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25-07-15
  

  • 全选
    |
    专栏
  • 游如旭, 张聪, 王聪, 袁琦, 刘婷, 刘金玉, 张玉, 史录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43-145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患者为中心的连续性药学服务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改善治疗效果及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成为当前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关键环节。国外在此领域的探索较早,在理论研究、政策制定及服务模式构建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有助于加速我国连续性药学服务的发展。该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日本5个国家在连续性药学服务方面的国家政策与医疗机构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深度分析,建议我国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信息整合、完善补偿机制以及强化药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措施,逐步完善连续性药学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 研究论文
  • 邹智琳, 李翔, 胡雪婉, 徐菁瑶, 杨明, 张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52-146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地榆皂苷Ⅱ(ziyuglycoside Ⅱ,ZYⅡ)胶束的温敏凝胶并对其缓解大鼠干眼症状作用进行评价。 方法 以大豆磷脂和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为基质,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ZYⅡ胶束(ZYⅡ-loaded micelles,ZY-M),对ZY-M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临界胶束浓度进行测定;以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基质,采用冷溶法制备ZY-M温敏凝胶(ZYⅡ-loaded micellar thermosensitive gel,ZY-M-G),对其pH值、相变温度、流变学性质、溶蚀性与释放和角膜前滞留能力进行评价。建立大鼠干眼症模型,通过测定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眼内IL-17、IL-6、IL-1β炎症因子水平及角膜HE染色评价,考察ZY-M-G对干眼症的缓解效果。 结果 ZY-M呈类球形,平均粒径为(73.26±1.07)nm,PDI为0.25±0.01,Zeta电位为(–0.29±0.04)mV,ZY-M的包封率为(82.37±0.43)%,载药量为(23.13±0.31)%,临界胶束浓度为9.85 μg·mL–1。ZY-M-G的pH为7.76±0.04,相变温度为(33.9±0.4) ℃,相变后为假塑性流体,流变学性质良好,药物释放与凝胶溶蚀呈良好相关(R2=0.999 3)。该温敏凝胶的角膜前滞留时间延长,可增加干眼症大鼠泪液分泌量、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降低眼球中IL-17、IL-6、IL-1β水平,可能对角膜结构有维持作用。 结论 基于ZYⅡ胶束所制备的温敏凝胶,性质良好,可有效缓解大鼠干眼症状。

  • 李君, 张谦, 张微, 刘静, 王芳, 胡玉霞, 张梦迪, 王跃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61-146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那如-3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筛选其质量标志物,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色谱柱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10 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建立15批那如-3指纹图谱;采用微生信平台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0为标准,筛选潜在质量差异性成分,采用Graph Pad Prism 8.0软件对潜在质量差异成分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 15批那如-3指纹图谱共有23个共有峰,相似度大于0.974,指认了6个共有峰,分别为3号峰(没食子酸)、7号峰(诃子酸)、11号峰(柯里拉京)、15号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7号峰(荜茇宁)、19号峰(胡椒碱);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5批那如-3分为两大类:S1~S4和S13~S15批次聚为一类,S5~S12批次聚为一类,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式下筛选出12个潜在质量差异标志物,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立了那如-3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可用于那如-3整体质量评价,柯里拉京等12个成分可能是影响那如-3质量的差异标志物。

  • 黄英红, 黄海丽, 郭慧琼, 邹晓素, 曾翠琼, 孙宗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68-14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药理实验、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三七总皂苷对阿司匹林致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及三七总皂苷作用于人胃黏膜GES-1上皮细胞24 h,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阿司匹林诱导细胞损伤浓度及三七总皂苷最大给药浓度;设置空白组、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合用三七总皂苷组,给药干预不同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Western blot和qPCR法分别测定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 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采用分子对接评估三七总皂苷与Keap1靶蛋白的结合能力;分子动力学模拟法验证最佳结合模型的稳定性。 结果 以阿司匹林(50 µg·mL–1)处理后,GES-1细胞产生大量ROS,诱导细胞发生损伤,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增加(P<0.01),存活率显著性降低(P<0.05);阿司匹林(50 µg·mL–1)合用三七总皂苷(62.5 µg·mL–1)后,细胞ROS水平呈现时间依赖性显著减少(P<0.01),细胞凋亡率和周期阻滞率显著性下降(P<0.05),细胞存活率显著性提高(P<0.05),Keap1、Nrf2和HO-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三七总皂苷成分均能很好地与Keap1靶蛋白结合;进一步分子动力学模拟验证了能量结合最好的人参皂苷Rh4与Keap1最后5 ns的结合能为(–37.93±1.37) kcal·mol–1,表明两者结合高度稳定。 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激活Keap1-Nrf2/HO-1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从而对阿司匹林致GES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 薛娟, 刘龙江, 田燕, 李磊, 舒永佳, 柴慧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75-147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鉴定楤木醇提物中非皂苷类化学成分并探究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采集数据,结合数据库检索和相关文献比对,鉴定楤木非皂苷类化学成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化学成分作用靶点,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得疾病相关靶点,取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做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GO生物功能和KEGG信号途径富集分析,采用SYBYL 2.1.1软件对非皂苷类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最后应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化合物和靶点相互作用关系进行验证。 结果 楤木醇提物中共鉴定出29个化合物;获得成分与疾病交集靶点412个,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3 258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192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成分与靶点蛋白结合活性良好;分子动力学模拟提示异绿原酸C和AKT1间的相互作用稳定。 结论 楤木可能通过作用于TP53等靶点,调控PI3K-AKT等信号通路,以“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方式发挥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 谭洁, 田霞, 韩峥, 朱庆曦, 占婷, 陈明涛, 陈爱方, 黄敏, 刘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80-148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eⅢ,ATR Ⅲ)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 构建NAFLD模型大鼠并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白术内酯Ⅲ低、中、高剂量组(ATR Ⅲ-L、ATR Ⅲ-M、ATR Ⅲ-H组)、白术内酯Ⅲ高剂量+通路激活剂DEX组(ATR Ⅲ-H+DEX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饲喂正常饲粮的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记录大鼠体质量、肝质量并计算肝指数;采集大鼠血液并检测血清脂代谢指标(生化分析仪);收集肝组织检测病理形态(HE染色)、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ELISA法)、HMGB1-RAGE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肝组织发生病理变化,肝质量、肝指数、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MDA水平、HMGB1和RAGE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AST、ALT、LDL-C)水平均显著升高,HDL-C水平,SOD、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Model组相比,ATR Ⅲ-L、ATR Ⅲ-M、ATR Ⅲ-H组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肝质量、肝指数、肝组织炎症因子水平、MDA水平、HMGB1和RAGE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AST、ALT、LDL-C)水平均明显下降,HDL-C水平,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ATR Ⅲ-H组比较,ATR Ⅲ-H+DEX组中的DEX逆转了ATR Ⅲ-H对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 结论 ATR Ⅲ可调节NAFLD大鼠脂代谢、减轻肝组织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HMGB1-RAGE信号通路有关。

  • 贾孟晓, 李东红, 刘洋, 王雅倩, 张运克, 贾永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87-14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夏丹散结纳米乳凝胶并优化其处方工艺,考察该凝胶对大鼠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的治疗作用。 方法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得到夏丹散结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伪三元相图法、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及优化夏丹散结纳米乳凝胶处方及工艺,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与TNS初步药效学评价。 结果 优选得夏丹散结纳米乳凝胶的处方为夏丹散结方剂挥发油为2.062%,聚氧乙烯醚(35)蓖麻油(cremophor EL,EL 35)为2.577%,无水乙醇为1.736%,冰片为4.124%,甘油为15%,卡波姆940为2.5%,氮酮为6.186%;制得的外观呈棕色,细腻易涂布,平均pH值为6.0~6.5;初步药效学实验证明夏丹散结纳米乳凝胶对甲减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结论 夏丹散结纳米乳凝胶制备工艺稳定,局部应用安全性良好,可有效调节甲状腺各激素水平,为其治疗TNS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 程希, 江丹, 方宝霞, 邓文亚, 刘启鹏, 陈富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498-150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环泊酚注射液与不同溶媒稀释后的稳定性及其在不同输液器中的相容性。 方法 在(25±1) ℃下,将环泊酚注射液分别用0.9%氯化钠(NS)和5%葡萄糖(5%GS)作5倍与10倍稀释,于0、2、4、6、8 h取样,考察稀释液外观、pH值、Zeta电位(Zeta potential,ZP)和粒径分布、渗透压、药物相对百分含量变化情况;另取原液和稀释液,分别置于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乙烯(polyethylene,PE)和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输液器中,上述时间点检测流出液中药物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 8 h内,稀释液外观无肉眼可见变化,含量、pH值、ZP值和渗透压值保持稳定,平均粒径保持在200 nm左右,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约为0.1,5%GS稀释液ZP值高于NS稀释液;在8 h时间点,PVC组稀释液质量浓度降至50%以下(原液为59.2%);PE组稀释液降至74.9%~88.0%(原液为92.4%);PP组稀释液和原液均大于95%。 结论 环泊酚注射液与NS、5%GS作5倍与10倍稀释后在8 h内保持稳定,溶媒选择上5%GS优于NS;其在PVC和PE输液器中出现不同程度吸附,建议避免使用PVC材质输液器及长时间使用PE材质输液器。

  • 药物与临床
  • 林亚欣, 陆小霞, 李洋, 刘跃虎, 李思婵, 汪洋, 杜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04-151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s,PK/PD)原理评价和优化儿童百日咳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案,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 收集已公开发表的阿奇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TMP-SM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4种儿童百日咳常用抗菌药物的PK参数和针对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以稳态游离药物谷浓度(f C m i n s s)≥MIC作为PK/PD有效靶指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4种药物不同剂量方案用于治疗儿童百日咳的有效性,定义当f C m i n s s≥MIC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 PTA)≥90%的给药方案为优选方案。 结果 阿奇霉素按10~20 mg·kg–1,qd×1 d(负荷剂量)和5~10 mg·kg–1,qd×4 d(维持剂量)给药用于治疗MIC≥64 mg·L–1的耐药BP感染,患者体内暴露量无法达标。TMP-SMZ按4/20 (TMP剂量/SMZ剂量)mg·kg–1,q12h×14 d方案给药用于治疗出生后年龄(postnatal age, PNA)≥2月龄儿童百日咳可以使大多数患儿暴露量达标,但是对于少数0.1 mg·dL–1≤血肌酐<0.5 mg·dL–1且1岁≤PNA<12岁的患儿需要增加剂量才能达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按哌拉西林计算治疗百日咳的有效剂量范围为:15~340 mg·kg–1·d–1,应根据患者的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质量个体化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按头孢哌酮计算低剂量(7.5~30 mg·kg–1·d–1)给药,可以使大多数百日咳患者的体内暴露量达标 结论 该研究基于PK/PD原理评价了4种儿童百日咳常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并提出了优化剂量方案,可为儿科抗BP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阿奇霉素治疗儿童百日咳的PK/PD达标概率低,TMP-SM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特征个体化用药。

  • 吴芳, 汪思亮, 杨永公, 章伟慧, 刘梦颖, 张晋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11-151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数据库,挖掘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的潜在风险药物,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从FAERS数据库下载2013—2023年数据,检索TMA案例,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s,PRR)以及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ayesian confidence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CPNN)识别信号药物,并分析TMA发生时间和患者临床结局。 结果 共提取到4 362例报告了TMA的病例,通过标准化后得到91个信号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抗感染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等。在可获得完整的发生时间信息的1 809份报告中分析发生时间,发现60.26%的TMA发生在药物使用后14 d内,TMA发生中位时间在14 d内的药物主要包括阿仑单抗、卡非佐米等抗肿瘤或免疫机能调节药,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在可获得完整的结局信息的3 404份报告中分析临床结局,发现TMA临床结局呈现出高全因死亡占比、高住院占比的特点。 结论 TMA风险药物多且不良结局占比高,早期识别较关键,前14 d是监测重点期。建议多学科团队用药时评估血栓风险,优先选TMA阴性药物;若需用TMA风险药,加强前瞻性监测,及时发现TMA迹象。

  • 周丽敏, 谢保城, 徐永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19-152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与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SGLT2i)与骨折及关节炎事件的关联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Open Vigil FDA分析工具提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SGLT2i相关骨折及关节炎事件报告。提取时间范围为2004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31日。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检测风险信号并评估潜在关联性。 结果 共检索到SGLT2i相关骨折事件报告845份(达格列净271份,恩格列净385份、卡格列净184份、艾托格列净5份),关节炎事件报告1 098份(达格列净296份,恩格列净481份、卡格列净319份、艾托格列净2份),其中恒格列净和加格列净无相关报告。总体分析结果显示,骨折及关节炎事件在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艾托格列净中均未形成风险信号。根据骨折部位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恩格列净在股骨颈骨折事件中生成风险信号。根据关节炎类型进行的亚组分析显示,卡格列净在银屑病关节炎和细菌性关节炎事件中生成风险信号。 结论 SGLT2i与骨折及关节炎事件总体上无显著相关性。恩格列净可能与股骨颈骨折事件存在关联,而卡格列净可能与银屑病关节炎、细菌性关节炎事件相关,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 罗畅, 王姿璇, 倪思琦, 邵荣杰, 谢诗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24-152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真实世界研究中口服长效制剂相较短效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的临床获益。 方法 全面检索知网、维普、万方、Embase、Medline等中英文文献常用数据库,筛选从建库至2024年5月7日发表的口服长效制剂用于治疗T2DM的真实世界研究。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风险评估,对纳入文献中口服长效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治疗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其他临床获益进行梳理和分析。 结果 系统检索后,共检索到5 314篇文献,进一步筛选纳入3篇文献,其中2篇研究关注有效性、治疗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2篇研究关注安全性。纳入研究结果显示,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口服长效制剂与短效制剂无显著差异;治疗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方面,使用口服长效制剂相较于短效制剂存在显著改善。 结论 现有真实世界研究显示,相较于T2DM口服短效制剂,口服长效制剂在保障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

  • 药学实践
  • 商永光, 张翠翠, 郭冬杰, 覃旺军, 李朋梅, 张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29-153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麻精药品)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规范麻精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认知图式理论构建麻精药品入院、流转及使用场景下的管理标准调查表,组织专家对朝阳区范围内持有“印鉴卡”的99家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存在问题,反馈调查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结果 现场调查发现管理缺陷264条,其中麻精药品管理问题184条,管理制度缺失80条。各场景主要管理认知缺失情况:入院场景下为库存管理(占比52.7%)、流转场景下为处方开具(占比34.8%)、使用场景下为药品储存(占比48.6%);不同级别(P=0.031)不同类别(P=0.036)医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对麻精药品管理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不同医疗机构及工作场景下从业人员对于麻精药品的管理认知存在差异,基于认知图式理论的调查对麻精药品管理要求进行了系统化、形象化描述,有助于确定管理标准及执行细则,进一步提高受检医疗机构麻精药品管理水平,为规范麻精药品管理提供参考。

  • 李霄, 高雅, 朱琳, 田娜妮, 何青青, 白婷, 惠娇娇, 林睿娟, 杨蕊, 李静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35-153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 ICU中成人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 标准,评价药学服务前后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使用合理性。 方法 参照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建立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UE标准,对2022年1月至12月成人在ICU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病例采用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 hierarchical model,AHM)和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of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cal solution,TOPSIS)评价其合理性,实施针对性药学服务后抽取2023年1月至12 月病例通过相同的方法再评价,比较干预前后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合理性。 结果 干预后,病历合理率提高,评价为合理(0.8≤Ci <1)的病例占比由32.94%提高至50%,评价为基本合理(0.6≤Ci <0.8)的病例占比由52.69%下降至46.88%,评价为不合理(Ci <0.6)的病例占比由14.37%降低至3.13%;干预后,在配置浓度、给药剂量、特殊人群、镇静深度监测及药学监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ICU中成人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DUE标准,并对AHM-TOPSIS法点评出来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实施针对性药学服务可提高其合理性,并为其他药品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

  • 综述
  • 刘思睿, 何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40-154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包芯片是采用片芯内层和外层包裹的特殊技术制备的一种新型片剂形式。它具有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释放时间和释放部位,隔离药物增加药物制剂稳定性,防止药物滥用,提高患者依从性等特点。它能将几种药物联合给药,更好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还可以增大载药量,方便患者用药,在中西药制剂和智能制剂改良创新中具有显著优势。该文对包芯片制剂的研究进展和上市近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为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 王灿红, 弓宝, 李银桂, 牟俊宇, 吴玉兰, 张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47-155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作为名贵芳香南药,沉香药用历史悠久,药用疗效显著。通过查阅相关古籍、研究文献等进行系统、全面地综述,同时预测和展望沉香的开发利用前景。发现沉香在传统和现代中医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广泛,在治疗消化、呼吸、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等各类疾病均有显著疗效,特别在调节神经系统失眠、焦虑、抑郁等情绪方面疗效好,可见沉香具有潜在的药用和养生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该文系统总结了沉香古今临床应用及现代药效研究情况,旨在为更好指导其中医临床应用,创新药用研究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 李倩, 吴泽, 李爽, 王晶, 吴志宏, 肖斯婷, 曹春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55-15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生物制品和细胞基因药物的迅猛发展,药物毒理学评价面临日益复杂的挑战。长期以来,药物毒理学研究主要依赖于实验动物模型,然而该类模型在模拟人体药物毒性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准确反映药物在人体内的真实反应。近年来,我国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在理念更新、技术进步与策略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类器官和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创新发展,为器官芯片这种体外评估技术奠定了基础。该技术通过模拟人体内重要器官(如心脏、肝脏和肾脏等)的微环境和功能特征,能够更精确地评估药物的潜在毒性。同时,现代生物技术的飞跃,特别是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前沿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药物毒理学注入了新的研究路径与技术手段,推动了学科的深层次变革。该文着重探讨器官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为该技术进一步优化与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 药学监护
  • 齐明月, 夏亚楠, 郭红叶, 刘艳飞, 金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60-15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基于“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下对1例胃痞病湿热内蕴证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后的临床疗效。结合脏腑辨证和“汤液经法图”中的五味补泻五脏原理,认为该患者为脾虚实夹杂证以实为主,应以辛味中药泻脾,甘味中药补脾,苦味中药燥脾,同时兼有肺虚实夹杂证的口干和便秘,故用咸味泻肺和酸味补肺,最终给出中药复方汤剂的组方配伍结构为“五辛四甘三苦二酸一咸”的药学建议。出院后优化了中成药的带药方案,将配伍结构为“五苦五酸四辛三咸一甘”的摩罗丹调整成配伍结构为“六甘二苦二辛”的参苓白术散,将功效方向从泻脾转变为补脾,从而改善四肢乏力等脾虚症状。结果显示,基于“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下的纯中药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可以根据此理论预测患者服用中成药后的改善情况,及时针对患者当下症状调整用药方案。该病例结果提示,“汤液经法图”理论体系能够有效指导中药复方汤剂的组方配伍和中成药联用的合理性分析,为药学监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药物警戒
  • 宋少练, 李园, 寻添荣, 雷群娟, 杨西晓, 唐春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3): 1565-156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所有抗抑郁药都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的发生,尤其在老年人和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中较为常见1。帕罗西汀被认为是肝毒性较小的抗抑郁药物之一,DILI是其罕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该文拟通过报道1例帕罗西汀致罕见肝脏转氨酶升高的个案,结合目前国内外已发表的帕罗西汀致DILI的个案报道,分析总结该药致DILI的临床特点及转归结果,为临床识别和处理帕罗西汀致DILI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