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药学服务作为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以基因检测、血药浓度监测等技术作为核心支撑内容,离不开规范化的检测实验室。而目前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建设标准的研究较少,仅有几篇关于精准医学实验室建设的报道,尚未形成标准化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体系,严重制约我国精准药学服务的开展。因此,在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的建设中,亟须建立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障精准检测的安全高效和实验室的有效运行。本共识由全国多家专业机构的个体化医学专家形成。共识形成前进行了充分调研和讨论,进行了专家意见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建设标准专家共识。旨在为医疗机构建设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提供参考意见。
目的 明确白术-白芍配伍对多成分含量及疏肝健脾作用的影响,进而研究两者的相关性。 方法 建立肝郁脾虚大鼠模型,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水平;采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的含量,以双变量相关、灰色关联度法对化学成分含量-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血浆中5-HT、SS浓度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且配伍组降低水平更甚(P<0.05),MTL浓度水平仅配伍组显著升高(P<0.01)。药对配伍后,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术内酯I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化学计量学方法显示白术内酯I、苯甲酰芍药苷与5-HT、SS、MTL呈较强相关性,关联度大于0.70。 结论 白术-白芍药对通过多成分综合发挥疏肝健脾作用,药对配伍后活性成分溶出量增加可能是其药效增强的关键因素,可为其基于药效的质控指标成分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调控CASP-1/3/IL-1β信号通路抑制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 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rheumatoid arthritis synovial fibroblast, HFLS-RA)予来氟米特及实验相关试剂干预。HE染色和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ELISA、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信号通路中焦亡相关炎性蛋白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NLRP3和GSDMD表达量。 结果 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鉴定为HFLS-RA。细胞周期结果,在G1期,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组细胞DNA生成量升高(P<0.05);在G2、S期,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组细胞DNA生成量降低(P<0.05)。ELISA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的分泌量降低(P<0.05)。RT-qPCR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NLRP3和GSDMD的mRNA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来氟米特组IL-1β、IL-18、Caspase-1、Caspase-3、NLRP3和GSDMD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 结论 来氟米特调控CASP-1/3/IL-1β信号通路中多个焦亡相关蛋白。通过抑制中上游的NLRP3、Caspase-1合成炎小体,减少GSDMD蛋白表达而抑制通路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因子生成及释放,在细胞周期G0/G1起阻滞作用,可能是来氟米特治疗RA的机制之一。
目的 建立人血浆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ntibodies to infliximab, ATI)免疫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方法 用甘氨酸酸解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 IFX)与 ATI 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然后用生物素标记IFX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IFX结合ATI 形成桥联复合物,再将溶液转移到链霉亲和素包被的孔板上进行检测。方法建立后采用51例未曾使用过IFX的克罗恩病患者血浆进行验证。 结果 检测ATI的ELISA方法经验证筛选临界值为1.16,确证临界值为17.21%,滴度临界值为1.34,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20%,灵敏度达50 ng·mL–1,当阳性对照抗体质量浓度为100 ng·mL–1时,药物耐受水平为12.5 μg·mL–1。 结论 成功建立并验证了检测人血浆ATI的免疫分析方法,适合临床开展治疗药物检测。
目的 基于特征图谱、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理论及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芪明颗粒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键质量标志物。 方法 通过UPLC-DAD-ELSD建立芪明颗粒的特征图谱;使用UPLC-Q-Exactive Orbitrap-MS分析芪明颗粒的体外成分以及体内入血原型成分;整合特征图谱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芪明颗粒“成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拓扑学分析及GO富集分析,得到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的关键性成分,并通过分子对接初步验证其有效性;综合相关文献数据,确定芪明颗粒的潜在关键质量标志物。 结果 特征图谱中共指认共有峰6个,分别为梓醇、葛根素、大豆苷、鹰嘴豆芽素A、大黄酚、黄芪甲苷;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体外共鉴定出甜菜碱、黄芪甲苷、香草酸等77个成分,体内共鉴定出毛蕊异黄酮、大豆苷元、汉黄芩素等13个入血原型成分。依据质量标志物“五原则”,经整合特征图谱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结果,结合网络药理学及文献分析最终确定了梓醇、大豆苷、大黄酚、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汉黄芩素、葛根素、鹰嘴豆芽素A、大豆苷元9个成分为芪明颗粒关键质量标志物。 结论 初步确定了芪明颗粒9个关键质量标志物,为阐明芪明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目的 研究地黄灌胃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模型大鼠入血成分及其代谢成分。 方法 采用CUMS加孤养建立SD大鼠抑郁症模型,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 HR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组、地黄7.2 g·kg–1组的血浆样本,寻找地黄抗抑郁的潜在药效成分。 结果 从血浆样品正交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VIP>1和T检验P<0.05的差异药源性成分中,共推断出了53个血中移行成分,其中24个原形成分、29个代谢产物(其原形成分分别为梓醇、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毛蕊花糖苷、地黄苦苷、地黄苦苷元)。 结论 通过对地黄在CUMS大鼠体内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的鉴定,为地黄抗抑郁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方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 DOP)大鼠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将8周龄雄性SD大鼠按体质量排序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滋阴补肾方低、中、高剂量组。统计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变化,评估疗效;HE染色观察大鼠股骨组织的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股骨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TLR4、NF-κB p65、NF-κB p-p65)和骨代谢(OPG、RUNX2、RANKL)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水平为(19.42±1.08)mmol·L–1,显著升高(P<0.01);骨小梁间隔增大,骨小梁间的连接减少;血清中IL-1β(167.21±13.41)pg·mL–1、IL-6(214.11±25.20)pg·mL–1和TNF-α水平(282.41±16.60)pg·mL–1,均显著升高;股骨组织中TLR4(0.94±0.06)、NF-κB p-p65(0.91±0.12)和RANKL(1.29±0.09)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OPG(0.22±0.09)和RUNX2(0.32±0.0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滋阴补肾方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15.52±2.62)mmol·L–1,显著降低;骨小梁间隔变小,骨小梁间连接增多;血清IL-1β(84.68±9.28)pg·mL–1、IL-6(88.83±7.01)pg·mL–1和TNF-α水平(140.17±21.52)pg·mL–1,均显著降低;股骨组织中TLR4(0.31±0.07)、NF-κB p-p65(0.34±0.03)和RANKL(0.32±0.0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OPG(0.71±0.06)和RUNX2(0.68±0.0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 结论 滋阴补肾方可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抑制DOP大鼠炎症反应,并通过上调OPG/RANKL调节骨代谢,从而发挥降血糖和缓解骨质疏松的作用。
目的 预测评价痢泻灵片的质量标志物。 方法 采用UPLC-QE-Orbitrap-MS技术,对痢泻灵片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SwissADME平台对化学成分进行ADME预测,结合化合物药理作用、对照品的可集性以及成分可测性综合分析得到先导成分;采用PharmMapper数据库预测先导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CTD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获取交集靶点作为痢泻灵片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利用Metascape平台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进行富集分析,得到痢泻灵片干预疾病的潜在作用通路;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判断核心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对活性成分组合物和痢泻灵片的等效性在正常动物中进行评价。 结果 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出痢泻灵片的10个活性成分,包括穿心莲内酯、脱水穿心莲内酯、儿茶素、绿原酸、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苦参碱、槐定碱和没食子酸。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活性成分组合物与痢泻灵片对正常动物具有相似的代谢调控作用。 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主成分分析预测评价痢泻灵片的质量标志物,由10个活性成分组成的组合物在一定程度上与原制剂具有等效性。
目的 观察消肿接骨散对大鼠桡骨远端骨折的消肿、接骨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成骨因子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骨碱性磷酸酯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影响。 方法 采用SD大鼠复制桡骨远端骨折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扶他林)组,消肿接骨散低、中、高剂量组(0.441、0.882、1.323 g·kg–1),测量大鼠患肢肿胀程度,检测血清BGP、BALP水平,HE染色检测骨折愈合和修复程度,免疫组化检测桡骨骨组织中BMP-2表达。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消肿接骨散中、高剂量组大鼠患肢肿胀程度明显降低(P<0.05,P<0.01),血清中BGP及BALP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并能促进模型大鼠骨折处的纤维增生、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周期,上调骨组织中BMP-2表达(P<0.05,P<0.01)。 结论 消肿接骨散具有消肿接骨、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中BGP、BALP水平,上调骨组织BMP-2表达有关。
目的 探讨肾移植伴腹泻患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的变化情况,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3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接受他克莫司治疗的肾移植伴腹泻患者的病历信息,比较腹泻前、腹泻期间和腹泻后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给药剂量和相关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变化。 结果 共纳入18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龄21~66岁,中位移植时间36.0(11.5,44.0)个月。腹泻时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血药谷浓度与剂量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5例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15 ng·mL–1。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结果,11例进行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减量0.5~2 mg·d–1。腹泻时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指标、血清白蛋白和红细胞比积较腹泻前后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腹泻期间,9例患者的血清肌酐出现一过性升高,其中1例合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1例合并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升高,异常指标在腹泻后恢复至基线水平。 结论 肾移植患者出现腹泻时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升高,建议加强他克莫司治疗药物监测,必要时调整他克莫司给药剂量。
目的 挖掘与分析布格替尼潜在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提取布格替尼自美国上市至2023年第二季度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符合判定条件的有效ADE信号,与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并结合文献个案报道,挖掘未被记录的潜在药品不良反应。 结果 共提取以布格替尼为主要怀疑对象的ADE报告2 521份,女性所占比例(49.35%)高于男性所占比例(38.52%),年龄主要分布于41~65岁(29.27%)和大于65岁(21.98%),报告年份以2018年以后为主,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报国家以美国为主(49.66%)。共挖掘到72个有效ADE信号,其中腹泻、恶心、血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咳嗽的报告频次较高,与说明书记录一致。 结论 该研究在布格替尼药品说明书的基础上挖掘到34个新的潜在不良反应,并提示了超说明书用药和剂量调整的注意事项,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FAERS),对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间质性肺疾病不良情况进行数据挖掘,为医院安全应用ADC提供依据。 方法 提取2004年第一季度(Q1)至2022年第二季度(Q4)的FAERS数据进行歧化分析,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eporting odds ratio, ROR)和信息成分法(information component, IC)法评估ADC和间质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收集76个季度中ADC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病例的详细信息,以分析人口统计学特征。 结果 共提取到以8个ADC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104 159例,ADC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系统类不良事件报告1 232例,检索到7种ADC药物信号,分别为:德曲妥珠(TD)ROR=38.35,IC=4.94;维布妥昔单抗(BV)ROR=5.25, IC=2.17;维汀-恩弗妥单抗(EV)ROR=4.97,IC=1.82;维汀-珀拉妥珠单抗(PV)ROR=3.80,IC=1.55;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ROR=3.71,IC=1.67;奥星-吉妥珠单抗(GO)ROR=2.68,IC=1.35;戈沙妥组单抗(SG)ROR=1.98,IC=0.41。间质性肺疾病不良事件病例死亡结局报告: TD 104例(26.20%),BV 51例(24.29%),EV14例(30.43%),PV16例(22.86%),T-DM1 36例(17.56%),SG 1例(3.70%), GO 23例(69.70%),奥星-艾诺妥珠单抗(IO)3例(33.33%)。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分析:BV用药首日事件发生数占总例数的10%以上; BV、IO、EV、PV和SG发生间质性肺疾病类事件中位时间在1~3个给药疗程(21~63 d)之间。 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的信号挖掘结果提示应重视ADC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类事件风险,加强临床用药监护,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能力的指标体系,提高药师的人文关怀能力和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医疗服务的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方法 基于Watson关怀理论,运用德尔菲法和文献分析法构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遴选药学专家25名,平均年龄为(39.44±5.60)岁,平均工作年限为(15.36±7.35)年。函询专家的熟悉系数为0.724,判断系数为0.880,权威系数为0.802。各级指标的肯德尔系数均在0.340~0.671,χ2检验P值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医院药师人文关怀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4个;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问卷调查法检测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医院药师人文关怀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为医院药师人文关怀能力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系统评价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病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病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的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740例患者。结果显示,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病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优于对照组[OR=0.24,95%CI(0.14,0.40),P<0.000 01]和氟康唑组[OR=0.24,95%CI(0.14,0.41),P<0.000 01]。纳入研究中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泊沙康唑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OR=0.59,95%CI(0.36,0.95),P=0.03]以及低血钾[OR=0.23,95%CI(0.11,0.50),P=0.000 2]明显低于对照组,泊沙康唑组消化道[OR=0.85,95%CI(0.52,1.37),P=0.50]、肝损伤[OR=0.85,95%CI(0.56,1.29),P=0.45]、皮疹[OR=0.96,95%CI(0.32,2.86),P=0.94]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有限证据表明,泊沙康唑预防血液病儿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更多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需要更多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高导钙和电压依赖K+(BK)钾通道的α-亚基(KCNMA1)单核苷酸多态与托吡酯治疗癫痫患儿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收治的癫痫患儿746例,一代测序检测癫痫患儿KCNMA1的基因序列。根据序列,对照组为KCNMA1野生型患儿,突变组为KCNMA1突变型患儿,A138V组为A138V突变患儿,C495G组为C495G突变患儿,N599D组为N599D突变患儿。托吡酯治疗后,分析不同组患儿碱性磷酸酶(ALP)和血钙(SC)水平、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 结果 746例癫痫患儿中,KCNMA1野生型有660例,突变型有86例。KCNMA1 A138V、C495G、N599D及R800W的频率分别为4.96%、2.95%、1.74%、1.88%。与对照组比较,突变组的治疗有效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495G组的治疗有效率更低(P<0.05)。托吡酯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突变组患儿ALP水平更高(P<0.05)。托吡酯治疗后,对照组和突变组患儿SC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托吡酯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495G组和R800W组患儿的ALP水平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突变组患儿具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A138V组和C495G组患儿具有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论 KCNMA1单核苷酸多态C495G和R800W与托吡酯疗效具有相关性,A138V和C495G与托吡酯带来的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
目的 系统评价钾离子阻滞剂治疗酸相关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参考。 方法 计算机搜索PubMe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等,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7月。收集数据库中发表的钾离子阻滞剂治疗酸相关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后,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共纳入43篇文献,共10 840例患者。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分析中,意向治疗(ITT)分析和符合方案(PP)分析,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根除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87.41% vs. 79.86% [OR=1.80,95%CI(1.36,2.37),P<0.000 01]和89.95% vs. 83.54%[OR=1.87,95%CI(1.45,2.41),P<0.000 01]。在胃食管反流治疗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分别为66.27% vs. 58.38%[OR=1.84,95%CI(1.14,2.97),P=0.01]。在糜烂性食管炎治疗分析中,试验组患者的糜烂性食管炎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4.73% vs. 89.69%[OR=2.13,95%CI(1.59,2.86),P<0.000 01]。在溃疡治愈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相当。试验组患者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28.9% vs. 32.05%[OR=0.85,95%CI(0.77,0.94),P=0.000 9]。 结论 与质子泵抑制剂相比,钾离子阻滞剂治疗酸相关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好。
酒制是一种传统中药炮制工艺,酒行药势是中药炮制的重要理论。酒和药的“彼倡此和”使得药物经酒制后改变药性、引药上行、缓和药物苦寒之性、降低药物毒性、增强活血通络止痛、补肝肾及其他作用,从而实现减毒增效的目的。该文综述了中药酒制的历史考证、机制探究、研究趋势等,结合中药质量标志物及靶向制剂机制对酒制中药增效减毒的现代研究,为进一步验证、发扬“酒行药势”炮制理论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凭据。
牙周炎是一种由微生物引发的炎症疾病,会影响牙齿周围的组织并最终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脱落。牙周治疗,包括全身和局部治疗,选择正确的抗菌药物和适当的给药途径是治疗牙周炎的关键因素。利用口腔局部递送药物,其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是有潜力的药物递送策略之一。故该文就牙周炎疾病的特点、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口腔黏膜给药系统等方面进行综述。
通过1份老年男性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呋喹替尼引起高血压、肾病综合征的病例资料与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呋喹替尼后出现血压升高达190/110 mmHg、大量蛋白尿(17.36 g·d–1),血清白蛋白降至24.4 g·L–1,双下肢水肿,考虑为贝伐珠单抗、呋喹替尼所致高血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性大,经停用呋喹替尼、血液净化治疗与对症支持处理后有所好转。提示贝伐珠单抗、呋喹替尼可能会导致高血压、肾病综合征,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警惕类似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舞蹈症不良反应罕见,诊断困难、症状严重、治疗恢复时间长,可致严重的后遗症或死亡,早期识别、诊断和正确处置至关重要。该文报道1例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严重舞蹈症病例,通过对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重点讨论纳武利尤单抗致舞蹈症的发生机制、治疗和药学监护等,以期为纳武利尤单抗引起的舞蹈症不良反应的诊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