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4-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段燈, 葛笑妹, 陈佳, 周如琴, 李素玉, 何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29-7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s, A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死亡的机制及干预策略。 方法 体外培养人源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用10 μmol·L–1奥氮平(olanzapine,OLZ)或喹硫平(quetiapine,QUE)与不同浓度的倍他司汀(10 μmol·L–1或5 μmol·L–1)联合处理24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评估OLZ或QUE对细胞焦亡的激活作用以及倍他司汀的抑制效果。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LZ或QUE处理显著上调细胞焦亡经典途径标志蛋白Caspase-1、GSDMD、NLRP3和IL-1β以及非经典途径标志蛋白Caspase-4和Caspase-5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为P<0.05)。倍他司汀联合处理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上述焦亡标志蛋白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均为P<0.05)。细胞形态学研究进一步显示,OLZ或QUE处理组细胞膜出现明显的焦亡样孔洞,而倍他司汀联合处理后孔洞数量显著减少,接近对照组水平。 结论 OLZ和QUE通过激活依赖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途径和依赖Caspase-4/5的非经典焦亡途径,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倍他司汀可同时抑制这两种途径的激活,减少膜孔形成,从而抑制OLZ和QUE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焦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 石雨欣, 姜钥, 张红印, 赵彧, 曹国世, 尉忠贤, 严铭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38-7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度法比较人参、黄芪单煎液以及人参-黄芪药对(1∶1、1∶2、1∶4)不同配比合煎液的免疫活性,探究其最佳配伍比例。 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人参-黄芪单煎液和不同配比的合煎液;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参-黄芪不同配比总皂苷、总多糖、总酚酸、总黄酮和总蛋白的含量;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活性成分单体的含量;采用中性红细胞吞噬实验测定各组提取物对RAW264.7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熵权法对15种活性成分含量及4种细胞免疫活性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将相对关联度的大小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客观优选最佳配伍比例。 结果 活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人参-黄芪1∶1比例配伍时总皂苷和总蛋白含量优于其他配伍比例;中性红细胞吞噬实验中发现当人参-黄芪1∶1配伍给药时RAW264.7细胞吞噬能力最强,RAW264.7细胞促进炎症因子分泌能力高于其他配伍比例。 结论 人参-黄芪药对以1∶1的比例配伍能够显著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促进炎症因子分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经熵权法对人参-黄芪各指标权重客观赋值,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最终优选人参-黄芪最佳配伍比例为1∶1。

  • 兰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46-75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洋甘菊总黄酮(Matricaria chamomilia total flavonoids,MCTF)防治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以人宫颈癌SiHa细胞为模型,分为对照组、顺铂组(15 μg·mL–1)、MCTF(25、50、100 μg·mL–1)给药组,观察给药前后细胞形态变化;运用PI单染法及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研究MCTF对SiHa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观察MCTF给药后细胞迁移的变化;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依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K1、TYMS及TOP2A mRNA表达;同时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CDK1、TYMS、TOP2A、PI3K、Akt、p-PI3K、p-Akt、MDM2、p53、p21及MMP2/9、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表明,MCTF各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SiHa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使SiHa细胞阻滞在G0/G1期,抑制细胞迁移,降低SiHa细胞TNF-α因子水平(P<0.01);MCTF各给药组可通过下调SiHa细胞中CDK1、TYMS、TOP2A的mRNA表达量(P<0.01),下调MMP-2、MMP-9、MDM2、CDK1、TYMS、TOP2A、Bcl-2以及p-PI3K/PI3K、p-Akt/Akt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Bax、p53、p2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1),从而调控PI3K-Akt-p53通路及细胞凋亡途径促进SiHa的凋亡和抑制增殖。 结论 MCTF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p53通路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促进SiHa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进而发挥防治SCC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 施国善, 陈哲, 姚宏玉, 王玉静, 马立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55-7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加减理冲汤(MLCD)不同提取物的抗胃癌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分别获取加减理冲汤醇提液(MLCD-A)、水提液(MLCD-W)及醇水共提液(MLCD-AW)。选取5株胃癌细胞(MNK-45、AGS、MGC-803、SGC-7901、BGC-823)及1株胃上皮细胞(GES-1)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将筛选出的敏感细胞株作为实验细胞株,通过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评估细胞LDH释放量,Hoechst33342-PI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实验(ELISA)法评估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变化,JC-1染色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GreenNuc™活细胞检测试剂盒结合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Caspase-3酶活性表达,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3/-9基因/蛋白表达。 结果 制备的MLCD三种提取液中,MLCD-AW的出膏率及抗胃癌活性最佳,且对AGS细胞活性最好,能使AGS细胞LDH释放量增加(P<0.05,P<0.01),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明显,细胞内ROS含量增加(P<0.05,P<0.01),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显著,Caspase-3酶活性表达增强(P<0.01),Caspase-3/-9基因表达量增加(P<0.05,P<0.01),c-Caspase-3/-9蛋白表达量增加(P<0.05,P<0.01)。 结论 MLCD-A、MLCD-W、MLCD-AW均有一定的抗胃癌细胞活性,且MLCD-AW抗胃癌活性最佳;线粒体途径可能参与了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调控。

  • 徐嘉浩, 徐草梅, 谢建芬, 汤凌凯, 仇澜, 胡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64-7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一种测定人血浆中罗哌卡因(ropivacaine,ROP)及其主要代谢物3-羟基罗哌卡因(3-hydroxy-ropivacaine,3-OH ROP)浓度的LC-MS/MS方法,研究ROP及其代谢物3-OH ROP在人体中的药动学特征。 方法 使用甲醇蛋白沉淀法对人血浆样品进行前处理,色谱柱采用Phenomenex 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3 mm,2.6 μm),流动相A为含0.01%甲酸和10 mmol·L–1乙酸铵的水溶液,流动相B为含0.01%甲酸的甲醇溶液。ROP定量离子对为m/z→275.3/126.1,3-OH ROP定量离子对为m/z→291.1/126.1。采用地西泮(diazepam,DIA)为内标,DIA定量离子对为m/z→284.7/153.9。收集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并给予等剂量(3 mg·kg–1)的ROP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本,并检测ROP及其代谢物3-OH ROP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 LC-MS/MS法可同时检测人血浆中ROP及3-OH ROP的浓度,在标准曲线范围(ROP:0.04~4 μg·mL–1、3-OH ROP:0.004~0.4 μg·mL–1)内线性良好;批内和批间精密度5%~10%;准确度89.31%~111.07%;提取回收率85.31%~98.67%;基质效应 89.72%~100.74%;稳定性良好。应用本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人血浆中ROP及3-OH ROP的血药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ROP的达峰时间为(0.58±0.28) h,峰浓度为(1.59±0.39) μg·mL–1及清除率为(210.30±99.40) mL·h–1·kg–1,3-OH ROP的达峰时间为(1.25±0.54)h,峰浓度为(0.07±0.01) μg·mL–1及清除率为(3 079±1 366) mL·h–1·kg–1结论 该法准确、灵敏,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适用于临床ROP及其主要代谢物3-OH ROP的血药浓度监测以及药动学研究。

  • 卢诗倩, 向常清, 张世忠, 熊晓兰, 张斌, 周立涛, 黄伟, 赵发兵, 姚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70-77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CaMKⅡ/MPTP)参与其心肌保护机制。 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盲肠结扎穿孔术致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组(CLP)、低剂量参附注射液组(4 mL·kg–1, LSF)、高剂量参附注射液组(10 mL·kg–1, HSF),每组16只。术后36 h分别观察SD大鼠脓毒症评分、存活率及腹腔解剖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心脏组织病理改变,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10、cTnI、BNP水平、肌浆网Ca2+-ATP酶(SERCA)活性,线粒体肿胀法测MPTP的开放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脏组织CaMKⅡ-δ、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表达情况。 结果 (1)术后36 h Sham组大鼠脓毒症评分、腹腔解剖情况及心脏组织病理改变正常,而CLP组大鼠情况明显变差,HSF组、LSH组较CLP组病变程度减轻,各组大鼠存活率分别为:Sham组100%、CLP组50%、HSF组88%、LSH组69%。(2)各组大鼠术后36 h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HSF组和LSH组大鼠SV、LVEF、血清IL-10、SERCA都下降(P<0.05),HSF组和LSH组较CLP组升高(P<0.05)。CLP组、HSF组和LSH组较Sham组血清TNF-α、IL-6、cTnI、BNP、MPTP、CaMKⅡ-δ、MCU水平均升高(P<0.05),HSF组和LSH组较CLP组TNF-α、IL-6、cTnI、BNP、MPTP、CaMKⅡ-δ降低(P<0.05),且HSF组TNF-α、BNP、CaMKⅡ-δ较LSF组改善更明显(P<0.05),LSH组和HSF组MCU相比CLP组无显著改变(P>0.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脓毒症心肌损伤,CaMKⅡ/MPTP通路参与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

  • 高樱, 张良雨, 李启艳, 蒋亚奇, 冉金凤, 李俊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77-78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对金银花药材各化学成分进行数据分析,建立谱-效相关金银花药材抑菌作用质量评价体系。 方法 通过考察流动相、波长、流速等条件,确定最佳液相色谱条件,建立50批金银花药材的定量指纹图谱;通过微量稀释法得出金银花药材的最佳抑菌浓度,并对50批样品进行抑菌测定,得出抑菌率;采用相似度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通过支持向量机法建立数学模型等对50批定量指纹图谱及抑菌率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建立的50批金银花药材定量指纹图谱中选择了21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343~1,确立了6个化学成分(峰4为新绿原酸、峰9为绿原酸、峰10为隐绿原酸、峰18为异绿原酸B、峰20为异绿原酸A、峰21为异绿原酸C),50批金银花药材的抑菌率平均值在0.310 3%~98.64%。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仅成分1抑菌作用呈负相关,其余均呈正相关。数学模型的拟合数据与实验数据的相对偏差均在4%以下。 结论 建立的金银花药材液相色谱条件稳定可靠,建立的金银花药材抑菌作用质量评价体系能够达到从抑菌率评价药物质量的目的。

  • 药物与临床
  • 刘嘉嘉, 罗琼, 罗敏, 蒋艾豆, 吴行伟, 邹林珂, 胡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86-79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真实世界数据对神经保护剂类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价,为神经保护治疗药物的临床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构建回顾性研究队列,根据是否使用神经保护剂类药物设置对照组和干预组,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对混杂因素进行控制。以出院时NIHSS评分、NIHSS评分降幅为有效性指标;以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为经济性指标,对比2组各项指标,分析神经保护剂类药物使用的疗效和经济性。 结果 共纳入278例患者,干预组、对照组各139例,干预组、对照组出院时NIHSS评分分别为4.41、4.95分,使用神经保护剂类药物可降低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914 2);经济性方面,干预组的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分别为16 258.33、4 109.10元,对照组分别为12 360.78、1 848.71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 9,P=0.000 1)。 结论 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神经保护剂类药物,一定程度上可降低NIHSS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对支持临床应用的证据不充分,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医保支出,建议对此类药物使用进行监测。

  • 顾玲琪, 陈万杰, 李海娟, 平鹏, 顾锦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92-79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影响育龄女性红细胞叶酸水平的关键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419例育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者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代谢循环中关键物质。通过多因素校正单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与红细胞叶酸之间的关联性,各自变量以四分位数(第一分位数作为参考)纳入模型,并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补充叶酸、补充剂品种、每日剂量、围受孕期状态、饮食情况、孕次、流产次数和生育次数校正分析结果。 结果 所有参与者平均红细胞叶酸浓度为631.09 nmol·L–1,77.1%的女性红细胞叶酸浓度低于906 nmol·L–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筛选中,维生素B6、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叶酸补充时间与红细胞叶酸水平之间有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模型显示,HCY[Q4vs.Q1: –18.09%(–30.53%,–3.43%)]与红细胞叶酸浓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叶酸补充时间[Q4vs.Q1: 58.73%(30.21%,93.50%)]红细胞叶酸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曲线拟合显示,HCY浓度与红细胞叶酸浓度呈线性负相关,HCY高于6.5 μmol·L–1时红细胞叶酸变化率随之下降(Poverall=0.019,Pnonlinear>0.05);叶酸补充时间与红细胞叶酸浓度呈非线性相关,叶酸补充50 d后红细胞叶酸浓度变化率显著升高(Poverall<0.01,Pnonlinear<0.01)。剂量-效应曲线显示,叶酸补充超过100 d后红细胞叶酸浓度达到最佳预防界值。 结论 叶酸补充时间和HCY水平是红细胞叶酸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育龄女性叶酸水平普遍不足,应根据受孕计划提前补充叶酸,有条件的可检查HCY和红细胞叶酸水平,优化补充方案。

  • 刘东华, 王路平, 李红, 纪洪艳, 邢晓敏, 王心怡, 李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799-80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人血白蛋白用于心外科围术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心脏手术围术期使用人血白蛋白患者的真实世界数据,将患者分为进口人血白蛋白组(贝林)和国产人血白蛋白组(泰邦),比较2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 接受体外心肺循环(cardio pulmonary bypass, CPB)的患者,贝林组和泰邦组的相关结局指标和对血制品的需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CPB患者,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30 d死亡率、术后60 d死亡率、术后引流总量、有创呼吸机使用时间、血浆使用量、红细胞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进口贝林组相比,国产泰邦组患者的ICU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更长(P<0.05)。2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PB患者,国产人血白蛋白(泰邦)用于围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进口人血白蛋白(贝林)相似;非CPB患者,进口贝林组的ICU时间和引流时间这两项指标要优于国产泰邦组,其他7项有效性结局指标相似,2组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彭锦英, 甘明月, 李飞燕, 黄金花, 胡海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04-80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曲普瑞林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对女童中枢性性早熟患儿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入院治疗的女童中枢性性早熟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用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长激素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儿性激素、性腺发育、卵巢功能、生长情况及骨代谢水平。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卵巢、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抗苗勒试管激素(anti-Muller hormone,AMH)和抑制素B(inhibin B,INH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预测成年终身高(predictive adult height,PAH)和年平均生长速度(average growth rate,ΔGV)高于对照组,骨龄差值(bone age difference,ΔBV)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terminal pre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1NP)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terminal mid-fragment of osteocalcin,N-MI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β-胶原降解产物(β-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18.52% vs. 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女童中枢性性早熟患儿,应用曲普瑞林联合生长激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和骨代谢水平,从而提高生长速率。

  • 周琬忻, 杨盟雨, 常峰, 路云, 朱语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09-8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琥珀酰明胶电解质醋酸钠注射液相较于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用于外科手术中需要容量治疗患者的经济性。 方法 分别使用成本效果分析(CEA)和成本效用分析(CUA),从中国卫生体系视角出发,比较琥珀酰明胶电解质醋酸钠注射液和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用于外科手术中需要容量治疗患者的健康产出和成本产出,并对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CEA结果显示,以输注药品结束后15 min碱剩余较基线变化值为效果指标时,增量成本为21.23元,ICER值为18.30元/mmol·L–1,即碱剩余相较基线每少变化1个单位,需要多花费18.30元。CUA结果显示,琥珀酰明胶电解质醋酸钠注射液对比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的增量成本为21.23元,增量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为0.001 0,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21 193.36元/QALY,约为0.24倍2023年人均GDP(89 358元)。 结论 在外科手术中对需要容量治疗的患者,使用琥珀酰明胶电解质醋酸钠注射液对保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效果优于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且和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相比,琥珀酰明胶电解质醋酸钠注射液更具成本效用,是一种十分经济的治疗方案。

  • 药学实践
  • 于绍帅, 钟雅男, 雍彩萍, 王娜, 谈德斐, 眭丹娟, 王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15-81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构建医联体内社区慢病患者药物治疗服务模式。 方法 以医联体内四牌楼社区医院2022年11月共300例符合纳排标准的家庭医生签约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比较药师管理组与对照组,在入组12个月内治疗目标达成率、依从性达标率、住院率、治疗药物问题数、患者12个月内月平均医疗费用,以评估医联体内上下联动的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 结果 药师管理组治疗目标达成率在入组后3个月为64.0%、6个月为71.33%、12个月为70.0%,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师管理组患者依从性达标率在入组后1个月为80.67%、3个月为78.67%、6个月为76.0%、12个月为72.67%,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内入院率、12个月内患者平均医疗费用和药物相关性问题,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药师通过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对老年慢病患者实施药物治疗管理(MTM),可以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并减少医疗相关支出。

  • 曾慧琳, 邓艾平, 赖永继, 周迎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20-82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研究集采背景下医疗机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现状,为相关的政策制定完善及药事管理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方法 以武汉市中心医院为样本,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执行前后抗高血压药的价格、用药频度(defined daily doses,DDDs)、使用金额、限定日费用(defined daily cost,DDC)、实际节省费用等指标研究分析。 结果 带量采购执行后,抗高血压药物整体单片价格降幅29.70%,中选药品降幅62.58%,非中选药品降幅17.49%,可替代药品降幅6.18%,其他药品降幅40.33%。借助信息化手段管理带量采购药品,执行后第4年,抗高血压药物整体DDDs增长16.74%,使用金额下降52.08%,DDC下降58.95%,呈“量升价降”的关系。其中,中选药品整体DDDs增长930.19%,使用金额仅增长60.85%;非中选药品整体DDDs下降72.26%,使用金额下降75.89%;可替代药品整体DDDs下降33.11%,使用金额下降37.64%,但其中阿利沙坦酯片、盐酸阿罗洛尔片及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等DDDs增长明显;其他药品整体DDDs增长527.84%,使用金额增长478.08%。抗高血压药执行集采后2020年至2023年实际节省费用共计2 693.10万元,总体费用节省率为35.44%,集采涉及药品实际节省费用共计1 930.08万元,可替代药品费用增加8.51万,其他药品实际节省费用共计771.53万元。 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执行实施,从根源上解决了“药价虚高”的难题,中选药基本取代非中选药品,明显降低了药品费用,切实减轻了患者的药费负担。建议进一步加强可替代和其他药品监控,不断推进并扩大集中带量采购范围。

  • 综述
  • 阮慧妮, 丁文雅, 杨旭, 邹灵辉, 李紫红, 沈远乐, 李凯童, 王虹岚, 王柳萍, 奉建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27-83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皂苷类成分具有抗癌、抗炎和抗菌等药理作用,但因其注射给药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多及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而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通过脂质体、纳米粒、纳米乳和聚合物胶束等多种纳米制剂形式,可显著提高其主动靶向性、生物利用度及治疗效果。对此,该文探讨了皂苷类成分纳米制剂在新型药物制剂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并针对其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皂苷类成分纳米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 王旭东, 汪龙, 黄佩文, 葛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34-83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细胞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是靶向作用于CDK,通过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来达到抑制肿瘤细胞持续增殖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常联合内分泌疗法用于治疗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negative,HER2-)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栓栓塞是CDK4/6抑制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其机制可能与CDK参与内皮细胞介导的血小板活化调节或CDK相关的肿瘤细胞特异性突变相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内脏静脉血栓、脑静脉血栓、短暂性脑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血栓病史、体重指数、血常规数值、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联合用药。CDK4/6抑制剂治疗时应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发生的血栓栓塞事件。

  • 迟浩华, 柳芳, 李沭, 李博, 张诚, 周唯, 杨萌, 李朋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40-84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抑制剂在治疗ALK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ALK抑制剂的体内药动学存在显著个体间差异,其体内暴露与安全性及有效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以监测患者体内药物浓度变化,基于定量药理学理论建模从而实现治疗方案的优化。该文全面综述了ALK抑制剂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LK抑制剂药物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

  • 药物警戒
  • 柏越, 魏丹, 张伟, 廖琳, 朱夷凡, 史永昊, 董中华, 李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45-84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替雷利珠单抗是一种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其可能引发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免疫相关性糖尿病为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迅速且不可逆,通常伴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急性发作。该文报道1例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致免疫相关性糖尿病的病例,通过分析现有文献和临床案例,总结替雷利珠单抗引发免疫相关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致糖尿病不良反应机制与处理、药学监护,以期在临床使用中警惕抗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性糖尿病。

  • 李佩, 周盈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7): 848-85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0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1例孕31+4周妊娠期患者因“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入院。第1次静滴硫酸镁注射液,出现急性尿潴留,未停药,但予导尿术缓解不适;第2次静滴硫酸镁注射液,又出现急性尿潴留,停药后恢复;第3次静滴硫酸镁注射液再次发生急性尿潴留,依旧停药后恢复。该不良反应属新的不良反应,国内药品说明书尚未收载,可能与个体差异性和剂量等相关。硫酸镁注射液致尿潴留应作为病因学考虑的因素,建议加强硫酸镁注射液的安全监测及风险识别防控,促进临床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