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1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翁艳鸿, 李玲慧, 倪林君, 游飘雪, 许文, 黄汉明, 李平, 林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1-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不同产地泽泻煮散中7种成分的含量, 包括环氧泽泻烯、23-乙酰泽泻醇C、泽泻醇A、泽泻烯醇、泽泻醇B、23-乙酰泽泻醇B和11-去氧泽泻醇B。方法: 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 1.6 μm), 流动相为水(A)-乙腈(B), 采用梯度洗脱, 流速0.25 mL·min-1, 柱温35 ℃。含量测定结果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投影判别分析(OPLS-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 7种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 8), 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在99.28%~100.27%和1.27%~2.26%范围内,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考察也符合分析要求。经过Perason分析, 《中国药典》中泽泻指标性成分23-乙酰泽泻醇C和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均与煮散煎出率呈递增趋势。同时通过HCA、PCA和OPLS-DA分析, 福建、江西、四川和广西的4个产地的泽泻煮散存在产地差异, 可以显著区分。结论: 本实验建立一种测定泽泻煮散的含量的方法, 并计算和分析不同产地泽泻煮散中7种成分的含量和煎出率, 且利用化学计量学对样品数据进行分析, 为泽泻煮散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 高飞, 周丽娟, 李敏, 詹峰, 李慧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7-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人血清中伏立康唑的浓度, 并对临床应用进行汇总分析, 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Merck Purospher STARLP RP-18 endcapped柱(250 mm×4.6 mm, 5 μm)为色谱柱, 乙腈-水(53∶47)为流动相, 流速1.0 mL·min-1, 检测波长256 nm, 柱温35 ℃。结果: 伏立康唑在0.317 4~21.16 μg·mL-1(R2=0.999 9, n=7)范围内与校正因子f(伏立康唑峰面积/尼莫地平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 定量限为0.8 ng, 检测限为0.3 ng。伏立康唑平均提取回收率为98.03%, 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2%(RSD=0.83%, n=9)。296份血清样品的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平均血药谷浓度(Cmin)在性别及不同年龄段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慢代谢型患者的平均Cmin分别显著高于超快与快代谢型患者(P<0.05)和中间代谢型患者(P<0.05);平均Cmin在CRP分层的3组间差异显著(P<0.01)。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平均Cmin显著高于未发生者(P<0.01), 根据Cmin监测结果调整用药, 调整后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1)。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 适用于伏立康唑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且CYP2C19基因表型和C-反应蛋白是影响患者Cmin的危险因素, 用以指导患者个体化用药。
  • 张宁, 缪艳燕, 徐剑, 刘耀, 张永萍, 吴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14-1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微波提取动力学特征, 并对其进行可视化表征。方法: 利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微波加热的三七物质组进行提取动力学研究并与传统加热方法进行对比, 测定2组物质组提取率, 通过Matlab软件建立物质组释放及释放增量图谱, 以期能定量、整体、可视化地评价不同加热方式的物质组提取动力学特征。结果: 以三七中所有化合物为整体物质组, 对2条提取动力学曲线进行f2相似因子拟合, f2=30.002 6(<50), 因此2条释放曲线存在显著差异; 2种加热方式提取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说明组分释放相对同步; 微波加热物质组在180 min时提取率达到80%以上, 传统加热提取率为45%左右, 释放量显著增加。结论: 采用Kalman滤波-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微波加热物质组提取动力学特征, 满足实验要求; 可视化评价可以直接表达出微波提取动力学特征及同步性, 微波加热使物质组释放增量显著增加, 为后期微波提取技术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 刘培文, 陆敏强, 何占坤, 才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19-24,2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百秋李醇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小鼠胃炎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和幽门螺杆菌联合诱导法建立胃炎模型, 将C57BL/6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铋剂四联疗法)、百秋李醇高剂量组(40 mg·kg-1)、百秋李醇低剂量组(20 mg·kg-1)。灌胃给药, 连续治疗4周后, 行快速尿素酶试验, 评价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的定植程度;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Wnt2、β联蛋白(β-catenin)及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各给药组小鼠胃黏膜的腺体排列、炎性细胞浸润及不典型增生等病变现象均有显著减轻,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对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78%、70%, 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IL-8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 百秋李醇高、低剂量组小鼠胃黏膜Wnt2、β-catenin和NF-κB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百秋李醇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转导通路及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高表达, 减轻胃黏膜炎症反应, 防止胃黏膜细胞上皮-间质样转化的发生, 从而阻止或延缓胃肠癌前病变的进程。
  • 王翠翠, 赵晴, 谢新, 杨秀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24-2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质谱(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替格瑞洛、AR-C124910XX、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浓度。方法: 色谱柱: Diamonsil C18(150.0 mm×4.6 mm, 3.5 μm), 流动相: 乙腈(B)-0.2%甲酸水溶液(A), 梯度洗脱; 流速: 0.8 mL·min-1; 柱温: 35 ℃; 进样量: 10 μL; 电喷雾电离源(ESI), 多离子反应监测(MRM), 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替格瑞洛在10~875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 8)定量下限10 ng·mL-1; AR-C124910XX在8~7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 9), 定量下限8 ng·mL-1; 阿司匹林在10~875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2), 定量下限10 ng·mL-1; 水杨酸在20~1 75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3 2), 定量下限20 ng·mL-1。替格瑞洛、AR-C124910XX、阿司匹林及水杨酸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都小于15%, 提取回收率均在80%以上。稳定性良好, 不受基质效应影响。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好, 可用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中稳态谷浓度的测定。
  • 药物与临床
  • 陈娟娟, 姚明解, 王松, 王彦芳, 潘豹, 李阳阳, 杨晰, 杜书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29-3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相关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了解DILI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 为开展DILI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为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发表的DILI相关文献, 运用Bicomb 2.0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 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 用gCluto 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使用Ucinet 6.216软件中的NetDraw绘制社会网络图, 并利用Ucinet 6.216软件进行中心度分析。结果: 从1950年首次报道到2019年年发文量464篇, 共纳入刊载在1 090种期刊上的5 912篇文献, 其中"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Hepatology"刊载的文献数最多; 选取词频≥60的37个主题词作为本研究的高频词, 其中"Chemical and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etiology(化学和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病因学)"点中心度最大, 为1 329.000, 处于网络的核心地位。通过高频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阳性患者在预防或治疗结核病期间是DILI发生的危险因素; 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DILI及其预后;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DILI机制和解毒剂; 草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胆汁淤积型DILI; 甲氨蝶呤相关的DILI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结论: DILI的研究整体呈逐年增长趋势, 对乙酰氨基酚、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抗结核治疗及甲氨蝶呤引起的相关DILI应引起重视。
  • 陈悦悦, 冯钰益, 刘勇, 陈银楠, 李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35-4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B1(ABCB1)基因编码区C1236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联系。方法: 在PubMed、Springlink、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5个数据库检索有关ABCB1 C1236T多态性与癫痫耐药的病例对照试验。纳入文献的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月。采用RevMan 5.0软件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 癫痫患者中耐药2 699例, 药物敏感3 94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中,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之间无显著相关(P>0.05)。种族亚组分析显示, 亚洲和印度人群结果和总体人群一致。但高加索人群中, 等位基因模型下, ABCB1 C1236T与癫痫耐药具有相关性(OR=1.22, 95%CI: 1.02~1.47, P=0.03)。而突尼斯人群中,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在5种基因模型下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等位基因模型(OR=0.50, 95%CI: 0.35~0.72, P=0.000 2);共显性基因模型CC/TT(OR=0.28, 95%CI: 0.13~0.59, P=0.000 8);共显性基因模型CT/TT(OR=0.40, 95%CI: 0.21~0.78, P=0.007);显性模型(OR=0.33, 95%CI: 0.18~0.62, P=0.000 5);隐性模型(OR=0.49, 95%CI: 0.27~0.88, P=0.02)。结论: ABCB1 C1236T基因多态性与癫痫耐药在总人群, 亚洲以及印度人群中未发现相关性, 但在高加索和突尼斯人群中可能具有相关性。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相关性。
  • 张家兴, 张红, 谢娟, 范丽, 赵华叶, 熊世娟, 钱鑫, 张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41-45,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患儿使用抗菌药物与皮疹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贵州省人民医院电子信息病例系统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贵州省人民医院)确诊为IM且年龄小于18岁的住院患者, 以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作为暴露因素, 以皮疹作为结局指标,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纳入436例IM患儿, 有120例患儿在病程中未使用任何抗菌药物, 316例在病程中至少使用过1次抗菌药物。有14例患儿使用过阿莫西林; 有302例患儿使用过其他类抗菌药物。Logistic回归的结果提示, 在同时控制了性别、年龄和过敏史等混杂因素的情况下, 使用抗菌药物对HIS系统记录的皮疹发生风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AOR=0.826, 95%CI: 0.449~1.518, P=0.537)。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 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的患儿发生药物相关性皮疹的风险高于使用阿莫西林的患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5% vs. 0.00%, P=0.230)。结论: IM患儿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不会增加皮疹风险, 而使用阿莫西林发生药物相关性皮疹的风险可能低于使用其他类抗菌药物, 但该结论还有待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
  • 裴保方, 曹松山, 张飞, 陶兴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45-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 采用等距抽样法, 选取2020年1~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200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奥硝唑静脉滴注治疗。对比2组患儿在临床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经济学评价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100%, 对照组总体有效率为99.0%, 2组总体有效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4.0%;对照组药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为2.0%, 2组药品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评价采用最小成本法, 观察组平均总成本为21 289.50元, 对照组平均总成本为19 578.57元, 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本分析结果一致, 提示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可靠。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奥硝唑治疗儿童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相比, 临床疗效相当, 但治疗费用更高, 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方案更值得临床应用。
  • 黄佳, 钟薇, 王浩, 韩梦婷, 陈玲, 伏箫燕, 陈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49-5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挖掘恩美曲妥珠单抗的不良事件信号, 为其安全风险控制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综合标准(MHRA)法对美国FAERS数据库中2015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恩美曲妥珠单抗相关不良事件报告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获得恩美曲妥珠单抗报告数2 823个, 不良事件信号220个, 涉及20个系统器官, 发现了如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胸腔积液、红细胞计数下降、肺水肿、放射性坏死、脾肿大等多个新的药物不良事件, 此外, 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方面的不良事件也有较多报告。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可对恩美曲妥珠单抗上市后的不良事件进行全面的挖掘分析, 促进合理用药。
  • 梁馨玉, 刘一, 黄琳, 封宇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54-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蒙特卡洛模拟评价和优化不同体质量患者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给药方案。方法: 使用临床常见的给药剂量, 以% fT>4MIC为药动学/药效学(PK/PD) 目标, 选择群体药动学数据为PK参数, 通过比较目标菌种的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 评价疗效和优化出最佳给药方案。结果: 正常体质量患者使用头孢唑啉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 在3 h内所有CFR>90%;预防大肠埃希菌, 使用2 g在2 h内, 或3 g在3 h内有效。超正常体质量患者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 使用2 g在2 h内CFR>90%;预防大肠埃希菌, 使用3 g在2 h内CFR>90%。1.5 g头孢呋辛在1 h内CFR>90%。正常体质量患者使用3 g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埃希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时, 大部分能在2 h内达到有效预防效果。超正常体质量患者剂量为3 g, 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果提示2 h内预防有效; 预防大肠埃希菌, 仅部分结果显示在1 h内CFR>90%。结论: 头孢唑啉对不同体质量的患者给药方案不同, 正常体质量患者选择"2 g, q2 h"或"2 g, q3 h"的给药方案, 超正常体质量患者选择"3 g, q2 h"的给药方案。头孢呋辛对正常和超正常体质量患者均选择"3 g, q2 h"的方案。
  • 王梓, 夏利民, 李晓烨, 邹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60-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对围术期出血风险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且拟行OPCABG的患者。根据术前停用氯吡格雷时间分为3组: (1)停药<72 h: (2)停药72~120 h; (3)停药>120 h。主要终点: 术后出血量; 次要终点: 活动性出血发生率; 围术期输血情况; 围术期脑梗、心梗发生率; 30 d死亡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纳入患者358例。停用氯吡格雷<72 h时, 患者术后出血量高于停用氯吡格雷>120 h时出血量[317.6 mL(192.0~444.0 mL)vs. 247.3 mL(173.0~329.3 mL), P=0.045], 活动性出血发生率也高于停用氯吡格雷>120 h时发生率(7.5% vs. 0%, P=0.006)。随着停药时间的增加, <72 h、72~120 h、>120 h者围术期脑梗发生率呈增加趋势(1.5%、3.4%、9.3%, P for trend=0.009)。3组在输血情况、心梗发生率、30 d死亡率及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术后出血量及活动性出血发生率高于未发生不良预后的患者。结论: OPCABG术前停用氯吡格雷72~120 h时, 出血风险低且预后较好。此外, 围术期出血风险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相关。
  • 王鹏伟, 胡扬, 唐筱婉, 孙雯娟, 梅丹, 刘震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65-6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 收集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类文献, 并对患者信息、DOACs使用情况、合并用药、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处理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在国内期刊并未见报道。共收集8篇国外文献报告(9例患者)。男性7例, 女性2例; 年龄43~80岁, ≥60岁者8例。4例患者使用利伐沙班、2例患者使用阿哌沙班和3例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9例患者发生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用药后第3天至4个月, 血小板计数最低降至1×109/L。其中3例患者存在出血倾向。经停药、对症治疗后, 9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 1例为"肯定"。结论: 使用DOACs后出现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以及时发现和处理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 狄潘潘, 贾淑云, 钱会, 王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69-7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治疗与转归, 为纳武利尤单抗在临床治疗中出现的免疫相关性脑炎的鉴别及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及Elsevier/Science Direct等数据库关于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的个案报道共44例, 平均发生时间为(59.9±67.3)d, 其影像学特征主要为T2/FLAIR高信号, 脑电图特征主要为弥漫性慢波。28例患者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死亡16例, 其中10例与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有关。结论: 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脑炎死亡率较高,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鉴别其可能导致的免疫相关性脑炎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 药学实践
  • 连玉菲, 刘洪涛, 邱学佳, 张玥, 高树会, 杨玉鹏, 董占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74-81,9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促进《中国医疗机构药品评价与遴选快速指南》有效落实, 为医疗机构合理采购布地格福及氟替美维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依据指南制定的百分制评估体系, 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临床治疗指南, 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tstr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 收集整理布地格福与氟替美维的相关信息。从有效性、药学特性、安全性、经济性、医保属性、基药属性、贮藏条件、药品效期、药品使用情况及生产企业状况10个方面对两药进行量化评分, 并依据评分结果划分推荐级别。结果: 量化评分, 布地格福与氟替美维分别为84.9分和83.3分。二者均是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初始治疗或升阶治疗的一线药物; 布地格福在剂型特色及安全性上略优, 氟替美维在给药频次及特殊人群(重度肝肾功异常)用药方面略优。两药总分均大于80分, 较强推荐进入医疗机构用药目录, 可根据医疗机构用药群体特点酌情选择。结论: 本次卫生技术评估可为医疗机构开展药品评价与遴选提供实践经验, 同时为临床合理使用新型吸入用三联支气管扩张药提供循证依据。
  • 苏甦, 高灵灵, 马文瑶, 王春光, 崔晓辉, 刘彤, 闫素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81-8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调查门诊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率, 并探究PIM与因骨折、跌倒和低血糖住院和急诊就诊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医保数据库2016年7~9月数据。纳入的患者年龄均≥65岁, 应用Beers 2015版识别PIM。暴露PIM的定义为服用PIM≥14 d。通过住院和急诊的诊断判定骨折、跌倒和低血糖的临床结局。结果: 研究共纳入506 214位患者, PIM发生率为38.07%, 其中19.69%服用了1种PIM, 9.04%服用2种PIM, 9.35%服用了≥3种PIM。被处方最多的PIM依次为血管扩张剂、短或中效苯二氮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利尿剂和外周α-1阻滞剂。PIM主要由三级医院开具(52.17%)。随着服用PIM数量的增加, 骨折急诊发生率增加(P<0.05)、低血糖急诊发生率增加(P<0.05)。然而使用PIM后因骨折、跌倒和低血糖住院的发生率以及跌倒急诊就诊的发生率并未随服用PIM数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 随着患者服用PIM数量的增加, 骨折急诊和低血糖急诊发生率增加。本研究的结论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研究者全面且合理地评估老年人多重用药提供了的参考依据。
  • 乐凯迪, 刘敏, 杨毅恒, 翟所迪, 马颖林, 闫加庆, 李国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88-9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某市肿瘤药事质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下一步规范化肿瘤药事质控管理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问卷对该市药学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工作微信群的各质控医疗机构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共收到有效问卷62份, 其中43家医院(69.35%)配备有肿瘤专科临床药师, 多数医院肿瘤临床药师未细化专业(32家, 94.12%), 肿瘤相关专业较多的有癌痛(40家, 64.52%)、营养(26家, 41.94%)。肿瘤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方面, 能进行化疗药物处方智能软件审核的医院较少(32.81%), 但多数医院都能够从药物咨询、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开展工作, 分别占被调查医院的83.87%、64.52%及51.61%。药学服务延伸下沉的范围主要是社区医院(48.39%)和医联体(48.39%), 服务形式以用药宣教(69.35%)和处方点评(61.29%)为主。36家医院(58.06%)配备有新型抗肿瘤药物。仅有21家医院(33.87%)进行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 配备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医院有限。结论: 专业性较强的肿瘤专科临床药师的配备仍面临较大缺口, 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对于临床的参与度有限, 工作时长不能保证。为此, 应加强药师队伍建设, 加大肿瘤临床药师的配备, 提高肿瘤药事质量控制水平,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张恺, 宋智慧, 张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93-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了解北京同仁医院40~65岁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药物预防情况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对该院内分泌科2020年的40~65岁T2DM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相关资料, 根据是否伴有ASCVD病史分为无ASCVD病史组和伴ASCVD病史组, 分析其ASCVD预防用药及相关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共纳入254例患者, 其中无ASCVD病史组141例(55.5%), 伴ASCVD病史组113例(44.5%)。入院时血糖、血脂、血压均达标患者18例(7.1%); 出院时,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的总体应用率均较入院前明显提高(P<0.05), 与无ASCVD病史患者相比, 伴ASCVD病史患者应用他汀类、抗血小板药、GLP-1受体激动剂的应用率均显著偏高(P<0.05), 而SGLT-2抑制剂的应用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该院40~65岁T2DM住院患者的ASCVD预防用药整体应用率较低, 与指南推荐存在一定差距, 且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达标情况较差, 提示临床应加强关注, 尤其是ASCVD一级预防。
  • 综述
  • 周双, 孔佳禾, 宗宇桐, 崔静, 张晓琳, 向倩, 周颖, 崔一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98-10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跌倒是老年人因伤害致死的首要原因, 导致老年人高跌倒风险的因素众多且复杂, 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fall-risk increasing drugs, FRIDs)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FRIDs主要包括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导致低钠血症和低血糖的药物、易导致晕厥的药物以及多重用药。目前, 跌倒风险评估工具与干预措施多关注于非药物管理, 针对药源性跌倒风险的评估与管理缺乏针对性。基于FRIDs的药师干预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的预警与管理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的跌倒风险,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减少跌倒所带来的伤害。
  • 药学监护
  • 李静静, 欧阳秋莹, 唐莲, 程琛, 段露芬, 侯顺玉, 周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104-10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是奥沙利铂常见的不良反应, 奥沙利铂引起过敏反应的识别、处理及后续化疗方案的制定是临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尤其对于以铂类药物化疗为主的妇科肿瘤患者。本文介绍了临床药师参与1例奥沙利铂过敏卵巢癌复发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制定的药学实践, 协助医师制定患者后续化疗方案并实施药学监护, 最终患者顺利完成全部化疗周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 同时为临床处理此类药物不良反应提供了参考。
  • 药物警戒
  • 梁瑜, 孟真, 周长凯, 孙加琳, 郭切, 全香花, 李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2, 42(1): 107-10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2.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