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0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0-04-15
  

  • 全选
    |
    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张泽华, 王乔宇, 赵志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21-7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临床上应用利巴韦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等病毒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从利巴韦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论依据及用药监护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针对不同人群,给出了合理的用药及监护建议。结论:利巴韦林在治疗病毒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临床应用中注意加强药学监护即可,但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其最佳使用剂量、疗程以及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饶跃峰, 郭剑浩, 缪静, 李盈, 姜赛平, 卢晓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26-72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梳理总结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防控下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实践,为疫情特殊时期的医院药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疫情防控政策和要求,结合查阅文献,阐述COVID-19疫情防控时期医院药事管理和药学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探索。结果:COVID-19疫情进入防控的关键时期,医院药学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加强工作防护;从药品供应保障、特殊药品管理、临床试验用药管理、捐赠药品管理、超说明书用药管理等方面加强药事管理工作;积极参与COVID-19诊治医疗活动,重点做好处方审核、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参与MDT讨论,提供用药咨询,开展对COVID-19治疗用药的科普宣传。结论:面对COVID-19突发疫情事件,及时调整医院药学工作应对策略,对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安全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 梁虹艺, 谢又佳, 袁进, 萧伟斌, 季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30-73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分析武汉某新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院院所配备的药品目录和四味专有中药组方,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方面总结了中西药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用药监护要点,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陈雨竹, 陈晓玲, 童荣生, 龙恩武, 李晋奇, 熊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34-7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药学部药学服务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预防方法。方法:结合"预防-预警-干预"的三级干预模式,以不同的目标设置不同水平的预防模式,构建出针对药学服务人员的早期心理预防药事管理模式。结果与结论:通过积极构建早期心理预防药事管理模式并开展相关工作,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期间,保证了药学部药学服务人员在疫情应急中的心理健康,使药学部在疫情中保持稳定的药品供应和为应急救援提供药学服务,促进了药事管理中应急管理的发展与完善。
  • 董杰, 奚鑫, 杜倩, 李文军, 陈诚, 黄贵丽, 刘松青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38-74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12月以来在国内外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氯喹作为一种经典的抗疟药物,因体外试验和临床观察提示具有抗新冠病毒(SARS-CoV-2)活性而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氯喹抗病毒研究现状、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等信息作一概述,以期为其后续抗新冠病毒作用的开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王春晖, 李晓宇, 许青, 吴薇, 李静, 陈璋璋, 叶晓芬, 金知萍, 李晓烨, 吕迁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43-747,7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9年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席卷全球。该病毒为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有较高相似性,被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或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主要通过棘突蛋白介导与宿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侵犯人体。ACE2与COVID-19感染密切相关,既是SARS-CoV-2感染人体的关键靶点,ACE2表达多寡也是影响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靶向ACE2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诸多上市药物和在研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重组人ACE2、Ⅱ型跨膜丝氨酸蛋白酶(type II transmembrane serine proteases,TMSPSS2)抑制剂、特异性中和抗体等都有可能成为治疗COVID-19的可行策略。此外,依据现有证据并不建议合并高血压的轻症COVID-19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轻易停用ACEI/ARB,以免造成血压波动。
  • 宋波, 董士超, 王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48-75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提高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老年患者中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文献,从老年患者的抗病毒药物选择、特殊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等方面总结、分析。结果:药师对老年患者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老年患者由于其特殊性,应强调个体化治疗,加强老年患者的药学监护。
  • 邵明鸣, 赵宏明, 陈久艳, 虞燕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53-75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底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在全球的暴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了一些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其中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需要引起关注。本文将该药在儿童、妊娠期、哺乳期、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使用中应该关注的合理使用内容以及药学监护点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提高该药在临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 研究论文
  • 彭春, 唐玲, 王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57-7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串联技术对三黄片化学成分进行解析鉴定。方法:采用Acquity UPLCTM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对三黄片95%乙醇提取物中各成分进行快速分离;采用配备电喷雾离子源的Waters Q-TOF Xevo G2质谱仪,运用正负离子扫描模式对样品中各成分进行高分辨检测。对于已知成分,根据对照品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裂解规律进行确证;对于未知化合物,则根据其准确的相对分子量、二级特征碎片离子,并进一步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推测。对三黄片各化合物来源也进行了归属。结果:共解析鉴定出28个化学成分,包括8个蒽醌类化合物,18个黄酮类化合物,1个多酚类成分和1个生物碱类成分。结论:UPLC-Q-TOF/MS能快捷、准确地鉴定三黄片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可为三黄片药动学、代谢产物推测、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 曹瑞, 牛江涛, 金辉, 黄钰芳, 余晓晖, 司昕蕾, 辛二旦, 李越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70-774,82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差异,从血清药物化学的角度揭示山茱萸炮制机理。方法:将山茱萸与制山茱萸水提液动物口服给药后制备含药血清,建立并分析比较空白组、山茱萸组和制山茱萸组大鼠血清HPLC特征图谱,确定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移行成分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分析。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山茱萸组新增6个色谱峰,制山茱萸组新增5个色谱峰,两给药组共有色谱峰为11号、12号、13号色谱峰,其中11号和12号色谱峰峰面积存在显著性差异;S-1、S-2和S-3号色谱峰为山茱萸组特有,Z-1和Z-2号色谱峰为制山茱萸组特有。PCA和PLS-DA分析结果显示,山茱萸和制山茱萸组均出现明显的聚类,且两组间分离明显。结论:山茱萸炮制前后血清移行成分存在量与质的显著差异。
  • 尚楠, 张勤丽, 候美娟, 张欣, 田杰, 王燕, 晋月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75-7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建立药物神经发育毒性筛查模型选择可评价药物毒性的指标。方法:以受精后6 h(6 hpf)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E3培养液为溶剂对照组,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暴露液为染毒组。计算受精后24,72,96,110 h的死亡率;受精后48,54,60,72,96 h的孵化率;观察受精后6 d(6 dpf)的幼鱼对强光刺激的惊恐逃避反射、黑暗状态下的运动行为及趋触性。结果:对6 hpf的斑马鱼胚胎染毒,氯丙嗪质量浓度>4.0 mg·L-1、丙戊酸钠质量浓度>2.0 mg·L-1可引起斑马鱼胚胎出现浓度依赖性死亡。氯丙嗪染毒时,与对照组、0.25 mg·L-1染毒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均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丙戊酸钠染毒时,与对照组相比,随浓度增加呈现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先增后降趋势,高浓度组2.0 mg·L-1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和丙戊酸钠染毒时,中间1 min光照期与前3 min钟黑暗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3 min黑暗期与中间1 min光照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丙戊酸钠染毒时各组后3 min黑暗期运动平均速度均大于前3 min黑暗期。结论:药物氯丙嗪和丙戊酸钠可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障碍以及幼鱼神经行为异常,且药物丙戊酸钠毒性大于氯丙嗪。初步认为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其死亡率、孵化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可作为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指标。
  • 黄志勇, 孙凤军, 袁慊, 王瑜, 熊丽蓉, 冯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81-78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sub-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亚-MIC)木犀草素降低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HBE感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抗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临床株E367的MIC值,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亚-MIC木犀草素处理大肠埃希菌对HBE细胞毒性的影响,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4 MIC-1/32 MIC木犀草素对大肠埃希菌的生长没有影响,且能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细胞后其炎症因子IL-6、IL-8、TNF-α水平和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与细菌处理组相比,木犀草素和大肠埃希菌共同处理细胞后其IL-6、TNF-α水平及p-p65/p65、p-IκB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而细胞因子IL-8水平几乎不变。结论:木犀草素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抑制大肠埃希菌对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感染作用。
  • 黄海云, 刘泧澍, 高进贤, 孙全武, 周进, 时荣, 刘波, 杜小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86-79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d(ginsenoside Rd, GSRd)抗乳腺增生和镇痛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雌二醇(E2)和黄体酮诱导雌性未孕大鼠形成乳腺增生模型,给予GSRd干预后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采用扭体和福尔马林舔足法观察GSRd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Rd可明显抑制乳腺组织的增生,升高血清中SOD的含量,增加GSH-px活力,降低MDA的含量(P<0.05,P<0.01);免疫印迹的实验结果表明GSRd可增加BCL-2的蛋白表达(P<0.05,P<0.01),抑制P53蛋白蛋的表达(P<0.05,P<0.01);镇痛实验结果显示GSRd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和福尔马林所致的Ⅰ、Ⅱ相反应均有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GSRd对乳腺增生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增强体内抗氧化能力调节Bcl-2与P53蛋白的表达有关,并对乳腺增生所伴随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 江璐, 蔡冬明, 张海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91-794,7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甘草素对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造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C组:给予甘草素300 mg·kg-1,D组:给予甘草素100 mg·kg-1。末次给药结束12 h后,称取大鼠卵巢质量;采用HE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促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含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芳香化酶(P450arom)的表达量。结果:大鼠卵巢质量测定结果表明,C组较B组大鼠卵巢质量降低(P<0.05)。HE染色结果表明,B组大鼠的卵巢组织形态学出现异常改变,C组较B组卵巢组织形态有明显改善,D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未见明显改善。ELISA结果表明,B组与A组大鼠血清中LH、T、E2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与B组大鼠血清中LH、T、E2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CR结果表明,C组大鼠卵巢组织中CYP19 mRNA含量较B组降低(P<0.05)。WB结果表明,B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arom蛋白表达水平比A组增多(P<0.05);C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arom蛋白表达水平比B组减少(P<0.05);D组与B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arom蛋白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C组大鼠卵巢组织中P450arom蛋白表达水平比D组降低(P<0.05)。结论:甘草素可明显改善来曲唑诱导的多卵巢综合征大鼠的卵巢组织形态,调节性激素分泌,抑制卵巢组织中P450arom的表达。
  • 张永泽, 丁选胜, 杨涓, 郭鲁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795-79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临床药师知识体系标准,为临床药师的培养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梳理出若干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依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设计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35名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咨询。结果:建立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的临床药师知识体系标准。两轮咨询中,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2.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4 3和0.907 7,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68和0.565。结论:专业核心知识是临床药师最应具备的知识,是临床药师培养的重中之重;临床药师的知识结构要由"以化学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医学知识为主";临床药师自身需要注重知识的再生,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本研究专家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协调程度好,建立的知识体系标准能够对临床药师的培养与评估提供依据。
  • 药物与临床
  • 陈芳, 张在丽, 逄晓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00-80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分析了肝移植术后患者连续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vs他克莫司)前3年内的肾功能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肝脏移植中心214名肝移植(LT)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LT后的前3年内均接受以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治疗,收集患者随访期间(6,12,18,24,36个月)各项指标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免疫抑制剂药物剂量及浓度等,比较患者随访期间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接受CNI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后的前3年内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环孢素组患者在移植后半年内即出现肾功能的恶化(P<0.05),而他克莫司组患者肾功能1年后也出现了显著恶化(P<0.05)。结论:与接受基于TAC的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患者相比, CSA组出现肾功能恶化更明显,尤其是在LT后的前6个月。
  • 徐文成, 陈宇凯, 江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06-808,83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心舒微丸,2组疗程均为14 d,于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实验室生化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s-CRP、IL-6、BNP及cTn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的LVEF值和FS值均升高,而LVESD值和LVEDD值均降低(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年随访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心舒微丸联合米力农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利于患者预后,且安全性较高。
  • 药学实践
  • 周鹏翔, 冉晓华, 闫盈盈, 陈逸, 程吟楚, 杨毅恒, 翟所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09-8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自发呈报的不良反应(ADR)数据,分析阿奇霉素(AZM)致ADR的分布和特点,估算ADR发生风险,为其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调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AZM导致ADR的上报数据,采用MedDRA术语集(主要采用SOC、HLT和PT)对ADR描述进行双人标化,定性分析ADR发生特点,定量估算ADR发生风险,根据公式:I=n/[N/(DDD×d)]×100%,假设药品采购量与销售量相等,即N表示5年药品使用量(g),DDD为0.5 g·d-1(静脉)和0.3 g·d-1(口服),疗程为5 d,通过风险比(RR)分析静脉与口服途径ADR发生差异。结果:最终纳入分析ADR报告1 411例(共计2 746例次),5年总采购量为18 471 715.25 g。女性804例(56.94%),主要用药原因为抗感染治疗(95.75%)。ADR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为胃肠系统、皮肤及皮下组织系统和全身性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共收到40例严重ADR,其中6例(15.00%)的患者为儿童,27例(67.50%)的怀疑药品剂型为注射剂,ADR表现主要包括皮疹、速发过敏反应性休克、恶心、肝功能异常和输注部位疼痛等,未收到死亡病例。静脉组ADR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口服组(RR=111.95,[99.66, 125.75]),但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结论:基于北京地区5年ADR监测数据,AZM所致ADR主要发生在胃肠道、皮肤及全身或给药部位,严重ADR较为罕见,安全性良好,静脉途径的ADR发生风险显著高于口服途径。应积极探索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
  • 王胤凯, 孙浩, 王维聪, 樊松, 王佳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15-81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提高某院临床试验整体质量,降低在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诸多混杂因素对临床试验质量的不良影响。方法:该院机构办建立并实施临床试验项目3期质量控制体系,汇总已完成三期质量控制体系的5个项目,对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结果:经过3期质控体系的临床试验项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该体系的实施满足我院机构办对临床试验全流程的监管,为机构办参与临床试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新思路。
  • 吴凡, 谢瑞, 谢升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18-8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调查研究样本医院儿童用药的基本情况以及重点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样本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中1~14岁儿童的用药情况,进行分类、排序、汇总分析,结合说明书,判断其医嘱是否超说明书,并对重点药物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样本医院处方占比最多的药物依次是平喘类药物、头孢菌素以及维生素类药物,处方占比最高的20种药物总权重是72.98%,前20种药物中有19种药物说明书中明确规定了针对儿童的用法用量;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有96.31%的患者用药频率为每天一次,100%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单次用药剂量过大问题,6~12岁患者中有52%的人存在剂量过大问题;阿奇霉素注射剂存在超说明书情况,但基本能做到对症使用,按需给药。结论:样本医院在儿童用药选择方面卓有成效,但在个别重点药物使用上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需要重点关注,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和保障。
  • 张琳, 张冰, 林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23-82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某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为合理用药管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抽取2017年5月1日-2017年11月30日该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例333份,对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品种、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岁,共涉及6种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合格率为94.44%,溶媒选择的合格率是96.30%,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多集中在10~14 d,占55.60%。结论:神经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的不合理问题较少,中药注射剂说明书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
  • 综述
  • 熊晓梅, 李玲, 王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27-83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性肝损伤是常见药源性疾病之一,其临床诊治极为困难,且易发展成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已经发现包括CYP450、UGT、GST、NAT等药物代谢酶类,ABCB1、ABCC2等药物转运体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性肝损伤具相关性。本文将综述药物性肝损伤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以期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及时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 李莹, 李文君, 卢梦情, 席晓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31-834,82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比中日医疗机构制剂的差异,总结日本实践探索的可借鉴经验,以改善医疗机构制剂的供应、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医疗机构制剂在相关概念、监管、配制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日本对院内制剂的监管、配制和使用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探索,其实践经验对我国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结论:我国应灵活调配适用于特殊人群的制剂,对不同的医疗机构制剂进行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注重医疗机构制剂使用环节,以改善医疗机构制剂的供应、安全性和有效性。
  • 药物警戒
  • 丁芸兰, 周玉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7): 835-83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7.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