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所导致骨脆性增加并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OP的患病率大幅攀升,但其知晓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偏低。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后果,尤其在老年人中,可导致残疾和死亡,并且相关医疗和护理成本巨大。OP及其骨折已经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OP治疗药物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重作用药物和其他机制类药物。为了规范OP治疗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基于当前OP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和应用现状,组织多学科专家讨论并联合制定了本共识。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腺苷对Aβ25-35多肽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小鼠体内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腺苷组。脑室内注射Aβ25-35多肽模拟AD的生理病理状态,末次给药结束,禁食12 h后收集各组小鼠的尿液样本。处理后的尿液样本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分析,得到质谱原始数据,经预处理后导入SIMCA-P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潜在差异代谢物,并利用HMDB、MassBank等在线数据库进一步鉴定生物标志物。通过Mev软件对生物标志物在各组中的相对含量进行热图聚类分析。结合MBRole、KEGG和MetaboAnalyst5.0等在线数据库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和代谢网络构建。 结果 腺苷组小鼠代谢轮廓与模型组明显分离,并向正常组回调。腺苷组与模型组间共筛选出59个差异标志物(正源模式下38个、负源模式下21个),通路富集分析后得到烟酸盐和烟酰胺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等显著受干扰的代谢通路。 结论 腺苷可能通过氨基酸代谢和维生素代谢来修复AD小鼠的神经损伤,为临床上腺苷治疗AD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 通过层析法从尖吻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降纤酶,探索降纤酶经直肠给药进入血液循环而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可行性。 方法 从尖吻蝮蛇蛇毒粗毒中分离降纤酶,经小鼠直肠给药后动物成像观察降纤酶在小鼠脏器中的分布,病理学检测降纤酶对组织的影响,质谱测定小鼠血浆成分,ELISA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 结果 尖吻蝮蛇蛇毒粗毒分离纯化获得电泳纯的降纤酶,经直肠给药后其安全性高,无急性毒性反应,直肠组织无明显病理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降纤酶分布于直肠组织中(P<0.01),Shotgun质谱测得给药1 h后小鼠血浆存在降纤酶片段,动物成像显示给药3 h后染料标记的降纤酶分子分布大量分布于盲肠组织中,并随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步减少。降纤酶经直肠给药能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P<0.01)。 结论 尖吻蝮蛇蛇毒粗毒经二步层析法分离获得电泳纯的降纤酶;降纤酶可经直肠给药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并降低体内纤维蛋白原水平。
目的 建立加味黄连膏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并研究其对皮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21批加味黄连膏的相似度并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通过含量测定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并以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活性为指标评价其皮肤保护作用。 结果 加味黄连膏的HPLC指纹图谱中21批样品(S1~S21)的相似度>0.950,共标定17个共有峰,并指认出8个峰,盐酸黄柏碱、芝麻酚、阿魏酸、盐酸黄连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姜黄素和芝麻素。OPLS-DA结果显示,3号峰(盐酸黄柏碱),5号峰(阿魏酸),15号峰(姜黄素),16号峰(芝麻素)为影响加味黄连膏质量的差异标志物,其含量分别为0.021 0~0.028 7、0.006 7~0.010 0、0.021 5~0.025 8、0.209 5~0.235 5 mg·g–1,且加味黄连膏对B16F10细胞酪氨酸酶抑制率为100.33%,黑色素抑制率为59.80%。 结论 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加味黄连膏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质控依据;加味黄连膏具有一定的皮肤保护作用,可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目的 比较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透皮作用的一致性。 方法 以巴马香猪皮肤作为透皮渗透的材料,选用立式改良Franz扩散池测定米诺地尔搽剂的渗透规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接收液中药物的渗透总量和猪皮中药物的滞留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结果 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在巴马香猪皮肤中24 h米诺地尔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49 721±29 707) ng·cm–2和(45 372±23 755) ng·cm–2;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352±1 309) ng·cm–2·h–1和(2 182±1 080) ng·cm–2·h–1;皮肤滞留量分别为(218 276±137 675) ng·g–1和(188 040±49 523) ng·g–1;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在累积渗透量约为总透过量一半时(12 h)的平均渗透速率分别为(2 172±1 330) ng·cm–2·h–1和(1 947±1 037) ng·cm–2·h–1。 结论 5%米诺地尔搽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透皮渗透程度和速率符合外用制剂的一致性要求,且在猪皮内药物滞留特征相似。
目的 比较万古霉素新(新近文献建立)、旧(既往文献建立)两种AUC0-24/MIC(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低抑菌浓度比值)模型计算AUC0-24/MIC值的一致性及对临床疗效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5种共42株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Bland-Altman图考察所有患者共65种方案基于两模型的65对AUC0-24/MIC值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考察并比较42例患者所有方案共97对基于模型预测的理论疗效分级与实际疗效分级的相关性,以评价两模型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采用相关系数考察共42对基于两模型的AUC0-24/MIC值与万古霉素用药前后血清肌酐变化情况的相关性,以评价两模型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两模型AUC0-24/MIC值差异显著,新模型较旧模型平均高28.9,最高62.2。基于新模型的日剂量较旧模型平均高78~1 198 mg。基于两模型的理论疗效分级与实际疗效分级均显著相关,但新模型相关性更高(Speaman等级相关系数新模型 vs.旧模型为0.826 vs.0.656)。两模型AUC0-24/MIC值与血清肌酐变化均无显著相关。 结论 两种AUC0-24/MIC模型不具有一致性,新模型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预测价值,两模型均无法预测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不同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62篇RCTs,涉及10种干预措施,包括50 704名患者。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增加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阿巴洛肽>特立帕肽>雷奈酸锶>地舒单抗>唑来膦酸>阿仑膦酸>伊班膦酸>利塞磷酸>雷洛昔芬>安慰剂;在增加髋骨骨密度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地舒单抗>雷奈酸锶>阿巴洛肽>唑来膦酸>阿仑膦酸>伊班膦酸>雷洛昔芬>利塞磷酸>特立帕肽>安慰剂;在增加股骨颈骨密度方面,SUCRA概率排序依次是罗莫单抗>唑来膦酸>雷奈酸锶>地舒单抗>阿巴洛肽>阿仑膦酸>伊班膦酸>特立帕肽>利塞磷酸>雷洛昔芬>安慰剂。 结论 罗莫单抗在改善腰椎、髋骨和股骨颈骨密度方面的疗效是上述药物中最好的,可认为是改善骨密度的首选药物。
目的 分析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9年12月至2023年4月收载的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时发生ADRs的病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检索到35篇共52例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中ADRs的病例报道,男42例(80.77%),女10例(19.23%);年龄分布以40~69岁(36例,69.23%)居多;ADRs多发生在用药后1~20 d(40例,76.92%),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6例,21.05%)、肝胆系统疾病(12例,15.08%)以及胃肠系统疾病(11例,14.47%);其中深静脉血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s。 结论 临床应加强对托珠单抗ADRs的监测,特别是在用药20 d内发生的感染及侵染类、胃肠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 分析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thyroid-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T-irAE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T-irAEs的文献报道,提取个案数据并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28例个案报道,患者平均年龄(61.59±10.60)岁,原发疾病为肺癌者最多(64.29%),T-irAEs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3个周期,约66.54 d,其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1%)、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46.43%)、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25.00%)及甲状腺炎5例(17.86%)。 结论 文献分析显示我国T-irAEs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在ICIs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 利用美国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获取依库珠单抗的不良事件(adverse drug event, ADE)信息,深入评估其安全性,为药物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OpenVigil 2.1网站查询和提取FAERS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3月的原始数据,筛选出涉及依库珠单抗的ADE报告,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作为信号检测指标,设定相应的阈值条件,对ADE进行统计分析和系统分类。 结果 共收集到25 840份依库珠单抗的ADE报告,发现471个有效信号,涉及27个系统器官分类(system organ classification, SOC),主要包括全身性疾病和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感染和侵袭性疾病等。信号强度排名前3的依次为总补体活性降低、血管外溶血和血红蛋白尿。在报告的患者中,年龄主要分布在18~59岁(11.00%),女性患者比例较男性高(42.96% vs. 31.33%)。同时,还发现了新的ADE,如眼睑下垂、胆石症、脾肿大和Budd-Chiari综合征。 结论 在使用依库珠单抗时,需要关注ADE高发的女性患者,同时警惕与感染相关的ADE,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此外,研究发现了一些新的ADE,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提高警惕。
目的 分析某三甲医院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并评价抗感染药物选择的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23年3月因糖尿病足感染收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足部标本微生物培养阳性且有药敏结果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疾病严重程度、感染指标和病原学等资料,根据指南制定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抗感染药物选择评价标准,评价经验性和目标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性。 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其中轻度感染30例、中度感染50例和重度感染18例。感染严重程度不同的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有显著性差异(P<0.05)。共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需氧革兰阳性球菌85株,需氧革兰阴性肠杆菌13株及需氧非发酵菌6株。经验性和目标抗感染药物品种选择的不合理率分别为64.6%和63.6%,硝基咪唑类联合其他具有抗厌氧菌活性的药物是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分别为49例(92.5%)和38例(77.6%)。 结论 该院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时抗菌药物选择不恰当,应减少不必要的联合用药。
目的 探究真实世界阿兹夫定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30日至2023年1月26日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服用阿兹夫定片治疗COVID-19患者病历,记录每位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剂量、治疗疗程、合并用药情况、肝功能指标、药物肝损不良反应等信息,统计阿兹夫定发生DILI的基本特征;并将患者分为未发生DILI组和发生DILI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特征和药物治疗的差异,进一步探讨阿兹夫定引起DILI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294例,发生DILI为17例,占比5.78%;DILI临床分型方面,肝细胞损伤型4例,胆汁淤积型6例,混合型7例;DILI因果关系评估方面,17例DILI中极可能1例,很可能12例,可能4例;DILI严重程度分级方面,17例患者中轻度肝损伤(1级)10例,中度肝损伤(2级)5例,2例患者由于检测数据不全而未分级;DILI发生时间方面,17例患者阿兹夫定平均用药疗程为(7.6±3.7) d,DILI发生时间为服药后的(6.4±3.9) d。影响因素方面,合并用药数量、低蛋白血症、危重患者是发生DILI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结论 阿兹夫定治疗COVID-19引起的DILI为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方面多为轻、中度不良反应,临床使用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临床使用前应评估患者病理状态,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和/或危重患者,应进行全面评估后谨慎用药;使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数量,特别是避免与其有相互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以此避免DILI的发生。
目的 为保障特殊人群合理规范使用中成药,开发并不断优化处方审核系统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 方法 根据药品说明书、最新用药指南及专家共识等设立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合理用药处方审核系统进行功能补充和规则优化,保障用药合理安全有效。统计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建立后的处方审核拦截率、审核类型分布等。对审核规则进行不断优化,同时通过弹窗提示等功能提高门诊特殊人群中成药处方合格率,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结果 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能够实现对用法、用量及给药途径不适宜,禁用、慎用、忌用情况、过敏用药,相互作用和重复用药等错误的审核,审核拦截率适宜(4.45%),审核成功率较高(94.83%)。特殊人群中成药精细化用药规则设置前后审核准确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对中成药用药规则进行精细化设置,促进了专科医院处方审核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了特殊人群中成药合理使用。
目的 构建适用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抗菌药物医嘱干预工具,并验证其临床适用性。 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问询法,建立医嘱干预工具,并将纳入2022年2—12月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ICU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药师按照干预工具相关内容对实验组患者医嘱进行干预,比较2组病例基线水平,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UD)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金额。 结果 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0%及82.61%;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00、0.910,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246、0.403。最终确立了5个一级条目,29个二级条目。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无差异,实验组AUD较对照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菌药物使用金额较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建立ICU抗菌药物医嘱干预工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同时展现出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了解全国范围内国家医保谈判(以下简称“国谈”)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及性和临床利用情况,为评价国谈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895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2019—2022年国谈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获得率、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Dc)进行分析。 结果 各调研药品在进入协议期的首个年度内可获得率增长显著,且2019—2022年的可获得率整体呈增长趋势。自2021年开始,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用量排名首位且2022年用量进一步增加并远超其他药品。各药品进入国谈协议期首个年度DDDc显著降低,降价幅度为61.66%~74.02%。 结论 国谈政策实施后慢性气道疾病吸入制剂的可获得率和药品用量显著提升,DDDc显著降低,调研药品的可及性明显提高。
目的 对湖北省医疗机构开设收费药学门诊的情况进行摸底,为更好地推动药学门诊以及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系统规范地对医疗机构内开设药学门诊的基本情况、发展进程进行调查,并以样本量和构成比对结果进行分析与阐述。 结果 湖北省内共有118家医疗机构接受了本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从硬件设施、软件管理及人员配置上均已满足甚至已超出开设药学门诊的条件,但目前仅有44家已开设药学门诊,开设收费药学门诊的有19家,未开设的原因不一。另一方面,药学门诊所开设的专业方向与湖北省内重点关注疾病方向基本一致,且得到了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结论 尽管药学门诊为医务人员、患者所认可,并存在需求,且湖北省内已出台收费相关标准,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药学门诊在湖北省的开设情况并不理想。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来保障药师开展规范化的药学服务,提高全社会对药学服务价值的认识。
药源性胰腺炎是由药物或代谢产物与机体之间异常相互作用引起的机体特异质反应或超敏反应而造成的胰腺损伤,发生率较低。奥沙利铂是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常与5-FU和亚叶酸钙联合用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奥沙利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剂量限制性外周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等,关于其诱发急性胰腺炎的报道和讨论较少。本文就1例奥沙利铂致急性胰腺炎进行分析,旨在为防治该不良反应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