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优选古方上党参膏(Shangdangshen Ointment,SO)最佳提取工艺,并初步评价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以提取次数、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以党参炔苷含量、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提取工艺的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指标权重确定法(CRITIC)复合熵权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设计实验,优化上党参膏的最佳提取工艺。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采用香菇多糖和上党参膏灌胃进行治疗30 d,检测小鼠体质量、免疫器官脏器指数、血清免疫因子(IL-2、IL-4)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肠道病理表现。 结果 上党参膏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3次,分别加10倍、8倍、6倍量水,第1次提取1 h,第2、3次提取0.5 h。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显著下降(P<0.01),脾脏指数、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显著升高(P<0.01),小肠组织结构损伤严重;上党参膏治疗组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脾脏指数、血清免疫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小肠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 结论 基于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的上党参膏提取工艺可操作性强、提取率高、节能、重现性好;上党参膏可明显改善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配伍人参调控Notch信号通路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56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UUO组、氯沙坦钾(RX)组、当归补血汤(DBD)组(3.75 g·kg–1、7.5 g·kg–1)、当归补血汤配伍人参(GDBD)组(4.4 g·kg–1、8.8 g·kg–1)。Sham组大鼠剥离输尿管,不结扎,其余各组大鼠进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构建UUO大鼠RIF模型。采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BUN和Cr含量;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GF-β1、TNF-α、α-SMA的含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中Notch1、JAG1、HES1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功能异常,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关键指标TGF-β1、TNF-α、α-SMA表达升高,Notch1、JAG1、HES1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与UUO组相比,各给药组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且与DBD组比较,GDBD组BUN、Cr、α-SMA、Notch1、JAG1和HE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人参对DBD延缓RIF具有增效作用,GDBD可能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降低TGF-β1的表达,对延缓UUO大鼠RIF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 考察低共熔溶剂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效果并优化其提取工艺。 方法 以淫羊藿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制备10种低共熔溶剂,从中筛选提取率最佳溶剂。在单因素试验(液料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低共熔溶剂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液料比(mL·g–1)、提取温度(℃)及超声时间(min),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通过降糖活性,验证最佳提取工艺。 结果 含质量分数为40%水的1,3-丙二醇/氯化胆碱(摩尔比2∶1)低共熔溶剂作为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提取溶剂,其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7 min、液料比44 mL·g–1,提取温度为72 ℃。在此条件下,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为8.26%,降糖活性IC50为0.31 mg·mL–1,均显著高于甲醇提取组。 结论 氯化胆碱/1,3-丙二醇是提取淫羊藿总黄酮的良好溶剂,可有效提升淫羊藿总黄酮提取率,为淫羊藿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基于UPLC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策略,准确评价酸枣仁汤的质量。 方法 建立酸枣仁汤指纹图谱,对10批酸枣仁汤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鉴定;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酸枣仁汤药效成分,并采用分子对接进行验证;基于获得的药效物质建立酸枣仁汤的含量测定方法,用于评价酸枣仁汤的质量。 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分析,共得到酸枣仁汤32个共有峰,其中22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了“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基于成分可测性和对照品的可获得性,选择贡献度较高的11种化合物作为药效关联物质,分子对接验证表明其与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对此11种化合物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11种被测化合物在检测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 0),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良好。 结论 该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能够用于酸枣仁汤的药效物质筛选和质量评价,同时也为中药的活性成分筛选和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思路。
目的 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麦芽酚铁胶囊中Fe(Ⅱ)的含量,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方法 采用月旭Ultimate® LP-C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进行分离,以pH 7.0菲啰嗪缓冲液∶乙腈∶四氢呋喃(V/V/V,98.8∶1.0∶0.2)-乙腈(V/V,80∶2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进样体积为5 μL;检测波长为561 nm;柱温为30 ℃;流速为1 mL·min–1。 结果 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检出限与定量限分别为0.045、0.075 μg·mL–1,检测浓度在0.075~2.55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耐用性、溶液稳定性(18.5 h内)结果也均符合要求。 结论 该研究首次采用HPLC技术直接测定麦芽酚铁胶囊中Fe(Ⅱ)含量。该检测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灵敏度好,可用于补铁剂的工艺开发和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消斑祛脂方改善肥胖的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获取消斑祛脂方活性成分,在TCMSP数据库及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获取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进行规范;以Genecards数据库获取肥胖症主要靶点;从Venny 2.1.0获取消斑祛脂方与肥胖症的交集靶点后导入String 11.0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并以CytoScape3.9.1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处理;采用Metascape平台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Auto Dock Tools1.5.6软件将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对接。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40、80 µg·mL–1)消斑祛脂方对3T3-L1前脂肪细胞活力的影响;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为成熟脂肪细胞,用RT-qPCR检测各组细胞中胰岛素底物受体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1,IRS-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 结果 从消斑祛脂方中筛选得到235种活性成分,对应280个靶点,与肥胖症交集靶点117个,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白介素-1B(IL-1B)、肿瘤蛋白P53(TP53),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消斑祛脂方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治疗肥胖的作用,活性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与AKT1之间对接结合能均小于–5.0 kcal·mol–1,表现出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结果表明10 µg·mL–1与20 µg·mL–1消斑祛脂方可显著提高3T3-L1脂肪细胞IRS-1及GLUT-4 mRNA表达水平(P<0.01);且显著促进PI3K和AKT的磷酸化(P<0.01)。 结论 消斑祛脂方可能通过提高3T3-L1 脂肪细胞中GLUT-4和IRS-1 mRNA表达水平,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改善肥胖的作用。
目的 建立复方蜘蛛香凝胶贴膏(Compound Zhizhuxiang Gel Plaster,CZGP)的质量控制及多元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凝胶贴膏中橙皮苷(hesperidin,HSP)、木香烃内酯(costunolide,CL)及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 lactone,DCL)进行定性鉴别;以HSP为内标,采用一测多评法,利用HPLC法测定HSP、CL及DCL的含量,并对CZGP进行含膏量、耐热性、含量均匀度及黏附力检查。 结果 薄层色谱中,各成分与对照品在相同位置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清晰可见,分离效果良好;HSP、CL和DCL分别在13.20~1 689.00 µg·mL–1(r=0.999 6)、2.85~365.40 µg·mL–1(r=0.999 8)、4.14~530.40 µg·mL–1(r=0.999 9)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20%、101.38%、102.19%,RSD分别为1.62%、1.36%、1.42%,测得3个成分的含量分别为11.183、1.707 0、1.921 0 mg·g–1,且一测多评法和外标法结果接近,可见一测多评法可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每贴CZGP平均含膏量为24.300 g,黏附力、耐热性及含量均匀度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要求。 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可靠,能有效控制CZGP的质量。
目的 建立栀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指纹图谱,研究栀子降血糖的谱效关系,初步明确栀子发挥降血糖作用的物质基础。 方法 对11批栀子药材进行UPLC分析,建立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结合聚类分析法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采用UPLC-Q-TOF技术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特征峰进行鉴定;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栀子降血糖的药效指标,研究其降血糖作用;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研究栀子降血糖的物质基础。 结果 通过指纹图谱的建立,标定了14个共有峰;通过数据库及文献比对初步确定了各特征峰信息;通过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合谱效关系分析,表明栀子发挥降血糖作用是各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异槲皮素、6″-O-trans-p-cinnamoylgenpin gentiobioside、栀子苷、jasminoside Q、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的贡献程度较大。 结论 11批栀子均具有较好的降血糖活性,其降血糖作用是所含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共有峰7、12、5、8、4所对应的成分与其降血糖活性密切相关,揭示了栀子降血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目的 探讨小红参对小鼠心力衰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取6只野生型C57 BL/6J为对照组,18只ApoE缺陷(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给予高脂饮食建立心力衰竭模型。治疗组给予7.5 g·kg–1小红参水煎液,阳性对照组给予曲美他嗪0.5 mg·kg–1灌胃治疗;HF组给予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养殖12周后取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法检测小鼠心肌纤维化,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Ⅰ/Ⅲ胶原纤维百分比。而BNP作为衡量心力衰竭的金标准,通过RT-qPCR验证小鼠心脏组织中BNP的表达再次确认模型建立成功。提取心脏组织进行mRNA测序,分析差异基因,对差异基因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通过RT-qPCR法验证差异基因mRNA表达,Western blot验证自噬通路蛋白。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小鼠心肌纤维化和Ⅰ/Ⅲ胶原纤维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小鼠心肌纤维化和Ⅰ/Ⅲ胶原纤维百分比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共有个197个差异基因,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共有205个差异基因,再次取交集有21个差异基因,其中有13个基因改变被治疗逆转,5个差异基因与心力衰竭相关:H2-Ab1、Ddit4、Mycn、Myl4、Nppa。RT-qPCR结果显示小红参可以逆转H2-Ab1、Ddit4、Mycn、Myl4、Nppa等基因在心力衰竭模型小鼠心脏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红参可以降低LC3-Ⅰ,LC3-Ⅱ和P62蛋白表达。 结论 小红参通过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自噬等通路调控差异基因H2-Ab1、Ddit4、Mycn、Myl4、Nppa和BNP的表达来改善小鼠心力衰竭。
目的 评价司美替尼治疗中国3~18岁I型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中有症状、不能手术的丛状神经纤维瘤(plexiform neurofibroma,PN)儿童患者的经济性。 方法 分别从全社会和中国卫生体系2个视角出发,基于SPRINT Ⅱ期临床试验(NCT01362803)构建分区生存(partitioned survival model,PSM)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比较司美替尼和疾病自然进展(最佳支持治疗)治疗中国3~18岁NF1中有症状、不能手术的PN儿童患者的健康结果和疾病经济负担,并对关键参数进行情境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与疾病自然进展相比,全社会视角下,司美替尼方案的增量效果为4.9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增量费用为256 567元,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为52 223元/QALY;中国卫生体系视角下的增量效果为3.73 QALYs,增量费用为290 891元,ICER为77 929元/QALY。以1倍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意愿支付(WTP)时,两视角下司美替尼均具有经济性;情境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一致。两视角下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ICER影响最大的因素均是年贴现率;在WTP阈值为1倍2023年中国人均GDP的情况下,司美替尼具有经济性的概率均大于疾病自然进展。 结论 对于中国3~18岁NF1中有症状、不能手术的PN儿童患者来说,和疾病自然进展相比,司美替尼更具成本效用,是一种十分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
目的 了解国内外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 nocturnal hemoglobinuria,PNH)经济学评价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和支付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Scopus等数据库及国际卫生技术评估网站,搜集PNH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日。 结果 初检共获得342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包括5篇药物经济学评价和5篇卫生技术评估报告,均是基于模型的成本-效用分析。文献质量整体较好,包含支持治疗、依库珠单抗、Ravulizumab和Pegcetacoplan 4种治疗方案。对于经典型PNH患者,依库珠单抗与支持治疗相比不具有经济性。对于成人PNH患者,Ravulizumab较依库珠单抗为绝对优势方案。对于接受C5补体抑制剂稳定剂量治疗≥3个月但贫血状态仍未改善的PNH患者,Pegcetacoplan与依库珠单抗相比,是绝对优势方案,与Ravulizumab相比的经济性尚无一致结论。 结论 PNH补体抑制剂价格昂贵,较难具备经济学优势,未来仍需基于中国环境开展卫生技术评估,为卫生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进而改善我国PNH临床诊疗水平,降低患者家庭和卫生体系的经济负担。
目的 为医疗机构安全合理使用我国上市的7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GLP-1 RA)提供评价与遴选依据。 方法 应用《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第二版)》的评价方法,对7种GLP-1 RA的药学特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其他属性(包括医保情况、基本药物情况、贮藏条件、药品有效期、全球使用情况和企业信誉度)5个维度开展数字化综合评价。 结果 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度拉糖肽80分、司美格鲁肽78.7分、利拉鲁肽74分、利司那肽65.6分、艾塞那肽65.1分、洛塞那肽64.2分、贝那鲁肽56.5分。其中,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推荐级别为“强推荐”。利司那肽、艾塞那肽、洛塞那肽根据医疗机构是否有替代药物,建议为“弱推荐”或“不推荐”。贝那鲁肽推荐级别为“不推荐”。 结论 具有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的长效GLP-1 RA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更具遴选优势。GLP-1 RA的临床综合评价,为医疗机构遴选和患者临床合理使用该类降糖药提供技术支持。
目的 描述与评价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CAZ-AVI)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菌(carbapenem-resistant organism,CRO)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结局。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AZ-AVI治疗CRO感染患者的相关资料。对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将30 d病死率及14 d细菌清除率作为评价CAZ-AVI治疗CRO感染患者预后及药物疗效的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分析影响CAZ-AVI治疗CRO感染患者疗效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4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数据评估,其中35例患者的致病菌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5例为碳青霉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PA)。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72.5%,29/40)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4/40)为主。CRE组与CRPA组在30 d病死率、14 d细菌清除率及30 d临床治愈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使用CAZ-AVI治疗疗程缩短为CRO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入住ICU为采用CAZ-AVI治疗细菌清除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共3例患者出现了与CAZ-AVI可能相关的腹泻。 结论 CAZ-AVI治疗CRO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同时适当延长治疗疗程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目的 介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构建围手术期疼痛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以下简称“药径”)的经验,为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方法 以循证证据为基础,明确围手术期疼痛药径的定义与特点、制定原则与目标和药物选择与使用。分析并探讨了构建思路、执行过程和效果评价,并对临床药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结果 在制定围手术期疼痛药径时,临床药师可依据临床需求、参考标杆科室、探索治疗药物和多模式镇痛策略,提高临床科室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并持续改进执行机制,采用有效的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评估。2019年7月—2023年6月,在22个外科46个病区实施了药径,临床药师每月对出院病例进行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药径在胸外科和心外科得到了有效验证,保证了药径执行率,提高了疼痛缓解率,降低了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和均次药费,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的围手术期疼痛药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体现了药师价值,提高围手术期的药学服务品质。
目的 总结孕期人群用药现状和特征,分析影响妊娠结局的药物因素,指导妊娠期药学门诊工作开展。 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就诊妊娠期药学门诊的咨询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用药风险评估并对目标人群进行随访;收集药物暴露、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等信息资料,分析影响咨询者选择继续妊娠的风险因素,并对禁用药物、男性用药、叶酸补充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420例咨询案例;93.98%的孕妇在未知妊娠的情况下用药,涉及药物412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抗感染药(21.75%);36.14%的孕妇有禁用药物(共89种)暴露。成功随访的359例咨询者中,26.46%的放弃继续妊娠,240例顺利分娩,仅1例新生儿出现异常。既往生育次数影响了咨询者继续妊娠的选择(OR=0.49,95%CI:0.32~0.76,P=0.002)。研究涉及男性用药24例,12例活产子代均无异常。66.85%的孕妇增补过叶酸,其中68.75%的在孕1个月后才开始补充。 结论 咨询人群大都在未知妊娠状态下用药,涉及药物种类繁多,但女性和男性用药与子代畸形的发生均未见明显关联。咨询人群叶酸增补率仍偏低,药师需继续通过药学门诊等途径,提高育龄人群的药学素养,为科学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多西环素(doxycycline)属于第二代四环素类药物,是土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多西环素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和细菌感染以及斑疹伤寒、疟疾、支原体肺炎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在儿童人群中主要用于耐大环内酯类的支原体肺炎和落基山斑疹热的治疗。由于四环素类药物说明书中只推荐≥8岁儿童使用,对于超说明书用药儿童人群的安全性,医疗卫生人员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因此,该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多西环素在儿童人群(尤其是<8岁儿童)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更好指导多西环素在儿童中的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可逆性病理过程。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HF将会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病理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现有的HF临床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新型抗HF药物或活性成分已成为临床的迫切需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也是调控HF发生发展的关键靶点之一。研究证实,通过中药活性成分干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对于抗HF具有积极作用。该文对MAPK信号通路调控HF的作用机制及中药活性成分基于该通路治疗HF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抗肝纤维化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本文报道1例80岁患者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后发生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罕见病例,并分析RM合并AKI与使用碘克沙醇注射液的关系和可能发生的机制,进一步探讨该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提高临床医师在使用该药物的临床安全性。
1例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经斯鲁利单抗治疗后出现免疫相关心肌炎,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相关文献对以斯鲁利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免疫相关心肌炎进行讨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