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窄治疗指数药物(narrow therapeutic index drugs, NTIDs)是指剂量或血药浓度的微小变化即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和/或严重不良反应,进而危及生命,或者导致永久残疾或严重残疾或功能丧失的药物。临床合理使用NTIDs有助于预防或避免无效药物治疗,并保障用药安全、降低用药风险。为了进一步加深临床医师、药师及相关专业医务人员对NTIDs的认识,规范相关人员合理用药,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制订了该共识,旨在通过规范治疗药物监测、药物基因检测、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管理、药物过量与处理、特殊人群用药管理和替换使用原则,提升NTID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目的 考察槐耳诱导慢性髓系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槐耳以及与伊马替尼联合给药处理K562细胞,CCK-8测定细胞增殖情况;使用CompuSyn软件进行两药联合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的计算,研究槐耳与伊马替尼的相互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及细胞内ROS水平;并使用试剂盒检测相关氧化应激指标(CAT、GSH-PX、T-SOD);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结果 槐耳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药物相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当使用1、2、4、8、16 mg·mL–1槐耳分别联合1 μmol·L–1伊马替尼处理细胞48 h后,CI值分别为0.92、0.70、0.59、0.67、0.78,说明槐耳与伊马替尼协同发挥作用。诱导K562细胞G0/G1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细胞凋亡。槐耳可以显著减少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的抗氧化酶指标,增加ROS水平。在机制水平层面,槐耳可以显著抑制p-PI3K/PI3K、p-Akt/Akt、NF-κB p-P65/P65蛋白表达。同时槐耳与伊马替尼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结论 槐耳可以通过调控ROS/PI3K/AKT/NF-κB信号通路,促进K562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参芍片改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耐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纳入112例CHF(气虚血瘀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CHF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参芍片,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疗效指标:可耐受最大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 METs)、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 6MWD)及次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NYHA)心功能分级、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amino-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和堪萨斯城心肌病调查问卷(Kansas city cardiomyopathy questionnaire, KCCQ)评分。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安全性分析。 结果 纳入的112例患者全部完成本研究,每组各56例患者纳入数据分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的METs、6MWD、KCCQ评分上升(P<0.05),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及NYHA心功能分级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心功能改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和85.71%,均高于对照组的75%、73.21%(P<0.05)。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12例,均系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喘证加剧而入院,其中,治疗组7例(12.5%)、对照组5例(8.93%),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当(P>0.05)。 结论 参芍片能改善CHF(气虚血瘀证)患者运动耐量且安全、有效。
目的 探究大黄素调节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方法 用腺嘌呤灌胃构建CRF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LPS(TLR4激活剂)组,另设对照组。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肌酐(Scr)、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Scr清除率;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鉴别培养基检测大鼠肠道菌群变化;RT-qPCR检测肾脏组织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组织Bax、Bcl-2、TLR4、MyD88、p-NF-κB/NF-κB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萎缩硬化,肾组织细胞排列紊乱,肾间质显著增宽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大鼠血清BUN、Scr、AVP水平,TNF-α、IL-6和IL-1β水平,肠球菌、肠杆菌水平,肾脏组织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Bax、TLR4、MyD88、p-NF-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cr清除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大黄素低、高剂量组相比于模型组,大鼠肾组织结构形态显著改善,血清BUN、Scr、AVP水平,TNF-α、IL-6和IL-1β水平,肠球菌、肠杆菌水平,肾脏组织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表达水平,Bax、TLR4、MyD88、p-NF-κB/NF-κB蛋白表达水平降低,Scr清除率、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LPS可减轻大黄素对CRF大鼠的改善作用(P<0.05)。 结论 大黄素可促进CRF大鼠肠道有益菌群增长,抑制有害菌,降低炎症和减轻肾脏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目的 探讨祛湿化瘀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体内外模型中BVRA-GSK3β-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采用肝-L02细胞建立体外MAFLD模型,实验设置正常组、模型组、祛湿化瘀方治疗组、易善复治疗组,培养48 h。检测细胞中三酰甘油(TG)含量,RT-PCR检测BVRA、GSK3β、PPARα的mRNA表达。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祛湿化瘀方组、易善复组(阳性对照),每组8只。正常组大鼠饲喂普通饲料,其余各组饲喂高脂饲料建立MAFLD体内模型,造模第5周起连续给药4周后,取各组大鼠血清样本比较各组[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HE染色后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肝脏炎症程度;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VRA、GSK3β、PPARα的蛋白表达。 结果 体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用药组肝细胞内TG含量显著降低(P<0.05),BVRA、GSK3β及PPARα的mRNA水平显著上调(P<0.01)。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祛湿化瘀方组肝组织中球形脂滴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明显改善脂质积累,血清中HDL-C显著降低(P<0.01),TG、LDL-C、AST、ALT均显著升高(P<0.01);BVRA、GSK3β、PPARα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 结论 祛湿化瘀方通过BVRA-GSK3β-PPARα信号通路改善肝脂质代谢,减轻脂质沉积,从而有效改善MAFLD。
目的 对大果木姜子油(Cinnamomi Oleum,CO)抗冠心病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 方法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CO,选择气相-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构建10批CO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建立SD大鼠冠心病模型,检测10批次CO对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I,cTn-I)、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表达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筛选CO抗冠心病的质量标志物,将其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NPC1样细胞内胆固醇转运蛋白1(niemann-pick C1Like1,NPC1L1)和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进行分子对接。 结果 GC-MS检测鉴定出81个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类、倍半萜类、脂肪族类及烷类成分。指纹图谱筛选出9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96~0.99。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都将10批次CO分为3类。10批次CO能降低冠心病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降低AST、CK及LDH活力;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3,8-p-menthadiene、对伞花烃与TG、TC、cTn-I、CK、LDH、AST六个指标都有较强的关联性。分子对接表明3,8-p-menthadiene、对伞花烃与HMGCR、NPC1L1、PCSK9均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结论 建立了CO的指纹图谱,并对其抗冠心病作用进行谱效分析,推断3,8-p-menthadiene、对伞花烃为CO抗冠心病的质量标志物,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胆固醇合成及转运途径的关键蛋白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目的 探讨吴医银翘防疫方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黏膜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 方法 取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模型组和吴医银翘防疫方低(10 g生药·kg–1)和高(20 g生药·kg–1)剂量组。吴医银翘防疫方低、高剂量组通过灌胃对应浓度的水提药液,对照组和模型组同步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采用腹腔注射LPS(5 mg·kg–1)诱导急性肺损伤后进行麻醉取血后,解剖取肺脏组织以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取肺黏膜组织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和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蛋白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6、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ACE2和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蛋白分布与强度。 结果 吴医银翘防疫方减轻LPS诱导的急性小鼠肺损伤并有效抑制肺损伤小鼠肺黏膜IgA和pIgR蛋白表达下调及其相关细胞炎症因子(IL-4、IL-6、TGF-β和IFN-γ、TNF-α)水平升高,抑制急性肺损伤小鼠肺黏膜ACE、ACE2蛋白分布与强度即时性降低,以及Ang II蛋白分布与强度即时性增加。 结论 吴医银翘防疫方可能通过调控肺组织损伤黏膜免疫相关的IgA和pIgR蛋白表达及其相关的炎症因子,抑制即时性肺黏膜中ACE、ACE2蛋白低表达和Ang II蛋白过表达,从而调节肺黏膜免疫功能,改善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程度。
目的 建立茶叶中酪氨酸酶抑制剂快速筛选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生物化学检测(biochemical detection, BCD)在线联用分析方法,探讨主要活性成分的酶抑制类型及活性差异。 方法 运用UHPLC-BCD方法快速筛选14批不同产地和制法茶叶中的酪氨酸酶抑制剂,并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鉴定主要活性成分,采用量-效关系评价不同茶叶提取物中酪氨酸酶抑制剂活性,通过酶动力学考察主要活性成分的酪氨酸酶抑制类型。 结果 14批茶叶样品中抑制酪氨酸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 E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并且2个成分的活性强度差异较大(EGC效价为0.138~1.580 mg·mL–1,EGCG为2.143~5.900 mg·mL–1),EGC和EGCG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类型均为混合型抑制。 结论 UHPLC-BCD方法可快速筛选复杂基质中酪氨酸酶抑制剂,客观评价大样本量提取物的活性差异,为天然活性物质的发现和复杂基质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目的 通过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对不同产地的石上柏(深绿卷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采用Thermo Scientific Betasil-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波长33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的HPLC技术,构建31批石上柏的指纹图谱。同时,对31批石上柏的穗花杉双黄酮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对19批深绿卷柏进行全面评价。 结果 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31批供试品分为2类,19批为深绿卷柏、12批为江南卷柏,并确定橡胶树双黄酮和穗花杉双黄酮-7,4',7'',4'''-四甲基醚是深绿卷柏特有的成分。深绿卷柏和江南卷柏虽有3个共有峰,但二者在化学成分组成上存在着差异,两者的穗花杉双黄酮含量分别为1.88~14.92 mg·g–1、20.42~25.23 mg·g–1。化学模式识别分析将19批深绿卷柏分为2个群组,且通过VIP值分析筛选出7个影响石上柏质量的差异性成分。 结论 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可为不同产地石上柏药材的基原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以确保其药用价值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目的 对麝香接骨胶囊中9个外源性杂质成分进行检测,考察该制剂是否存在质量风险。 方法 运用UPLC-MS/MS检测法,对麝香接骨胶囊中掺伪物质龙血素A、龙血素B,染色剂808猩红、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相似功效化学药物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共9个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经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模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 结果 龙血素A、龙血素B、808猩红、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双氯芬酸钠、对乙酰氨基酚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 0.999 0,平均回收率87.2%~113.6%。应用该方法对26批样品进行筛查,6批检出龙血素A和龙血素B,2批检出对乙酰氨基酚。 结论 麝香接骨胶囊存在外源性杂质成分,有一定质量风险。可考虑提升该制剂的质量标准,补充血竭掺伪及非法添加物检查方法。
目的 评价他达拉非片受试与参比制剂作用于健康成年男性的生物等效性。 方法 采用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两周期、交叉给药的试验设计。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空腹及餐后2组,两周期分别口服受试制剂(T)或参比制剂(R)20 mg。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血浆中他达拉非的血药浓度,定量范围为1.00~500.00 ng·mL–1。该试验中非房室模型药动学计算采用的统计软件为Phoenix WinNonlin 8.3版本。其他使用SAS 9.4版本。 结果 66例健康男性受试者被纳入研究,其中空腹36例,餐后30例。空腹组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271.01±65.17)、(258.89±74.21)ng·mL–1;AUC0-t 分别(8 579.83±2 472.21)、(8 561.28±2 507.65)h·ng·mL–1;AUC0-∞分别为(9 464.97±2 948.89)、(9 587.69±3 226.52) h·ng·mL–1。两制剂的Cmax、AUC0-t 及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100.93%~113.19%、96.17%~109.16%、95.30%~109.08%。餐后组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他达拉非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380.45±103.64)、(362.97±99.58) ng·mL–1,AUC0-t 分别(9 683.25±3 368.31)、(9 304.30±3 234.56) h·ng·mL–1;AUC0-∞分别(10 540.82±4 422.77)、(10 047.20±4 161.09) h·ng·mL–1。两制剂的Cmax、AUC0-t 及AUC0-∞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98.28%~114.33%、95.68%~110.95%、95.59%~112.20%。 结论 2种制剂在中国健康男性中的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上生物等效。
目的 构建并验证基于Triangle理论的高血压多重用药患者分级管理模式,并评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结合武汉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数据,由驻科药师实施分级管理方法,并对其药学服务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指标包括血压管理质量、药学相关质量指标以及药师管理时间投入。 结果 建立了系统的分级管理方法,涵盖分级管理和全程化管理两个层面。共纳入112例患者,研究发现,与全程化管理组相比,分级管理组在血压效果、依从性、用药知识评分、医疗费用等方面表现更优。此外,分级管理显著减少了驻科药师的管理时间,包括管理总时间、药学查房时间、药学查房准备及药学监护时间、医嘱审核时间、出院用药教育时间及患者平均药学管理时间(P<0.05)。 结论 驻科药师建立的高血压多重用药患者分级管理模式不仅能够精准识别高风险患者,提高管理质量,还能有效降低药师的工作负担。该模式的实施提升了管理效率,提高了药师管理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和质量,为高血压多重用药患者的药学服务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管理策略。
目的 探讨奥卡西平在抗癫痫发作中的临床应用,重点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指南和共识的推荐意见及异同点。 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及指南库和医脉通指南网等网站,收集并整理与奥卡西平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研读其在不同癫痫发作类型中的适用性及推荐注意事项。 结果 虽然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指南和共识在具体推荐上存在不同之处,但普遍推荐奥卡西平用于局灶性癫痫发作伴或不伴继发性全面性癫痫发作、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以及几种自限性儿童局灶性癫痫综合征患者。此外,奥卡西平也可考虑用于共患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或神经性疼痛等疾病的癫痫患者。 结论 通过现有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汇总和分析,明确了奥卡西平的适应证和使用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仿制药(商品名:倍能)与原研药(商品名:美平)在真实世界中抗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使用美平和倍能成人患者的诊疗数据,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倍能和美平在真实世界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共有2 288例患者[1 414例男性(61.8%)和874例女性(38.2%)]符合分析条件;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倍能组与美平组各600例[729例男性(60.8%)和471例女性(39.2%)]。有效性分析:倍能组与美平组在临床有效率、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程度、肺部影像学疗效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平组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倍能组[120(20.0%)vs. 83(13.8%), P<0.01],但该差异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安全性分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20(3.3%) vs. 25(4.2%), P=0.447];肌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异常发生率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该研究中,倍能与美平在真实世界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表现相当。细菌清除率的差异提示原研药可能具有一定优势,相关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目的 基于R语言构建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药品动态监控体系,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为集采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方法 利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HIS系统提取集采药品使用数据,基于R语言编写个性化数据分析脚本,实现智能化数据清洗、标准化,自动统计分析各集采批次药品信息、集采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集采对药品使用的影响,使用ggplot2、rmarkdown等扩展包分别完成数据可视化以及各科室未达标任务药品情况通知的R markdown可重复性文档。 结果 基于R语言的自动化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各集采批次的药品任务量、科室任务药品的完成率等数据指标,数据可视化直观展示药品使用情况,同时生成的R markdown文档可为相关科室提供详细的任务进度评估与监控。 结论 基于R语言构建集采药品动态监控体系可全面、高效、准确地开展集采药品任务进度评估,有助于优化药品采购和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和运营效率。
人体胃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群组参与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与功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成熟与平衡、内分泌与代谢功能调节等许多重要的人体生理病理过程,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与健康,以及在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此同时,肠道菌群参与肠道内药物的吸收、分解和排泄过程,对许多药物的体内药动学过程有重要影响,成为影响此类药物疗效或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临床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会破坏人体正常的肠道菌群,有可能对多种疾病的进展及药物疗效产生影响,其中抗菌药物通过干扰肠道菌群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疗效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抗菌药物经肠道菌群对肿瘤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药物疗效影响的研究报道,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2023年《多囊卵巢综合征评估和管理建议的国际循证指南》指出来曲唑(letrozole,LE)是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首选的一线药物,其具有半衰期短、促排卵效果好、对子宫内膜影响小等优势。但目前对于其最佳用药时期、剂量及用药时长等仍存在争议。该文从LE诱发排卵机制、治疗PCOS优势、面临的问题、联合用药以及在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方案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PCOS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使用LE诱发排卵的启动时间、用药剂量、时长等达到最佳安全、有效的诱发排卵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参考提供方向。
糖皮质激素是IgA肾病的重要治疗药物,但糖皮质激素在使用过程中常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该文介绍了1例IgA肾病患者在使用甲泼尼龙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血压控制不佳、血糖、尿酸升高和胃溃疡等严重不良反应。药师通过药学问诊、用药评估、药物重整、用药宣教和药学随访等为患者提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医药协作优化药物治疗方案,患者用药依从性良好,甲泼尼龙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胃溃疡痊愈,血压、血糖、尿酸等指标均控制达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和血肌酐等肾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医院开设药学门诊,有效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升了药学服务能力和患者健康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