药、超长疗程服用等)情形常见。同时,历代本草曾多次记载冰片不当使用的安全风险,现代药理学实验也有相关提示,所以,含冰片中成药应成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关注点。为了规范此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采用"共识报告"的形式,由来自全国多地三级医疗机构的 28名药学专家经 Delphi 法形成。共识形成前进行了充分调研,共识形成中开展了相关问题的文献学统计分析和循证评价,并采用认可度和推荐度评分进行了专家意见的综合,最终形成了含冰片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基本原则"和"药学评价与用药指导的关键原则"两部分共21条陈述及其说明性文字。旨在为医疗机构药师、医师和医保管理者提供含冰片中成药合理使用与药学评价的参考意见。
  • 指南·共识·规范
    中国药学会药学服务专业委员会, 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中国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自备药临床管理建议》编写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5): 1651-165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5.01
    摘要 (369) PDF全文 (2679)   可视化   收藏
     
  • 指南·共识·规范
    周凌云, 邓晟, 徐萍, 李昕, 颜滢, 欧阳林旗, 刘湘, 何鸽飞, 陈艳平, 史志华, 王安发, 黄宇, 王立新, 何益锋, 张继红, 郭艳, 左笑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7): 711-733,7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7.01
    摘要 (291) PDF全文 (2660)   可视化   收藏
    口服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用药。因此,有必要针对品种繁多的口服CCB类药品构建科学、规范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并制定《口服CCB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专家共识》(下称"共识"),供决策部门及临床参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联合部、省级和各地、州、市、县共16家代表医疗机构成立了共识编写委员会,参考《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以及《心血管病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技术指南》,基于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针对高血压和冠心病适应证,从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可及性、适宜性以及创新性6个维度开展了口服CCB类药品的综合评价,并广泛征求了药学和临床专家建议,最终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可为该类药品的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医疗机构目录遴选提供指导建议和决策依据,为其他药品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张娟红, 王荣,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95-9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2
    摘要 (2479) PDF全文 (239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平原组(P)与急进高原组(H)大鼠体内氨茶碱的药动学特征.方法:Wistar大鼠于平原地区禁食12 h后将0.003 8 g(约含氨茶碱3.6 mg)氨茶碱片剂灌胃给药,一周清洗期后急进高原,灌胃给药.平原组及急进高原组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急进高原后,氨茶碱血浆超滤液浓度显著减低,因此蛋白结合率增高明显,平原组与高原组分别为37.05%和74.17%.氨茶碱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药动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房室模型参数Ka显著增大,与高原组相比半衰期从(2.365±0.448)h 增大到(2.944±0.694)h,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峰浓度增大,达峰时间缩短,总清除率降低.结论:急进高原后,氨茶碱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氨茶碱提供参考依据.

  • 药物与临床
    朱磊, 黄萍, 李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47-15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4
    摘要 (2547) PDF全文 (23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数据库中筛选出519例严重ADR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519例严重ADR病例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ADR的比例很高,占7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抗肿瘤药物153例(23.25%),抗生素118例(17.93%)和中药注射剂41例(6.23%).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是发生严重ADR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发生严重ADR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占76.75%.严重ADR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为用药当天,甚至用药后几分钟,最长的993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病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ADR,同时要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研究论文
    李炜, 牛建昭, 王继峰, 沈丽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91-9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1
    摘要 (2453) PDF全文 (235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可能的受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对T47D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槲皮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槲皮素(10,20,40 μmol·L-1) 能显著促进T47D细胞的增殖,而抑制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并将T47D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槲皮素促进T47D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槲皮素在10 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 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介导的.

  • 药物与临床
    卢志刚, 刘芸, 易继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41-14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2
    摘要 (2209) PDF全文 (2323)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后脑血管痉挛(CVS)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SAH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以及对照组32例,2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30 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从发病后立即开始使用,连用2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SOCS-3、TNF-α和IL-6水平,对比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指标、比较2组出院时 Glasgow预后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hs-CRP 、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SOCS-3含量升高(P<0.05);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下降(P<0.05);出院时GOS 评分升高(P<0.05).结论:清开灵是可能通过上调SAH 后 CVS患者SOCS-3以及下调TNF-α和IL-6含量,同时降低脑血流速度,缓解脑血管痉挛,起到改善患者脑功能以及预后的作用,是一种防治SAH 后CVS 的有效药物.

  • 研究论文
    张庆业, 涂星, 范丽霞, 何嘉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19-23.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06
    摘要 (2729) PDF全文 (227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研究吴茱萸提取物经皮吸收的特性。方法:以裸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在体经皮微透析采样技术,以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指标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吴茱萸提取物经皮给药后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通过相对损失率的校正,计算皮肤药物浓度,并利用Kinetica 5.0软件对皮肤药物浓度和时间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相关统计参数。结果: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的达峰时间为(150±15.3)min,半衰期(t1/2)(263.7±41.6)min;吴茱萸次碱的达峰时间为(90±2.1)min,半衰期(t1/2)(194±17.3)min;二者均能较快地达到峰值,并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释放,使皮下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结论: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吴茱萸提取物的皮肤药动学研究,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可透过皮肤吸收而发挥临床药效。

  • 药物与临床
    楚建杰, 王明明, 王艳华, 杨志福, 文爱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36-3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10
    摘要 (2297) PDF全文 (227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用药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某院合理用药监管系统,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某院2012—2013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病历,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3年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1 935例,最终纳入研究的1 600例患者中,有682例(42.63%)应用抑酸药进行应激性溃疡预防,其中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使用率高达99.27%;466例(68.33%)患者为无指征预防性应用抑酸药;所有预防用药患者均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其中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了PPIs和H2受体拮抗剂(H2RAs)。结论:该院应激性溃疡预防用抑酸药PPIs存在过度使用及药物品种、剂型选择不规范等现象。建议临床使用抑酸药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时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规范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研究论文
    董玲芳, 段虹飞, 张海峰, 赵宁民, 马爱玲, 赵红卫, 张伟, 秦玉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6-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02
    摘要 (2663) PDF全文 (225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亚胺培南浓度,并重点考察亚胺培南血浆样品的稳定性。方法:采用Venusil XBP C18 (5μm,4.6mm×250 mm)色谱柱,以10 mmol·L-1磷酸二氢钾-含四丁基溴化铵(0.3 mmol·L-1)甲醇液(96:4,V:V)为流动相,调节pH至7.2,柱温为30℃,内标为5-羟基吲哚-3-醋酸,检测波长300 nm。稳定剂0.5mol·L-1 3-吗啉丙磺酸缓冲液(pH6.8)-乙二醇-水,体积比2:1:1。结果:低、中、高3个浓度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6±1.7)%,(93.9±2.2)%,(91.4±0.4)%,批内、批间RSD均小于15%;血浆中亚胺培南在0.1~10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5~0.996),定量下限为0.1μg·ml-1;不加稳定剂时,含亚胺培南的血浆样品在室温、4℃、-30℃条件下分别可以稳定2,6,8 h,加入稳定剂后分别为6,12,48 h。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线性范围宽,操作简便,准确度高,可用于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的测定,适用于重症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

  • 药学实践
    唐辉, 侯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3): 256-261.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3.21
    摘要 (1677) PDF全文 (225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省级三甲医院药疗实践中出现的用药差错情况,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和药师调剂质量,减少医疗安全隐患,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方法:汇总该院2012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现的用药差错,采用美国国家用药差错报告和预防协调委员会(NCC-MERP)用药差错分级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用药差错产生的原因,提出适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结果:本研究共收集332例用药差错,占总调剂总量的0.11‰。按照不同分类方法汇总分析发现:98.2%(326)的差错未造成患者伤害;内部差错与出门差错比例为291:41;差错发生率最高的为药师调配数量差错,占到33.4%;鱼骨图分析得出人、事、物为造成调配数量差错的三个主要原因。结论: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医院应当在建立现代的非惩罚性用药差错事件上报制度上,采取鼓励措施促使医务人员积极自愿上报用药差错事件,并利用质量管理工具全面分析和防范用药差错。

  • 研究论文
    王敏, 谢鹏, 杨益民, 李秋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31-3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09
    摘要 (2484) PDF全文 (223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大鼠灌胃给药后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制得的纳米粒进行表征。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为塞来昔布原料药组和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组,灌胃给药剂量均为100 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塞来昔布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塞来昔布药动学参数。结果: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83.6±44.5)nm,PdI为(0.217±0.052),Zeta电位为(-30.4±5.2)mV。塞来昔布原料药和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AUC(0-t)分别为(4.47±0.72)和(11.64±2.01)mg·L-1·h;t1/2分别为(13.45±1.89)和(10.12±1.24)h;tmax 分别为(2.33±0.21)和(1.31±0.14)h;Cmax分别为(0.86±0.12)和(2.14±0.46 )mg·L-1结论:塞来昔布固体脂质纳米粒能够明显改善大鼠体内塞来昔布的药动学行为,与塞来昔布原料药相比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同时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药物与临床
    孙梦茹, 陈荣, 钱卿, 王明丽, 邹素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36-141.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1
    摘要 (2108) PDF全文 (216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其给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名肾内科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血清浓度310例次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MIC群体的药效学目标到达.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群体典型值及个体间差异(Between Subject Variability,BSV)分别为:哌拉西林CL/F=13.74 L·h-1,BSV=11.1%;V/F=21.69 L,BSV=8.0%,他唑巴坦CL/F=9.32 L·h-1, BSV=9.11%;V/F=16.0 L, BSV=5.28%;固定效应参数中,肌酐清除率对参数有影响.对于MIC值较大的细菌,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获得了更高的目标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结论:群体药动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可为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 综述
    陈明, 钟杰敏, 刘冠萍, 李柏霖, 陈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9): 846-850.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9.21
    摘要 (1523) PDF全文 (2128)   可视化   收藏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未能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银屑病可能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发病过程涉及了很多靶点的激活,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作用。目前,基于这些靶点研发治疗银屑病的新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就近年来银屑病靶向药物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发新的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汪宇, 杨光照, 康万军, 于士龙, 张旭, 马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9): 805-80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9.11
    摘要 (1632) PDF全文 (211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快速分析天然冬虫夏草、蛹虫草及其发酵制品中核苷类化合物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天然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及其发酵制品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00 mm×4.6 mm, 5 μm),流动相为 pH 6.5磷酸盐缓冲液-甲醇(85:15),检测波长为260 nm。结果:天然冬虫夏草和蛹虫草及其人工培养物中的3种核苷类成分在25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腺苷在5.0~8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3,样品回收率为99.4%;虫草素在4.37~70.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样品回收率为98.3%;腺嘌呤在6.75~108.0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 样品回收率为98.9%。结论:天然虫草与人工虫草培养物有相似的核苷类化合物,但在含量上有较大差异。此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判定天然虫草及其培养物质量的一种方法。

  • 药学实践
    刘俊, 朱艳虹, 栾家杰, 徐文科, 钱红波, 韦俊, 张大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3): 249-253.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3.19
    摘要 (2346) PDF全文 (206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尝试和建立以基因为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模式,以期提高抗凝疗效,降低患者抗凝治疗风险。方法:临床药师参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抗凝管理,积极探讨患者基因差异对华法林抗凝疗效的影响。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需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而基因多态性是导致华法林剂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经验抗凝治疗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潜在的危险性。

  • 研究论文
    张娟娟, 张立超, 朱全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4): 292-296.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4.04
    摘要 (1798) PDF全文 (203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改装滚轮微针用于曲安奈德经皮给药的力度可控性、释药重现性和皮肤刺激性。方法:改装市售滚轮微针;石蜡切片、HE染色法观察不同微针使用力度(2.5,5.0,7.5,10.0,12.5,15.0,17.5,20.0 N)时的皮肤微孔深度,探讨改装前后其力度可控性;以离体裸鼠皮肤为屏障,Franz扩散池法考察改装前后曲安奈德经皮渗透特性;评分法测定皮肤刺激性。结果:皮肤微孔深度随微针使用力度的增加而加大,微孔深度范围由65.28~106.25 μm收窄为改装后的71.53~97.92 μm,其RSD范围由10.45%~19.69%显著下降至改装后的2.33%~9.21%。在相同微针使用力度下,曲安奈德的累积释药量RSD范围由改装前的34.75%~55.92%,显著下降至改装后的14.29%~29.73%。改装滚轮微针用药1 h时出现轻度皮肤刺激性,之后消失。结论:与市售滚轮微针相比,改装滚轮微针具有较好的力度可控性、释药重现性,以及较小的皮肤刺激性。

  • 研究论文
    刘亚妮, 杨春晓, 沈如飞, 周嘉黎, 罗小梅, 张玉, 师少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1-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01
    摘要 (2136) PDF全文 (2028)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Nm23基因中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在湖北汉族肾移植患者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湖北汉族150例肾移植患者(男114例,女36例)和150例健康人群(男112例,女38例)的Nm23基因启动子及内含子区域共10个SNP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Nm23基因上所选的10个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其中rs7207370与rs1694969、rs34214448、rs2318785之间存在高度的连锁不平衡;rs8075231与rs2302254、rs2041296、rs8071647、rs2159359之间存在高度的连锁不平衡;并筛选出3个标签SNPs:rs7207370、rs8075231、rs11868380。结论:Nm23基因10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在肾移植患者和健康人群间无显著性差异。性别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 药物不良反应
    张永, 王永韧, 许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89-90.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24
    摘要 (1897) PDF全文 (1998)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李广胜, 韩永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03-506.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08
    摘要 (2228) PDF全文 (199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通络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成方制剂中石斛、金银花、牛膝,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兰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石斛、金银花、牛膝.毛兰素在4.4~6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3.89%,RSD为2.37%;绿原酸在36.0~54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17%,RSD为1.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药学实践
    沙红玉, 郑文文, 郭晨煜, 祝伟伟, 孙永旭, 李康琪, 李红艳, 陆丛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36-53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16
    摘要 (2226) PDF全文 (199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院多西他赛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总结ADR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多西他赛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2013年上报的多西他赛所致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发生多西他赛所致ADR的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年龄≥45岁).原患疾病以肺癌(32.26%)、乳腺癌(27.42%)及妇科肿瘤(24.19%)为主,因此女性患者较多.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居多.结论:使用多西他赛前,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使用后,一旦发生ADR,需根据ADR的类型,及时有效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药学实践
    苏志强, 徐苏颖, 张程亮, 黄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32-53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15
    摘要 (2296) PDF全文 (1990)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30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设.方法:筛选以基层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学相关的专业术语作为关键词,在常用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对1984—2013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按照发表时间、地区、杂志、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并筛选得到315篇,从时间上看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相关文献30年来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文献的作者所在省份以沿海地区稍多,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文献刊登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比例较低,共约26.03%.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文献内容以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对策和工作方法的主题居多,其次是临床药师培养和药事管理.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技术力量欠缺,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 综述
    孙雯娟, 张波, 李大魁, 梅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9): 850-857.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9.22
    摘要 (1287) PDF全文 (19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益生菌制剂发展现状与临床应用进展,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全面、有效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专业官网和权威文献,汇总国内外益生菌产品信息,着重介绍益生菌产品现状、临床使用的循证证据及安全性。结果:国内外益生菌产品临床应用广泛,从产品特点、循证证据、安全性角度综合探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结论:各国益生菌制剂在临床应用方面有不同程度进展,国际组织越发重视其不同领域的开发和安全性探索。我国益生菌的临床研究、产品开发取得了良好前景,但在研究规模、方法学设计、质量评价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 研究论文
    李德林, 许亮, 高建, 李留成, 赵萍, 张国庆, 黄赵刚, 牛海军, 李晓亮, 邵旭, 齐炼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3): 205-20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3.06
    摘要 (2086) PDF全文 (1987)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黄芪皂苷Ⅱ为参照峰,建立玉屏风总苷HPLC-ELSD的指纹图谱,对玉屏风总苷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HPLC-ELSD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和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110℃,N2载气流速3.30 L·min-1结果:建立了玉屏风总苷的HPLC-ELSD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并鉴定了其中4个共有峰,各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在0.1%~0.75%之间,相对峰面积的RSD在1.68%~4.82%之间。10批总苷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4。结论:该法简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好,适用于玉屏风总苷的指纹图谱检测。

  • 药学实践
    刘广宣, 赵茜, 齐先福, 孙博, 关丁越, 朱丹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76-7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20
    摘要 (2245) PDF全文 (1956)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多西他赛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考察室温下0,1,2,4,6,8,10,12,16,20,24 h时配伍液的外观、不溶微粒分布及粒径大小、pH值,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多西他赛的含量。结果:24 h内,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8 h均有明显下降(RSD>2%);24 h内,药物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的配伍液外观与pH值均无明显改变,但多西他赛的含量在配置后20 h有明显下降(RSD>2%)。结论:室温条件下,多西他赛注射液与长链脂肪乳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明显优于0.9%氯化钠注射液及5%葡萄糖注射液。

  • 药物与临床
    韩小年, 马莉, 张宏丽, 尤海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57-60.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15
    摘要 (2263) PDF全文 (195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年龄≤60岁)的56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癫痫控制情况、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及转归,对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在561例使用丙戊酸钠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居前3位的分别是神经系统24例(40.67%),消化系统17例(28.81%),皮肤及皮下组织7例(11.87%);罕见不良反应:听力下降,小便控制不佳各1例(3.3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皮坏死松解症和严重肝中毒各1例(3.39%)。经过调整剂量、换药、停药及支持对症治疗,59例不良反应患者中,除2例头发变白未恢复,2例严重不良反应(肝中毒和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经过住院治疗后康复,3例脱发患者部分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年龄 < 10岁的儿童是丙戊酸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人群,特异性体质是丙戊酸钠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 药学实践
    蒙光义, 罗雪兰, 王冬晓, 庞家莲, 彭评志, 莫金权, 严浩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64-16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8
    摘要 (1877) PDF全文 (194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评价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促进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每月出院的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240例,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并对比分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用药组)和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未用药组)相关费用的差异.结果:240例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189例,预防使用率为78.75%;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64例,占用药组的33.86%.用药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检查费、手术治疗费、西药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未用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组主要选用抗菌药物种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75.83%)、头霉素类(11.37%),和硝基咪唑类(9.48%)等.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表现分别为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3.75%)、选药品种不当(46.88%)、术前给药时机不适宜(31.25%)、无指征联合用药(25.00%)和给药用量偏大(21.88%)等.结论: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和过度用药等突出问题,总体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不足,医院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 药学实践
    邹国芳, 钱文璟, 李巍, 简炎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 68-71.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1.18
    摘要 (2305) PDF全文 (1925)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与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分别测定血清万古霉素浓度的结果,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检测万古霉素药物浓度的血清43份,分别用HPLC法和FPIA法进行测定,运用配对t检验,Bland-Altman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HPLC法和FPIA法测定的万古霉素血清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回归方程为:YFPIA=1.103XHPLC+0.831 5(R2=0.957 2); Bland-Altman评价分析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配对t检验显示2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结论:相较于FPIA法,HPLC法测定不受代谢和降解产物干扰,能准确检测血清万古霉素浓度,适合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

  • 药物不良反应
    杨焕芝, 宋沧桑, 李兴德, 田静, 张阳, 付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3): 277-27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3.27
    摘要 (1733) PDF全文 (1921)   可视化   收藏
  • 药物不良反应
    谢清, 董宁, 刘桦, 黄建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63-563.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23
    摘要 (1092) PDF全文 (1918)   可视化   收藏
  • 药学实践
    谭波宇, 韦鸿雁, 罗奕, 邓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4): 344-346.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4.18
    摘要 (2120) PDF全文 (1914)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设计医嘱自动审查系统(PCSS)减少用药差错,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医嘱审查效率。方法:基于PIVAS软件开发平台新增药品属性等数据库,构建医嘱审查规则表达式,从而实现医嘱自定义审查功能。结果:医嘱自定义审查模块能完成普通审查医嘱的合理性审查,包括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给药浓度不当等问题。同时对不合理全胃肠外营养(TPN)医嘱的原因和相关因素进行关联性评价。结论:该模块审查规则构建灵活,评价指标明确,为减少临床用药差错,提高临床药师审方效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 药学实践
    韩毅, 黄欣, 赵霞, 李宏建, 苏乐群, 杨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39-543.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17
    摘要 (2138) PDF全文 (189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医嘱点评的难点、模式和评价的具体标准,促进《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贯彻实施.方法:在分析慢性肾脏病点评疾病和用药特点及其难点的基础上,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关于慢性肾脏病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的界定标准、处方专项点评模式进行探索.结果:建立慢性肾脏病医嘱专项点评的模式和慢性肾脏病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的界定标准.为规范化慢性肾脏病医嘱点评提供了参考.结论:医院慢性肾脏病医嘱合理性评价具体标准及专项点评模式需不断完善统一,以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水平.

  • 药物与临床
    高阳, 于爱平, 蒋玉凤, 于鲁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 36(2): 110-11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6.02.08
    摘要 (1315) PDF全文 (1859)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HLA-B*1502等位基因与中国南方汉族拉莫三嗪所致皮肤不良反应(LTG-cADRs)的关联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WanFang Data),检索时间截止2015年 5月31日,并采用STATA SE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研究,107例LTG-cADRs癫痫患者,包括25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1例药物超敏反应(HSS)患者,81例斑丘疹(MPE)患者,213例拉莫三嗪耐受(LTG-Tolerant)癫痫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汉族癫痫患者中HLA-B*1502等位基因与LTG-SJS/TEN存在显著相关性(OR=4.44,95% CI:1.66~11.87, P=0.003)。而HLA-B*1502等位基因与LTG-MPE不存在显著相关性(OR=0.85,95% CI:0.29~2.48, P=0.759)。结论: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HLA-B*1502等位基因与LTG-cADRs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 研究论文
    成铃, 王伯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18-52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11
    摘要 (2327) PDF全文 (1792)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HPLC分析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进行自制乳膏和原研制剂的透皮吸收考察和自制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乙腈-pH 7.5的醋酸三乙胺缓冲液(55:35: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体外透皮实验采用Franz智能透皮吸收仪,以实验用离体乳猪皮为透皮屏障,通过累计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评价自制乳膏与原研制剂的透皮相似性.结果:盐酸特比萘芬质量浓度在4~150 ng·ml-1、20~4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r=0.999 8),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8.88%,制剂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4%.3批自制乳膏的平均含量为97.2%,累计渗透量和24 h皮肤滞留量与原研制剂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所建立HPLC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用于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透皮吸收考察和含量测定.自制乳膏的透皮吸收特性与原研制剂相似,含量达到要求.

  • 综述
    刘备, 马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16): 1515-151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16.20
    摘要 (1238) PDF全文 (1792)   可视化   收藏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出生之后多种病理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不积极治疗,容易引起核黄疸等严重后遗症。药物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从抑制胆红素生成、加速胆红素转运、阻断胆红素肝肠循环、增加胆红素结合及促进胆红素排泄等不同环节,综述了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进展,旨在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相关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药学实践
    赵淑娟, 赵红卫, 王丽霞, 杜松, 秦玉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6): 543-547.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6.18
    摘要 (2194) PDF全文 (1781)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某院门诊的11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服药依从性、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共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提示:服药依从性与婚姻状态(P <0.05)、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P <0.05)、目前所服用的药物种数(P <0.05)、药品信念(P <0.01)及药物相关知识(P <0.01)密切相关;将上述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与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结论: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识别不依从冠心病患者的工具.

  • 指南与共识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 《质子泵抑制剂优化应用专家共识》写作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21): 2195-22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21.01
    摘要 (678) PDF全文 (1775)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