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41卷, 第14期 刊出日期:2021-07-30
  

  • 全选
    |
    专栏
  • 李伟, 施慧, 丁锦希, 李明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379-13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对英国癌症药物基金(Cancer Drugs Fund,CDF)纳入补偿的抗癌药物品种进行分析,为我国探索建立包括抗癌药、罕见病用药在内的特殊品种独立基金补偿模式的品种遴选提供参考。方法:基于英国国家卫生和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公布的技术评估指南与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列出的英国癌症药物基金清单,对27个癌症治疗药物的适应证、疗效特征、成本效益、公示价格和治疗费用5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DF纳入的抗癌药物均为英国发病率较高癌症的治疗药物,多数药物(85.4%)是评估为具有创新性、治疗生命终末期疾病的药品,且治疗的适应证(61.0%)存在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大多数抗癌药物的成本效益高于常规阈值,仅有7.3%的药品经证据审查小组评估认为成本效益在常规阈值范围内。所有药品的日治疗费用或疗程费用均高于英国国民的每日或每月可支配收入。结论:对我国部分省市医疗保障部门探索高值药品独立基金补偿模式而言,借鉴英国CDF品种选择的经验,在药品遴选上应该坚持"临床导向",同时考虑与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衔接,选择价格较高、治疗费用昂贵的药品。
  • 研究论文
  • 张昆, 熊磊, 程欣, 李亶烨, 孙杏倩, 马云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385-138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以黏附性及稳定性为主要的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制备处方;在此基础上以丁香酚为指标成分,通过HPLC法对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的体外释放规律进行探索。结果: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制备的较优处方为卡波姆0.2 g、丙三醇0.9 g、pH 6.5、苍艾油传递体3.75 g、生理盐水1.5 g;影响因素考察结果显示对凝胶中丁香酚含量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单次给药24 h后无皮肤刺激性;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显示苍艾油传递体凝胶组在72 h时药物的累积释放率达80.73%,显著高于苍艾油普通凝胶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研磨法制备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制备工艺简单,制得的苍艾油传递体凝胶具有良好的皮肤相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苍艾油中成分的累积释放量,是一种具有潜力的苍艾油脂质载体经皮给药制剂。
  • 王冬睿, 范蕾, 常福厚, 王敏杰, 高峰, 赵雪, 杨艳, 何春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390-139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山沉香(Syringa pinnatifolia.)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isolariciresinol,SECO]含量和总木脂素含量。方法:采用95%乙醇对山沉香加热回流提取,采用醋酸乙酯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SECO含量。色谱柱:Agilent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甲酸溶液,流速:0.5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0 nm。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SECO为标准品,于280 nm波长处测定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含量。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中,SECO质量浓度在0.028~0.280 m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 838.6X+59.354(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n=9)为99.27%,RSD为1.55%(n=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SECO质量浓度在0.002 6~0.084 0 mg·mL-1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21.393X+0.03(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1.12%(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可靠,适用于山沉香醋酸乙酯提取物中总木脂素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 杨阔, 高茸, 王镜, 朱君君, 申宝德, 袁海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395-13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iopsoralen,IPO)在雌雄大鼠体内药动学和组织分布特征,探讨性别差异对IPO体内吸收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单次灌胃给予雌雄大鼠80 mg·kg-1IPO溶液,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点雌雄大鼠血浆和主要脏器(肝、肾、心、脾、肺)中IPO的含量,应用DAS 2.0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药动学结果发现,雌雄大鼠血浆中IPO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雌鼠血浆中AUC显著高于雄鼠。组织分布结果发现,IPO在雌雄大鼠肝肾组织中暴露量高于其他组织,其中IPO在雌鼠肝脏中AUC0-t为(1 439.08±84.27) mg·h·L-1,显著高于雄鼠(1 239.55±26.25) mg·h·L-1P<0.05)。结论:IPO在雌雄大鼠体内进程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雌性大鼠血浆和肝组织中暴露量显著高于雄鼠,这可能是IPO易引起雌性大鼠肝损伤的原因。
  • 才真, 何占坤, 邹江, 王东强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00-1405,14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CAG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酶素300 mg·kg-1)、苦参碱高剂量组(200 mg·kg-1)、苦参碱低剂量组(100 mg·kg-1),每组10只。灌胃给药,连续治疗8周后,于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并进行病理程度分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胃黏膜匀浆液中白细胞介素I 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胃黏膜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NF-κB)基因表达。结果:各给药组大鼠胃黏膜病变有显著减轻,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固有腺体萎缩程度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GAS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SS含量则出现显著降低(P<0.01);苦参碱高、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苦参碱高剂量组大鼠胃黏膜TLR4、MyD88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苦参碱低剂量组TLR4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苦参碱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持续活化及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高表达,减轻CAG炎症反应,阻止炎症细胞对胃黏膜造成的损伤,发挥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 张宏, 张宇, 曹钰羚, 朱可敬, 王雄, 陈永刚, 吴金虎, 孟军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05-140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复方足疡平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皮肤溃疡模型组、凡士林组、足疡平组、rhEGF(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组,每组10只。大鼠糖尿病模型通过高脂高糖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50只大鼠背部制造皮肤溃疡创面,各组给与相应药物外敷创面。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分别在治疗第7,14天时采集创面肉芽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Western blot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干预治疗第7,14天时,与皮肤溃疡模型组比较,足疡平组和rhEGF组能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率(P<0.01),而凡士林组大鼠创面愈合率与皮肤溃疡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足疡平组和rhEGF组大鼠创面组织胶原纤维沉积、毛细血管、肉芽组织生长均明显增加;足疡平组能显著降低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VEGF蛋白表达(P<0.01),rhEGF组在第7天时NF-κB p65蛋白表达与皮肤溃疡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方足疡平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中RAGE、NF-ΚB p65表达,促进VEGF的表达相关。
  • 李新, 王晓兴, 王丽薇, 陈志豪, 王晴, 高爱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10-141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多拉菌素(doramectin,DRM)在体内、体外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DRM处理Eca109和EC9706细胞,检测细胞在24,48,72 h存活率;药物处理48 h后,观察两种细胞的细胞形态变化,细胞迁移增殖能力;药物干预48 h后,检测Eca109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Cytochrome-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探究在体内DRM对食管癌是否有凋亡作用,建立裸鼠荷瘤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情况。结果:DRM能抑制Eca109和EC9706细胞增殖,并以浓度依赖方式诱导其发生凋亡(P<0.01),同时抑制细胞迁移(P<0.05)。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DRM处理后Eca109和EC9706细胞体积缩小、染色质浓缩并出现凋亡小体,而且Eca109细胞经40 μmol·L-1 DRM处理后,其凋亡率(34.02±2.03)%显著高于对照组(2.98±1.57)%(P<0.001)。同时Eca109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M期(P<0.01),Bax表达量上调而Bcl-2表达量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ytochrome-c、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体内同样可以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作用(P<0.05),并促进凋亡蛋白表达,但在转录组测序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RM在体内和体外均能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信号通路转录后调控或翻译后调控相关,DRM可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有效药物。
  • 刘群, 王磊, 肖云娜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17-14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电雾式检测器同时测定川芎茶调颗粒中阿魏酸、甘草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10 mmol·L-1甲酸铵(A)-80%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量1.0 mL·min-1,柱温35℃,CAD雾化器温度为35℃,采集频率10 Hz,过滤常数5.0。结果:阿魏酸、甘草酸、阿魏酸松柏酯、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55~17.50(r=0.999 9),5.90~295.00(r=0.999 9),2.51~125.50(r=0.999 9),5.02~251.00(r=0.999 9),4.99~249.50(r=0.999 9),1.03~51.50(r=0.999 8)及0.59~29.50 μg·mL-1r=0.999 8)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8%,97.76%,97.54%,98.09%,97.98%,97.89%及98.05%,RSD(n=6)分别为0.96%,1.50%,0.84%,1.49%,1.50%,1.37%及1.65%;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溶液稳定性均符合规定。10批样品中上述7个成分含量范围分别为0.45~0.60,4.93~6.20,2.01~2.73,2.63~3.43,4.72~5.70,1.13~1.84及0.38~0.52 mg/袋。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本方法准确性好,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川芎茶调颗粒中多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 曾艳玲, 盘赛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23-142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制备盐酸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沉淀法制备纳米混悬剂,以粒径、多分散性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优化纳米混悬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拟中心复合设计,对处方用量进行优化设计。采用扫描电镜、差式扫描量热法和粉末X射线衍射法对固化后的粉末进行表征,高效液相法测定盐酸齐拉西酮体外溶出度。结果:基于纳米混悬技术制备的盐酸齐拉西酮胶囊的体外溶出度与市售胶囊相比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以Soluplus和SDS为稳定剂成功制备盐酸齐拉西酮纳米混悬剂,提高其体外溶出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药物与临床
  • 何姣, 刘晓波, 陈瑞祥, 温瑾, 赵倩, 张清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30-14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s,ATB)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方法:检索CNKI(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数据。风险比(hazard ratios,HR)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项研究,共计2 748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接受ICIs治疗并暴露于ATB的患者OS[HR=1.53,95% CI(1.14,2.05),P=0.005]和PFS[HR=1.35,95% CI(1.09,1.68),P=0.005]显著降低。根据ICIs治疗药物种类、ATB暴露时间窗和ATB用药类型所进行的亚组分析也获得了类似结果。结论:在接受ICIs治疗的NSCLC患者中,ATB的使用与OS和PFS呈负相关。
  • 李吉, 厉伟兰, 牛一民, 邵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38-14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代谢组学挖掘神经保护剂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的回调性生物标志物,从代谢路径角度评价神经保护剂联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Q-TOF)联用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平台,获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数据,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出药物干预后回调的生物标记物及其代谢路径。结果:代谢组学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体内主要呈氨基酸、脂类及能量代谢紊乱,给予不同神经保护剂联用方案后整体代谢轮廓回调,经数据库鉴定和匹配后得到两药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组、两药联用-丁苯酞+单唾液酸组和三药联用-丁苯酞+依达拉奉+单唾液酸组显著变化的共性回调生物标记物及特征性回调生物标记物(溶血磷脂酰胆碱18∶0、色氨酸和苹果酸等)。结论: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可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代谢紊乱恢复。调节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肪酸代谢)和氨基酸代谢(芳香族氨基酸代谢、鸟氨酸代谢)通路等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神经保护机制。
  • 张丹, 陈文倩, 秦伟, 杜雯雯, 张相林, 李朋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46-144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利伐沙班出血患者群体药动学模型并对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93例服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发生出血事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192例次利伐沙班稳态峰谷浓度数据,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并以Bayesian反馈法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分析该群体PK模型协变量与预估药物暴露量的相关性。结果: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可对数据进行较好拟合,协变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清除率(CL)有显著影响,最终模型为CL=77.2×EGFR/71.56θCLcr。协变量e-GFR和年龄影响利伐沙班的估算AUC和峰浓度(Cmax)数值。结论:利伐沙班出血患者群体药动学模型稳定、有效。患者肾功能和年龄影响利伐沙班出血人群体内药物暴露量。
  • 沈江华, 姜睿琦, 刘佳明, 王子民, 褚燕琦, 闫素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50-145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高龄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药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接受骨折手术的75岁以上的患者资料,包括基线特征、长期用药情况及术后谵妄等,按照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分为2组(谵妄组和无谵妄组),分析2组各指标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465例患者,谵妄组34人,无谵妄组431人。用回归模型分析谵妄的高危因素,得到2种预测模型,模型Ⅰ:DIM数量(P=0.001,95% CI:1.392~3.583)和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60 mL·mL-1P=0.032,95% CI:1.084~5.887)有显著性差异,髋部骨折有边缘意义;模型Ⅱ:使用DIM(P<0.001,95% CI:2.315~9.949)和CrCl<60 mL·mL-1P=0.032,95% CI:1.094~5.871)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有边缘意义。结论:长期服用DIM和肾功能异常能是高龄骨折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独立风险因素,药师可加强对术前用药的全面审查,辅助医生预判患者术后谵妄的临床结局,并可做好急救准备。
  • 平泽, 张建军, 陈赫军, 王金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54-146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药、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收集关于我国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0月31。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使用RevMan5.3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2 393例患者,其中胰腺感染组827例,非感染组1 56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AP类型为胆源型(Or=1.42,95% CI:1.11~1.81)、入院时APACHE-Ⅱ评分(MD=2.44,95% CI:1.79~3.08)、入院时Ranson评分(MD=0.74,95% CI:0.54~0.94)、禁食>15 d(OR=3.02,95% CI:1.69~5.40)、胰腺坏死(OR=3.91,95% CI:1.57~3.91)、胃肠功能障碍>5 d(OR=5.49,95% CI:.91~7.70)、糖尿病并发症(OR=3.31,95% CI:2.10~5.21)、机械通气(OR=1.94,95% CI:1.53~2.45)、机械通气时间(MD=9.86,95% CI:9.15~10.56)、外科手术治疗(OR=4.31,95% CI:2.90~6.41)、低氧血症(OR=3.36,95% CI:2.75~4.10)、SIRS(OR=3.84,95% CI:2.55~5.77)、MODS(OR=4.19,95% CI:2.79~6.30)、血清白蛋白(MD=-8.51,95% CI:-9.21~-7.82)、血清肌酐(MD=110.53,95% CI:78.25~142.82)和血钙水平(MD=-0.29,95% CI:-0.37~-0.21)是SAP继发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针对SAP继发胰腺感染危险因素早期予以预防用抗菌药物,以改善预后。
  • 方素君, 蔡金星, 邹奇锋, 王长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61-1466,14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CYP2C19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就诊的ACS患者,排除未行PCI手术、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对568例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其中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252例(占比44.37%),22例因各种原因(包括经济因素等)未接受PCI治疗,最终将230例CYP2C19中间代谢型患者(占比40.49%)随机分配至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并对2组患者进行长达12个月的随访,统计分析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随访1,6,12个月时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稍高于氯吡格雷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有2例发生致命颅内出血事件,可能原因是患者为出血高风险人群。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6例患者发生显著的呼吸困难,导致患者无法耐受均转换成氯吡格雷。结论: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患者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方面,2组患者出血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但替格瑞洛组严重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显著高于双倍剂量氯吡格雷组。基于本研究结果,谨慎建议对于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患者,无出血风险高危因素时,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标准剂量替格瑞瑞洛均可选择;出血高风险人群,建议选择氯吡格雷。对于使用替格瑞洛过程中发生呼吸困难,建议及时更换为双倍剂量氯吡格雷。
  • 药学实践
  • 金奕, 程宗琦, 毛叶勤, 陈琳, 高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66-14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介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于移动互联的药物治疗智能管理平台,为打造患者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健康管理平台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药物治疗智能管理平台规划、设计、具体建设过程和服务内容的介绍,总结分析2年多来的运行实践。结果:该平台从2018年5月试运行到2020年底,就诊人次2 229人,整理用药清单786份,随访患者202人,完成评估表单590份,提供药师建议1 529人次,患者线上咨询1 651次。随机调查286名患者,就诊体验综合满意度100%。结论:药物治疗管理成为当前医院药学服务转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智能化多终端的管理平台成为药师实施药物治疗管理和实现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
  • 奚炜, 梅昭, 谭月晴, 关涛, 邹莉, 邓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70-1475,14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院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的相关性,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控和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某院2016-2020年临床标本分离细菌的耐药率与同期抗菌药物DDDs,利用Pearson分析法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016-2020年检出G-菌排名前4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有所升高;G+菌前3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1,0.925,0.987,P<0.05或P<0.01);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头孢噻肟的DDDs呈正相关(r=0.891,P<0.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DDD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1,1.000,P<0.05);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971,0.972,P<0.01);G+菌耐药率与常用抗菌药物DDDs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G-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加强监管,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
  • 综述
  • 向丽萍, 龚卫静, 刘婉玉, 黄建耿, 斯陆勤, 张玉, 伍三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75-14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也是药物临床试验失败和撤市的主要原因之一。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对多种临床常见真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应用广泛。但随着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其肝损伤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给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带来一定挑战。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肝损伤的影响因素包括药物浓度、年龄、基因多态性、炎症等,发生机制包括氧化应激、胆汁淤积、调节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及脂质代谢异常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三唑类抗真菌药物致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药物肝损伤的深入研究及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药物警戒
  • 石锐, 李一辰, 葛卫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81-148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51岁男性患者,因"腹痛12 d,发热伴咳嗽、痰中带血10 d"就诊于ICU,29 d后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排除其他病因后,考虑由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引起,临床药师建议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和葡萄糖酸钙抗过敏治疗,医师采纳并治疗4 d后,头面部和双上肢水肿完全消失。患者先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9次后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迟发性反应。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血管神经性水肿临床罕见,对患者应用对乙酰氨基酚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 蔡玥, 朱晓冉, 曹格溪, 谢丽丽, 董占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1, 41(14): 1483-148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1.1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