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1-04-28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李晨, 吕婧, 杨龙飞, 赵渤年, 高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769-77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Orbitrap-MS)技术、网络药理学和整体动物实验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讨金银花抗RSV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滴鼻法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肺炎小鼠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银花低、中、高剂量给药组,以小鼠体质量、肛温、肺指数以及IFN-γ、TNF-α、MCP-1、IL-10、IL-6、IFN-β的变化为指标,探讨金银花抗RSV肺炎的作用机制。采用UPLC-Q-Exactive-Orbitrap-MS对金银花中成分进行表征。采用网络药理学,将已定性成分-靶点网络与RSV肺炎-靶点网络进行映射,构建成分-RSV肺炎靶点网络。同时利用STRING数据库筛选网络中核心靶点,导入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核心靶点PPI网络,计算拓扑参数,推测核心靶点。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金银花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均增加,肛温及肺指数均下降,炎性因子(IFN-γ、TNF-α、MCP-1、IL-10、IL-6)含量增加或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对金银花中39个成分进行表征,结合网络药理学获得成分对应靶点277个,疾病靶点390个,去重后生成PPI网络,PPI网络中根据度值确定核心靶点为TNF、AKTI、TLR4、IL-10、IL-2。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技术和整体动物实验推测,金银花可以通过下调TLR4/NK-κB通路,减少TNF-α、IL-6、IL-10等炎性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进而上调免疫因子IFN-γ的表达;降低MCP-1含量,减少炎性损伤、巨噬细胞的产生来协同发挥抗RSV感染肺炎的作用。
  • 刘义伟, 何正, 陈婧, 陈倩, 任秀华, 丁玉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777-78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药动学等效性评价技术与流程。方法: 6名健康受试者双周期空腹经口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200 μg(2掀),2周期间清洗期为7 d。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中沙丁胺醇浓度。DAS 3.2.8软件统计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AUC0-20 min、AUC0-t和AUC0-∞及其个体内变异系数。结果: 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85.33±158.83)pg·mL-1和(222.12±108.02)pg·mL-1tmax分别为(0.72±0.52)h和(1.03±1.03)h,t1/2z分别为(6.39±1.75)h和(5.91±1.22)h,AUC0-20 min分别为(63.77±42.27)pg·h·mL-1和(47.56±33.54)pg·h·mL-1,AUC0-t分别为(1 469.79±701.96)pg·h·mL-1和(1 292.24±498.59)pg·h·mL-1,AUC0-∞分别为(1 596.30±772.95)pg·h·mL-1和(1 383.21±488.82)pg·h·mL-1。药动学参数Cmax、AUC0-20 min、AUC0-t和AUC0-∞的个体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9.04%、17.64%、27.12%和27.63%。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便、经济和准确的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药动学等效性评价技术与流程。
  • 宋晨鸽, 马彦江, 姚超, 耿梦丽, 李沁, 位玉蝶, 曹英杰, 鲁静, 陈天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783-78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应用数学模型研究"九蒸九制"何首乌色泽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薄层扫描仪采集图像,将采集的图像依次通过MATLAB R2018软件进行程序代码分析,使RGB色空间模型转化为HSI色空间模型,计算得到H、S、I粉末色度值,HPLC法测定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采用SPSS 24.0进行粉末色度值与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色度值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并通过多维标度分析比较不同蒸制程度何首乌样品之间的差异性。结果: 何首乌生品饮片粉末为黄白色,制后颜色加深,且随炮制时间延长,颜色逐渐由黄白色变为棕褐色,与生品相比其色度值H、I降低,S升高,颜色加深,说明色度值能够表征炮制程度,多维标度差异性分析发现,生品与炮制品色度值与化学成分差异性较大,其中一蒸一制到二蒸二制时变化明显。经相关性分析,二苯乙烯苷、结合蒽醌与色度值H、I呈正相关,与S呈负相关,游离蒽醌与色度值H、I呈负相关,与S呈正相关,建立的6个回归模型P值均小于0.05,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定量模型可用于分析二苯乙烯苷、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对色度值的影响程度,在84.97%程度上可根据S、I色度值预测分析二苯乙烯苷含量,在64.46%程度上可根据H值预测分析结合蒽醌含量,在73.93%程度上可根据S值预测分析游离蒽醌含量。结论: 九蒸九制何首乌色泽与化学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色度值与化学成分的定量模型,可分析预测色度值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为何首乌炮制过程中色度与化学成分的动态监测提供一些参考。
  • 王嘉雯, 吴宁华, 李寰, 韩艳奇, 吴基良, 陈清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790-79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AK1/PDK1通路的作用,并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脑病的作用。方法: 将100只Wistar大鼠构建糖尿病模型后分为正常组(control,Con)、糖尿病组(diabetes mellitus,DM)、小檗碱组(berberine,BBr)、二甲双胍组(metformin,Met)、石杉碱甲组(huperzine A,Hup)5组。期间监测每组大鼠体质量、饥饿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E染色观察神经元结构改变,刚果红染色检测Aβ42的生成,Western-blot法检测p-PAK1/PAK1与p-PDK1/PD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比较,DM组大鼠体质量降低,饥饿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与DM组比较,BBr组大鼠体质量增加,饥饿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其作用与Met组相当。与Con组比较,DM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紊乱、Aβ42明显增加以及PAK-1/PDK-1信号通路显著抑制;与DM组比较,BBr组、Met组及Hup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改善,Aβ42生成减少且PAK-1/PDK-1信号通路被明显激活。结论: 小檗碱一方面可直接通过降低饥饿血糖值、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激活PAK1/PDK1信号通路改善中枢胰岛素抵抗从而改善糖尿病脑病。
  • 聂可馨, 赵炎, 苏浩, 徐丽君, 邹欣, 王开富, 董慧, 李井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796-80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乌梅丸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正常对照组小鼠、高脂饮食诱导的模型组肥胖小鼠和乌梅丸干预后的肥胖小鼠的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测序,比较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并用PICRUSt软件预测差异功能通路。结果: 乌梅丸干预后,肥胖小鼠的体质量显著下降,白色脂肪细胞体积减小,白色脂肪纤维化程度减轻;同时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显著改变,乌梅丸不仅改变了肥胖小鼠肠道多样性,使其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还在门、属、种3个水平上显著改变了肥胖小鼠的肠道细菌分布比例,使肥胖小鼠肠道内4个菌门、9个菌属、4个菌种的丰度趋近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肠道丰度水平,肠道益生菌(多形拟杆菌、Parabacteroides_goldsteinii、狄氏副拟杆菌)丰度显著上升,且能降低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例。此外上述肠道菌群的改变可引起卟啉与叶绿素代谢、二甲苯退化、D-精氨酸和D-鸟氨酸代谢、苯甲酸降解、生物膜形成-霍乱弧菌、RNA转运、类黄酮生物合成7个通路功能的改变。结论: 乌梅丸可以治疗小鼠肥胖症,改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结构。
  • 王晓雪, 刘慧芳, 秦伟, 张丹, 陈文倩, 张相林, 李朋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03-80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比较不同品牌(赛默飞和岛津)的蛋白沉淀板测定人血浆霉酚酸的效果。方法: 含霉酚酸的血浆样本经分别2种蛋白沉淀板进行前处理,以霉酚酸-d3为内标,采用Acquity UPLC© BEH-C18柱(2.1 mm×50 mm,1.7 μm)分离,流动相包括水(含0.1%甲酸,2 mmol·L-1醋酸铵,V/V)和乙腈(含0.1%甲酸,V/V),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正离子检测模式(+ESI)下,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分析,霉酚酸的离子对为m/z 321.2-207.1,内标的离子对为324.0-210.0。比较各蛋白沉淀板的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等指标。结果: 霉酚酸的线性范围为0.312 5~20 μg·mL-1,定量下限为0.312 5 μg·mL-1。各品牌的蛋白沉淀板所获得的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和提取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 这2种蛋白沉淀板操作简便、快速、准确、且精密度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均适用于人血浆中霉酚酸的分析,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李文艳, 刘艳辉, 董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07-81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考察比阿培南在人肝微粒体、人肾S9和体外人空白血浆中的代谢稳定性,并推测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HPLC-MS/MS)检测比阿培南分别与人肝微粒体、人肾S9和人空白血浆孵育后孵育液中剩余的比阿培南含量,比较代谢稳定性。此外,利用快速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UFLC/MS-IT-TOF)分析比阿培南与人肝微粒体和人肾S9孵育后的提取离子流图,比较差异峰并通过质谱图推测代谢产物和代谢途径。结果: 比阿培南与人肝微粒体、人肾S9和人空白血浆孵育120 min后的剩余百分比分别为(89.2±2.66)%、(52.0±7.6)%和(96.3±5.4)%,计算得到其在人肝微粒体和人肾S9中代谢的体外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 046.2和120.9 min,在人肝微粒体中固有清除率(CLint,h)和人肾S9中固有清除率(CLint,R)分别为0.57和2.05 mL·min-1·kg-1,肝清除率(CLh)和肾代谢清除率(CLR)分别为0.53和1.72 mL·min-1·kg-1。此外,比阿培南在人肝微粒体和人肾S9孵育体系中都只鉴定出1个体外代谢产物,推测比阿培南的主要代谢途径为β-内酰胺环水解。结论: 比阿培南主要在人肾S9中代谢,少量在人肝微粒体中代谢,产生的代谢物为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
  • 药物与临床
  • 廖明昊, 朱旭, 王鸣璐, 肇丽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12-81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通过分析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联合五酯胶囊(WZ capsules,WZ)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及相关临床资料,探究五酯胶囊影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服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合并药物、药物浓度等,分析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并以五酯胶囊合用时长将患者分为合用前、合用1~3个月、合用3~6个月3组,分析五酯胶囊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 共纳入72例患者,TAC组与TAC+WZ组的标准化血药浓度分别为(135.37±95.18),(308.90±183.31)ng·kg·mL-1·m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TAC+WZ组筛选出能够完整收集到合用前至合用6个月数据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血药浓度在合用1~2个月均显著提高,平均升高(185.3±94.5)%,18例患者在联合用药2个月后血药浓度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降低(21.7±15.8)%。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五酯胶囊给药,可显著升高他克莫司全血药物谷浓度,合并用药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联合用药2个月后出现一定程度降低,至合用后3个月趋于稳定,提示可能出现耐受性。因此他克莫司合用五酯胶囊时应关注合用2~3个月时段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变化,及时调整剂量,保证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 赵敏, 黄承龙, 黄振光, 钟秋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16-81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方法: 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分析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与急性胰腺炎的相关性。结果: 共检索到SGLT-2抑制剂致急性胰腺炎报告264份,整体SGLT-2抑制剂、卡格列净、恩格列净和达格列净致急性胰腺炎事件的ROR分别为4.95(95% CI:4.37~5.59),4.34(95% CI:3.59~5.24),4.27(95% CI:3.42~5.32)和8.06(95% CI:6.44~10.09)。联合用药分析显示,SGLT-2抑制剂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联合用药致急性胰腺炎的ROR为8.81(95% CI:6.72~11.56),与不联用GLP-1类似物相比ROR增加了99.32%。SGLT-2抑制剂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联合用药致急性胰腺炎的ROR为8.40(95% CI:6.35~11.1),与不联用DPP-4抑制剂相比ROR增加了87.92%。结论: SGLT-2抑制剂可能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联合应用DPP-4抑制剂或GLP-1类似物时,急性胰腺炎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
  • 胡佳琳, 郝喆, 杨颖莹, 王丹, 曾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20-82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诊治的40名AS患者为AS组,另选取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AS患者均接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治疗,疗程24周。比较2组患者外周血清DKK-1、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amino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INP)、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ing 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CTX-1)]、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S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疾病活动度、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DKK-1、骨代谢指标、ESR及CRP水平。分析AS组患者DKK-1及骨代谢指标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的关系。结果: AS组患者血清DKK-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TX-1、OC及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AS组患者治疗24周后,CTX-1、TNF-α、BASDI、ESR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而DKK-1、IL-6、OC及PINP变化不明显(P>0.05)。AS组患者血清CTX-1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而DKK-1、OC、PINP水平与ESR、CRP、BASDI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AS患者存在骨代谢的紊乱;DKK-1参与AS新骨形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有效控制AS炎症,改善骨代谢,但不能上调DKK-1的表达。
  • 徐鹏, 殷应传, 张国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24-827,8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老年患者特别是老年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病例合计17 132例,低血糖组47例,非低血糖组17 085例。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低血糖组和非低血糖组进行1:1匹配。匹配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釆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成功44对病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用药种数、糖尿病、危重症、激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肝功能异常等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OR=3.361,95% CI:1.122~10.072,P<0.05)和肝功能异常(OR=8.671,95% CI:1.439~52.243,P<0.05)。结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和肝功能异常为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激素对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有肝功能损伤等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在使用对血糖有影响的非降糖药物时,要密切关注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 张颖, 曾小慧, 万小敏, 易利丹, 彭烨, 王李婷, 秦淑霞, 申亚男, 谭重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28-8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评价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ABCP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经济性。方法: 根据IMpower150临床试验,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建立Markov模型。模型包括疾病未进展、疾病进展和死亡3个健康状态。模型的主要结果为总成本、生命年(life-year,LY)、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Y,QALY)和增量成本效用比,还进行了一元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基线分析结果显示:接受ABCP方案治疗比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BCP方案)治疗的患者增加了0.41 QALYs(0.45 LYs),相应的总成本也增加了690 997元;增量成本效用比为1 688 482元/QALY(1 519 390元/LY)。一元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对增量成本效用比影响最大的参数是阿替利珠单抗的每周期成本。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增量成本效用比大于意愿支付阈值(212 676元/QALY)的概率为100%。结论: 与BCP方案相比,ABCP方案治疗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不具有经济性。
  • 金子妍, 罗敏, 田燕, 杨甜, 秦舟, 徐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33-83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PCSK9抑制剂治疗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FH)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以及临床试验注册平台Clinical Trials.gov,筛选并纳入PCSK9抑制剂治疗FH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评价研究质量和提取资料。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RCT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11项RCT,共计2 45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2~78周。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PCSK9抑制剂可降低FH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47.03%(95% CI:41.29~52.77,P<0.05),并显著改善其他7项血脂指标;且12周时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ter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eFH)患者LDL-C降幅大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mozygous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HoFH)患者[(46.66%,95% CI:40.67~52.65)vs.(32.80%,95% CI:23.03~42.56),P<0.05]。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严重治疗相关不良反应(SAEs)方面,PCSK9抑制剂组与安慰剂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鼻咽炎、注射部位反应、流感、神经系统反应和疲劳;其中PCSK9抑制剂相关神经系统反应(RR=1.65,95% CI:1.05~2.57)、疲劳(RR=2.81,95% CI:1.17~6.74)发生率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PCSK9抑制剂可显著改善各项血脂指标,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胡雪, 曹雪, 宋燕青, 李艳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40-8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致SJS/TEN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26例不良反应,其中,男性15例(57.69%),女性11例(42.31%);年龄最小5岁,最大85岁,中位年龄61.5岁;SJS 9例(34.62%),TEN 17例(65.38%);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3 d内的13例(50.01%);临床表现以皮肤伴有或不伴渗出多型红斑、斑丘疹为主的皮疹伴发热、口腔、生殖器和或眼黏膜破溃,随着病程进展进而出现皮肤水疱破裂及脱落,常伴有继发性感染及多脏器损害,以肝肾损害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SJS/TEN的风险,医务人员应了解其发病特点及早期鉴别SJS/TEN症状,一旦发生应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尽早给予对症治疗,降低SJS/TEN的病死率,加强后期随访及患者用药教育。
  • 药学实践
  • 崔向丽, 王应楷, 韩宝峰, 张志琪, 郭明星, 徐菀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46-84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比较临床药师参与和未参与华法林标准化教育对肺栓塞患者华法林抗凝认知度的影响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确诊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年龄大于18岁的患者,服用华法林≥ 3个月,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控制目标为2.0~3.0。依据此次入院前是否接受过临床药师主导的标准化教育进行分组,分为标准化教育组与非标准化教育组。设计华法林认知度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测,比较2组患者在抗凝监测、服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发生及处理等方面的认知差异。结果: 自行设计的华法林认知度问卷信度良好,Cohen's kappa值为0.89;效度检验经专家组审议后查验通过。共纳入237例服用华法林的PTE患者,其中标准化教育组113例,非标准化教育组124例。标准化教育组问卷总分平均16.20±1.59,非标准化教育组10.51±4.02;标准化教育组的规律服药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标准化教育组。在非标准化教育组中,接受常规医护人员教育患者85例,从未接受教育组39例。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PTE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抗凝认知度,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 杨雅麟, 林平, 杨烁, 张威, 刘方, 崔茜, 陈伟, 刘诗卉, 甄健存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50-854,86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较全面了解北京地区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现状,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构建有效的用药纠纷防控措施。方法: 对北京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登记的结案日期在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全部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对60件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调解案例的分布特点、药品种类、过失原因等进行多角度分析,探讨纠纷防控措施。结果: 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大多发生在三级医疗机构(56.7%);患者女性(65.0%)多于男性(35.0%);抗感染药物用药纠纷发生较多的科室排名前四分别是呼吸内科、儿科、急诊科、耳鼻喉科;引发用药纠纷的药品种类主要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过失原因主要为超剂量(18.9%)、用药禁忌(17.2%)、无适应证用药(17.2%)、未询问过敏史(10.4%)等。结论: 应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感染药物用药相关问题的重视,按照有关规范标准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在各环节建立防控措施,加强抗感染药物处方审核与点评,有效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作用,减少患者用药风险与纠纷的发生。
  • 综述
  • 郭朋朋, 刘亚妮, 师少军, 张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55-85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实体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常规血药浓度检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现实要求。出现了患者血药浓度在治疗窗内,但仍然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等临床不良事件的现象。淋巴细胞是免疫抑制剂作用的靶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证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内药物浓度比全血药物浓度更能准确反映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效应。然而影响PBMCs内药物浓度的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在对现有的研究进行查阅并总结后,得到了目前已知的影响因素包括代谢酶、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以及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代谢酶和转运体的活性改变从而引起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本综述对代谢酶以及转运体对PBMCs内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展开讨论。
  • 厉星, 赵蕊, 应苗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60-86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妊娠期内,精神疾病的治疗面临两难处境。一方面,妊娠期很多精神疾病(如双相障碍)的新发/复发风险显著高于非妊娠期,药物治疗对于很多患者而言是必需的;另一方面,很多患者及医生担心,用药可能造成种种不良后果,特别是对胎儿造成畸形、早产、神经发育受损等。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外精神科相关专家小组发布的指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妊娠期用药分级、Gerald G等主编的《妊娠期和哺乳期用药》及近年来的最新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对精神药物在妊娠期使用的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合理参考。
  • 药物警戒
  • 王冬雪, 张金芳, 张国强, 李艳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8): 867-86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08.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