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45卷, 第15期 刊出日期:2025-08-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施之琪, 王卿, 陆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693-16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结合动物实验验证,探讨院内制剂降防保心胶囊(Jiangfang Baoxin Capsules,JFBX)治疗高血压病的潜在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 方法 集合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UniProt等数据库查找各化学成分与对应靶点,并对靶点进行相应转换;通过OMIM、DrugBank及GeneCards等搜索与高血压有关的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对有效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预测,筛选JFBX治疗高血压的关键成分与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JFBX治疗高血压的可能作用机制。采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探讨JFBX治疗高血压的药效和作用机制。ELISA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 PTGS-2、MMP9、SRC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经网络药理学筛选,JFBX治疗高血压病的可能活性成分有76个,交集靶点186个。经蛋白相互作用预测,其治疗高血压的活性成分有3,9,10-三甲氧基-6a,11a-二氢-苯并呋喃[3,2-c]香豆素-4醇、山柰酚、槲皮素、苯甲酰芍药苷、木犀草素等20个,关键作用靶点有PTGS-2、SRC、MMP9等24个。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JFBX作用靶点显著富集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TNF和IL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3,9,10-三甲氧基-6a,11a-二氢-苯并呋喃[3,2-c]香豆素-4醇、木犀草素、苯甲酰芍药苷、槲皮素、山柰酚等与PTGS-2、SRC、MMP9靶点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动物实验结果显示,JFBX可有效降低自发性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显著提升血清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ET-1含量和升高NO含量(P<0.05);能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P<0.05);JFBX可以显著下调大鼠心肌组织PTGS-2、MMP-9蛋白表达(P<0.05)。形态学结果显示,JFBX可以抑制高血压导致大鼠心肌肥厚的发生。 结论 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JFBX可以通过调控多条信号通路以及生物过程改善大鼠血压、减轻心肌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因子修复、增强大鼠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林佳艳, 刁春妍, 马丽莎, 何金穗, 孙定康, 刘雪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00-170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维拉帕米在SD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影响,探讨失重状态对药物在体内分布特性的潜在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常重组和模拟失重组(1、4、8周),灌胃给予维拉帕米后,在特定时间点(0.167、1、6 h)采集样本。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药物在心、肝、脾、肺、肾、脑及肌肉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以常重组为对照,比较模拟失重组各组织中维拉帕米及去甲维拉帕米的浓度。 结果 维拉帕米可快速吸收并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模拟失重组中维拉帕米的分布减慢,且维拉帕米在肝脏中迅速代谢为去甲维拉帕米,各模拟失重组中去甲维拉帕米的分布也表现出减慢现象。模拟失重8周组大鼠心、肝及脑组织中的维拉帕米及其代谢产物浓度显著增加。 结论 模拟失重显著影响维拉帕米及其代谢产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尤其是长期模拟失重(8周)时,药物分布的变化更为复杂。因此,未来研究应深入探讨这些变化的具体机制,以优化长期航天任务中的药物治疗方案。

  • 叶程聪, 应倩逸, 许霄, 王鑫波, 童丽姣, 李阳春, 石森林, 吴素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05-17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多个成分的含量与转移率,结合网络药理学对玉屏风标准汤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 Q-Marker)进行实验预测。 方法 建立玉屏风标准汤HPLC指纹图谱,测定玉屏风标准汤中的多个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对成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结果 玉屏风标准汤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12个共有峰,共指认出6个色谱峰,15批玉屏风标准汤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0;玉屏风标准汤所测成分转移率范围分别为升麻素苷14.40%~26.74%、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12.19%~22.65%、升麻素17.21%~31.95%、亥茅酚苷54.94%~102.02%、芒柄花素9.92%~18.42%、白术内酯Ⅲ13.68%~25.40%;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验证玉屏风内的黄芪甲苷、升麻素苷、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升麻素、亥茅酚苷、芒柄花素、白术内酯Ⅲ通过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等发挥疗效。 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玉屏风潜在质量标志物进行初步确定,为全面控制与评价玉屏风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 项丽玲, 苗婷, 张愈甜, 黄显章, 吴晓明, 杨蕾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14-171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不同品种山药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运动耐力、能量供给、代谢产物、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模型组、5个品种山药组(铁棍、太谷、小白嘴、毛山药、九斤黄),前期连续灌胃28 d,记录小鼠游泳力竭时间。测定负重游泳后小鼠全血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及血清中血糖(glucose, Glu)、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乳酸(lactic acid, LD)、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血氨水平等代谢指标;检测肌肉组织中肌糖原及肝脏中肝糖原、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含量等抗氧化指标。 结果 各品种山药组均能不同程度延长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增加Hb、Glu、肌糖原、肝糖原、LDH、SOD、CAT、GSH-Px水平,减少体内CK、LD、BUN、血氨、MDA、ROS水平,使小鼠耐力有所提升,其中属铁棍山药提升程度最为明显。 结论 5个品种山药从运动耐力、能量供给、代谢产物、抗氧化4个方面提高小鼠抗疲劳能力,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及抗氧化能力,可降低小鼠疲劳程度,且铁棍山药抗疲劳效果优于其他品种山药。

  • 郑文炜, 张宽, 谢玉和, 周季萱, 严锦贤, 倪立坚, 曾茂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20-17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健心颗粒中7种人参皂苷类成分(人参皂苷Rg1、Re、Rf、Rb1、Rc、Rb2与Rd)的含量,并研究健心颗粒生产过程中该类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方法 分析采用Nano Chromcore 300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3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 ℃,对9批次生产过程“红参原料-中间品-健心颗粒成品”中的7种人参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监测,采用SPSS 26.0软件对生产各阶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种成分的方法学考察验证均良好,9批次“红参原料-中间品-健心颗粒成品”中7种成分质量波动情况(K值)分别为83%~135%、79%~140%、77%~133%,含量转移率分别为67.95%~90.68%、63.44%~87.4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健心颗粒生产各环节批次间一致性良好且成分传递较稳定。 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健心颗粒生产过程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实时测评及各批次成品质量控制,为其后续全成分质量标志物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药物与临床
  • 石璐, 段露芬, 李静静, 薛宏志, 陆件, 庄智伟, 袁云龙, 马雯, 虞燕霞, 唐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26-17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比较雾化吸入(简称“雾吸”)和雾化吸入联合静脉滴注(简称“雾吸联合静滴”)2种多黏菌素E的给药方式,探究治疗多重耐药菌肺炎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与药物暴露的相关性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4年3月苏州市立医院的128例感染多重耐药菌肺炎的患者,根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59例多黏菌素E雾吸组和69例多黏菌素E雾吸联合静滴组,比较2组患者在疗效、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并分析急性肾损伤和血药浓度的相关性。 结果 雾吸组和雾吸联合静滴组临床治愈率(52.5% vs.42.0%,P=0.235)和细菌清除率(35.6%vs.40.6%,P=0.5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雾吸联合静滴组和雾吸组相比,呼吸道刺激(43.5% vs. 23.7%,P=0.019)、急性肾损伤(40.6% vs.11.9%,P<0.001)发生率较高,28 d生存率较低(62.3% vs.88.1%,P<0.001)。将69例雾吸联合静滴组分为肾损伤组(n=28)与无肾损伤组(n=41),发生肾损伤组与未发生肾损伤组谷浓度[3.58(3.34,3.97) μg·mL–1vs.3.18(2.93,3.29) μg·mL–1P=0.002]与峰浓度[7.06(6.01,9.60) μg·mL–1vs.5.56(4.87,5.98) μg·mL–1P=0.0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多黏菌素E雾吸联合静滴相对于雾化吸方案发生急性肾损伤的风险更高,并与药物暴露密切相关,临床应用时需要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及时优化并调整给药剂量。

  • 胡玉婷, 严颖, 韩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33-174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FAERS)的数据,评估和比较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骨改良药物(bone-modifying drugs,BMAs)和药源性口腔疾病不良事件之间的关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下载并清洗2004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FAERS数据,提取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 BMAs 相关药源性口腔疾病不良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ROR)检测信号。 结果 共收集到 BMAs 相关药源性口腔疾病不良事件25 827例,其中地舒单抗11 355例、唑来膦酸10 549 例、帕米膦酸1 713例、阿仑膦酸1 112例、伊班膦酸872例和利塞膦酸226例,检测出的信号数分别为地舒单抗80个、唑来膦酸92个、帕米膦酸82个、阿仑膦酸57个、伊班膦酸44个和利塞膦酸42个。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颌骨骨坏死和颌骨疼痛。大多数患者为女性,主要年龄为65~85岁。帕米膦酸发生不良事件的中位时间最长,为934 d,不同骨改良药物相关药源性口腔疾病临床表现及发生强度存在差异。除BMAs外,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mTOR抑制剂和免疫抑制剂也可能与药源性口腔疾病不良事件相关。 结论 6种BMAs药物均可存在药源性口腔疾病不良事件,且其他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也可能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两者联合使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的每4~6个月后进行1次全面口腔健康评估,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 陈慧, 陈建华, 郭岳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42-17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曲唑酮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风险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FAERS不良事件报告系统2004年1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的曲唑酮不良事件报告,按照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ical Dictionary For Regulatory Activities,MedDRA)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SOC)和首选术语(preferred term,PT)进行描述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法、比例报告比值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法,挖掘并分析可疑风险信号。 结果 共检索到曲唑酮AE报告5 372份,其中女性患者占比高于男性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65岁。通过筛选分析,共得到300个有效信号,信号强度较高的PT主要集中在生殖系统及心脏器官疾病,发生频次较高的PT主要集中在精神病类,各类损伤、中毒及操作并发症,以及生殖系统等SOC上。与药品说明书及和药物不良反应资源(side effect resource,SIDER)数据库对比,部分AE信号高度一致,同时挖掘到84个新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不宁腿综合征、大疱性皮炎和妊娠糖尿病等。 结论 对曲唑酮真实世界不良事件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有助于发现潜在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提示临床关注该药品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钱鑫, 李黎, 唐才林, 梅茜, 熊世娟, 张家兴, 盛长城, 韦灵玉, 樊兴华, 李广松, 罗吉敏, 韩秋, 柴秀丽, 谢娟, 陈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49-175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编制贵州省医务人员新冠疫苗加强剂次接种意愿测量问卷,了解真实接种意愿。 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平台设计、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按个人卫生状况、心理情绪、短期压抑、新冠困扰、加强针态度5个维度评价信效度及构建模型。 结果 大多数受访者有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其疫苗接种意愿受政策影响较大,64.33%受访者有意愿接种加强剂次疫苗,影响接种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对疫苗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担忧。问卷信效度良好,测量题项因子载荷均大于0.5,各维度平均方差提取量、组合信度均大于推荐阈值,结构模型拟合指标良好。新冠困扰、个人卫生状况对接种意愿可能产生直接影响,心理情绪在加强针态度与新冠困扰关系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结论 新冠困扰、个人卫生状况、心理情绪等因素可能对受访者接种意愿产生影响,建议医疗机构关注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与卫生行为习惯,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以提升医务人员疫苗接种意愿。

  • 药学实践
  • 费雯, 蔺维维, 张慧, 耿洲, 潘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56-17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培训基地建设基础上,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师岗位培训要点,培养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同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PIVAS药师。 方法 运用态势分析法(threats,opportunities,weaknesses and strengths,TOWS)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IVAS药师培训体系建设的机遇与威胁,评估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并制订相应的培训策略。最后基于柯式四级评估法构建包含学员满意度、培训考核效果、学员在岗反馈等在内的PIVAS药师岗位培训效果评价指标。 结果 该研究建立了涵盖PIVAS信息化建设、质量控制、安全调配管理及绩效考核等在内的品牌培训课程,构建了PIVAS药师“三阶梯”培训流程和柯式四级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效果评价如下:(1)反应层面,学员培训满意率87.88%;(2)学习层面,培训后学员的PIVAS制度、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知识与无菌操作技术等考核得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提升(P<0.05);(3)行为层面,90%的工作单位负责人对学员培训后能力提升持正向反馈;(4)成果层面,建设周期内,第三期PIVAS培训报名人数较第一期增长1倍,PIVAS讲师团队较参与培训工作前绩效提升了982元/人/期。 结论 基于态势分析法与柯式四级评估法构建的PIVAS药师培训体系成效显著,为应用型PIVAS药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培训管理模式。

  • 肖曲言, 倪恒凡, 王曼曼, 林洪, 滕飞, 金朝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64-176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设计科学、模式化的药品拆零计费单位测算模型,提高拆零工作的合理性、便捷性,并进一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 方法 基于医院医嘱数据,针对不同药品特性,设计组合优化算法,根据医院历史医嘱数据,针对不同药品特性,开发拆零计费单位测算模型以及应用程序。 结果 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测算模型方法确定的代表药物的最小拆零单位,能平均减少39.17%的药品结余。 结论 药品拆零计费测算模型可以测算得到最佳拆零单位,使用药品拆零单位计费可以减少结余药品的产生,降低患者医疗负担。

  • 杨伊凡, 谢金平, 邵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69-17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介绍日本管理经验,为优化我国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 trial,IIT)监管提供参考。 方法 立足我国IIT当前监管现状和挑战,对日本IIT的管理要求、监管思路进行梳理;而后通过对比2个国家间的相似之处和主要差异,形成优化建议。 结果 日本针对一般产品IIT和再生医学产品IIT建立了清晰的管理依据,并在实践中提供了IIT数据的应用路径。其在数据收集和IIT用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有益经验可为我国提供参考。 结论 基于日本的监管经验,建议我国细化IIT的监管要求,为医疗机构开展IIT提供详细指导;关注IIT的数据管理和试验用药品的质量控制,以全面提升IIT研究质量、逐步促进IIT与企业发起的注册临床试验相衔接。

  • 崔书源, 段磊, 张誉铮, 郭武栋, 孙超, 王立慈, 严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75-17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应用药品追溯码对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影响。 方法 采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3个维度16个子维度数据。采集数据期限:2023年8—9月、2024年5—6月(追溯码系统应用前)和2024年8—9月(追溯码系统应用中),每组2个月的数据,采用同比和环比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应用药品追溯码后,医院药品入库准确率维度下7个子维度都显著提高(P<0.01);相反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率维度下,药品数量差错率(P<0.01)和内部差错率(P<0.05)显著提升,其余5个子维度错误数量为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药房工作效率维度下,入库时长未有明显差异,门诊药房发药时间略有延长(P<0.01),每盒药品约增加5 s时长。 结论 药品追溯码的应用在提高药品入库准确率和减少门诊药房调剂错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对药房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但整体上对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 综述
  • 李陆, 陆浩, 白绍康, 冯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81-178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收集顶级医学期刊及其子刊刊发的药师主导的综合干预论文,分析药师主导的综合干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作用和意义。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顶级医学期刊及其子刊中发表的药师主导的综合干预相关论文,采用Arksey和O’Malley的范围综述分析框架进行分析。纳入42篇文献,研究涵盖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研究对象包括慢性病患者、存在用药问题的患者、特定群体等。研究方法主要为前瞻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等。药师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用药教育、药物重整、生活方式干预等,结果显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药师主导的综合干预在安全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中已显示出巨大潜力,推动或加强我国药师在综合干预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必将促进患者的受益和药师工作的价值体现。

  • 桂乐, 张耕图, 李向征, 何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88-179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s,NMSC)已经成为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目前针对NMSC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光动力疗法、冷冻疗法、免疫治疗等。其中,靶向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疗法凭借其对NMSC卓越的疗效越来越受研究者们青睐。该文针对不同亚型的NMSC的免疫治疗,总结调研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MSC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未来展望。

  • 炉志健, 方思宇, 熊豪, 沈章阳, 欧阳辉, 黄小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796-180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薜荔(Ficus pumila L.)是桑科榕属攀缘植物,其根、茎、叶和果实均可药用,其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等,具有消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目前,薜荔未被《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却以前列通片组方收录其中。此外,我国各个地方对于薜荔果实药用是瘿花果的花序托还是雌花果的花序托的标准存在差异,且薜荔的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不明确。该文对薜荔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全面阐述,并从植物亲缘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产地等方面对薜荔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为今后的质量控制、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药学监护
  • 刘珺, 熊亮, 伍三兰, 张玉, 龚卫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803-180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用药复杂且个体差异显著,因此,个体化治疗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报道临床药师参与1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学监护过程,药师从多器官排异反应、营养支持、血糖控制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对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品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监护,从药学角度优化患者的用药方案,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警戒
  • 杜光心, 黄年旭, 尹强峰, 王小双, 刘书丽, 龙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5, 45(15): 1808-181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5.1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仑卡奈单抗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2024年在我国上市,目前其在我国的用药经验尚不足,说明书中记载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输液相关反应,以及皮疹等。目前,双下肢水肿的不良反应在全球尚未有报道。该文介绍1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静脉滴注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后出现的发热、皮疹及双下肢水肿等系列罕见药品不良反应,旨在为仑卡奈单抗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