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22期 刊出日期:2021-11-30
  

  • 全选
    |
    专栏
  • 陈张勇, 陈亚玲, 沈佳钰, 章晓茜, 邓恬, 吴秀华, 黄明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273-227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医院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体系,规范医院药师培训,提升见习药师岗位胜任能力,以达到医院药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方法:借鉴国内外现有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相关经验,结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实际情况,经研究制订初步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关培训标准、培训方案、考核标准及考核方式。结果:初步制订完成《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大纲》和《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并按培训大纲开展相应培训工作,初步构建该院见习药师岗前规范化培训体系。结论:本研究为该院逐步构建完整的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打下了基础,也为我国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的推广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 研究论文
  • 王曦悦, 李春燕, 董馨, 赵鹏伟, 马飞祥, 薛培凤, 陆景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278-22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考察蒙药塔布森-2(tabson-2 decoction,TBD)中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异绿原酸C、1,5-二咖啡酰奎宁酸、咖啡酸、3-羟基肉桂酸、二氢咖啡酸8个苯丙素类成分的肠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肠吸收液中8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计算各成分在各肠段的累计吸收量、吸收速率常数和表观渗透系数。结果:在同一浓度下8个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基本为空肠或十二指肠,吸收方式为主动转运和被动扩散相结合。结论:肠道对TBD中8个苯丙素类成分均有肠吸收,空肠和十二指肠可能是其主要吸收部位。本研究可为TBD的药物临床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李爱红, 张宇, 陈瑞, 汤磊, 王忠元, 廖伟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285-229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测定抗肿瘤化合物LWK-34经灌胃和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血浆的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在大鼠体内的可能代谢产物,为该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价及后续化合物结构修饰提供基础。方法:大鼠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剪尾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检测大鼠体内LWK-34的血药浓度,GraphPad Prism 7.0软件绘制药时曲线,并用DAS 2.0软件进行动力学参数拟合,计算主要的药动学参数。同时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比分析空白血浆和血浆样品的总离子流图,结合UNIFI代谢产物预测、筛查软件,对经大鼠灌胃后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结果:LWK-34体内吸收较慢且消除速率快,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仅为3.38%。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血浆样品与空白血浆总离子流图,共推测出5个可能的代谢产物。结论:这是较为系统地对LWK-34进行药动学和体内代谢产物鉴定的报道,通过参考药动学数据及推导出的可能代谢产物,为深入了解LWK-34的体内代谢规律及后期结构修饰提供依据。
  • 张鑫, 孙敬蒙, 宁劲涛, 莫一燕, 贾珍珍, 张炜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292-22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并优化5-氨基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5-ASA-SLN)的处方组成及工艺参数,以提高5-氨基水杨酸(5-ASA)溶解度,并对其进行表征。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5-ASA-SLN,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最佳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参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 spectrometer)、差示量热扫描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对5-ASA-SLN进行表征并验证其形成。测定5-ASA及5-ASA-SLN的饱和溶解度,并探讨其体外释药机制。结果:确定5-ASA-SLN最佳处方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为5.32∶1、混合乳化剂与脂质比为7.38∶1、药脂比为1∶20;优化后最佳处方的5-ASA-SLN平均包封率为90.15%,与预测值偏差为2.15%,平均粒径为(124.7±2.62)nm,分散系数为0.32±0.02,Zeta电位为(-15.0±0.8) mV,呈类球形,外观圆整。将5-ASA制备成5-ASA-SLN后其在纯化水和pH 7.8~8.0含胰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分别提高了33.12倍和16.6倍,体外释药模型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经优化后的5-ASA-SLN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显著提高了5-ASA的溶解度,且具有缓释效果。
  • 马家宝, 李文莉, 陈勇, 潘绍棉, 程纬民, 杨杨, 杨正腾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00-230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开展毒结清丸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其肝脏毒性评价,为毒结清丸在临床用药安全方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暴露在不同浓度毒结清丸水溶液中,绘制最佳"浓度-死亡率"效应曲线,计算毒结清丸对斑马鱼的最大非致死浓度(MNLC)和LC10,并对其急性毒性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斑马鱼肝脏面积、肝脏不透光度、卵黄囊面积和肝脏病理切片来评价毒结清丸对斑马鱼的肝脏毒性。结果:毒结清丸对斑马鱼的MNLC为674 μg·mL-1,LC10为741 μg·mL-1,毒性靶器官为肝脏;毒结清丸对斑马鱼肝脏面积和肝脏不透光度均没有明显影响,674 μg·mL-1和741 μg·mL-1质量浓度组可诱发斑马鱼卵黄囊吸收延迟;肝脏病理学分析显示,给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MNLC和LC10的浓度下,毒结清丸仅引起卵黄囊吸收延迟;斑马鱼肝脏面积、肝脏不透光度和肝脏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
  • 潘小虹, 邵敏芳, 王露玉, 李青, 朱维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05-231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MAPK信号通路和T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子宫肌瘤组和子宫肌瘤+GZFLc组(n=20)。通过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构建子宫肌瘤模型。桂枝茯苓胶囊灌胃干预,剂量为1 000 mg·kg-1。检测各组小鼠激素水平、子宫系数、雌二醇(E2)、孕酮(P)、促卵泡激素(FS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附睾蛋白4(HE4)、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RK1/2、p38 MAPK蛋白表达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3+比例和CD4+/CD8+水平。结果:3组大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组大鼠血清中E2[(782.45±65.38) pg·mL-1]、P[(57.11±5.84) ng·mL-1]和FSH[(6.24±0.61) IU·L-1]、子宫系数(15.36±1.92)、ICAM1(1.82±0.15)、HE4(1.19±0.12)、Ki67(0.74±0.07)、MMP2(0.62±0.06)、ERK1/2(1.28±0.11)、p38 MAPK(1.10±0.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3+[(34.58±2.35)%]和CD4+/CD8+(1.17±0.2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GZFLc组的E2[(437.62±41.49) pg·mL-1]、P[(46.52±4.57) ng·mL-1]、FSH[(4.85±0.46) IU·L-1]、子宫系数(8.25±1.04)、ICAM1(0.76±0.07)、HE4(0.71±0.07)、Ki67(0.32±0.03)、MMP2(0.27±0.03)、ERK1/2(0.52±0.05)和p38 MAPK(0.56±0.05)水平显著低于子宫肌瘤组,CD3+(42.44±3.76)和CD4+/CD8+(1.85±0.31)水平显著高于子宫肌瘤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可抑制子宫肌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MAPK通路,提高CD3+、CD4+/CD8+的水平。
  • 陆娟, 曹军华, 吕志刚, 何婧, 张俊卓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11-23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超高相液相色谱-生物化学检测(UPLC-BCD)分析方法快速筛选丹参、远志、蕲艾药材中凝血酶抑制剂,为中草药中生物活性成分的辨识提供一种便捷的技术手段。方法:运用UPLC分析技术,采用Xtimate UHPLC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 μm),柱温30 ℃,流动相为甲醇(B)-0.1%甲酸水溶液(A),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6 nm,体积流量0.2 mL·min-1。以比伐卢定作为阳性对照,考察酶反应条件,建立UPLC-BCD分析方法检测3种药材提取物与凝血酶反应前后色谱特征图谱及酶反应产物的差异,评价3种药材凝血酶抑制作用、快速筛选所含酶抑制剂,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方法鉴定酶抑成分。结果:丹参、远志和蕲艾均具有较好的凝血酶抑制作用,检出丹参和远志中7种酶抑制剂,初步鉴定为丹酚酸A、迷迭香酸、丹酚酸B、西伯利亚远志呫吨酮B、远志山酮Ⅲ、3,6’-二芥子酰基蔗糖、细叶远志苷A。蕲艾色谱峰在反应前后无明显变化,其酶抑制活性可能来源于色谱图未显示的其他成分。结论:建立的UPLC-BCD方法能够快速辨别复杂基质的酶抑制作用及酶抑制剂,为中草药中生物活性成分的快速筛选提供了快速、便捷的分析手段。
  • 药物与临床
  • 商晶媛, 刘一, 王向宇, 梁馨玉, 刘彦国, 樊榕榕, 黄琳, 封宇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15-232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在胸部术后乳糜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数据库,以"乳糜胸"、"生长抑素"、"奥曲肽"等中文检索词以及对应的英文检索词"chylothorax"、"somatostatin"、"octreotide"等为关键词,检索时限截至2021年4月22日,纳入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治疗胸部手术后乳糜胸的相关病例报告及研究。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包括4篇实验性研究及28篇描述性研究,共计345例胸部术后乳糜胸患者。实验性研究包括2项随机对照试验及2项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均表明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有利于减少乳糜流出量,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描述性研究包括9篇病例系列分析及19篇病例报告,结果显示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明显减少乳糜流出量的成功率为82.8%~100%。最常用的给药方案为:持续静脉输注生长抑素6 mg·d-1,分1~2次给药;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奥曲肽每次100 μg,2~3次/天。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结论:在饮食管理等保守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或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作为术后乳糜胸的一种治疗选择。
  • 张琪琳, 丁玉峰, 秦琰杰, 戴冰, 舒亚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22-232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脂质体阿霉素+贝伐珠单抗+卡铂(CD-BEV)化疗方案与吉西他滨+贝伐珠单抗+卡铂(CG-BEV)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经济性。方法:基于已发表的一项Ⅲ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疾病发展过程建立Markov模型,将患者的疾病发展过程分为无进展状态、进展状态和死亡状态,对CD-BEV方案与CG-BEV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并对模型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根据Markov模型分析结果,CD-BEV方案对比CG-BEV方案的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值为565 409.69元/QALY,高于中国居民意愿支付阈值(217 341.00元/QALY)。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聚乙醇脂质体阿霉素成本、无进展状态效用值、进展状态效用值对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大;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ICER值大于WTP(3倍GDP)的概率为100%。结论:与CG-BEV方案相比,CD-BEV方案治疗复发性卵巢癌不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 刘玉玲, 郑淑芬, 钟诗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28-233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检测和分析度拉糖肽的安全信号,为度拉糖肽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法(ROR)和比例报告比法(PRR)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上报的度拉糖肽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信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在纳入的72 189例报告中,女性(52.2%)略多于男性(42.9%),年龄主要集中在41~80岁,利用ROR法和PRR法筛选后获得145个共同信号,经系统器官分类(SOC)后主要集中在胃肠疾病、一般疾病和给药部位反应,其中运动亢进性心脏综合征(PRR=269.8,ROR=270.0)、剂量不足(PRR=144.2,ROR=148.9)、糖尿病肌萎缩(PRR=95.4,ROR=95.5)、BMI异常(PRR=70.9,ROR=70.9)和梗阻性胰腺炎(PRR=52.2,ROR=52.2)为中等强度信号,其余为弱信号。与甲状腺肿瘤(降钙素水平升高、甲状腺肿块、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髓样癌)、胰腺炎(血淀粉酶升高、血脂肪酶升高、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胰腺炎、水肿性胰腺炎)和胰腺肿瘤(胰腺肿块、胰腺肿瘤、胰腺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相关的指标和疾病,均是度拉糖肽的安全信号。结论:度拉糖肽可能会增加胰腺炎、甲状腺和胰腺肿瘤的发病风险,此类不良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应慎用。
  • 曹原, 郅莉莉, 王倩, 张剑桥, 李玉运, 庞晓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34-23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观察变应原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注射后出现的全身不良反应,分析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以便更安全地实施SCIT。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淄博市中心医院过敏门诊行SCIT后发生全身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39例患者的16 337次注射中,共16例患者发生了18次全身不良反应,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以皮肤、结膜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中Ⅰ级6次,Ⅱ级8次,Ⅲ级4次。速发型反应16次,迟发型反应2次。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共17次。10岁以下儿童易发生全身不良反应,sIgE 4级以上的患者易发生重度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全身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初始治疗剂量快速上升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多为速发型反应,低龄、伴多种过敏性疾病、感染、接触变应原、剧烈运动、情绪应激等都是诱发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医护人员应在每次注射前询问患者的病史以及与危险因素相关的生活史。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前次注射时的反应等及时调整变应原剂量,提高临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鉴别和处理能力。
  • 邓银华, 覃文杰, 颜素岚, 唐波, 肖意川, 戴迎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38-234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致慢性心力衰竭(CHF)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内分泌激素、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将 ACEI/ARB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F),神经内分泌激素如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6 min步行距离(6MWT)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F、6MWT明显升高,LVEDD、LVESD,PRA、AngⅡ、ALD、NE、ACTH水平,MLHFQ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LVEF和6MWT较高,PRA、AngⅡ、ALD水平及MLHFQ量表中身体领域及总分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可以调节冠心病致CHF老年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提高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
  • 张雨昇, 罗雪梅, 成晓亮, 李美娟, 张晋萍, 丁选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42-234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估接受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重症感染患者多黏菌素B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0名重症感染患者(CRRT组8人,非CRRT组22人)接受静脉用多黏菌素B治疗48 h后测定多黏菌素B谷浓度(Cmin)、中浓度(C1/2t)和峰浓度(Cmax),收集2组患者临床信息,并分析CRRT对药物浓度、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CRRT组CminC1/2tCmax分别为(0.983±0.872)μg·mL-1、(2.141±1.116) μg·mL-1、(4.644±1.597) μg·mL-1,非CRRT组分别为(2.333±0.967) μg·mL-1、(3.502±1.191) μg·mL-1、(7.252±2.272) μg·mL-1,2组间各浓度差异显著(均P>0.01)。疗效方面,CRRT组临床有效率(25.0%)低于非CRRT组(40.9%),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RT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关系(P>0.05),非CRRT组Cmax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的Cmax最佳阈值为8.352 μg·mL-1。不良反应方面,CRRT组和非CRRT组皮肤色素沉着发生率分别为25.0%和9.1%(P>0.05),非CRRT组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率为54.5%,均与血药浓度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CRRT会降低多黏菌素B的血药浓度,非CRRT组中Cmax浓度与临床疗效相关。对接受多黏菌素B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有必要的,特别是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
  • 王延鹏, 宋超, 管玉瑶, 郑磊, 杨静, 苏茂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48-235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国内眼用制剂临床试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我国眼用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收集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的所有眼用制剂项目信息,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临床试验项目登记的剂型与数量、申办者、研究分期、适应证、创新药研发现状、临床试验药物上市情况、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信息,分析国内眼用制剂临床试验的特点。结果:(1)平台共登记了73项临床试验;(2)药物剂型以注射剂及滴眼剂为主;(3)适应证以黄斑水肿、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变为主;(4)创新药物共有12种(2种为化学药物创新药、10种为生物制品创新药),8种生物制品通过抗VEGF治疗眼底病变;(5)承担项目数量前3位的申办者中,2个为国内企业,1个为外资企业;(6)除创新药物外,其余24种临床试验相关药物中,有7种药物已完成试验并于国内上市;(7)国际多中心试验共14项,其中由国内企业申办的仅2项。结论:我国眼用制剂的项目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其中治疗眼底疾病的生物制品为研发热点;国内企业申报项目数量较多,但国内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试验仍需提升。
  • 王珺, 邹东娜, 张文, 侯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53-23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Scopus、ScienceDirect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 2021 年4月),收集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的病例报道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10例(71.4%),女性4例(28.6%);所有患者中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83岁,中位年龄56.6岁。万古霉素暴露至发生血管炎的时间为1~27 d,多发生在7~15 d(9例)。14例患者均出现皮肤病变,表现为紫癜和(或)皮疹,其中累及四肢4例、下肢7例。13例进行了病变部位皮肤活检,12例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1例示狼疮样综合征。诊断血管炎后,14例患者均停用万古霉素,其中11例换用其他抗感染药物,4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局部使用类固醇,14例患者均痊愈。结论:万古霉素相关血管炎多发生在用药后7~15 d,以男性患者居多,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和皮疹,多累及下肢,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及时停药均预后良好。
  • 药学实践
  • 田如新, 韩俊萍, 张行飞, 李朋梅, 张相林, 陆进, 樊碧发, 覃旺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59-236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北京地区疼痛专业联合培养临床药师模式的前提条件和所面临的困难,以期为临床药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方法:查看学员在各基地的轮转计划,分析单基地与多基地培养模式是否能覆盖培训大纲重点要求的病种;考察联合培养模式对疼痛专业学员的案例考核和培训过程评分的影响;对已经参加多基地联合培养的20名疼痛专业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联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劣势。结果:参与联合培养的3家培训基地在疼痛治疗领域各有特色,但各个基地均难以独立完全满足教学大纲的培训要求。多基地联合培养在优势学科互补、优势师资互补、优势资源互补方面优势明显,联合培养可使学员全面掌握诊疗知识和实践技能。联合培养不能显著提升培训学员的案例考核成绩,但对培养过程成绩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95.66±2.67) vs.(90.11±5.58),P=0.016]。参加多基地联合培养的2期学员共有20名,问卷收回20份。学员对联合培养模式的综合满意度为100%;各分项调查中,在联合基地学习诊疗知识的满意度最高,为95%,前往联合基地的通勤压力的满意度最低(30%)。结论:疼痛专业临床药师的多基地联合培养模式弥补了各基地的缺点和不足,让学员能够全面掌握疼痛相关诊疗知识与实践技能,达到优势学科共享、优势资源共享、优秀师资共享的目的。但学员的通勤压力是联合培养模式面临的最大难题。
  • 谷尚军, 邹品文, 刘婷, 牟宁波, 周云莉, 赖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63-236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评估其应用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以智能二级库为基点制定完整效期管理体系方案并严格执行,统计2020年下半年体系实施前后的月度质量指标并比对,评价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的价值。结果:体系实施后,PIVAS近效期药品品种数量显著减少,强化了效期意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幅提高。结论:基于智能二级库的效期管理体系使药品有效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 刘世贤, 王凯旋, 窦蕾, 史钊, 李顺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68-2374,23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及CiteSpace软件探索国内外药物经济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为国内外文献检索平台,检索药物经济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国家或地区、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和时间演化分析,绘制并比较国内外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国内外文献1 509篇和 1 556篇。国内核心作者和研究机构的数量远低于国外,缺乏对外学术合作,国际影响力不足。国内发展趋势与国外基本一致,研究热点集中于成本效用分析、模型、健康效用值、质量调整生命年、安全性、有效性、随机对照试验、Ⅲ期临床试验等。热点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为主。结论:虽然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起步较晚,但紧随国际发展趋势,各类评价方法、模型及热点疾病逐渐爆发并成为研究热点。
  • 徐兆景, 陈健媚, 杨丽琴, 辛海辉, 陈新莉, 刘伟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75-237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医嘱智能审方系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以广州市天恒信息科技公司药慧士智能互动审方为平台,科学制订审方规则和流程及规则重置,设置问题医嘱分级。调取门诊和住院部智能审方系统应用前2018年10-12月总医嘱数199 895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10-12月实施智能审方系统后的总医嘱数203 480例为分析组,对2组问题医嘱数进行分析比较,统计2组问题医嘱及干预情况。结果:在对照组发现问题医嘱数15 212例,占总医嘱7.62%。其中西药问题医嘱10 189例,中药5 023例;分析组发现问题医嘱数5 086例,占总医嘱2.50%。其中西药问题医嘱3 383例,中药1 703例,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嘱智能审方系统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能明显降低问题医嘱或处方的发生,并且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拦截,从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给患者提供更简单、便捷和安全的药学服务。
  • 综述
  • 周远非, 金勇, 金光玉, 孙丹丹, 孙景鑫, 全姬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79-23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采用传统的手术、化疗等治疗手段无法完全根除或杀死肿瘤细胞,且易发生转移和复发等现象。由于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可通过破坏目的蛋白mRNA的完整性,达到抑制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且siRNA因其高效性、特异性特点以及作为基因药物的巨大潜力,备受研究者的青睐。本文就小干扰RNA技术的作用机制、小干扰RNA药物传递系统及其在抗肿瘤领域的相关应用进行综述。
  • 药物警戒
  • 宁燕, 何为, 陈玲, 周良注, 孙树茂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22): 2385-238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2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