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第4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06-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张欢, 丁巧燕, 李思思, 张宇, 马丽华, 周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179-1184,119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口服芍药甘草汤颗粒前后7种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芍药甘草汤血行成分变化。方法:患者血浆样本经甲醇除蛋白后,采用Thermo scientific syncronis C18反向梯度洗脱法分离各主要成分;电喷雾离子源经正、负离子模式对色谱流出物进行检测,三重四级杆质谱对各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选择联苯双酯作为内标,测定各成分的药物浓度。结果:芍药甘草汤颗粒中7个主成分含量均可定量检测,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远高于甘草酸、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患者服药后45 min,静脉血中检测出4种原型成分,芍药苷平均含量为2.79 μg·mL-1,芍药内酯苷为1.14 μg·mL-1,甘草酸为0.67 μg·mL-1,甘草苷为0.49 μg·mL-1结论:该研究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分析芍药甘草汤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人群体内的成分,为中药复方在特殊人群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学借鉴。
  • 王琴, 袁成业, 江勇, 陈琰, 徐璐薇, 陈林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185-119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从"汤剂相态-纳米组装"角度阐释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衰炮制增效机理。方法:通过离心和透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气血双补方炮制前后的煎煮液进行汤剂相态分离;采用激光笔、纳米粒径仪和透射电镜对汤剂分离的不同相态进行表征。结果:气血双补方炮制前后的煎煮全溶液被分离成真溶液、纳米胶体溶液及混悬溶液3个相态。与生品组相比较,炮制品组丁达尔效应更强,分离得到的纳米胶体溶液粒径分布更均匀,多分散指数更小,表面电位更大,电导率越低,体系更稳定。同时透射电镜观察到纳米球形聚集体,进一步推测中药炮制可能通过改变汤剂体系,促进有效成分发生纳米组装,并在体内产生一定的"归经作用",对病灶部位实现靶向递送,发挥抗慢性心衰增效作用。结论:该研究首次从"汤剂相态-纳米组装"角度剖析气血双补方抗慢性心衰炮制增效机理,为中药炮制机理的创新研究提供新策略。
  • 朱艳慧, 韩德恩, 陈俭双, 祝侠丽, 黄海英, 薛怀宽, 代丽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191-120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金花清感颗粒中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形成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MS)鉴定金花清感颗粒入血化学成分,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将入血成分与参与NETs形成关键靶点蛋白H3、NE、MPO、PAD4和HMGB1进行结合能力和模式预测,并利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PMA)诱导的dHL60细胞验证候选成分抑制NETs形成活性。结果:共鉴定金花清感颗粒入血成分51个,包括生物碱类9个、木脂素类4个、黄酮类21个、萜类11个、氨基酸类1个、有机酸类3个、苯乙醇苷类2个。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芹菜素与H3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芦丁与PAD4和HMGB1均有较高结合活性;而汉黄芩苷和毛蕊花糖苷与HMGB1具有较高结合活性。另外,芦丁和毛蕊花糖苷在50,100 μmol·L-1时均可以显著降低PMA诱导的dHL60细胞cf-DNA水平,抑制NETs形成,以芦丁抑制作用更强。结论:通过筛选和体外活性测试,获得了2个靶向NETs形成的抑制剂芦丁和毛蕊花糖苷,为阐释金花清感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依据。
  • 刘虹汝, 李家桂, 袁靓, 王甲正, 雷萍, 张钰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01-120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GeneCards、OMIM、Venny获取糖尿病与补阳还五汤的交集靶点。用Cytoscape对"活性成分-靶标"网络进行拓扑分析。通过Metascape对共同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药物与靶点的结合能力。在糖尿病大鼠模型上检测影响血糖的相关指标及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共得到补阳还五汤中活性成分116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85个。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动物实验验证补阳还五汤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并提高Akt1、VEGFA、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论:补阳还五汤中的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等成分可通过Akt1、VEGFA、Caspase-3等蛋白激活Insulin、VEGF、PI3K/Akt等信号通路,调控大鼠糖脂代谢,从而实现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影响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目的。
  • 唐进法, 冯科冉,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韩冰, 汪彬, 陈毓龙, 杨柳青, 李伟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09-1215,123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含量测定、分子对接和体外实验对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10批丹红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含量测定,基于分子对接技术将上述成分与凝血酶靶蛋白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进行抗凝血活性验证。结果:UPLC法共标定23个共有峰,对尿苷、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丹参素、咖啡酸、对香豆酸和原儿茶醛进行含量测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D、丹酚酸E、紫草酸、迷迭香酸等具有较好的抗凝血活性;体外凝血活性实验表明紫草酸对凝血酶原相对时间的延长效果最好,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次之,这与分子对接结果及单体成分相关药理活性高度一致。结论:建议将丹酚酸A、丹酚酸B、紫草酸和迷迭香酸作为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的质量标志物。
  • 刘缘, 张欣, 张成, 王杰, 卢昊, 许汉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16-122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与大豆分离蛋白缓释凝胶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8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与高脂高糖饲料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片剂组(100 mg·kg-1),缓释凝胶高、低剂量组(100 mg·kg-1、50 mg·kg-1),连续给药4周,检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肠道菌群结构分析。结果:片剂组与缓释凝胶组体质量下降较模型组缓慢(P<0.05),片剂组与缓释凝胶高剂量组较模型组FBG下降、FINS升高(P<0.05);Alpha多样性中,缓释凝胶高剂量组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升高(P<0.05),Beta多样性中各组肠道菌群完全分离;在门水平上,片剂组与缓释凝胶高剂量组疣微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升高(P<0.05),厚壁菌门及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片剂组与缓释凝胶组阿克曼氏菌属、拟杆菌属丰度升高(P<0.05),大肠杆菌属丰度降低(P<0.05)。结论:盐酸小檗碱与大豆分离蛋白缓释凝胶改善了T2DM小鼠肠道菌群结构,以上调阿克曼氏菌属为主,改善胰岛素抵抗程度,发挥降糖作用。
  • 李斐然, 戴国梁, 曹阳, 王一清, 刘美琛, 居文政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21-122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舒肝解郁胶囊(刺五加、贯叶金丝桃)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该组方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CE 5 C18-AR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40 ℃;检测波长254 nm。结果:7个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98.11%~104.62%,RSD 1.08%~2.57%。结论:该方法简捷可靠、稳定性好,可用于舒肝解郁胶囊的质量控制。
  • 高艳, 肖蕾, 车飙, 高琛, 魏红豆, 徐阳, 曾晓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25-123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人参皂苷Rb1对小鼠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探讨其通过抑制炎症和提高细胞增殖来促进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利用分离得到的原代小鼠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和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脂多糖(LPS)诱导的炎症细胞模型。分别考察人参皂苷Rb1对小鼠口腔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使用ELISA法、Western bloting、RT-qPCR法等,检测小鼠血清和体外培养细胞中,与细胞增殖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含量,以及胶原蛋白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b1促进小鼠口腔溃疡愈合率最高达到85.7%,远超阴性对照(28.6%),优于阳性对照的西瓜霜(71.4%)。在小鼠血清中,人参皂苷Rb1降低了炎症因子IL-17的含量,提高了TGF-β1的含量。在体外培养的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中,人参皂苷Rb1显著提高了TGF-β1、CTFG、IL-10、Col1a1Col3a1的基因转录,同时提高了细胞增殖,降低了促炎因子(CXCL2、CXCL10IL-6)的基因转录。其中对TLR2TLR4转录的显著促进作用,说明人参皂苷Rb1促进了细胞对炎症刺激的应答。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人参皂苷Rb1通过降低NF-κB活性抑制了巨噬细胞的活性,降低了M1型极化标志物(CD86、COX-2、IL-6、IL-1βTNF-α)的转录。结论:人参皂苷Rb1促进了小鼠口腔溃疡的愈合,其机制是通过抑制机体和细胞的炎症反应,以及增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促进了口腔溃疡创口的修复。
  • 石琨群, 王珏, 刘欢欢, 朱育凤, 姚毅, 张倩, 刘史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32-123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核苷类成分是半夏的主要药效物质,通过比较半夏及其炮制品中主要核苷类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半夏及其炮制品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对半夏及其炮制品的主要核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筛选出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测定结果表明,生半夏中各核苷类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炮制品;法半夏中鸟苷、腺苷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姜半夏(P<0.05),与清半夏各成分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姜半夏和清半夏未见明显区分。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生半夏及其炮制品可被明显区分;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得到生半夏与法半夏的差异性成分为尿苷、胸苷;生半夏与姜半夏的差异性成分为尿苷、鸟苷、腺苷、胸苷;生半夏与清半夏的差异性成分为尿嘧啶、尿苷、鸟苷、腺苷、胸苷;法半夏与姜半夏、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差异性成分均为尿嘧啶、鸟苷、腺苷;姜半夏与清半夏未见明显区分。以上结果表明核苷类成分含量可体现半夏及其炮制品之间的差异。结论:该实验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科学、准确、稳定且易于操作,为半夏及其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 高旭, 兰梦, 张辉, 孙佳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39-124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山羊豆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给予山羊豆90%乙醇提取物及不同极性萃取物,比较各部位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率,筛选潜在活性部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研究山羊豆活性部位对细胞迁移活力的影响。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PLC-Q-Exactive-MS/MS)技术对筛选得到的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在微生信平台上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建立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图,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应用Pymol软件作可视化处理,分析、预测作用机制。结果:山羊豆乙酸乙酯部位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和迁移,山羊豆碱、槲皮苷、阿福豆苷等15个成分为山羊豆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药效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表明,黄酮类成分与EGFR、HRAS、MAPK等靶点对接吻合度较好。结论:山羊豆抵抗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起作用,该研究可为山羊豆抗肺癌功能的开发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 尚慧杰, 杨金枝, 张付利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48-125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岩白菜素Soluplus/TPGS混合胶束(bergenin mixed micelles, Ber-MM),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Ber-MM。选择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Ber-MM处方工艺,并制备冻干粉。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Ber-MM晶型,透射电镜观察Ber-MM微观形态,透析法考察Ber-MM在pH 1.2、pH 4.5和pH 6.8介质中的释药行为,并对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Ber-MM最佳处方为:Soluplus/TPGS比例为8.3∶1、载体与药物比例为8.8∶1、水化体积为20.5 mL。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及Zeta电位分别为(93.56±1.34)%、(9.50±0.18)%、(71.19±4.08)nm和-(0.98±0.16)mV。岩白菜素在Ber-MM中转变为无定形态,TEM结果显示Ber-MM外貌为类球形。Ber-MM体外释药具有缓释特征,在3种pH介质中均符合Weibull模型。结论:Ber-MM粒径小,药物控释效果明显,可为后续临床开发奠定基础。
  • 药物与临床
  • 卢张阳, 梁培, 祁慧, 潘欢妍, 张海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55-1260,127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列线图预测重症患者使用亚胺培南发生血药浓度不达标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该模型的准确性。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真实世界数据,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9年1月至2022年09月开展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病例信息。对纳入的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亚胺培南血药浓度不达标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衡量区分度;绘制校准曲线以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用于呈现各种阈值概率下的净收益。结果:共纳入406例患者,发生血药浓度不达标者181例,发生率为44.6%。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患者的年龄(OR=1.852,P=0.007)、剂量频次1 g q12h及0.5 g q12h (OR=2.634,P<0.001;OR=5.507,P=0.004)、阳性培养结果(OR=0.480, P=0.001)、胆道疾病(OR=2.945, P=0.001)、外科术后(OR=1.814,P=0.013)、基础尿酸(OR=5.455,P=0.007)、基础肌酐清除率(OR=2.327,P=0.015) 7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此建立的亚胺培南血药浓度不达标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727,表明该模型的区分能力较好。校准曲线表明列线图预测的概率与实际概率之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DCA表明风险阈值在18%~76%之间时该列线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包含年龄、剂量频次,阳性培养结果、胆道疾病、外科术后、基础尿酸、基础肌酐清除率在内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帮助医务人员早期预测重症患者使用亚胺培南后发生血药浓度不达标的风险。
  • 刘丹娜, 苏田丽, 吴通, 陈露, 赵晓丽, 孙博, 张二峰, 王道协, 孔天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61-126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优化头孢吡肟的使用方法,探讨不同输注时间对头孢吡肟临床疗效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延长组,标准组:0.9% 氯化钠溶液(NS) 100 mL+头孢吡肟2 g,静脉滴注30 min,q8h;延长组:NS 100 mL+头孢吡肟2 g,静脉滴注3 h以上,q8h。观察2组患者24,48,72 h退热率,临床治疗成功率,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72 h变化值。结果:实际完成治疗患者共106例,其中标准组52例、延长组54例。标准组、延长组24 h退热率分别为2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48 h退热率分别为56%、65%,72 h退热率分别为71%、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延长组均有提高的趋势。2组患者中位退热时间分别为44,23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6,P=0.020)。2组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率分别为69%、83%,住院天数分别为16.5,13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2 h的CRP变化值分别为(58.36±38.20)、(77.84±47.36) m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延长头孢吡肟的单次输注时间,可能有助于提高FN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吕鹏, 张京莉, 杨涛, 游如旭, 黄怡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66-127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注射用唑来膦酸的药物利用评价标准,指导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指南,通过分层加权TOPSIS法对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161例使用注射用唑来膦酸的出院病历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所评价的161份病历中,完全符合标准的共22例(占13.66%),其主要不合理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42例,26.09%)、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完善(33例,20.50%)、未进行用药监护(29例,18.01%)以及不良反应未进行监测和上报(21例,13.04%)等;所纳病历中,合理病历(Ci≥0.8)占比为16.77%、基本合理病历(0.6≤Ci<0.8)占比为65.83%、不合理病历(Ci<0.6)占比为17.39%。结论:基于加权TOPSIS法建立的注射用唑来膦酸合理性评价方法方便、可靠、直观,该院仍需进一步规范注射用唑来膦酸的临床应用。
  • 药学实践
  • 周国威, 李永梅, 宋颂, 孙孚春, 李佳林, 周嫏嬛, 徐文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71-12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处方前置审核的实施对门诊处方合格率的影响,为临床合理、有效和安全用药提供循证药学参考。方法:利用合理用药分析软件,收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的门诊处方合格率,并利用间断时间序列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第一个月(2021年10月),门诊处方合格率显著上升6.352% (P<0.01,95%CI:4.432~8.272);与实施前趋势相比,门诊处方合格率增加了0.348%(P=0.024,95%CI:0.055~0.641);参数线性组合结果显示,处方前置审核实施后,每月门诊处方合格率以0.472%(P=0.008,95%CI:0.147~0.798)趋势上升。结论:实施处方前置审核,提高了门诊处方的合格率,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
  • 王作荣, 陈萍, 符萍媛, 陈礼梅, 周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75-12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调查贵州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现状,为促进该省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规范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星",对该省130家公立医疗机构药品盘点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房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药品盘点现状,数据统计采用微软Excel表格,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收到问卷769份,有效问卷640份,有效回收率83.22%。在该省各级公立医疗机构中,相比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盘点制度较完备,药品盘点培训、盘点操作相对规范。结论:在所调查的该省公立医疗机构中,一级、二级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盘点不规范现象较为多见,需引起高度关注。
  • 综述
  • 陈淑颖, 陈丽敏, 李晓晓, 张雍闯, 王岩, 丁志敏, 白艳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81-128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核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poietin-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信号通路广泛参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单体及配伍复方可以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显著改善中风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目前其在PSCI中的具体作用尚缺乏系统性总结。该文就Nrf2/HO-1信号通路在PSCI中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PSCI的相关中药治疗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揭示中药防治PSCI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靶向治疗PSCI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药学监护
  • 陈雪英, 赵丽, 王晓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88-129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肺移植术后鸟分枝杆菌复合体(MAC)感染合并肺曲霉病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临床药师参与一例肺移植术后MAC感染合并肺曲霉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对利福平、伏立康唑、他克莫司和阿奇霉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以及替代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将利福布汀替代利福平治疗MAC感染,在合并肺曲霉病的MAC治疗中莫西沙星替代利福布汀,监测他克莫司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实时调整他克莫司和伏立康唑剂量,成功实现了肺移植术后MAC感染以及合并肺曲霉病的个体化治疗。
  • 任桂灵, 吴小山, 宋晓坤, 汪涛, 朱捷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91-129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临床药师通过分享2例肺癌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评价、诊疗与药学监护等过程,并汇总与梳理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不良反应与疗效的关系以及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开展的药学监护,以期为医务工作者更充分了解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可能的预测因子提供参考,达到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目的,旨在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 药物警戒
  • 汪慧芳, 王岩, 李越然, 栾家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3, 43(11): 1296-129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3.1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