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23期 刊出日期:2023-12-15
  

  • 全选
    |
    指南·共识·规范
  •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质子泵抑制剂碳酸氢钠复方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编写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599-260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马艺伦, 连佳宁, 皇冯玉, 卫文鑫, 张萌萌, 卫培峰, 董泰玮, 缪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07-261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左旋龙脑与左旋樟脑不同配比(以下统称为L-Z x:y)对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erman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pMCAO)大鼠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及L-Z 1:0、9:1、8:2、7:3、6:4、5:5、0:1组,共10组。连续预防性给药3 d,末次给药30 min后,采用线栓法建立pMCAO模型,记录苏醒时间;根据Longa、mNss评分法对大鼠术后24 h和96 h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后麻醉处死取大脑;TTC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皮层、海马CA1区的病理学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溶剂+模型组在苏醒时间、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以及缺血侧皮层和海马CA1区的病理变化方面均显著增加。与溶剂+模型组比较,L-Z 7:3组极显著延长了大鼠的苏醒时间(P<0.01);L-Z 6:4组显著降低大鼠Longa评分(P<0.05);L-Z 8:2、L-Z 7:3、L-Z 0:1组显著降低大鼠mNss评分(P<0.05),L-Z 6:4组极显著降低大鼠mNss评分(P<0.01);L-Z 1:0组和尼莫地平组显著降低了大鼠的脑梗死面积(P<0.05),L-Z 6:4组极显著降低了大鼠脑梗死面积(P<0.01);病理形态学显示尼莫地平和L-Z 6:4组能减缓局部缺血所致的脑组织坏死。结论:左旋龙脑和左旋樟脑组改善了pMCAO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梗死面积,对pMCAO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中L-Z 6:4组作用最强。
  • 苟欢, 徐玲, 姜涛, 刘嵘, 方建国, 王文清, 熊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13-261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二黄栓中总砷和砷形态的含量测定方法,探究其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中影响砷形态转化的因素。方法:采用ICP-MS测定总砷及可溶性砷总量;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测定不同砷形态,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影响砷形态转化的重要因素。结果:以硝酸为消解体系,梯度消解20 min能较好提取总砷;以2%磷酸溶液为提取溶剂,超声处理1 h能较好提取可溶性砷。总砷在1~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109.96%,RSD为0.95%(n=6);6种形态砷在5~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加样回收率为97.85%~113.64%,RSD<2.26%(n=6)。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模型中,制备工艺温度、含量测定提取方式和提取溶剂类型对砷形态转化具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方法高效、准确,可用于二黄栓及含雄黄外用制剂中总砷含量及杂质限量的测定,揭示了影响砷形态转化的重要因素,对含雄黄制剂的研发制备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刘凯青, 张涵, 殷澳, 张会佳, 侯相竹, 冯晨曦, 高阳, 徐多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18-262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苦碟子注射液中的多糖类成分理化性质、表征结构并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能力。方法:采用醇沉法从苦碟子注射液中富集多糖,D101大孔吸附树脂法脱色;采用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柱、Sephadex G-100纯化得到苦碟子多糖KDTD11;采用PMP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化、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甲基化法对KDTD11进行结构表征,并考察其清除羟基自由基、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以评价KDTD11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KDTD11中性糖含量为90.5%,酸性糖含量为0.05%,蛋白质含量为0.02%,相对分子质量为1.2×104,KDTD11由Rha、Glc、Gal和Xyl组成,摩尔质量比为1.5:9.8:1:0.8;KDTD11主要包含8种糖残基,其中有3个末端,2个分支点,主要以→2)-Glcp-(1→及→4)-Glcp-(1→为主链。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当KDTD11质量浓度为1 mg·mL-1时,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3%、82.4%、67.6%,并在0.1~1.0 mg·mL-1范围内呈现一定量效关系。结论:从苦碟子注射液中分离得到具有支链的杂多糖KDTD11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对进一步明确苦碟子注射液的药效物质基础打下基础。
  • 周欣欣, 蒋鑫, 李彦冉, 喻帅克, 田硕, 苗明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24-262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统计《中华本草》中叶类中药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为叶类中药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华本草》统计并筛选出叶类中药,分析其科属、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禁忌证等。结果:经统计得出植物叶类中药共1 154味,以蔷薇科、豆科等多见,药性以平、凉、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涩为主,多归于肝、肺、脾、心、胃经,其功能多为解毒、止痛、止血、活血、清热、消肿、祛风除湿等,叶类中药在临床治疗疾病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男等科,用法多煎汤、浸酒服、鲜品捣敷、煎水洗、研末调敷等,用量以适量、9~15 g、15~30 g和6~15 g多见。结论:植物叶类中药资源丰富,有极大的药用价值,但目前《中华本草》中对其相关记载多有缺漏,关注与利用较少,对中药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应加强叶类中药的进一步研究,推进其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
  • 李元增, 赵济, 程炳铎, 姜婕, 陈怡莹, 李军山, 张岩岩,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30-264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UPLC-QE-MS分析地板藤化学成分以及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地板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UPLC-QE-MS分析所得地板藤化学成分,利用Swiss ADME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筛选出药物化学成分相应靶点,再通过GeneCards、OMIM、Drugbank等数据库得到原发性痛经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绘出"药物-成分-靶点"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图。其次可由Metascape与微生信得到GO与KEGG富集分析可视化图,最后使用分子对接对网络药理学内容进行初步验证。结果:经UPLC-QE-MS共分析出117个化合物,通过Swiss ADME筛选的出79个成分,这些成分作用于362个靶点;药物-疾病共有靶点30个,经PPI网络图得可能作用的靶点为白蛋白(ALB)、前列腺素-过氧化内合酶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A);经GO富集分析得312条,主要涉及脂肪酸代谢过程、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异生代谢过程、血红素结合过程、类固醇羟化酶活性过程等;KEGG富集分析得花生四烯酸代谢、PPAR、AMPK、cAMP、PI3K-Akt等26条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结合效能较低,具较好的亲和力。结论:初步分析得出地板藤的化学成分,同时探讨了其治疗原发性痛经可能的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后续为其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理论依据。
  • 杨超, 邓曦, 周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41-264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附子炮制品中6个乌头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进行临床用药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附子炮制品中单酯型和双酯型乌头碱含量。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 GIST C18 (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乙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2)(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结果: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34 4~8.602 4 μg (r=0.999 9)、0.003 4~0.848 9 μg (r=0.999 9)、0.003 1~0.786 9 μg (r=1.000 0)、0.018 9~4.726 5 μg (r=1.000 0)、0.019 0~4.741 4 μg (r=1.000 0)、0.017 9~4.473 0 μg (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5%(RSD=1.23%)、96.17%(RSD=1.58%)、98.90%(RSD=1.96%)、103.1%(RSD=1.85%)、91.16%(RSD=1.47%)、95.43%(RSD=0.31%)(n=9);精密度、重复性、耐用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0%。60批样品测定结果显示,有效性:白附片、黑顺片>炮附片>淡附片;安全性:炮附片>白附片>淡附片>黑顺片;综合评价:白附片>炮附片>黑顺片>淡附片。结论:所建方法可靠、准确,可同时测定附子炮制品中6个乌头碱成分的含量,并发现4种附片中白附片有效性和安全性都较好,炮附片有效性稍弱、但安全性好,黑顺片需关注其安全性,淡附片需注意其有效性,该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
  • 阮崇洁, 李勇, 黄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48-265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石斛多糖(Dendrobium sonia polysaccharide,DSP)对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IA组、L-DSP组、M-DSP组、H-DSP组。使用低、中、高浓度的DSP处理CIA模型小鼠。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后肢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TNF-α、PGE2、4-HNE水平,生化检测踝关节组织GSH、GSSG和NADP+/NADPH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右肢踝关节组织IDH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CIA组小鼠后肢肿胀明显,滑膜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明显,TNF-α、PGE2、4-HNE、GSSG、NADP+/NADPH水平升高(P<0.05),GSH和IDH2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5);相比CIA组,DSP组小鼠后肢肿胀减轻,滑膜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减少,TNF-α、PGE2、4-HNE、GSSG、NADP+/NADPH水平降低(P<0.05),GSH和IDH2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5),且均呈DSP剂量依赖性。结论:DSP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减轻CIA小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和炎症反应。
  • 许静, 柳佚雯, 林凯, 杨爱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53-26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清血解毒合剂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的干预作用并预测其药效作用的关键成分。方法:采用方酸二丁酯诱导小鼠构建ACD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清血解毒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在治疗过程中,记录小鼠抓挠和颈部皮肤状况。通过HE和甲苯胺蓝染色切片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ELI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水平,RT-qPCR法检测皮肤组织TNF-α、IL-1β、IFN-γ、IL-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组织p-ERK、p-P38蛋白表达。通过数据库预测清血解毒合剂的关键成分和ACD核心靶点,利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清血解毒合剂能减少小鼠抓挠次数,减轻颈部皮肤红斑、水肿、鳞屑覆盖,降低皮层厚度和肥大细胞浸润,降低血清TNF-α、IL-1β水平和皮肤组织TNF-α、IL-1β、IFN-γ、IL-4 mRNA的表达量,抑制皮肤组织p-ERK、p-P38蛋白表达水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结合力。结论:清血解毒合剂中槲皮素、β-谷甾醇、黄芩素等关键成分能协同改善ACD小鼠的症状,其作用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有关。
  • 王雨萱, 刘林, 刘明飞, 郭梦, 李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59-266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一种GDF15融合蛋白并研究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利用连接肽连接重组GDF15和纳米抗体(anti-HSA),构建VHH-GDF15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在CHO细胞中获得能够高效分泌表达的融合蛋白,在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并使用SDS-PAGE以及HPLC方法鉴定后,采用ELISA实验、Gator仪器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的方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建立小鼠肝炎模型研究融合蛋白的体内活性,称量并且记录小鼠体质量以及肝脏质量,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和SR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程度以及肝脏纤维化程度,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和肝脏TG水平。结果:GDF15蛋白N端在融合VHH片段形成融合蛋白后,保留了GDF15的二聚体结构,VHH-AP-GDF15融合蛋白相较于VHH-G4S-GDF15融合蛋白具备更加高效的表达。此两种融合蛋白均可特异性结合GFRAL以及HSA并拥有较高的亲和力,可通过与受体GFRAL以及辅助蛋白RET结合从而激活细胞下游通路。体内实验结果表明,VHH-AP-GDF15融合蛋白能够显著降低NASH所导致ALT以及TG的升高,并可显著改善小鼠NASH的病理状况及其肝脏纤维化的程度。结论:GDF15融合蛋白保留了GDF15的生物学活性,并且可通过降低NASH小鼠血清ALT、TG和肝脏TG的水平减轻NASH小鼠肝脏损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药物与临床
  • 李鹏, 郭代红, 朱曼, 高奥, 郭海丽, 伏安, 赵安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66-267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大样本信息化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分析止吐药帕洛诺司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依托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verse drug event active surveillance and assessment system-Ⅱ,ADE-ASAS-Ⅱ)对2017年至2021年某院使用该药的住院患者开展回顾性自动监测,获取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纳入30 445例患者,用药78 232例次,最终确定165例次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0.21%。使用该药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合并心血管疾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0 U·L-1和用药时间延长;此外,使用该药预防化疗后恶心、呕吐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肌钙蛋白T>0.13 μg·mL-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900 pg·mL-1和联用环磷酰胺,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包括钾<3.5 mmol·L-1、静脉泵入给药、联用其他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ydroxytryptamine 3 receptor antagonists,5-HT3RA)或氟氧头孢。结论:帕洛诺司琼致心律失常与前述危险因素显著相关,发生率属偶见范围;ADE-ASAS-Ⅱ能够高效、精准、低成本获取目标用药人群风险信息。
  • 张旺, 李明真, 钱晓君, 徐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72-2674,270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阿兹夫定在新冠病毒感染轻/中型高危患者的疗效,为阿兹夫定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新冠病毒感染轻/中型高危患者合计566例,阿兹夫定组174例,对照组392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2组进行1:1匹配。对匹配后2组的住院时间、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3个指标进行比较。以全身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入院时症状、阿兹夫定为自变量,构建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主要症状缓解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170对病例。两组结局指标比较显示,阿兹夫定组的住院时间和主要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为阿兹夫定(OR=0.457,95% CI:0.276~0.755,P=0.002)。结论:新冠病毒感染轻/中型高危患者釆用阿兹夫定治疗可缩短主要症状缓解时间。
  • 周洁, 张晋萍, 汪思亮, 刘梦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75-2679,27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分析维奈克拉(VEN)药物不良事件(ADE)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FAERS数据库2016年4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的数据,使用报告比值比法(ROR)、比例报告比值比法(PRR)以及综合标准法(MHRA)对VEN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和风险信号监测。结果:共提取到19 177例以VEN为主要怀疑药物的病例。去除与药物无关和受原发病影响的ADE后,得到59个阳性ADE信号,涉及9个系统器官分类(SOC),报告量最多的SOC为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各类检查、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及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信号强度最高的ADE为肿瘤溶解综合征(TLS),还发现房颤、肺水肿、耳聋等未记录在VEN药品说明书中的ADE信号。结论:在VEN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TLS、血液系统疾病、感染等事件的发生,警惕说明书未提及的ADE信号,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 杨娇, 陈佳, 何琳, 王双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80-268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不良反应报告系统(FAERS)的数据,挖掘核苷(酸)类似物(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事件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下载并清洗2017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三季度FAERS数据,提取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事件,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检测信号。结果:共提取到NAs相关的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不良事件(ADEs)22 416条,其中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21 068条、阿德福韦酯(ADV)626条、拉米夫定(LAM)426条、恩替卡韦(ETV)127条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169条,检测出的信号数分别为TDF34个、ADV22个、LAM13个、ETV2个和TAF2个。在高位组语层面,TDF、ADV、LAM、TAF的信号主要分布在骨骼类疾病(不包括先天性疾病及骨折),分别为97.33%、67.08%、72.73%和78.57%。ETV的信号主要分布在肌肉类疾病,为86.96%。且TDF、ADV、LAM的信号以骨质疏松、骨软化等代谢性骨病为主,而TAF和ETV的信号则不涉及代谢性骨病。结论:NAs相关各种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风险信号在药品之间可能存在差别,应重视TDF、ADV及LAM引起骨骼类疾病的风险,加强临床用药监测,对存在骨骼类疾病高风险患者建议优选ETV和TAF。
  • 药学实践
  • 丁海华, 陆浩, 顾红燕, 张毕奎, 徐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87-269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管理科学部药事管理类中标课题的研究重点,为医院药师申报该类课题提供参考。方法:筛选出2015—2020年NSFC管理科学部药事管理类课题共60项,通过提取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理论/模型和研究类型等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2015—2020年NSFC资助的管理科学部药事管理类课题的研究热点方向,主要为患者和用药安全、药学干预/服务和医药相关政策(30.00%、25.00%和21.67%),该类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医院药学日常工作相关度高,但就职于高校的中标者比例高于医疗机构。结论:NSFC管理科学部药事管理类课题重点关注"抗菌药物管理""药品不良反应"和"基本药物"等内容,聚焦于"模式构建"和"策略研究",建议医院药师提升日常工作与科研的结合度,加强管理学方法的学习,以提高该类课题申请的中标率。
  • 马海萍, 孙彦丽, 赵娜萍, 高白, 张颖, 张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92-269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机构临床试验用药品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方法:从法规要求和业务需求两方面分析试验用药品的信息化管理需求,设计构建药品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果:临床试验系统和临床试验操作系统分别着眼药品管理的机构和药房管理以及项目实施管理,功能覆盖立项审核、药品管理、临床应用、文件归档全流程。结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机构服务,保障药品管理数据真实、完整、规范,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
  • 许奇羚, 黄怡菲, 曾芳, 龚卫静, 李杰, 杨玉, 徐晨枫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696-270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模式,为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相关管理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家下发的相关文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多学科协作,基于电子病历和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ltion System,HIS)建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模式,并利用PDCA管理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结果:建立了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单人会诊模式,操作性强、时效性高、便捷性好。运行1年后,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同比下降21.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持续低于40 DDDs,符合国家要求。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下降约8%。同期住院天数下降约1.0 d,成效显著。结论:基于信息化系统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单人会诊模式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并为进一步推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提供有效方法。
  • 综述
  • 林彦岚, 杜青璐, 魏俊松, 程锴, 刘花, 尤慧柠, 李敏, 寇建蓉, 封卫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701-270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体微生物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不良反应产生影响。该文阐明了肠道及肿瘤内微生物群落与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重点关注人体微生物对肿瘤治疗效果尤其对化疗及免疫治疗疗效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几种微生物群的操纵策略包括粪菌移植和益生菌补充等方法对提高肿瘤治疗疗效、减轻传统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和肿瘤耐药性发生的影响,以期为人体微生物应用于未来临床肿瘤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
  • 刘娜, 段国珍, 兰天, 赵成周, 樊光辉, 祁有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23): 2707-27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23.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宏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等技术有利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生理变化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分析,为获得糖尿病治疗相关的分子标志物、药物潜在治疗靶点等提供新思路。如与空腹血糖和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位点;与药物转运蛋白、靶点、代谢酶相关的风险基因;与脂肪生成、葡萄糖稳态、胰岛素分泌、细胞功能障碍等相关的基因位点;与糖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溶酶体相关过程、胰岛素信号通路、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抗氧化、胰岛素抵抗相关通路以及肠道菌群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靶点。该文简要概述了单组学和多组学概念,讨论了组学技术在研究糖尿病中的应用现状,这些结果将为实现糖尿病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