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2-15
  

  • 全选
    |
    专栏
  • 夏宏, 刘炜, 吴永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39-242,25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集中调配部门,其日常管理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关系着患者静脉用药安全,本文通过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中涉及静配中心安全运行与风险管理、日常管理等规定的详细解读,以期为医疗机构静配中心建立安全运行与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日常管理,保证临床用成品输液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 研究论文
  • 陈超, 李娜, 师伟, 郭功玲, 石雅馨, 孙萍, 王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43-25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经典名方桂枝茯苓方(Guizhi Fuling Prescription,GFP)物质组分对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hEM15A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谱效关系,解析GFP中与抗炎作用相关的化合物组成与作用机制。方法:利用HPLC法建立GFP样品指纹图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GFP样品对hEM15A细胞TNF-α表达水平的变化;选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Pearson’s r)、灰色关联分析(grey relation analysis,GR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OPLS)法建立GFP抗炎活性谱效关系数学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串联(HPLC-ESI-Q-TOF-MS)技术对与抗炎作用呈显著正相关的色谱峰进行鉴定,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验证GFP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结果:综合3种谱效关系数学模型共筛选出7个色谱峰对抑制hEM15A细胞TNF-α表达贡献较大,成分鉴定为氧化芍药苷、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酰芍药苷。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种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IκB磷酸化激酶β(inhibitor Kappa B Kinaseβ,IKKβ)、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靶点,抑制TNF-α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筛选的氧化芍药苷、苦杏仁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四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酰芍药苷7种成分是GFP抑制hEM15A细胞TNF-α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的潜在活性成分,为GF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GFP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付瑶, 封千喜, 张昌圣, 任艾, 陆景坤, 祖文, 王跃武, 薛培凤, 董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52-2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以红花在血、脑中移行成分为基础,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红花干预心脑轴的靶点、网络,进而明确红花在心脑轴协同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PLC-Q-Exactive-MS/MS对红花血、脑中移行成分进行鉴定;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与SuperPred数据库实现对血和脑中移行成分的靶点预测。在疾病数据库中搜索心脑轴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血、脑中移行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模型,借助String数据分析平台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运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开展GO (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对度值分别位居前十位的血、脑移行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探究红花心脑轴协同起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结果:确定入血且入脑成分30个,通过网络药理分析得到红花心脑轴协同起效的核心靶点48个。对以上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分析,红花心脑轴协同起效的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蛋白激酶B (protein kinase B,Akt)、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结合效果良好。结论: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醌式红花苷、野黄芩素、芹菜素、绿原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活性成分可能为红花心脑轴协同起效的物质基础,以上活性成分可能通过干预AKT1、TP-53、TNF等靶点,对PI3K-Akt、HIF-1、AGE-RAGE等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调节作用,从而发挥心脑轴协同治疗作用。
  • 宋凯敏, 宋纯东, 段凤阳, 王宁丽, 郭婷, 张博, 王耀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60-2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42只。除正常组外,造模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DN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2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及益气养阴活血方高剂量组,每组8只。灌胃6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总量(24 h-UTP);Western blot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肾脏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肾小管病理损伤较重,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干预组大鼠肾脏病理明显改善,血清Scr、BUN、FBG、24 h-UTP、肾组织NFAT2、COX-2相关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能通过下调NFAT2/COX-2信号通路而减轻肾脏病理损害,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
  • 万鸣, 黄超, 陈树和, 高欢, 廖华容, 李利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65-27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替代对照品法测定茯苓中7种三萜酸类成分含量。方法:色谱柱为Thermo Acclaim 120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20 μL。以中药标准物质替代品熊果酸作为内参物,分别建立去氢土莫酸、土莫酸、猪苓酸C、3-表去氢土莫酸、3-O-乙酰基-16α-羟基-氢化松苓酸、去氢茯苓酸、茯苓酸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其含量,并与外标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替代对照品法的合理性、可行性。结果:所建立的7种三萜酸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25批茯苓中测定结果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可靠,实现了只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茯苓中多个成分的方法,可为中药多指标成分质量评价模式提供参考。
  • 李昊城, 卢志扬, 奉建芳, 金一, 涂亮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72-27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一种用于透皮给药的负载多西紫杉醇(DTX)的溶解微针,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考察不同材料及配方制备DTX溶解微针(DTX-MN),通过外观和力学性能指标对微针进行表征,测定微针针头载药量。使用猪皮肤考察微针溶解性能。剥离小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吸收研究,初步考察DTX-MN给药后的皮肤药代动力学。结果:成功制备了针头完整、力学性能良好的DTX-MN,最佳工艺得到的微针针头载药量为(14.81±4.20)μg (n=5),微针能完整插入皮肤穿透角质层屏障,且在10 min内完全溶解。体外透皮实验显示,DTX-MN的初始透皮速率和累积透皮通量都高于药物溶液组,相比溶液组,DTX-MN在24 h后累积渗透量提高了3.27倍,其释放机制符合Fickian扩散。结论:制备的DTX-MN有良好的穿刺皮肤的性能,能够显著促进DTX的透皮递送,该类微针有望促进DTX的浅表皮肤递送,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钱晶晶, 魏娟, 孟桂霞, 韦成, 左凌云, 张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78-2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验证灵芝多糖微乳诱导结直肠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M1极化能力,以及联合PD-1抑制剂协同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成乳法"制备灵芝多糖微乳(GLP-M),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借助RAW264.7细胞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法考察GLP-M处理巨噬细胞后对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GLP-M处理肿瘤细胞后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考察GLP-M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ROS)行为。建立荷MC38鼠源肠癌细胞的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生理盐水和灵芝多糖为阴性对照和剂型对照组,设置GLP-M、PD-1抑制剂以及GLP-M+PD-1联合给药组;PD-1抑制剂每3天尾静脉注射1次,给药2次,其余制剂每天灌胃1次,给药6次。考察治疗期间肿瘤生长曲线、体质量变化、生存时间、病理切片等。结果:GLP-M粒径为(58.3±2.1) nm,Zeta电位为(-23.5±1.8) mV,多分散系数(PDI)为0.221±0.003,包封率为(82.5±3.2)%,TEM图显示GLP-M形态圆整、分散均匀。GLP-M干预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后CD86的表达量升高(33.2±1.9)%,ROS水平升高(39.4±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RAW264.7与MC38细胞共培养模型中,GLP-M可以显著提高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促进巨噬细胞的CD86表达。体内抗肿瘤实验显示:GLP-M、PD-1以及GLP-M+PD-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44.3±4.2)%、(51.3±2.7)%和(63.7±4.3)%。GLP-M+PD-1组45 d生存率最高(25%),且该组肿瘤切片结果显示坏死明显,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结论:GLP-M可能通过干预TAMs M1极化的机制提高与PD-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协同抗结直肠癌治疗效能。
  • 李宇, 冯晓俊, 张蕾, 史天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85-28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验证评价4个基于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的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太和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进行CYP2C9*3和VKORC1-1639G>A基因检测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将CYP2C9*3和VKORC1基因型和患者基本信息代入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中得到预测剂量,以绝对误差均值和理想预测百分比作为准确性评价指标,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例房颤患者的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模型1、2、3、4华法林预测剂量分别为(2.82±0.78),(2.80±0.85),(2.47±0.30),(1.99±0.82) mg·d-1,实际剂量为(2.71±0.74) mg·d-1;4个模型的绝对误差均值分别为0.11、0.09、-0.24、-0.72 mg·d-1。4个模型理想预测百分比分别为72.73%、70.45%、61.36%、20.45%,模型1最高,模型4最低。散点图结果显示:模型2和模型1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的相关性较好。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一致性最高的是模型1,最低的为模型4。结论:模型1和模型2可以较好地预测房颤患者华法林给药剂量。
  • 宗宪春, 刘梓贤, 何知恩, 李维, 孙宝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90-29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亚洲地区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为制定菌株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GenBank中收集并分析了4 549株肺炎克雷伯菌的完整基因组(下载日期:2020年12月31日)。通过MLST、Kleborate和ABRicat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肺炎克雷伯菌的MLST分型、KL分型、毒力基因以及耐药基因。结果:MLST分型结果显示,ST11是亚洲地区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序列类型,共检测到1 519(33.39%)株,其中ST11-KL64、ST11-KL47,分别占51.15%(777/1 519)、37.20%(565/1 519)。毒力基因检测发现,ST11-KL64型菌株中,有36.04%(280/777)的菌株同时携带4种铁载体基因,有33.33%(259/777)的菌株同时携带rmpA和rmpA2基因。在ST11-KL47型菌株中,有13.52%(76/565)的菌株同时携带4种铁载体基因,有5.49%(31/565)的菌株同时携带rmpA和rmpA2基因。耐药基因检测发现,有97.25%(4 424/4 549)的菌株检测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有3.06%(139/4 549)的菌株携带粘菌素耐药基因。结论:亚洲地区肺炎克雷伯菌MLST分型以ST11为主、血清荚膜型以KL64、KL47为主。ST11-KL64型菌株的高毒力表型基因携带率高于ST11-KL47。应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强对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和医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防止肺炎克雷伯菌的大规模流行。
  • 药物与临床
  • 张凡硕, 周双, 刘志艳, 母光妍, 王哲, 向倩, 崔一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296-2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进行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明确术后患者接受DAPT治疗后发生不良事件的可预测因素,为冠心病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疾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并于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在此期间患者出血、血管内皮增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osis,ISR)以及再次植入支架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DAPT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纳入的139例患者中,未发生组95人,发生组44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8.645,P=0.373,预测模型有较好的校准能力。结论:年龄、DAPT满1年、D-dimer水平和LDL是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较好。
  • 周永芳, 管堂飞, 肖培云, 张成桂, 刘光明, 何正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00-30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提取物(PAS840)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H2O2刺激PC12细胞建立神经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Mod)、PAS840低中高剂量组(20,50,125 μg·mL-1的PAS840培养基溶液进行处理),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活性氧簇(ROS)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JC-1法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MP);RT-qPCR检测各组Nrf2/HO-1通路因子(Nrf2、Keap1、HO-1和NQO1)、凋亡因子(Bcl-2、Bax和Caspase-3)、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过氧化氢酶(CAT)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rf2、HO-1、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AS840可显著提高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MMP及SOD、GSH-Px和GSH的水平,降低LDH、MDA和ROS的水平;显著降低Keap1、TNF-α、IL-1β、IL-6和AchE mRNA表达的同时,显著增加CAT和NQO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Nrf2、Bax和Caspase-3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增加HO-1和Bcl-2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论:PAS840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ROS、调控Nrf2/HO-1通路因子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程度有关。
  • 张明, 李国飞, 菅凌燕, 孙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09-314,32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数据,为规范此类特殊人群万古霉素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终末期肾病患者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病例,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分析不同肾脏替代治疗万古霉素用药及治疗药物监测状况。结果:纳入患者51例,32例(62.7%)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13例(25.5%),连续肾脏替代治疗6例(11.8%)。所有患者均采用固定剂量的给药模式,均未给予负荷剂量,给药频次和给药时机存在差异。监测时机合理率仅27.5%,49.1%患者住院期间仅监测1次。血液透析初次监测时机把控较为严格,腹膜透析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监测时机随意性较大。所有51例患者共进行监测101例次,其中93例次为谷浓度,谷浓度<10 mg·L-1为31例(33.3%),10~20 mg·L-1为40例(43.0%),>20 mg·L-1为22例(23.7%)。依据监测结果,用药剂量或频次调整比例分别为23.9%,20.0%,45.5%。万古霉素谷浓度达标率由27.5%升至96.1%。结论:终末期肾病万古霉素用药应采取标准的负荷剂量和个体化维持剂量,配合治疗药物监测可提高治疗达标率。
  • 杨帆, 张玲, 杨茹, 廖沙, 刘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14-31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瑞舒伐他汀的降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1月至2021年6月期间1 500例血脂异常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焦磷酸测序法对提取的DNA进行载脂蛋白E (ApoE)基因检测,并依据等位基因进行分组,采集瑞舒伐他汀用药前后的静脉血,比较各组患者瑞舒伐他汀用药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水平。结果:在6种ApoE基因型中,ε2、ε3、ε4出现的频率分别为6.2%、80.20%、13.6%。经瑞舒伐他汀治疗后,患者的E2亚型和E4亚型于TG、TC、LDL-C水平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2亚型和E3亚型于TC、LDL-C水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ε3(野生型)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基因型;APOE基因多态性与瑞舒伐他汀类的降脂疗效相关。
  • 饶琦, 张晋萍, 汪思亮, 刘梦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18-3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使用比阿培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组(≥65岁)患者血药浓度(P<0.01)和达标率(P=0.0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恶性血液患者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肾功能亢进可导致比阿培南血药浓度降低,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1.43%,伴发肾功能亢进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6.14%。结论:年龄、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肾功能亢进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推荐实施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并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实现特殊人群比阿培南的个体化精准用药。
  • 药学实践
  • 蒋翠平, 陶叶琴, 蔺涛, 袁淼, 熊丹, 谢宗明, 李文娇, 欧阳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23-32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思路。方法:梳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相关法律法规,调研其发展现状,基于SWOT法进行现状分析和发展策略思考。结果:相关法规的出台极大地促进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的发展,但仍需完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发展优势明显、机遇较好,但也存在软硬件设施不足,工艺、质量、管理水平较低、科研重视不够等问题,同时面临的监管压力和外部挑战也突出。结论:完善相关法规,组建区域制剂中心,加强中药制剂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实现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
  • 商永光, 陆进, 谭玲, 张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28-3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国内医院用药安全现状,了解用药安全风险变化趋势,为用药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ISMP用药安全自我测评表(MSSA)对国内21家三甲综合性医院进行用药安全自我测评,与2018年数据比较,分析测评结果。结果:相比2018年,2020年21家参评医院测评达成度均值有显著提升(77.9%±14.8%vs. 63.2%±13.3%,P<0.01)。除关键要素"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3.43±0.65 vs. 3.22±0.64,P>0.05)以外,其他各关键要素得分均有显著提升;关键要素"患者信息""药物信息"及"员工能力与教育"的测评结果虽获提升,但平均得分均不足3分。结论:21家三甲综合性医院用药安全自我测评达成度均值显著提升,但患者信息、药品信息等仍然是药物风险管理的短板,用药安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 郑映霞, 孙恒彪, 陈文瑛, 邓艳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33-33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棉子糖肠球菌的临床易感因素、耐药特点及用药情况,为棉子糖肠球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检出的7例棉子糖肠球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棉子糖肠球菌的临床易感因素,并结合药敏结果及用药选择探讨其抗菌药物治疗策略。结果:7例棉子糖肠球菌中,伤口分泌物为主要标本来源,占42.86%;低蛋白血症、广谱抗菌药物暴露史为棉子糖肠球菌最主要的宿主高风险因素,占比均为85.71%;年龄大于60岁、住院时间大于20 d、使用抗菌药物超过15 d和糖尿病病史也是棉子糖肠球菌的宿主易感因素。药敏结果提示该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呋喃妥因和达托霉素敏感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率为80%,对青霉素类药物、庆大霉素、红霉素及复方磺胺甲唑等敏感性很差。对于棉子糖肠球菌感染,临床根据药敏选择万古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有效。结论:棉子糖肠球菌临床易感因素除以往报道的高龄、长时间住院、广谱抗菌药物暴露史以外,还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和糖尿病病史等因素。其治疗用药可优先选择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避免选择青霉素、氨苄西林及红霉素等药物。
  • 综述
  • 高鹍, 程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37-34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FAERS数据库是近几年药物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际上基于该数据库涌现了非常多的研究方法,本文对相关方法进行了综述。对于单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总结了报告比值比法、成比例报告比值比法、贝叶斯置信区间神经网络传播法及多重伽马—泊松收缩估计法;对于联合用药总结了关联算法的相关内容;对于不良反应信号预测,总结了机器学习相关算法在预测模型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时序分析方法在FAERS数据库中的应用以及FAERS数据库联合其他数据库的研究进展,为国内相关学者提供研究方法学上的参考。
  • 药学监护
  • 吴娅丽,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唐进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41-34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性分析1例丙戊酸镁中毒患者的临床处置过程,通过临床药师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指导医生诊断病情,从中西医结合角度辨证施治,初期采用"清"法促药物排出并通过活性炭吸附残余药物,醒脑静联合针刺醒神开窍,后期以益气养阴为主。活性炭吸附3 h后丙戊酸血药浓度下降,连续2 d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血药浓度降至正常低值,效果显著,病情改善明显予以出院,病程7 d。提示临床药师参与监测丙戊酸血药浓度可指导医生诊断病情,有助于药物过量中毒患者的抢救,且中西医联合辨证施治有助于丙戊酸中毒患者症状好转。
  • 药物警戒
  • 周桂保, 古嘉瑜, 陈秋玲, 李凯, 刘盛国, 谢守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44-34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马丽萍, 潘一展, 邱晓霞, 黄煜淇, 陈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46-34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何萱, 周敏, 方洁, 卞晓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3): 348-35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03.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