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4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4-06-15
  

  • 全选
    |
    专栏
  • 杨启凡, 刘丽宏, 赵志霞, 王宇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41-12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我国呼吸专业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及其主要研究者(principal investigator, PI)的备案现状,为我国构建呼吸专业临床研究网络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信息平台和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对备案呼吸专业机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备案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3月9日,公示平台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 结果 截至2023年3月9日,我国共有771家备案呼吸专业机构,分布于31个一级行政区,呼吸专业PI达3 133人。广东、江苏、河南等备案呼吸专业机构数排名前9位的省份,占全国总数的57.1%;呼吸专业PI区域分布与备案呼吸专业机构分布呈正相关。87.0%的备案呼吸专业机构为三甲医院,93.7%的呼吸专业PI集中于三甲医院。截至2022年12月31日,备案呼吸专业机构中,呼吸临床试验组长单位数排名前10位的省份牵头承接了全国75.7%的临床试验项目。 结论 我国呼吸专业机构及PI资源面临横向和纵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弱势地区和机构应予以充分动员和重视,为建设呼吸专业临床研究网络奠定基础。

  • 研究论文
  • 姜浩然, 宋纯东, 段凤阳, 王宁丽, 郭婷, 张博, 张霞, 丁樱, 任献青, 翟文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46-125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肾必宁颗粒通过鞘氨醇激酶1(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 1 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通路改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大鼠肾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10)、泼尼松组(n=10)、肾必宁低剂量组(n=12)和肾必宁高剂量组(n=12)。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建立IgAN模型,第9周起治疗组灌胃给药,7周后生化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尿红细胞计数及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IgA沉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1、S1PR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检测SphK1S1PR2 mRNA表达。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计数、24 h-UTP、S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ALB水平显著降低(P<0.01),ALT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明显的肾脏病理损伤,免疫荧光可见大量IgA荧光沉积,肾组织SphK1、S1P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组、肾低组、肾高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 h-UTP、BU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各组ALT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低组SCr水平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有不同程度改善,IgA荧光沉积可见不同程度减少,肾组织SphK1、S1PR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 结论 肾必宁颗粒可能通过抑制SphK1/S1PR2通路来降低IgAN大鼠尿蛋白,减轻血尿并改善肾功能,从而起到保护肾脏、防治肾损害的作用。

  • 苟军丽, 李刚, 路宗志, 唐晓梦, 徐婉琳, 王汉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53-12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研究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筛选翻白草抗菌的活性部位,并揭示其发挥抗菌作用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法获得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采用微量稀释法开展抑菌活性研究,采用Spearman分析揭示各部位化学成分与抑菌活性的相关关系。 结果 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均以乙酸乙酯部位最高,正丁醇部位次之。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翻白草各部位提取物对受试菌株均具有抑菌效果,对革兰氏阳性细菌的抗菌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细菌;不同部位提取物抗菌活性以乙酸乙酯部位最强,正丁醇部位次之,水部位最弱。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与所有受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呈显著相关,总酚含量仅与部分受试菌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翻白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中以乙酸乙酯部位最强,且其发挥抑菌作用的活性成分为黄酮和酚类成分。研究结果为翻白草用于临床抗菌以及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陶兴隆, 张甜甜, 张宇, 武玺坤, 马晓松, 吴瑕, 董维冲, 宋宁, 张志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60-12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低成本的比阿培南血药浓度测定方法,并对ICU患者比阿培南谷浓度进行测定。 方法 建立人血浆中比阿培南浓度的测定方法,并对其验证。前瞻性地收集2023年3—8月使用比阿培南的ICU患者8例,并测定其谷浓度。 结果 比阿培南标准曲线为:y=0.179 6x+0.019 3(r=0.999 9),0.2~50 µg·mL–1,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0.2 µg·mL–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0.5、5、40 µg·mL–1)的绝对回收率平均分别为97.40%、99.43%和93.58%,方法回收率分别为100.55%、94.81%和97.41%。3个浓度的日间精密度、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0%,使用本方法测得8例ICU患者的比阿培南谷浓度在0.51~1.79 µg·mL–1。ICU患者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表明,比阿培南对大肠杆菌具有较好疗效,对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引起感染的治疗效果可能不理想。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高、成本低,可用于比阿培南生物样品日常测定。可针对ICU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 王淑斐, 杭宇, 马伟, 苟小军, 陈连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64-12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止嗽散HPLC指纹图谱及2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 制备10批止嗽散样品,采用SunFire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磷酸水(A)-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变波长检测(0~4 min,320 nm;4~45 min,280 nm;45~90 min,254 nm);进样量10 μL,建立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进行相似度分析,并以橙皮苷、甘草酸铵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含量分析方法。 结果 10批止嗽散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峰,确认了2种成分,分别是橙皮苷、甘草酸铵。建立了10批止嗽散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78~1.000,橙皮苷、甘草酸铵分别在105.9~10 590 μg·mL–1、22.96~229.6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6),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试验均良好。 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止嗽散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为止嗽散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吕锦绣, 徐文俊, 赵静, 杭鹏洲, 朱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70-127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人血浆中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检测方法,并将其用于重症患者治疗药物监测。 方法 血浆样品经有机溶剂沉淀蛋白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色谱柱为Kinetex五氟苯基柱,以含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柱温为40 ℃,分析时间为3.5 min,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 结果 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在0.2~40 μg·mL–1r=0.997 4)、0.5~100 μg·mL–1r=0.999 4)、0.5~100 μg·mL–1r=0.999 4)、1.5~300 μg·mL–1r=0.993 6)、1.5~300 (r=0.997 9)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的准确度97.44%~100.72%、精密度≤9.35%;批内和批间精密度≤13.88%;方法回收率91.35%~106.08%;基质效应95.48%~107.42%;稀释效应相对偏差<15.00%;在多种储存条件下,处理前后的样品稳定性良好。统计了苏北人民医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3月共138例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达标率分别为53.84%、27.27%、59.10%、20.00%、25.00%。纳入了20例重症患者基本信息及血药浓度,发现在相同给药方案下,个体间差异较大。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准确度、灵敏度、重复性好,可同时检测重症患者5种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经临床实践证明,该法可为重症患者个体化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 李君, 张谦, 王跃武, 张微, 胡玉霞, 王芳, 张梦迪, 周树宏, 王晓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77-12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MS/MS)建立同时测定那如-3味丸中9个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比较不同批次间质量差异。 方法 基于HPLC-MS/MS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采用Shim-pack GIST-HP C18(2.1 mm×100 mm,3 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B),流速0.25 mL·min–1,柱温35 ℃,进样量3 μL,正、负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MRM)方式定量分析16批次那如-3味丸中9个成分含量,并利用微生信科研绘图平台及SIMCA 14.1软件对含量数据进行聚类热图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而筛选那如-3味丸质量差异标志物。 结果 没食子酸、柯里拉京、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胡椒碱在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3.0%,加样回收率范围在95.91%~102.92%。聚类热图和PCA分析将16批样品分为两大类,OPLS-DA法确定了6个差异标志物,分别为柯里拉京、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 结论 所建分析方法稳定、可行,HPLC-MS/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全面评价不同厂家、不同批次间那如-3味丸差异,并筛选出差异组分,为该制剂工艺优化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 刘斌, 王锟, 蒋丹, 肖潮达, 陶玲, 沈祥春, 陈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85-129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艳山姜挥发油(essential oils from Fructus Alpiniae zerumbet, EOFAZ)对-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nitro-L-arginine methyl ester hydrochloride, L-NAME)诱导高血压大鼠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L-NAME溶液口服灌胃4周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模型成功的大鼠分别给予EOFAZ和卡托普利治疗4周。每周采用无创血压测量系统监测大鼠动脉血压;小动物B超成像系统检测大鼠心脏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脏中MDA、SOD、N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心脏中eNOS、iNO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脏中炎症相关蛋白TNF-α、IL-1β,氧化应激相关蛋白Nrf2、HO-1、Prdx-1,心脏肥厚相关蛋白ANP、BNP,以及eNOS、iNOS蛋白表达。 结果 EOFAZ显著降低高血压大鼠血压,改善大鼠心脏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降低MDA和NO水平,增加SOD活性,下调ANP、BNP、TNF-α、IL-1β、iNOS表达,以及上调Nrf2、HO-1、Prdx-1、eNOS表达(P<0.05,P<0.01)。 结论 EOFAZ对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心脏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炎症、改善氧化应激、提高NO生物利用度有关。

  • 李高一舟, 程江豪, 陈普, 段小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92-12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小红参对高胆碱饮食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及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将18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高胆碱膳食(CHO)组和小红参干预(RY)组,连续给药6周后,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小鼠肠内粪便的肠道菌群组成,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肠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 结果 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CHO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与CHO组相比,RY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肠道微生态得到改善;RY组中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CHO组,RY组中Desulfovibrio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CHO组,RY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也高于CHO组。 结论 小红参可以优化肠道菌群的组成,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加短链脂肪酸含量,为小红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 梁新丽, 唐凤悦, 廖正根, 勒孚仕, 刘慧星, 赵国巍, 周爱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298-130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Plackett-Burman和G1-熵权法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小儿热速清制粒成型工艺。 方法 以二次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合适的因素与水平进行Plackett-Burman设计进而确定关键工艺参数,采用基于G1-熵权法结合响应面设计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 结果 优化后处方为药辅质量比7∶3,糊精∶甘露醇质量比1∶1,矫味剂阿司帕坦质量分数0.3%、蜜桃香精质量分数0.2%;工艺:80%乙醇(2% PVP-K30)为润湿剂湿法制粒,60 ℃干燥1 h;综合评分的平均值为94.46。 结论 该制备工艺可靠、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优化小儿热速清颗粒的成型工艺。

  • 药物与临床
  • 张子雨, 周后凤, 张惠玲, 任常谕, 廖兰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05-130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相关出血风险,为个体化评估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静脉血栓疾病提供帮助。 方法 采用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其中年龄≥18岁并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患者731例,按照临床结局是否发生出血事件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观察两组间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体质量等对出血风险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体质量低于未出血组(P=0.009);出血组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占比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低分子肝素日剂量高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低于未出血组(P<0.01);出血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未出血组(P=0.011);出血组凝血酶原时间(PT)低于未出血组(P=0.006);两组患者Padua评分和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分类、低分子肝素用药持续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基础疾病状态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 4个变量被纳入模型,模型整体评价采用Omnibus检验,χ2 =48.124,P<0.01。PLT与出血事件存在非线性关系,故未被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ROC曲线评估纳入模型的4个变量预测相关出血事件能力并不理想,ROC-AUC均<0.850。 结论 体质量、非甾体类抗炎药、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Ccr、血小板计数、Padua评分、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可能是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防治VTE的出血危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低分子肝素使用量、PT可能是预测相关患者出血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预测能力并不理想。

  • 刘颢, 张潇, 贺小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10-131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瑞维鲁胺相较阿帕他胺,治疗中国高瘤负荷的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的经济性,为前列腺癌临床用药选择提供药物经济性证据。 方法 基于分区生存模型开展成本-效用分析,分别使用无影像学进展和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进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结合总生存期获得临床疗效数据。临床、效用和成本参数来源于药物关键临床试验、已发表文献和市场调研。最终计算在1倍人均GDP下瑞维鲁胺治疗高瘤负荷mHSPC的成本-效果。 结果 基础分析结果显示,瑞维鲁胺较阿帕他胺治疗高瘤负荷mHSPC可增加患者1.31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伴随75 387元成本增加,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7 565元/QALY,小于中国1倍人均GDP。当成本-效果阈值为1倍人均GDP时,瑞维鲁胺相比阿帕他胺更具经济性的概率为60.1%。若以无血清PSA进展为无进展生存期开展情境分析,瑞维鲁胺较阿帕他胺更具经济性优势。 结论 对于中国高瘤负荷mHSPC患者,瑞维鲁胺相比阿帕他胺具有经济性。

  • 王实慧, 汤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17-132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管新生和治疗获益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吉西他滨、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埃克替尼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治疗后随访2年,统计2组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34.88%(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血清VEGF、TGF-β1、MMP-9、CYFRA21-1、CA125、CEA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肝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 埃克替尼联合吉西他滨、顺铂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进一步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提高治疗效益,延长生存周期。

  • 陈阳, 刘小林, 吴义来, 毛峻琴, 范国荣, 汪硕闻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22-132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奥沙利铂导致过敏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发生特点和临床表现,为该药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OpenVigil 2.1工具从美国FAERS数据库收集奥沙利铂的过敏反应ADE报告,筛选后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ADE发生时间、症状、结局及药物联用情况,并利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方法探究不良事件发生的关联情况。 结果 收集到以奥沙利铂为主要怀疑的过敏反应报告2 195份,年龄主要分布在60岁以上,发生国家以美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为主,常见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最常见的ADE发生在0~1 d,症状伴随呼吸困难、超敏反应等,结局多为延长住院时间、危及生命;ADE发生时间0~1 d与呼吸困难、延长住院及危及生命的关联性较强;女性与ADE症状为呼吸困难、延长住院的关联性较强,提示女性或速发过敏反应出现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较高。 结论 不同个体使用奥沙利铂出现过敏反应差异较大,医护人员和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重视该药物ADE的监测和上报,探讨其发生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用药监护方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余炫瑶, 张少雅, 孙国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28-13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角度出发,对帕博利珠单抗与多西他赛治疗PD-L1低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经济性评价。 方法 该数据来源于Ⅲ期临床试验(KEYNOTE-033),对其进行数据重构,构建分区生存模型进行成本-效用分析,以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n,ICUR)作为其分析评价的指标,研究时限为7年,模型周期为21 d;采用单向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进行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测试模型结果的稳定性。 结果 帕博利珠单抗组较多西他赛组的ICUR值为634 893.48元/QALY,高于意愿支付(willingneess to pay,WTP)阈值257 094元/QALY。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得出,帕博利珠单抗费用对结果影响较大。通过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得出,当WTP为3倍人均GDP时,多西他赛组更具成本-效用。 结论 在我国处于现有经济水平下,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治疗PD-L1低表达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多西他赛组更具有成本-效用的优势。

  • 李波, 保芸, 钟燕, 陈颖, 吴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33-13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在围术期应用的经济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3月全国22个省40家三甲医疗机构的住院手术患者成本和疗效数据,分为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HCB)组、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HA)组及凝血酶散(LT)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基线特征,采用最小成本法和成本效果法进行经济性分析。 结果 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散组相比,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组出院转归无差异,住院时间缩短(HCB组vs.HA组:9.304 d vs.10.62 d,P<0.01;HCB组vs.LT组:9.336 d vs.11.02 d,P<0.01),人均住院总费用降低(HCB组vs.HA组:32 148元 vs.38 114元,P<0.01;HCB组vs.LT组:35 957元 vs.59 992元,P<0.01)。与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组相比,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组人均血凝酶制剂费用降低(342.54元 vs.426.56元,P<0.01),与凝血酶散组相比人均血凝酶制剂费用无差异。 结论 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应用于围术期的经济性优于其他两组。

  • 药学实践
  • 刘扬, 赵伟, 刘越洋, 姜凯文, 冯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38-134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识别、分析并降低医院药品管理界面风险。 方法 建立项目团队,收集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药品管理界面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通过对失效模式的严重度(S)、发生频度(O)和探测度(D)进行评分及风险优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计算,量化并确定优先改进的界面风险失效模式,制订改进措施、实施干预。评价实施6个月后的干预效果。 结果 确定了需优先改进的界面风险失效模式15项,制定了SOD评分标准,并据此逐项分析、评分与整改。干预后15项失效模式O值与RPN值均有所下降,且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这些界面风险通过干预整改效果显著。干预前后S值无差异,表明各界面风险的严重程度不会随干预措施的实施而改变。 结论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对医院药品管理界面风险进行识别和应对,各类界面风险的发生频度和探测度显著下降,有效降低了医院药品管理界面风险。

  • 张慧丽, 田京辉, 徐贞贞, 曹凯, 徐炳欣, 赵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45-135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改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处方的审核适用性,提高中成药处方审核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 通过处方前置审核系统获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22年8月1日至10月31日门诊中成药重复用药不合理问题清单,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建立明确、科学、统一的审核标准,并以此构建中成药重复用药审核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前置审方中成药规则库,评价精细化设置后的效果。 结果 经过1个月(2022年11月)规则库的持续修订与完善,门诊中成药重复用药任务数占比从6.31%降至1.73%(χ2=1 178.95,P<0.01),系统拦截率从1.05%增加到 3.23%(χ2 =363.53,P<0.01),系统审核后医生修改率从36.68%提升到53.31%(χ2 =525.69,P<0.01),药师审核率从3.14%下降到2.55%(χ2 =24.04,P<0.01),平均单张处方金额从(128.5±13.59)元降低到(112.86±11.46)元(t=4.899,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审核规则的精细化设置能有效弥补现有审核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审核的不足,改善审方系统对中成药重复用药处方的审核适用性,显著提高门诊中成药的处方质量,对保障门诊中成药应用安全性、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林瑶, 岳姣, 薛晓娟, 冯斌, 马棪斐, 黄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51-135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我国医院药学转型背景下,探索创新药学服务模式,打通患者居家时与药师交流渠道,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 基于现阶段国内药学服务模式及提升药学服务水平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疾病治疗特色,寻找药学服务转型方向。以“互联网+”药学服务为切入点,从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精准度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建立新型智能交互式药学服务模式。 结果 通过智能交互式服务平台录入药品信息后可生成每种药品独立加密的二维码,患者无需关注任何APP,只需扫一扫药盒上方二维码即可随时查看该盒药品基本信息(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等),有用药疑问可通过二维码中预设常见问题自主解决或随时咨询药师。该模式2020—2022年上线服务3年间累计为患者提供药品信息查询241 262次,解答患者咨询2 912次,获取药品不良反应反馈172例,2022年较2020年咨询数量上升261%。 结论 该项创新的智能交互式药学服务模式,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将专业的药学服务延伸至患者身边,在患者和药师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真正实现了把药师带回家。

  • 药物警戒
  • 曾阳桥, 李晓琴, 牟顺, 陶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56-13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去氨加压素为精氨酸加压素的衍生物,主要用于中枢性尿崩症、夜间遗尿及血友病等。本文报道了1例以可逆胼胝体压部、岛叶及皮层异常信号为影像学表现的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药所致特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并强调使用该药时按说明书控制饮水量,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 孙玲玲, 周广洁, 张丽娜, 李进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1): 1359-136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例右肺癌患者经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8个月暴发罕见的免疫性心肌炎、免疫性脑炎、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垂体功能减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免疫性肝炎的多系统免疫不良反应。分析其病例特征,并与其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多系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异同点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