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基于2017-2022年中国机构发表的定量药理学研究论文情况,分析中国定量药理学发展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医学6个数据库2017-2022年期间中国机构发表的定量药理学论文。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论文发表的数量、被引用次数、研究内容、论文作者及论文发表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应用社会网络图分析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 结果 共395家机构发表了中文论文483篇、英文论文900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59篇。14篇SCI收录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不少于30次;35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少于10篇;论文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总人数为1 912人;政府监管机构和研究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增长最快。论文的研究内容除群体药动学/药效学、生理药动学外,基于模型的荟萃分析、定量系统药理学等方面的论文也逐年增加,机构间合作也日趋紧密。 结论 近6年来,中国定量药理相关研究的数量迅速增长,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不断拓宽和深化,研究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机构间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定量药理学在模型引导的新药研发和精准用药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的 研究去甲汉黄芩素改善急性低压低氧诱导小鼠脑组织损伤的作用与机制。 方法 将雄性BALB/c小鼠78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低压低氧组,芦丁组(200 mg·kg–1),去甲汉黄芩素低剂量(50 mg·kg–1)、中剂量(100 mg·kg–1)和高剂量组(200 mg·kg–1)。药物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低压低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将小鼠置于模拟海拔8 000 m的低氧舱中暴露24 h以构建急性低压低氧脑组织损伤模型。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变化;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H2O2、MDA、SOD和GSH的水平以评估氧化应激状态;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以评估炎性反应;Western blot检测缺氧相关蛋白(HIF-1α和VEGF)、抗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和HO-1)、炎性相关蛋白(NF-κB和TNF-α)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压低氧组小鼠脑组织出现病理学改变,脑组织中H2O2、MDA、IL-1β、TNF-α和IL-6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水平显著降低,HIF-1α、VEGF、Nrf2、HO-1、NF-κB、TNF-α、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Bcl-2的比值升高。去甲汉黄芩素预处理能够逆转这些变化。 结论 去甲汉黄芩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缓解急性低压低氧诱导的小鼠脑组织损伤。
目的 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对临床药理领域的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热点,为相关人员申报此基金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NSFC官方数据库、LetPub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和ZCOOL数据库,收集2016–2022年医学科学部临床药理方向的项目信息(申请代码设置:2016–2020年为H3111,2021–2022年为H3511),包括资助年度、项目名称、项目类别、依托单位和资助金额等,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2016–2022年临床药理方向共资助225项,资助金额达8 934万元,资助项目数量和金额呈波动上升趋势。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是主要资助类别。项目依托单位呈现地区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以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为主,中南大学、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表现最为突出。研究方向集中在分子机制研究,特别是肿瘤发生发展与耐药机制方向,个体化用药与不良反应也是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包括信号转导通路、基因多态性、生物标志物、PK/PD、多组学技术等。 结论 NSFC对临床药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关注肿瘤等特定疾病研究。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深入,临床药理领域有望在未来取得更多突破和成果。
目的 探究1,8-桉叶油素减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炎症损伤的作用机制。 方法 筛选1,8-桉叶油素(0.08、0.12、0.31、0.63、1.25、2.50、5.00、10.00 μg·L–1)对HUVEC的最适浓度。HUVE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和中剂量+KLA组,LPS构建HUVEC损伤模型。CCK-8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凋亡和迁移,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PCR检测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抗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IL-6、TNF-α、TLR4、胞内NF-κB p65、细胞核内NF-κB p6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HUVEC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DA含量、IL-6和TNF-α蛋白表达、ICAM-1和VCAM-1的mRNA表达、NF-κB p65、TLR4、核内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上升(P<0.05),迁移数、SOD活性和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HUVECs细胞抑制率、凋亡率,MDA含量,IL-6和TNF-α蛋白表达、NF-κB p65、TLR4、核内NF-κB p65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迁移数、SOD活性和胞浆NF-κB p65蛋白表达上升(P<0.05),高剂量组ICAM-1和VCAM-1以及中剂量组VCAM-1的mRNA表达下降(P<0.05)。中剂量+KLA组各项指标均不如中剂量组。 结论 脂多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可能与TLR4/NF-κB通路NF-κB p65核转位有关,1,8-桉叶油素能通过抑制NF-κB p65核转位,降低HUVECs细胞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治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目的 建立岗梅清咽合剂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以及同时测定多个特征性成分含量。 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0批岗梅清咽合剂的特征图谱,评价其相似度,确定共有特征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以特征图谱共有峰峰面积为分析对象,进行化学计量法分析,根据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大于1,筛选出差异性成分,并对6个特征性化学成分同时测定其含量。 结果 10批岗梅清咽合剂共标定出21个共有特征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50,与对照品比对出了11个特征峰。CA和PCA结果显示,10批样品可聚为3类;OPLS-DA结果显示,VIP值大于1的成分筛选出了10个成分,依次为4(没食子酸),10、9(咖啡酸),13、8(隐绿原酸),2、3、17(异绿原酸C),15(异绿原酸A),7(绿原酸)号峰。10批样品中没食子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的含量分别为0.097~0.591、0.055~0.131、0.051~0.200、0.402~1.171、0.013~0.087、0.013~0.123 mg·mL–1。 结论 建立的HPLC特征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岗梅清咽合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利奈唑胺浓度,完善其全血稳定性研究并制订临床采样流程,以期为利奈唑胺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及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促进抗感染药物TDM体系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 方法 血浆样品加入内标物(头孢哌酮)经乙腈(含0.1%甲酸)沉淀蛋白,取上清液-水(1∶1,V/V)稀释后进样;以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05%甲酸)-乙腈(75∶25,V/V)为流动相,经Shim-pack GIST C18(4.6 mm×250 mm,5.0 μm)分离,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 ℃,分别考察利奈唑胺全血、血浆样本在不同温度、不同采血管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基于全血稳定性结果制订临床采样及送检流程,并应用于临床TDM。 结果 利奈唑胺在0.59~23.4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定量下限为0.59 μg·mL–1,低、中、高浓度的萃取回收率在95.97%~111.35%范围内,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8.72%;肝素钠采血管的全血样本于室温(18~23 ℃)、4 ℃冰箱24 h内稳定,优于同等放置条件下EDTA-K2采血管(12 h内稳定),血浆质控样品经预处理后于自动进样器(6 ℃)24 h稳定,血浆质控样品于4 ℃冰箱、室温(18~23 ℃)24 h、–80 ℃冻存65 d、–80 ℃反复冻融3次均稳定。 结论 建立的利奈唑胺TDM方法及临床采样流程能确保利奈唑胺的稳定性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利奈唑胺的TDM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应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染料木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代谢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7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DSS饮水(5%, W/V)建立UC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给予染料木素(15 mg·kg–1)灌胃干预7 d。实验过程中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实验结束后,HE染色进行病理观察,ELISA检测血清IL-10、IL-6、TNF-α、IL-1β、TGF-β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检测SCFAs含量。 结果 染料木素能够促进肠黏膜结构恢复,减轻炎性浸润,提高IL-10、TGF-β含量,降低IL-6、TNF-α、IL-1β含量(P<0.0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在距离上存在差别,治疗组接近于空白组。SCFAs定量数据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戊酸呈现升高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乙酸、丁酸、丙酸呈现升高趋势,戊酸呈现降低趋势(P<0.05)。 结论 染料木素能够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程度,降低促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含量,提高SCFAs中的乙酸、丁酸、丙酸含量,抑制戊酸含量,发挥治疗作用。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缬沙坦胶囊内容物和囊壳中Mg、Al、V、Cr、Mn 、Co、Ni、Cu、As、Cd、Tl和Pb元素含量的方法,并对4种有害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估。 方法 胶囊内容物和囊壳分别采用微波消解法前处理,以Sc、Ge、In、Bi为内标,ICP-MS标准曲线法测定12种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采用危害商值(HQ i )和危害指数(HI)对Cr、Ni、Cu、Pb元素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12种金属杂质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内容物的加标回收率在81.2%~113.4%之间,囊壳的加标回收率在83.2%~117.4%之间,RSD<15%。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内容物和囊壳中Cr、Ni、Cu、Pb元素的HI均小于1。 结论 所建立的ICP-MS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缬沙坦胶囊内容物及囊壳中12种金属杂质元素的含量测定,16批次缬沙坦胶囊中Cr、Ni、Cu、Pb元素的暴露值均无明显健康危害风险。
目的 评估葱白提取物(fistular onion bulb,FOB)通过调控HIF-1α/VEGF通路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基于H9c2大鼠心肌细胞构建H/R细胞模型,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CCK-8法检测确定细胞复氧时间为24 h。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H/R组、H/R+FOB组、H/R+YC-1(HIF-1α抑制剂)组、H/R+YC-1+FOB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Bax、Bcl-2、低氧诱导因子-1α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H/R组细胞增殖活力下降(P<0.05),凋亡率上升(P<0.05),ROS、MDA和LDH含量上升(P<0.05),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上升(P<0.05)、Bcl-2表达下降(P<0.05),HIF-1α/VEGF通路蛋白表达均上升(P<0.05)。与H/R组比较,H/R+FOB组和H/R+YC-1组细胞增殖活力增加(P<0.05),凋亡率下降(P<0.05),ROS、MDA和LDH含量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5),Bax、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与H/R+YC-1组比较,H/R+YC-1+FOB组变化趋势更显著。 结论 FOB通过抑制HIF-1α/VEGF通路,从而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和凋亡,减轻细胞损伤。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首乌藤的潜在肝毒性机制。 方法 根据文献数据,利用TCMSP、TCMID、HIT等数据库检索首乌藤主要活性成分以及相关靶点、药物性肝损的疾病靶点。对首乌藤靶点及疾病靶点进行交集分析,得核心交集靶点。利用核心交集靶点信息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KEGG及GO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1.5.7版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对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示例;最后利用体外试验、毒理数据库以及体内试验对筛选出的结果进行初步验证。 结果 网络药理学确定首乌藤可以结合BCL2和EGFR等靶点通过癌症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导致药物性肝损,大黄酚、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苷为重要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结合力较稳定。体外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大黄素与大黄素甲醚苷具有细胞毒性,体内验证试验表明大黄素存在一定的潜在肝毒性,与网药筛选结果一致。 结论 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对首乌藤致肝毒成分、机制、靶点、通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为进一步对首乌藤的临床应用研究和效应机制提供数据支持。
目的 探究肥胖合并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CA)感染的不良后果,同时进一步探讨氟康唑(fluconazol, FLC)与荜茇宁(piperlonguminine, GBN)联用的治疗效果。 方法 构建高脂饮食(HFD)肥胖小鼠合并白念珠菌感染模型,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监测小鼠死亡情况,检测脏器质量、肾脏载菌量和肾脏组织病理形态,检测血清脂质水平、腹腔灌洗液NETs水平以及肾脏组织炎症因子Tgf-β、IL-6、MCP-1、KC的表达水平。利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分化为类中性粒细胞 (dHL-60),用GBN对dHL-60细胞进行预处理,给予佛波酯(PMA)刺激,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和NETs水平。 结果 肥胖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生存率急剧下降,肾脏载菌量升高,血脂水平、中性粒细胞NETs水平和炎症因子水平均升高。FLC联合GBN治疗可将肥胖感染小鼠生存率恢复至100%,改善脏器指数,同时相比于单独应用FLC,肾脏载菌量、血脂水平、炎症水平和NETs水平都进一步降低。体外试验结果表明,GBN可降低PMA刺激类中性粒细胞生成的ROS和NETs水平。 结论 肥胖小鼠感染白念珠菌后死亡率升高,同时体内伴有严重的炎症反应,GBN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性氧生成和NETs释放调节机体炎症状态,与FLC联用改善肥胖小鼠的感染情况。
目的 比较川佛手干品蒸制与鲜品蒸制饮片的质量差异,并分析川佛手生品“燥性”相关的化学成分。 方法 采用UV法测定总黄酮,HPLC法测定主要成分柚皮苷、橙皮苷、滨蒿内酯、香叶木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佛手苷内酯含量,GC-MS法测定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蒸制饮片质量差异。 结果 川佛手鲜品蒸制饮片总黄酮和主要成分含量略高于干品蒸制饮片,其中鲜品蒸制及干品蒸制饮片的总黄酮、橙皮苷、滨蒿内酯、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分别为2.321、0.061、6.902、1.113、2.297、0.054、6.452、1.069 mg·g–1;蒸制饮片相比于生饮片滨蒿内酯含量增加,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降低,其他成分没有明显变化;干品蒸制饮片相比于生饮片有10种成分相对含量降低,鲜品蒸制饮片相比于生饮片有7种成分相对含量降低,2种蒸制方式都降低的成分为4,7,7-trimethylbicyclo[4.1.0]hept-2-ene、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 结论 川佛手鲜品蒸制饮片主要成分含量略高于干品蒸制饮片,表明川佛手蒸制饮片可趁鲜切片蒸制,以减少加工环节;蒸制品与生品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主要为挥发性成分含量有所降低,因此推测挥发性成分是川佛手产生“燥性”的可能原因。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在头颈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抗凝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的头颈部VTE患者,根据患者服用的抗凝药物将其分为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观察,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血栓复发及出血事件,并采用逆概率加权法平衡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通过Kaplan-Meier 曲线及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患者发生血栓复发及出血事件的差异。 结果 共纳入291例患者,经过逆概率加权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华法林组和利伐沙班组在血栓复发、所有出血事件及大出血事件方面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0.64,95%CI:0.30~1.31;HR=0.47,95%CI:0.20~1.11;HR=0.65,95%CI:0.23~1.85),肾功能亚组与治疗组在所有出血事件及大出血事件方面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12;P=0.048)。 结论 在头颈部VTE的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相似。
目的 从全社会角度评价多奈哌齐透皮贴剂对比片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经济性,为相关的卫生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根据疾病发展进程建立轻、中、重度和死亡4种状态的Markov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以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为指标评价多奈哌齐透皮贴剂对比片剂的经济性,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多奈哌齐透皮贴剂对比片剂的ICER为590 606.15元/QALY,高于3倍202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多奈哌齐透皮贴剂不具有经济性。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重度状态效用值、多奈哌齐透皮贴剂成本、轻度状态效用值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在意愿支付阈值为3倍2022年人均GDP的情况下,多奈哌齐透皮贴剂具有经济性的概率为0。 结论 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多奈哌齐透皮贴剂对比片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不具有经济性。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失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阜阳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是否失败将患者分为失败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失败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ROC曲线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失败的预测价值。 结果 纳入450例患者,其中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失败130例。数字评分量表(NRS)(OR=0.501,95%CI:0.350~0.716,P<0.01)、焦虑状态(OR=4.169,95%CI:2.175~7.991,P<0.01)、高致吐风险(OR=68.528,95%CI:8.807~533.203,P<0.01)、中致吐风险(OR=3.154,95%CI:1.686~5.902,P<0.01)、低致吐风险(OR=5.367,95%CI:2.280~12.632,P<0.01)、华蟾素胶囊(OR=12.780,95%CI:6.321~25.836,P<0.01)、白蛋白水平(OR=0.923,95%CI:0.862~0.989,P=0.023)为预防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1)=0.297–0.692×NRS+1.428×焦虑状态+4.227×高致吐风险或1.149×中致吐风险或1.680×低致吐风险+2.548×华蟾素胶囊–0.08×白蛋白水平,内部和外部验证集验证模型准确率分别为91.67%和86.67%。 结论 基于NRS、焦虑状态、高致吐风险、中致吐风险、低致吐风险、华蟾素胶囊、白蛋白水平构建的乳腺癌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预防失败的预测模型性能良好。
目的 探讨干扰素喷雾剂早期干预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hasia, BPD)患儿自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出院后2年内因患肺炎再住院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7月至2023年6月胎龄<32周、出院诊断中度BPD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采取干扰素喷雾剂早期干预的22例为观察组,早期干预时机为:①密接者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时;和/或②患儿出现咳嗽、鼻塞、咽部充血、发热任意一项时。未予早期干预的24例为对照组。统计2组自NICU出院后2年内因患肺炎再次住院的次数、单次住院时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 结果 对照组自NICU出院后2年内再次住院次数、单次住院时长、AUD均数分别为(6.13±1.54)次、(7.31±1.52) d、14.26±0.38,观察组再住院次数、单次住院时长、AUD均数分别为(4.00±1.38)次、(6.89±1.30) d、11.61±3.63。2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0、0.029及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中度BPD患儿,早期予干扰素喷雾剂干预,能降低因肺炎再次住院次数,缩短单次住院时长,降低AUD,值得临床借鉴。
目的 探索硫唑嘌呤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克罗恩病患者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及其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硫唑嘌呤治疗3个月以上的74名汉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法测定患者红细胞中6-TGNs的稳态谷浓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患者TPMT rs1142345等22个位点的多态性。通过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基因型、6-TGNs浓度和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6-TGNs稳态谷浓度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6-TGNs绝对或相对浓度的增加与TPMT rs1142345、IPTA rs1127354突变有关。未发现NUDT15 rs116855232突变与6-TGNs和白细胞水平的相关性,而CT型患者中位标准剂量较野生型(CC)明显偏低(P<0.05)。ATIC rs3821353突变是预测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导致淋巴细胞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克罗恩病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前检测TPMT rs1142345、ITPA rs1127354、ATIC rs3821353和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型,用药期间密切监测6-TGNs和白细胞水平,有助于降低硫唑嘌呤引起的白细胞减少风险,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挖掘PD-1抑制剂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使用PD-1抑制剂的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方法 调取2019年4月至2023年5月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的PD-1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对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是否非预期及患者性别、年龄、转归情况、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056例PD-1抑制剂相关不良反应报道中,以男性患者为主(74.91%),年龄主要分布在大于65岁(49.53%),涉及18个系统器官分类,1 672个首选术语,其中窒息感为所有药品均未报道过的首选术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为609例,占比57.67%,对导致严重不良反应不同因素比较发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组超说明书/指南用药情况及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与一般不良反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医师在使用PD-1抑制剂时应关注其不良反应发生规律及特点,加强不良反应监测,保障用药安全。
目的 分析与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致免疫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致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PubMed等数据库,以已上市的ICIs分别与“心肌炎”组合进行检索,下载文献原文,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84篇88例个案报道,报道最多的是帕博利珠单抗,其次是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年龄(64.44±9.81)岁,以老年患者多见,63例(71.6%)为男性,死亡率为21.6%。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最为常见(44.3%,39/88),出现症状时间大多集中在用药1~2周期后(81.8%,72/88),且90%以上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升高。84例(95.5%)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初始治疗,67例(79.8%)患者症状改善。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体外膜氧合方式进行治疗,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 结论 ICIs致免疫性心肌炎以老年男性患者居多,临床症状不具特异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植入心脏起搏器或体外膜氧合可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存活率。ICIs致免疫性心肌炎死亡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目的 探究富马酸替诺福韦、替比夫定在妊娠晚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母婴传播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于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晚期HBV感染孕妇204例,根据孕妇的用药情况分为富马酸替诺福韦 (tenofovir fumarate, TDF)组和替比夫定 (telbivudine, LDT)组。比较两组产妇、新生儿的一般资料、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病毒DNA(HBV-DNA)、谷丙转氨酸(ALT)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LDT组的HBsAg、HBeAg、基线HBV-DNA和产后HBV-DNA均低于T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用药后至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其中TDF组[(7.4±1.2)lg copies‧mL–1]显著降低至[(3.6±1.1) lg copies‧mL–1] (P<0.05),LDT组[(7.3±1.1) lg copies‧mL–1]显著降低至[(4.1±1.2) lg copies‧mL–1] (P<0.05),但治疗后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ALT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部分产妇停药后血清ALT轻度升高,但均在3个月后恢复正常。两组产妇均未出现因不良反应停药者。TDF组产妇的头痛和消化道症状更显著,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腹泻和胃痛的发生率均高于LD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T组的关节痛和乏力症状明显,与T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他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和LDF组新生儿窒息、早产、足月低体质量儿、巨大儿、病理性黄疸及肺炎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妊娠晚期应用TDF或LDT对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有着重要作用,可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 促进眼科糖皮质激素处方点评的同质化管理,提高点评效率。 方法 在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医脉通、用药助手、百度文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文库、部分眼科学会官网检索眼科38个疾病的循证证据,运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Ⅱ, AGREE Ⅱ)进行评价,制订眼科糖皮质激素点评细则,并运用点评细则开展眼科糖皮质激素点评工作。 结果 制订了38个病种的点评细则,有或无糖皮质激素点评经验的2名药师运用点评细则点评2022年896张处方,耗时分别为2 h和2.5 h,合理率分别为33.4%和33.8%。难以点评的处方占比下降24.1%。 结论 制订点评细则可促进眼科糖皮质激素处方点评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