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17期 刊出日期:2023-09-15
  

  • 全选
    |
    专栏
  • 应颖秋, 宋茵茵, 路明, 帅瑗, 李楠, 杨丽, 赵荣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887-189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明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后续规范此类药物皮试实践、完善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设计。使用前期基于定性研究结果开发的定量工具(调查问卷),通过定量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5.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的因素。结果: 定量研究共回收问卷271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回收率为96.3%。受调查中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的医师所占比例为78.2%(204/261)。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院内皮试相关文件知晓情况、科室核心组经讨论后一致规定做皮试的情况、护士群体为主导建议或要求皮试的情况以及上级医师经验传授需要皮试的情况可能是影响医师头孢菌素皮试处方行为的主要因素。其他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83.3%(170/204)的行皮试组医师表示他们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有出于自我保护的顾虑。结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存在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问题,多数医师(78.2%)在给患者用药前进行头孢菌素皮试普遍筛查。应结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规范头孢菌素皮试实践。
  • 研究论文
  • 王敏, 束庆, 张天祺, 罗雪梅, 柳航, 朱怀军, 葛卫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893-1898,193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寻找与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差异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从代谢调控角度解释甲氨蝶呤的个体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接受甲氨蝶呤规范化治疗的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治疗前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血沉(DAS28-ESR)评分划分成甲氨蝶呤治疗有效组(22例)和无效组(17例)。借助超高效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采集2组患者的血清代谢轮廓谱,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出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个体差异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接受甲氨蝶呤治疗前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DAS28-ESR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接受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后,有效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和DAS28-ESR评分显著低于无效组。甲氨蝶呤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血清代谢轮廓谱差异明显,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9个差异代谢物水平下降,包括肉豆蔻酸、棕榈酸、色氨酸和尿苷等;27个代谢物水平上升,包括甘氨胆酸、鞘氨醇-1-磷酸、溶血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聚焦于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等通路。结论: 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挖掘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组和无效组内源性代谢物的差异,从代谢调控角度探讨了甲氨蝶呤的个体差异。
  • 王逸飞, 王佳茜, 胡小艳, 马朝富, 孔令新, 王艳云, 朱振宇, 杨景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899-190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液质联用技术预测分析三黄益肾颗粒医院制剂的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三黄益肾颗粒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并筛选出活性成分;通过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三黄益肾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鉴定;通过质谱鉴定的成分与网络药理学筛选的成分对比,结合中医药组方理论,辨识出与功效相关的成分作为三黄益肾颗粒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网络药理学模块化筛选得到君药组20个潜在质量标志物;臣药组筛选得到27个潜在Q-Marker;佐使药组筛选得到48个潜在质量标志物。与通过液质联用技术辨识的30种成分比对出16个交集成分,结合三黄益肾方中医药组方理论,初步预测黄芪甲苷、芒柄花黄素、阿魏酸、芦荟大黄素4种成分为三黄益肾颗粒的质量标志物。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液质联用技术并结合中医药组方理论,筛选出三黄益肾颗粒的质量标志物,可为提升三黄益肾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为建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医院制剂整体质量评价体系提供思路。
  • 孙源博, 张洋, 李桂芹, 李钰, 于伟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07-19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益肾化湿颗粒通过miR-339-5p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通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肾化湿颗粒组、贝那普利组、益肾化湿颗粒+antagomir阴性对照(NC)组、益肾化湿颗粒+miR-339-5p antagomir组、益肾化湿颗粒+SRI-011381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水平;qRT-PCR检测肾组织中miR-339-5p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HE、Masson染色分别检测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p-Smad2/3、Smad7蛋白表达;验证miR-339-5p与TGF-β1的关系。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功能异常,氧化应激增强,肾组织病理损伤及纤维化严重,炎性因子、TGF-β1、p-Smad2/3蛋白表达升高,miR-339-5p表达、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化湿颗粒组、贝那普利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miR-339-5p antagomir或SRI-011381减弱了益肾化湿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miR-339-5p靶向调控TGF-β1表达。结论: 益肾化湿颗粒可能通过上调miR-339-5p靶向抑制TGF-β1/Smad通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大鼠肾脏发挥保护作用。
  • 曾桢, 陶址, 朱思敏, 吕涛, 张蕾, 廖秦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14-191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苦参总碱对女性下生殖道几种常见致病菌(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体外增殖的影响以及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通过琼脂板稀释法制备菌板,检测不同浓度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通过结晶紫染色法和共聚焦显微成像检测苦参总碱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成像法观察苦参总碱对生物膜形成和菌落形态的影响。结果: 苦参总碱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分别为16,32,32 mg·mL-1。苦参总碱质量浓度1 mg·mL-1时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程度呈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对生物膜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同时,电镜下亦可见随着苦参总碱浓度的升高,白假丝酵母菌不仅生物膜形成受到抑制,且菌丝形成受到阻断,菌落中菌丝变短、菌丝间连接变疏松。结论: 苦参总碱(16,32,32 mg·mL-1)对无乳链球菌、粪肠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且能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形成,阻断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对进一步探索苦参总碱治疗阴道炎,减少复发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刘雯, 覃慧杰, 何婷, 覃洁萍, 冯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20-19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外感风痧颗粒指纹图谱与其体外抗炎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外感风痧颗粒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采用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检测外感风痧颗粒对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释放的影响,考察其抗炎活性;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分析外感风痧颗粒指纹图谱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之间的谱效关系。结果: 通过外感风痧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共确定了24个共有峰。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24个共有峰对药效贡献均较大;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结果显示除峰3和峰16外,其他22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均较大,说明外感风痧颗粒体外抗炎作用是多组分协同作用的结果。结论: 建立了外感风痧颗粒的指纹图谱及其体外抗炎活性的谱-效关系,为该药的Q-Marker研究提供参考。
  • 刘晓萍, 赖香茂, 陈子莹, 欧阳资章, 潘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26-193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恩格列净对压力超负荷诱导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利用主动脉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TAC)造成压力超负荷构建小鼠肾脏纤维化模型,灌胃给予恩格列净处理,采集血液,剥离双肾,Masson染色、免疫荧光观察肾间质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FN、Snail1、active β-catenin、β-catenin、Renin、AT1蛋白表达。结果: TAC术后8周,小鼠肾/体质量比值、随机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FN、Snail1、active β-catenin、β-catenin、Renin、AT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给予恩格列净处理,与手术组比较,小鼠肾/体质量比值、随机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明显下降(P<0.05),Masson染色显示肾间质纤维化明显好转,免疫荧光显示肾间质Collagen Ⅰ荧光强度明显减弱,FN、Snail1、active β-catenin、β-catenin、Renin、AT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恩格列净可抑制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小鼠肾脏纤维化,可能与调控β-catenin/RAS信号通路有关。
  • 范志能, 周厚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32-193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黄柏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黄柏酮低剂量组(Oba-L)、黄柏酮高剂量组(Oba-H)及高剂量黄柏酮联合Nrf2抑制剂ML385组(Oba-H+ML385),每组14只。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MIRI模型。于造模前7 d经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一次。造模24 h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TTC染色观察大鼠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生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血清中CK-MB、LDH、cTnI水平及心肌组织中MDA、SOD、GSH-Px水平;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心肌组织中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Fe2+含量;Perl blue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铁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Nrf2、HO-1、GPX4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黄柏酮可改善MIRI大鼠心肌损伤,明显降低LVEDD、LVESD、心肌梗死面积及血清中CK-MB、LDH、cTnI水平和心肌组织中MDA水平(P<0.05),显著增加LVEF、LVFS及心肌组织中SOD、GSH-Px水平(P<0.05),同时减少心肌组织中ROS水平、Fe2+含量及铁沉积阳性面积(P<0.05),并上调心肌组织中Nrf2、HO-1、GPX4、SLC7A11等蛋白表达水平(P<0.05)。然而,ML385联合干预显著逆转高剂量黄柏酮对MIR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黄柏酮可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抑制铁死亡,从而改善MIRI大鼠心肌损伤。
  • 陈诚, 曹梦蝶, 鲁晓雨, 盛丽婷, 虞燕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39-1942,195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熊果酸通过调控miR-134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对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和转染miR-134模拟物后整合素β1(integrin β1,ITGB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确定miR-134与ITGB1 3'-UTR的靶向结合情况;RT-qPCR法检测用0~30 μmol·L-1熊果酸处理后SMMC-7721细胞中miR-134的表达量。结果: 熊果酸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有剂量依赖性影响,80 μmol·L-1时最为明显(P<0.01);熊果酸能升高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蛋白在SMMC-7721细胞中的表达(P<0.01),降低间质标志物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P<0.01);熊果酸能够剂量依赖性促进肝癌细胞中miR-134的表达(P<0.01);ITGB1是miR-134的直接靶基因,过表达miR-134能够显著抑制ITGB1蛋白的表达(P<0.01);转染miR-134模拟物后SMMC-7721细胞中ITGB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熊果酸诱导的miR-134通过减少SMMC-7721细胞中ITGB1的表达显著抑制EMT进程,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
  • 药物与临床
  • 孙一鑫, 刘小会, 杨梅, 李潇, 丁倩, 孙熙木, 王晓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43-19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挖掘儿童使用喹诺酮类代表性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OpenVigil2.1工具从美国FAERS数据库中提取2004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2季度18岁以下儿童数据,采用报告优势比(reporting odds ratio,ROR)与比例报告比(proportional reporting ratio,PRR)对三种喹诺酮类药进行ADR信号挖掘,重点分析肌肉骨骼系统ADR。结果: FAERS数据库共检索到18岁以下儿童的报告323 032份,其中环丙沙星相关报告1 163份、左氧氟沙星相关报告617份、莫西沙星相关报告256份。经ROR法和PRR法共挖掘得到ADR信号387个,其中环丙沙星222个,左氧氟沙星117个,莫西沙星48个;ADR信号累及的系统器官广泛(24个),主要包括胃肠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与神经系统等。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环丙沙星检出信号26个,左氧氟沙星14个,莫西沙星并未检出信号;关节痛报告频数最多,而信号强度最高的是肌腱类疾病,包括肌腱疼痛、肌腱炎、肌腱病变等均出现了显著信号。结论: 儿童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需严格监测ADR,特别警惕于肌肉骨骼系统损伤,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
  • 袁梦, 汪盛, 杨春艳, 李龙, 叶明琪, 武元竹, 栾家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49-195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晚期胃肠癌患者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接受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氟尿嘧啶、替吉奥和卡培他滨)化疗的晚期胃肠癌患者,探究氟尿嘧啶类药物选择和药物基因多态性与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本研究未观测到DPYD基因突变;MTHFR(677 C>T)基因野生型30例、突变型46例,突变时白细胞和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升高(P=0.031和P=0.043);GSTP1(313 A>G)野生型56例、突变型26例,突变时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9)。氟尿嘧啶在癌胚抗原下降程度(氟尿嘧啶vs.替吉奥vs.卡培他滨=4.83 vs. 0.00 vs.-0.27)和客观缓解率(氟尿嘧啶vs.替吉奥vs.卡培他滨=47.1%vs. 21.1%vs. 19.4%)方面存在显著优势;相较于氟尿嘧啶和卡培他滨,替吉奥所致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相对更低(P=0.002),但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明显更高(P=0.009);而氟尿嘧啶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替吉奥和卡培他滨更低(P=0.001和P=0.020)。结论: 胃肠癌患者化疗前筛查GSTP1(313 A>G)和MTHFR(677 C>T)基因可能有助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而用药前DPYD基因型检测的必要性可能需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验证。
  • 闫丽娟, 杨斌, 王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55-1958,19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全麻后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75例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右美组)(n=25)、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EAS组)(n=25)和联合组(n=25)。右美组患者全麻时泵注右美托咪定,并在术后3 d的每晚睡前进行右美托咪定滴鼻;TEAS组患者全麻过程中和术后3 d的每晚睡前进行TEAS干预;联合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和TEAS 2种干预。对比3组患者术后3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干预前、气管插管时、牵拉胆囊时和拔管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右美组或TEAS组相比,联合组术后3晚的AIS评分降低;与TEAS组相比,右美组术后第1、2、3晚AI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右美组或TEAS组相比,联合组术后第1、2天VAS评分降低;与TEAS组相比,右美组术后第1、2天VA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第3天VAS评分、术后3 d的心率和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可显著改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术后短期的睡眠质量。
  • 吕鹏, 李宇, 张京莉, 万元胜, 游如旭, 黄怡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59-196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估利伐沙班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经济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于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成本包括综合医疗服务类、诊断费、治疗费、药品费、其他费用,以1年内卒中和系统性栓塞(systemic embolism,SSE)、全因死亡、出血事件(包括颅内出血、胃肠道出血等)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作为效果指标,进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利伐沙班组与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的总治疗成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利伐沙班组和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组的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9),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 947.67元/%,即每减少1例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可多花费194 767元,远大于2021年全国人均GDP,认为利伐沙班具有成本效果优势。结论:CYP2C9*3/VKORC1-1639G>A基因指导华法林用药相比,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具有经济性。
  • 药学实践
  • 陆伟, 陈红斗, 李伟, 王梦雷, 杨晴晴, 夏荣, 唐毅恒, 安洪亮, 袁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64-1969,19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研全国范围公立综合医院国家组织集中采购药品(下称"国采药品")的采购数据,从可获得性角度对国采药品的可及性进行实证研究,为后续拟订和完善国采药品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行动国际组织(WHO/HAI)标准调查法,对前5批国采药品在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1 000余家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可获得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不同批次国采药品在不同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可获得性有显著差异,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不同批次国采药品的可获得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国采药品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平均可获得率高(52.41%~71.88%),其配备率超过50%;国采药品中大部分批次在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平均可获得率低(37.91%~47.78%),其配备率为0.00%~44.24%;第1~5批国采药品的可获得性呈现先下降再略回升的变动趋势。不同类别国采药品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平均可获得率均高于二级医院,其中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全身用抗感染药和神经系统药物有显著差异。各省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5批国采药品配备率的中位数分别为50.37%和67.74%。结论: 国采药品落地政策的实施已获得一定成效,但仍未达到预期目标。建议国家及省市级相关部门继续推进国采药品落地政策和扩大国采药品中选品种范围,并且加强其供应保障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国采药品的可获得性。
  • 沈爱宗, 张圣雨, 邵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70-19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索通过多部门协作干预模式,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率,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 根据相关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制定静脉使用质子泵抑制药的点评标准,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临床科室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初步结果反馈给对应的临床科室医师,收集临床反馈建议,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合理性终评。根据点评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分管院长、医务处、药学部、临床科室、学科规划办、纪检监察室、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合作,通报、督促、落实临床科室制定的整改措施,并进行跟踪管理,对比干预效果。对2020年、2021年、2022年的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药总的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次点评总不合理率为58.39%,第2次点评总不合理率为29.09%,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1);第2次较第1次在总用药指征不适宜(无适应证用药)、遴选药物不适宜、用药疗程不适宜、给药时机不适宜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2020年、2021年、2022年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总的使用率分别为34.44%、23.77%、17.34%,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通过对该院住院患者使用静脉质子泵抑制剂的病例的专项处方点评和多部门有效干预,明显提高了药物使用合理率,降低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静脉使用率,降低药品使用费用的支出,节约宝贵的医疗资源。
  • 邵鑫, 蒋先虹, 黎风, 郭冬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75-197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恩美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emtansine,T-DM1)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SCI、CNKI、万方、VIP数据库收载的T-DM1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T-DM1致ADR个案报道29篇共36例,均为女性,年龄40~69岁的居多(28例,占比77.78%),原患疾病除1例为肺腺癌外,均为乳腺癌。发生时间范围为1 d~30个月,主要集中在用药12个月内,累及全身皮肤、肝胆、呼吸、眼等8个系统-器官。36例患者中,31例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治疗后,27例好转,4例死亡。其中,2例伴色素沉着,1例发生肝转移。结论: 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关注T-DM1致ADR,做好用药监护及用药后随访,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庞婕, 胡明月, 高山, 杨广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80-19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为合理使用和管理集中带量采购(下称"集采")抗菌药品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连云港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苏北13家公立医院官网,收集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13家医院备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对目录中抗菌药品调整和目录间差异进行描述性汇总分析。结果: 实施集采政策以来13家医院更新分级管理目录共22次。截至2022年9月,三甲、三乙、二甲、二乙医院分级管理目录中抗菌药品品规数的中位数分别为74.00、69.50、42.00和22.50。集采抗菌药品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品规数居多,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无集采药品。13家医院分级管理目录中有5种抗菌药品出现跨级管理,其中3种为集采药品。调整次数最多的20种抗菌药品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等,有6种集采药品调入目录。结论: 实施集采有利于优化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确保分级管理目录合理是科学化管理集采抗菌药品的重要前提条件。在集采政策推动下,苏北地区医院分级管理目录更新及时,有效规范目录结构,保证药品合理使用。
  • 蔡峥, 王畅, 马毅, 宋再伟, 门鹏, 赵荣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85-1988,199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以无人自助发药系统为核心的智慧化发热药房,为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下发热药房的持续改进提供新策略。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发热药房改进前后年份第一季度同期处方信息。采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法,评价药房持续改进对疫情防控管理的影响;采用定量法,对同期人力成本、人工效率、调配差错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对发热药房服务模式的改进,明显改善疫情管理下发热药房的感染防控体系。相较于同期第一季度,月度平均班次显著下降(P<0.01),调配差错数同比明显降低。在患者人数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患者平均取、候药时间相当,且10 min内完成退药的患者比例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智慧化发热药房的建立,能有效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提高人工效率,减少调配差错,实现药学服务精细化管理,为医院药学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 药学监护
  • 王根柱, 王小营, 李忠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89-199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1例浅白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以及用药监护要点。临床药师开展会诊,根据患者病理生理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最新共识和指南,协助制定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胞嘧啶的治疗方案,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全程药学监护。通过临床药师与医护团队有效协作,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等恢复正常且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出院。
  • 药物警戒
  • 吴光华, 张占芳, 张胜男, 吕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94-199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魏海明, 杜雅彦, 陈婷, 刘金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7): 1996-199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