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第44卷, 第19期 刊出日期:2024-10-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史俊祖, 王雪峰, 崔振泽, 杨建树, 武瑞莉, 蔡壮, 徐文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195-220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儿定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物质基础与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小儿定喘颗粒中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分析,结合PubChem、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入血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哮喘的靶点信息;应用String平台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交集靶点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关键靶点及核心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Gromacs软件对最佳结合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小儿定喘颗粒对哮喘富集关键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共识别出小儿定喘颗粒中107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及生物碱类)及小鼠血清中25种原型成分,疾病与入血成分具有269个交集靶点,主要涉及PI3K-Akt、MAPK、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黄芩素与TNF结合稳定且紧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小儿定喘颗粒可以显著抑制哮喘引起的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 小儿定喘颗粒中的汉黄芩素、异甘草素、黄芩素、5,6-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及去甲汉黄芩素等成分可通过调节AKT1、TNF、MAPK3等关键靶点干预PI3K-Akt、MAPK、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等信号通路,从而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综合作用以有效治疗哮喘。

  • 刘星彤, 陆莉宏, 董俊秀, 张玉珊, 刘莉, 齐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05-22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及实验验证探究保元汤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保元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运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初步确定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活性成分及潜在机制;采用ISO剂量梯度递减法建立SD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分组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4周,期间观察记录大鼠的各项指标;给药结束后对大鼠进行解剖,进行心肌酶相关因子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操作。 结果 建立的10批保元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0,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对保元汤进行鉴定和质量控制;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保元汤中5个关键活性成分,11个关键靶点,涉及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等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保元汤中关键化合物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与所有关键靶点均有较强烈的结合活性;心脏系数、ELisa试剂盒及HE、Masson染色结果均显示相同结果,即造模后出现明显心肌损伤,证明造模成功,给药组损伤减轻,低剂量组未见显著差异,高剂量组效果显著优于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SO造模组较空白组出现显著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多,Bcl-2表达下降,低剂量组改善效果不显著,高剂量给药组均可降低Bax和Caspase-3的表达,提高Bcl-2的表达。 结论 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保元汤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参与多种信息通路和生物学过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 陈惠敏, 汪洋, 高柳柳, 陈晨, 刘智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15-22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在阿立哌唑(aripiprazole,ARI)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儿童群体药动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PPK)模型的引导下建立机器学习模型,预测体内ARI及脱氢阿立哌唑(dehydroaripiprazole,DARI)的清除率。 方法 收集81例4.8~17.3岁TD儿童口服ARI后体内ARI和DARI的药物浓度和临床资料,采用PPK模型结合最大后验贝叶斯法计算ARI和DARI的清除率,运用随机森林(RF)算法对协变量重要性进行排序,并通过RF、决策树回归(DTR)和神经网络(NNET)3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患者生理、遗传特征与ARI、DARI清除率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计算模型预测误差和可视化检验方法评价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性能。 结果 RF结果显示,影响ARI清除率的协变量重要性排序为CYP2D6代谢型>体质量>体表面积>身高>年龄>血清肌酐浓度;影响DARI清除率的协变量重要性排序为体表面积>身高>体质量>年龄>血清肌酐浓度。NNET算法用于预测ARI清除率的平均绝对预测误差和平均预测误差平方最低,清除率预测值与参比值线性回归决定系数最大。DTR、RF和NNET算法用于预测DARI清除率的预测性能相当。3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ARI和DARI清除率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和中位相对预测误差均≤20%。 结论 该研究在PPK模型引导下建立了3种机器学习模型,可先验性预测TD儿童ARI和DARI清除率,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帮助。

  • 王鲁豫, 季珂, 李如梦, 田雨冬, 关延彬, 孙彦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23-222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负载小檗碱单壁碳纳米管递药系统(F127/SWCNTs-COOH/Ber),并考察其对前列腺肿瘤的抑制作用。 方法 采用超声法制备将小檗碱(berberine,Ber)负载于功能化羧基单壁碳纳米管(F127/SWCNTs-COOH)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优化处方制备工艺。对F127/SWCNTs-COOH/Ber的粒径及Zeta 电位、体外溶出度及吸附特性等进行考察;采用人前列腺癌PC-3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结果 最佳处方制备工艺,药物与载体投料比为1∶1,探超功率为200 W,探超次数为30次。制备的F127/SWCNTs-COOH/Ber平均粒径与电位分别为(182.3 ±11.64)nm、(–3.44±0.17)mV;包封率与载药量分别为81.09%、38.86%;30 min内在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中累积溶出率分别为94.02%、76.69%。F127/SWCNTs-COOH对小檗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MTT 实验与细胞摄取实验结果表明,F127/SWCNTs-COOH/Ber对PC-3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单独使用小檗碱,可以更有效地将负载的小檗碱递送进入肿瘤细胞发挥治疗作用。 结论 F127/SWCNTs-COOH/Ber递药系统制备成功,可提高小檗碱对前列腺肿瘤PC-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细胞摄取效率,为前列腺癌治疗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递送载体。

  • 王梦玲, 黄菊, 韩学斌, 谭艳颖, 熊慧, 梅之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30-223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榼藤Entada phaseoloides (Linn.) Merr.种仁、种皮和藤茎等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差异,探讨成分与药效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并比较榼藤不同部位的成分组成和差异。建立组胺或氯喹诱导的小鼠急性瘙痒模型和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炎性痛模型,评价榼藤不同部位的止痒和镇痛活性。并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差异化合物与止痒、镇痛药效间的关联性。 结果 从榼藤中共鉴定出85个化合物,其中51个化合物为榼藤不同部位间差异的主要变量。药效结果显示,榼藤种仁止痒作用强于种皮和藤茎,种仁和藤茎的镇痛效果较种皮好。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与止痒作用相关的有 epigallocatechin-3-O-gallate(51)、cynaroside(64)等4个化合物;与镇痛作用相关的有eriodictyol(5)、3',4',7-trihydroxyflavone(11)、3-O-[β-D-xylopyranosyl-(1→2)-α-L-arabinopyranosyl-(1→6)]-2-acetylamino-2-deoxy-β-D-glucopyranosylentagenic acid(20)和cynaroside(64)等11个化合物。 结论 该研究对榼藤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以及止痒和镇痛的活性评价。其中,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与药效相关性较高。

  • 刘那, 王思明, 白雪媛, 于士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36-224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三七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黑色素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三七蛋白,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三七蛋白氨基酸组成。采用NaOH裂解法测定三七蛋白不同质量浓度(0.125、0.25、0.5 mg·mL–1)作用下B16细胞内黑色素含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凋亡,多巴氧化法测定细胞内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活性,同时采用体外抑制Tyr活性试验观察对Tyr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 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Tyr以及Tyr相关蛋白1(Tyr-related protein 1, TRP-1)表达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三七蛋白显著降低B16细胞内黑色素含量,抑制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蛋白表达,下调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表达比值;此外,三七蛋白显著抑制B16细胞内及体外Tyr活性,显著下调p-MIFP/MITF、Tyr及TRP-1蛋白表达。 结论 三七蛋白对B16细胞黑色素生成具有抑制作用,且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降低Tyr活性相关。

  • 赵娅, 吴娅丽, 秦玺, 陈小菲, 王晴, 张明亮, 王晓艳, 李伟霞, 唐进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43-224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热毒宁注射液(Reduning Injection, RDN)干预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ultiple drug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MDR-KP)的有效性。 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患者来源的KP,微量肉汤稀释法测临床常用KP防线药物美罗培南(meropenem, MEM)、替加环素(tigecycline, TIG)、多粘菌素B(colistin B, COL)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筛选MDR-KP,测定RDN的MIC;24 h时间-生长曲线、半定量结晶紫法分别检测RDN对KP具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及对生物膜的形成和破坏作用;建立MDR-KP小鼠脓毒症模型,采用RDN进行治疗干预,检测给药后血常规、肺组织和脾组织脏器载菌量的变化,HE染色分析肺组织和脾组织的病理改变,ELISA测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含量。 结果 MEM、TIG、COL对所选KP的MIC分别为32、64、64 μg·mL–1,提示该菌株为MDR-KP。RDN对该菌株的MIC为1.3 g·mL–1。RDN对MDR-KP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已形成的生物膜的破坏作用不明显。RDN能够调节脓毒症小鼠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和单核细胞数;减少肺、脾组织脏器载菌量;修复MDR-KP造成的肺、脾组织损伤;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的表达。 结论 RDN可通过抑制MDR-KP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降低脓毒症小鼠体内炎症水平,在体内外对MDR-KP均有抑制作用,既定位了RDN的临床应用范围,又丰富了RDN清热解毒的科学内涵,该研究策略也可为其他临床抗MDR-KP治疗研究提供借鉴。

  • 沈沁, 李荣胜, 段连香, 曹玉, 杨翊清, 樊叶楠, 翁涛涛, 刘伟, 胡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50-225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运用UHPLC-Q-Exactive-Orbitrap HRMS技术分析鉴定肾衰乙方的化学成分,以及大鼠灌胃后主要入血、组织原型成分分布。 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µm),以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体系,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用正负离子一级全扫描/数据依赖二级扫描模式(Full MS/dd-MS2)采集数据,经Xcalibur 4.2软件获取色谱保留时间以及准分子离子碎片信息,通过对照品比对、文献参考以及自建数据库等成分检测信息,实现对肾衰乙方化学成分及入血、组织原型成分的鉴定。 结果 共鉴定出166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56种、皂苷类25种、蒽醌类24种、有机(酚)酸类23种、苯酞类14种、生物碱和环肽类各7种、木脂素类和香豆素类各3种以及其他类4种。大鼠口服肾衰乙方后分别从血清、心、肝、脾、肺、肾、脑、睾丸中检测到54、53、61、47、71、48、53、42种原型成分。 结论 该研究利用高分辨质谱技术完成了肾衰乙方化学成分及主要入血、组织移行成分的快速鉴定,可为肾衰乙方效应物质的解析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药物与临床
  • 胡鳞方, 谭松松, 张家兴, 陈琦, 钱鑫, 张瑞, 王海欧, 杨义, 黄雪梅, 王宇奇, 姚磊, 王靖雯, 于佳, 杨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56-226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配比的国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贵州省9家三级综合性医院,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断为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患者,以使用不同配比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暴露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法控制2组患者的年龄、民族、并发症、疗程等混杂因素,评价2组哌拉西林复方制剂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 结果 共纳入881例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患者,观察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的有796例,对照组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的有85例。采用PSM后,共成功匹配231例,其中观察组161例,对照组70例,所有变量均匹配均衡(P>0.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的临床疗效优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的抗感染治疗总费用少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安全性良好,但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1)疗效更佳,且具有更优的经济性。

  • 周洁, 刘梦颖, 汪思亮, 杨永公, 张晋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61-226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从中国医疗卫生体系角度出发,评价维奈克拉(venetoclax,VEN)联合阿扎胞苷(azacitidine,AZA)对比AZA单药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成本-效果,为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VIALE-A试验,建立马尔可夫(Markov)模型,计算2组的总成本、生存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 ICER),并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determin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DSA)和概率敏感性分析(probabilistic sensitivity analysis, PSA)检验基础结果的不确定性。 结果 VEN联合AZA组相较于AZA单药组患者总成本增加274 776.43元,同时多获得1.13个QALYs。ICER值为243 056.96 元/QALY,低于以2022年中国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作为的意愿支付阈值(willing-to-pay, WTP);DSA结果显示,对ICER影响最大的前3个因素分别为EFS伴CR/CRi的效用值、贴现率和VEN药品费用,其中EFS伴CR/CRi的效用值和贴现率在范围内的波动可能会引起结果翻转;PSA显示,在当前WTP下,VEN联合AZA治疗更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是69%。 结论 在2022年中国3倍人均GDP的WTP下,VEN联合AZA对比AZA单药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 马焱彬, 谢青, 尹冬虹, 宋艳, 唐洋, 蔡婉妮, 康建邦, 段金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68-227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讨论ICU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的微生物分离情况与临床转归危险因素,为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纳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期间ICU中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225人,分析其无菌体液微生物分布情况;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消除混杂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该类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ROC曲线评估回归结果。 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分离297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31株(44.11%),革兰氏阴性菌137株(46.13%),真菌25株(8.42%)。分离率前5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葡萄球菌。血标本是最主要的分离来源(73.06%),其次为腹水(19.2%)。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168例患者纳入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院前心肺复苏、意识障碍和中心静脉插管是该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放置引流管是保护因素。回归结果区分度和校准度良好。 结论 在ICU患者中,无菌体液分离的阳性菌和阴性菌比例相当,血液标本是主要的分离来源。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预测无菌体液培养阳性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 药学实践
  • 王梦雷, 陆伟, 陈红斗, 李伟, 赵园园, 叶露, 杨晴晴, 吴欢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74-22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研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采”)质子泵抑制剂(PPIs)在全国范围内的可及性现状,为评价国家集采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前5批国家集采药品中PPIs为调研对象,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行动国际组织(WHO/HAI)标准调查法,分别从可获得率、限定日费用(DDDc)、用药频度(DDDs)和可负担性4个维度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900余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进行调查。 结果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PPIs的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和呈现逐批次递增趋势,同时PPIs在三级医院的可获得性均显著高于二级医院,越发达的地区可获得性越高;PPIs的DDDs显著提高(增长6 634.40%),其中泮托拉唑钠肠溶片和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的DDDs和增幅均排在前列;PPIs的DDDc大幅降低(平均降幅83.73%),大部分PPIs的DDDs随着DDDc的降低而升高;对于农村和城镇居民,PPIs的可负担性均明显提升,并且我国居民对绝大多数PPIs有较好的可负担性。 结论 国家集采政策实施后PPIs的可获得性和DDDs均显著提高,DDDc显著下降,可负担性明显提升,国家集采政策提高了PPIs的可及性,公立综合医院执行国家集采政策效果显著。

  • 秦珺, 郁文刘, 陈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81-228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门诊患者药学服务研究热点及前沿进行梳理和对比,以期为我国门诊患者药学服务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8年1月—2023年7月,提取数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分析,形成可视化科学网络图谱。 结果 国内纳入721篇文献,国际纳入839篇文献。(1)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是发文最多的国家;(2)国内作者于该领域的研究文献合作不紧密;(3)2018年—2023年国际发文量呈上升趋势;(4)中文文献的聚类“药学门诊”“依从性”和“帕累托图”中节点较多且节点半径较大,英文文献聚类“Blood Pressure(血压)”“Antibiotic Stewardship(抗生素管理)”和“Medication Errors(用药错误)”中节点较多且节点半径较大。 结论 门诊患者药学服务需各学者的不懈努力,借鉴国际药学门诊研究趋势,学习抗生素及慢病用药管理,重视中药用药管理,健全药学门诊规范制度,促进门诊患者药学服务发展。

  • 综述
  • 张永一, 李浩鸣, 徐永祥, 孟玮, 张军臣, 李承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89-229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其治疗困难,总体预后不佳,中位生存期短。近年来,左乙拉西坦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不仅能控制癫痫,还显示出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其他药理作用,如延长生存期、改善认知等。因此,左乙拉西坦已成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左乙拉西坦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不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卢相月, 孙波, 傅娟, 侯红斌, 张锦, 张换换, 王亚萍, 牛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94-22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容易出现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作为胰岛素分泌的一种有效诱导因子,通过调节各种神经递质、肽类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预测和保护作用。因此,BDNF可能成为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该文主要从BDNF的结构与调节、BDNF与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糖尿病新型治疗手段提供依据。

  • 潘娅, 宋沧桑, 李兴德, 王国徽, 毛盼盼, 张函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298-230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世界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全球患病率高达13.4%。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 homocysteinermia, HHcy)是肾脏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与CK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而5-甲基四氢叶酸是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rmia, Hcy)代谢相关酶的必需辅助因子,Hcy在向蛋氨酸的转化中受到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已有临床实践通过补充叶酸有效降低Hcy水平,减轻HHcy导致的肾脏损伤,延缓CKD的进展。但目前叶酸及其代谢酶对CKD发生发展的作用尚不明确。该文就叶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及HHcy与CKD的发生发展进行概述,为伴有HHcy的CKD患者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降低终末期肾病和心脑血管患疾的风险。

  • 药学监护
  • 蔡瑞, 李静静, 程琛, 唐莲, 侯顺玉, 周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303-230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由于围术期用药复杂,临床医生应警惕药源性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该文报道了1例宫腔镜术中突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分析及处理过程。临床药师参加多学科会诊,追溯病史,结合临床多学科讨论结果,分析该患者发生休克的原因,评价该患者所用药物与发生过敏性休克的关联性,判断过敏原可能为罗哌卡因或羟乙基淀粉,同时为术后如何确定过敏原以及快速判断术中休克原因给出会诊建议,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会诊在突发围术期过敏性休克时识别病因、判断致敏药物及治疗方案制定中的重要性。

  • 药物警戒
  • 李蒙, 蓝高爽, 袁恒杰, 李正翔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308-231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男性患者65岁,诊断为右肺恶性肿瘤,伴肺门和腹腔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肾上腺继发性恶性肿瘤。于2021年3月给予两周期“帕博利珠单抗200 mg+培美曲塞0.8 g+卡铂0.5 g”免疫联合化疗方案,出现4级严重免疫性肝毒性,后停用帕博利珠单抗,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保肝治疗,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022年5月再次给予三周期“帕博利珠单抗200 mg+培美曲塞0.8 g”免疫联合化疗方案,患者再次出现2级中度肝损伤,经糖皮质激素及保肝治疗后肝功能再次恢复正常。

  • 连启航, 田越, 范铭, 蒋倩, 冯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44(19): 2311-23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4.19.1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吉西他滨是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一线化疗方案中的化疗药物之一,可以为患者带来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可控。该文描述1例鼻咽癌伴肝转移患者在接受吉西他滨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升高的诊治过程,并讨论出现血小板升高与使用吉西他滨药物的关联性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工作者对于相似病例的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