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1-05-30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朱行策, 刘智勇, 王佳, 郑泽豪, 常敬涵, 冯达, 谢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991-9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药物重整供方相关医务人员药物重整发生率,分析可能诱发药物重整供方相关医务人员行为的因素。方法: 于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内选取18家不同类别医疗机构,采用横断面调查,通过线上分发调查问卷,向有关医务人员了解药物重整发生的基本情况,并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药物重整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最终纳入214例医务人员,药物重整发生率为73.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所在医疗机构类别(P=0.001)、执业资格(P=0.001)、是否了解药物重整(P=0.002)、是否通过同行交流了解药物重整(P=0.002)、是否主动关注患者全面用药情况(P=0.001)与其药物重整行为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执业资格、是否了解药物重整、是否通过同行交流了解药物重整和是否主动关注患者全面用药情况是诱发药物重整供方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虽然样本医务人员药物重整发生率较高,但他们对药物重整的认知程度不足。药物重整行为的发生是医务人员不同执业资格、是否了解药物重整、会否通过同行交流获取药物重整知识和会否主动关注患者全面用药情况多个因素影响的结果。
  • 李宇, 冯晓俊, 王运红, 张蕾, 樊晖晖, 史天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998-100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双联治疗和华法林三联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0年11月。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研究,11 0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与华法林三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在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卒中、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华法林三联治疗相比,常规剂量NOACs双联治疗可以降低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72,95% CI:0.64~0.82,I2=0%,P<0.01)、主要出血(OR=0.71,95% CI:0.58~0.87,I2=0%,P=0.000 9)、颅内出血(OR=0.28,95% CI:0.11~0.70,I2=0%,P=0.006)的发生。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49,95% CI:0.40~0.62,P<0.01)、主要出血(OR=0.52,95% CI:0.36~0.75,P=0.000 4)的发生。亚组分析显示:常规剂量NOACs可以降低CrCl ≥ 80 mL·min-1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OR=0.57,95% CI:0.35~0.92,P=0.02)和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OR=0.61,95% CI:0.42~0.89,P=0.01)的发生。低剂量NOACs会增加≥ 75岁患者死亡或血栓栓塞事件或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的发生(OR=1.57,95% CI:1.06~2.33,P=0.02)。低剂量NOACs可以降低30 ≤ CrCl<50 mL·min-1患者ISTH重大或临床相关的非重大出血的发生(OR=0.53,95% CI:0.30~0.92,P=0.02)。结论: 常规剂量NOACs和低剂量NOACs双联治疗PCI术后合并房颤患者与华法林三联治疗在有效性方面相当,安全性方面优于华法林三联治疗。对于年龄≥ 75岁和CrCl ≥ 80 mL·min-1患者推荐常规剂量NOACs,30 mL·min-1 ≤ CrCl<50 mL·min-1患者推荐低剂量NOACs。
  • 王艺娇, 蒋香云, 雷宇, 赵健辉, 刘占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05-101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具有pH响应性的透明质酸衍生物修饰的主动靶向载药空腔纳米球载体,并进行相关性能测定。方法: 采用One-pot法制备空腔碳酸钙纳米球,并用透明质酸与壳聚糖的偶联物进行修饰,得到具有pH响应性的靶向给药载体;以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对载体的粒径及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以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实验进行细胞毒性验证;以H22荷瘤小鼠为模型验证载体在体内及肿瘤部位的靶向性作用。结果: 所制备的靶向给药载体呈球状,平均粒径(376.8±12.4)nm,PDI为(0.295±0.080),Zeta电位为(-45.1±0.3)mV,包封率(80.45±2.35)%及载药量(15.65±0.25)%;体外释放显示出此载体具有良好的pH响应性,且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此载体具有低毒性;荷瘤小鼠实验证明了此载体具有良好的肝靶向和肝肿瘤靶向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了透明质酸衍生物修饰的碳酸钙空腔纳米球靶向给药载体,此载体具有良好肝癌靶向治疗的能力。
  • 赵克昌, 吴世乐, 杨金煜, 刘林勋, 刘光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13-101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亚急性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大鼠肠内菌群变化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 38只IHC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姜黄素低剂量组(9只)、姜黄素高剂量组(10只)、阳性药物组(10只),9只健康大鼠设置为对照组。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姜黄素200、400 mg·kg-1灌胃;阳性药物组熊去氧胆酸60 mg·kg-1灌胃;对照组与疾病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为每天一次;干预14 d。检测肝功能指标、胆红素代谢指标、炎症指标;qRT-PCR反应定量检测肠内菌群;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p-NF-κB p65、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p-IκB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均降低,白介素-10(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ALP、ALT、AST、GGT、TBIL、DBIL、TBA、IL-1β、IL-6、TGF-β1均降低,IL-10均升高,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增加,大肠杆菌均减少(P<0.05)。与疾病组比较,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与姜黄素低剂量组比较,姜黄素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p-NF-κB p65/NF-κB p65,p-IκBα/IκBα均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可改善亚急性IHC模型大鼠肝功能、胆红素代谢、肠道菌群,减轻炎症反应及肝脏组织病理变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田塬, 蒋林含, 徐勇, 李亚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19-10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药学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20年12月16日,收集药剂师参与冠心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文献有效数据,并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4个RCT,4 134例冠心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药学干预可增加患者依从性(RR=1.269,95% CI:1.159~1.390,P=0.000)并提高治疗有效性(RR=1.264,95% CI:1.169~1.367,P=0.000)、减少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99,95% CI:0.191~0.466,P=0.000)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RR=0.333,95% CI:0.123~0.904,P=0.031),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能增加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等生化指标下降幅度,增加患者6 min步行距离(6 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指标水平,减少患者再住院发生率、全因死亡率、肝肾损伤发生率、头痛发生率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但P均>0.0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药师干预可增加患者LDL-C<70 mmol·L-1达标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减少患者LDL-C<100 mmol·L-1达标率,P>0.0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师干预治疗冠心病的依从性、有效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这表明药师干预冠心病治疗方案中药师服务的积极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 药物与临床
  • 朱珠, 张政, 施爱明, 胡展红, 沈珠, 潘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26-1030,103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比较血管外科常见下肢静脉性、动脉性溃疡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为制订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20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180例下肢溃疡感染患者(分泌物培养阳性),根据病因分为2组,A组为静脉性溃疡,共114例;B组为动脉性溃疡,共66例,采集创口分泌物相关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比较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结果: 180例患者中共检出2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3株,占52.12%,革兰阴性菌113株,占47.88%。A、B 2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2.08%、52.17%,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7.92%、47.83%。革兰阳性菌中,A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B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粪肠球菌对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A组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B组以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为主,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静脉性溃疡和动脉性溃疡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均多于革兰阴性菌,但两类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占比有所不同,这些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上应选择敏感性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 褚延乐, 陈世伟, 董凯, 李松林, 吴干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31-103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河南省医疗机构潜在致瘾致幻药品滥用预警平台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河南省医疗机构潜在致瘾致幻药品滥用预警平台建立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潜在致瘾致幻药物滥用的主动监测和回顾性分析监测模式,收集潜在致瘾致幻药物滥用信息,以报告比值比法(ROR)法挖掘药物致瘾致幻风险,以ROR法的95% CI值判断预警信号的生成,分析药物滥用区域性流行特征,及时发现易造成致瘾致幻的药物。结果: 抽检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共计一年半的病例信息,涉及麻醉药品、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以及H2受体拮抗剂等有效数据药品13个,其中有8种药品,10个品规药物ROR的95% CI>1,即10个品规药物有致瘾致幻事件的发生,注射用剂型药品致瘾致幻发生的风险高于口服制剂。结论: 通过对河南省平台的监测,对使用量大且集中使用的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滥用监测效果,并进一步挖掘潜在用药风险信号,提前进行预警干预,降低药害事件的发生几率。
  • 林荣芳, 郑玮玮, 林玮玮, 林珅, 王飞羽, 王承党, 王长连, 黄品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35-103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克罗恩病患者维持治疗期英夫利西单抗(IFX)稳态谷浓度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IFX谷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接受IFX常规给药方案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靶向测序法获得患者相关基因多态性信息,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X谷浓度,利用SPSS 20.0软件分析患者遗传因素、病理生理因素及相关临床指标对IFX谷浓度水平(低、中、高浓度)的影响。结果: 研究共纳入117例患者,其中低浓度组(Cmin<3 μg·mL-1)89例,中浓度组(3 μg·mL-1Cmin ≤ 7 μg·mL-1)25例,高浓度组(Cmin>7 μg·mL-1)3例,3种浓度水平分别占总例数的76.1%,21.4%,2.5%。经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LB值参数估算值0.273(P=0.002,OR=1.314),ATI(-)参数估算值1.666(P=0.039,OR=5.293)。结论: IFX维持缓解常规剂量下,患者ALB值及ATI是否阳性是影响IFX谷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未发现其他因素显著影响IFX谷浓度水平。临床在使用IFX时可结合患者ALB值及ATI状态适当调整方案,以提高IFX谷浓度达标效率,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成舒乔, 邓晟, 尹桃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40-1043,10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方法: 筛选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国产和进口替诺福韦酯在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应用1年的疗效,根据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计115例,其中国产组55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5例与10例),进口组60例(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48例与12例)。国产组有效率(73.9%),与进口组(7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62元和70.3元,△C/△E为216。以药品价格下降10%为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国产组与进口组C/E分别为55.8元和63.2元,△C/△E为194.4。结论: 进口替诺福韦酯与国产替诺福韦酯相比,有效率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治疗成本更高,但ICER小于意愿支付阈值,更有药物经济学优势。
  • 刘红, 黄赵刚, 王小华, 夏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44-10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借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日(NutritionDay)调查问卷方法,评估安徽地区部分三甲医院住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营养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设计修订NutritionDay调查问卷,收集2018年12月5日当天安徽地区11家综合性三甲医院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成年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营养风险、营养状况、营养干预、营养药物使用、营养治疗工作开展情况等相关内容。结果: 534例患者完成调查,排除不合格问卷38份,最终496份问卷纳入研究。70.2%(348/496)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39.5%(196/496)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年龄≥ 70岁的胃部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最高。营养治疗方式上,200例患者接受了饮食+营养教育,21例接受了饮食+口服营养补充(ONS),仅5例给予全肠内营养(TEN)。270例患者接受了肠外营养(PN),其中137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133例给予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治疗。PN输注方式上,多瓶串输占71.5%(193/270),商品化全合一占18.5%(50/270),个体化全合一占10.0%(27/270)。PN输注途径上,经外周静脉输注占89.2%(241/270),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占6.7%(18/270),中心静脉置管(CVC)占4.1%(11/270)。90.1%的医院认可将营养治疗纳入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36.4%的医院成立了营养支持小组(NST),54.5%的医院配备了专职营养药师。结论: 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虽然多数医院已将营养治疗纳入肿瘤患者的整体治疗并开展了营养风险筛查工作,但营养干预手段和营养药物的使用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仍需通过学科协作模式早日规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营养治疗。
  • 药学实践
  • 卢晓静, 史香芬, 张旭锋, 赵晓玉, 张晓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49-105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个体化数据分析某院2015-2019年门诊麻醉药品使用现状和趋势,为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从个体水平上对每年麻醉药品使用天数、每年麻醉药品使用总剂量(吗啡当量)、平均日剂量(吗啡当量)进行分析,并按诊断将患者分为癌症组和非癌症组。结果: 2015-2019年共为4 137位患者开具9 438张麻醉药品处方,95.2%为癌症患者;2组患者的主要年龄段均为51~65岁,最常使用的麻醉药品均为羟考酮;癌症组和非癌症组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平均日剂量分别为(88.3±71.4)mg·d-1和(42.8±48.7)mg·d-1,每年麻醉药品平均使用时间分别为(24.1±2.2)d和(9.2±1.5)d;麻醉药品使用的4个剂量等级中,癌症组患者和非癌症组患者的常用剂量分别为51~100 mg·d-1和≤ 50 mg·d-1结论: 癌痛管理方面,某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日趋合理化。非癌痛控制方面麻醉药品的应用尚有不足,应在合理应用的前提下满足非癌痛患者对麻醉药品的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 刘玉龙, 王珂, 何治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54-10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紫杉醇"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与"paclitaxel "和"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oxicity"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Embase收载的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有效个案报道19篇,涉及23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16例。年龄60岁以上的患者11例,接受全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3例。紫杉醇使用剂量超过175 mg·m-2者5例,用药4~8 h内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短暂性脑病、一过性精神障碍及癫痫样发作,不良反应发生后患者通过停药、继续用药及对症治疗,22例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自行消退,1例死亡。结论: 应加强紫杉醇致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监测,尤其是接受全脑放疗的脑转移患者。
  • 陈佳音, 马洁, 童刚领, 刘超然, 王立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59-10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特点、临床治疗及转归等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数据库中奥沙利铂肺毒性的相关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汇总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29篇文献的32例个案报道,以亚洲报道最多。患者发生肺损伤的中位时间为7.5±4.5个化疗周期,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及发热,听诊可闻及吸气爆裂声,影像学特征为磨玻璃影及弥漫性浸润等。32例均表现为间质性肺疾病,其中13例出现了肺纤维化。主要的治疗方法是予以静脉或口服激素,有时辅以吸氧或机械通气。经治疗后最终19例得到缓解、13例死亡(死亡率40.6%)。结论: 奥沙利铂的肺毒性罕见但致死率高,临床医生和药师应警惕,以便及早识别和诊断。
  • 薛胜霞, 张国忠, 刘辉, 潘杭苗, 赵乾, 方健, 赵环宇, 余平香, 宋文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64-106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基层医院痛风患者管理中的工作模式与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110例痛风反复发作再次入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进行为期6个月的用药指导和健康管理,包括住院期间、出院时以及出院后6个月的药学监护、用药教育、健康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和干预。监测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第3,6个月血尿酸水平及痛风复发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干预前后痛风相关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依从性改变情况。结果: 最终全部完成资料收集的患者有93人。干预第3,6个月,患者血尿酸达标率分别为54.84%和73.12%,痛风相关知识知晓达标率分别是61.29%和81.72%,均较干预前(分别是3.23%和21.51%)明显升高(P<0.001);干预后6个月内痛风发作率为24.73%,较干预前(40.86%)明显降低(P<0.05);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总分以及合理饮食、遵医用药、主动就医与随访这3个维度的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01),但规律运动、控制体质量依从性评分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基层医院痛风患者的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痛风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管理依从性,提高尿酸达标率,降低复发率,对于痛风及其伴发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施楠楠, 甄健存, 梁健华, 韩爽, 杨丽娟, 武丹威, 张威, 宋再伟, 赵荣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69-1074,10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主导、基于远程的慢病药学服务实践模式,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接受药学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出院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临床药师不同周期及监护级别的随访:干预组前3个月每2周随访1次,后3个月每4周随访1次,由临床药师进行远程用药指导和药学服务;对照组每3个月随访1次,进行一般慢病管理建议。两组随访时间均为6个月。随访方式包括远程药学服务平台、电话及微信,具体选择方式根据患者需求决定。结果: 研究共纳入109例符合纳排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出院患者,有93例患者完成6个月随访,其中干预组48例,对照组45例。出院6个月时,干预组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30%vs.63.89%,P<0.05);药物了解程度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4±0.65)分vs.(2.17±0.66)分,P<0.05];用药依从性评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1.41±0.69)分vs.(2.17±0.82)分,P<0.05];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61.53%,P<0.05);体质指数(BMI)改善干预组优于对照组(87.80%vs.32.43%,P<0.05)。结论: 临床药师主导的远程慢病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对药物的了解程度、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的错误处置率及BMI。
  • 吴越, 杨勇, 闫峻峰, 童荣生, 李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75-107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全程化药学服务模式,并评价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用于这类特殊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介绍某院更年期联合门诊服务于围绝经期合并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工作模式、团队构建和药师职责。统计分析142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患者的一般情况、疾病情况、合并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学服务内容、患者围绝经期症状转归及乳腺良性疾病发展情况。结果: 在142例目标患者中,77.46%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在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密切随访前提下,80.56%的合并一种乳腺良性疾病患者(108例)以及70%合并2种及以上乳腺良性疾病患者(20例)进行了HRT治疗,且治疗3个月后其改良的Kupperman症状评分(简称K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单雌激素组和雌孕激素治疗组与非HRT治疗组相比,K评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效果显著。14例既往乳腺彩超检查阴性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了乳腺良性疾病,其中8人停用了HRT,换用其他药物治疗。监护至今无一例乳腺恶性病变发生。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开设联合门诊,参与特殊患者全程化药物治疗管理,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药物治疗安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依从性。
  • 药物警戒
  • 罗佳, 吉顺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80-108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陈细兰, 赖颖瑜, 潘伟祥, 李泽华, 曾英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0): 1082-10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