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0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03-30
  

  • 全选
    |
    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593-60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医院药学工作者坚持医药协同,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参与临床救治工作,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和指导,有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改善临床救治效果。为更好地发挥药学服务在COVID-19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特组织临床和药学专家,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的诊疗方案和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各地COVID-19患者的救治经验,制定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合理用药专家共识。本共识详细阐述COVID-19临床救治的九类用药,内容涵盖药物治疗作用、遴选原则、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期为COVID-19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高洋洋, 徐珽, 金朝辉, 王世燕, 龙光利, 郑明琳, 郭毅, 樊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06-61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院果断实施互联网医药模式的门诊药学服务,确保慢病患者足不出户即可获取长期用药处方方案的药品。方法: 分析某院2月1-7日实施医药网配门诊药学服务以来,对门诊处方调剂、药品配送、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实施医药网配门诊药学服务后,药师日服务人次、处方调剂张数和调剂药品条目数、物流配送数等相关数据均呈持续增加。节约回访患者因开药取药来院往返路途时间、在院停留时间及所需车旅费、餐费等分别约1120.36 h、602.97 h及17894.04元,广泛获得患者的好评和认可。结论: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模式的实施既使慢病患者用药持续性得到保障,同时也减少患者潜在交叉感染的风险,构筑药学人抗击疫情的全新门诊药学服务新模式。
  • 王融溶, 徐强, 李璐, 王小娟, 姜赛平, 卢晓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12-61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暴发,已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易重症化,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存在加重原有疾病、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及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风险,因此非常有必要结合各类基础疾病特点提供个体化的药学监护。本文综合分析COVID-19抗病毒药物在不同基础疾病中的用药风险,总结了合并用药的相互作用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为伴随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器官移植、艾滋病及细菌真菌感染的COVID-19患者制定了药学监护策略,旨在提高COVID-19患者治疗方案的安全、合理及有效性。
  • 杨铭耀, 高杨杨, 邹炎洁, 郑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17-62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目前还没有高质量临床实验证实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该疾病。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是中国卫健委发布的试行诊疗方案中推荐试用的抗病毒药物之一。但因证据有限,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缺乏LPV/r在一般和特殊人群中的详细用药指导,诊疗方案中推荐方案的依据和理由不明确等。本文总结和分析了LPV/r在SARS和MERS患者中使用的临床证据,根据现有的安全性数据推荐了在成人和特殊人群中的用药方案,并讨论了治疗时长、注意事项和LPV/r的药学监护策略等。本文目的是解读在COVID-19的治疗中使用LPV/r的理论依据和潜在益处,并指导临床工作者在试用LPV/r治疗COVID-19时合理地使用LPV/r。
  • 王妍, 田丹丽, 孙燕燕, 柏亚林, 朱立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22-6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提高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在儿童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合理性。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药物剂型的选择、儿童应用的年龄限制、剂量、对肝肾功能影响、不良反应、相互作用、使用方法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结果: 针对儿童这类特殊人群,临床药师给出了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 用于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药物在小儿中应加强药学监护,确保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
  • 李秦川, 谢方晴, 郭西芮, 姜倩, 王洪菊, 刘春, 叶永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26-63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结合综合药学照护方法,搜集、分析COVID-19病例临床特征,为建立分级药学监护及重点药学监护对象提供支持。结果: 根据研究标准,最终纳入10篇文献及40例死亡病例研究。文献研究结果显示合并疾病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重症患者多于非重者患者(P<0.001)。死亡病例中合并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占35%。以此提出分级药学监护标准、主要监护项目和具体实施细则。并对使用降压药、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肿瘤用药的患者进行重点药学监护分析。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药学监护是一项专业性强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有序推进。
  • 陈泳伍, 唐丽琴, 张圣雨, 王猛, 沈爱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32-63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传染性肺炎,其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治疗,现多个诊疗指南中均推荐包括α干扰素在内的抗病毒方案。本文对α干扰素可能的抗COVID-19机制、静脉制剂雾化给药的空气动力学特点、特殊人群的给药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以及雾化产生的气溶胶潜在传播风险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新冠肺炎患者α干扰素雾化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 郭健雄, 龚丽娴, 季波, 李雨, 霍枫, 聂海波, 李健, 石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36-639,6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器官移植受者如何随访,如何调整免疫抑制方案。方法: 查阅文献、指南及咨询器官移植医生,提出器官移植受者在COVID-19疫情期间的随访注意事项和免疫抑制方案调整建议。结果: 特殊时期鼓励病情稳定受者通过互联网随访,适当延长门诊随访时间,根据病情适当调整免疫抑制剂种类、用量,避免免疫抑制过度而诱发感染。结论: 本文可帮助器官移植医护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应对疫情,对减少器官移植受者的感染风险,降低病死率等具有重要意义。
  • 专栏
  • 侯珂露, 黄琳, 封宇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40-64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害事件泛指药物治疗导致的风险或事件,用药差错、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不良事件均属于药害事件的范畴。我国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药害事件,多数与药品质量问题有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甚至为此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我国重大药害事件,着重分析在药品生产及监管等环节的漏洞和疏忽,期待以此为戒,避免类似的药害事件发生,为公众健康保驾护航。
  • 研究论文
  • 周宋汇, 汪瑞辰, 肖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44-6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川芎嗪(Ligustrazine)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表达的影响。方法: MTS法研究川芎嗪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IC50值和逆转耐药系数;流式细胞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凋亡水平的影响;划痕实验研究川芎嗪对脂肪细胞介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研究川芎嗪对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G1、ABCC1和ABCG2表达水平。结果: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其逆转耐药系数为2.8;川芎嗪能够增加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凋亡;川芎嗪能够抑制脂肪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下肿瘤细胞的迁移;川芎嗪能够减少肿瘤细胞中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结论: 川芎嗪能够逆转脂肪细胞介导的卵巢癌奥沙利铂耐药的作用且其机制与减少耐药相关蛋白ABCB1、ABCC1和ABCG2的表达有关。
  • 毛艳婷, 马姝丽, 陈晓峰, 陈晓峰, 赵鼎, 郝海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49-653,6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制备达沙替尼-NLCs及其冻干粉末,考察体外释药情况及释药模型。方法: 热熔乳化超声法制备达沙替尼-NLCs,单因素考察固-液脂质比例、药-脂比例、泊洛沙姆188和大豆磷脂比例、表面活性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处方。筛选冻干保护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制备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冻干粉末。结果: 按照最佳处方制备的达沙替尼-NLCs,包封率为(74.91±1.53)%,载药量为(2.22±0.13)%,平均粒径为(168.43±8.14)nm,PdI为0.094±0.008,Zeta电位为(-36.0±2.3)mV。3%甘露醇制备的达沙替尼-NLCs冻干粉末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药模型更符合Higuchi模型:Mt/M=0.153 5 t1/2+0.005 9(r=0.991 9)。结论: 达沙替尼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制备工艺重复性良好,体外释药缓释特征明显,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 彭玲芳, 李霞, 郭玉, 丁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54-6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研究儿茶素(Catechin,Cat)对Caco-2细胞胆固醇摄取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胆固醇:甲基β环糊精复合物(Chol:MβCD)建立Caco-2细胞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的儿茶素(20、40、60 μmol·L-1)处理细胞24 h,结合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的脂质蓄积,酶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及分布,q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NPC1L1和SREBP-2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Chol:MβCD处理组细胞内红色脂滴颗粒以及胆固醇含量明显增加。20~60 μmol·L-1儿茶素不仅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细胞内红染脂滴的形成,而且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的含量,以及胆固醇酯在总胆固醇中的比例。此外,儿茶素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NPC1L1及SREBP-2的mRNA和蛋白表达。其中以60 μmol·L-1 Cat处理组的作用最为显著(P<0.01)。结论: 儿茶素可能通过下调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NPC1L1和SREBP-2的表达,进而减少Caco-2细胞摄取胆固醇及蓄积。
  • 尹银华, 杨艳芳, 吴和珍, 陈鹏宇, 袁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59-6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构建虎杖抗炎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虎杖可能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和TCMSP数据库查找虎杖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drug likeness,DL)以及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ctivity,OB)评估筛选活性成分;通过Drugbank、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虎杖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Mala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炎症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虎杖抗炎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R语言和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和相关通路进行注释;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虎杖抗炎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虎杖中共筛选出13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LANE、PLG、ALB、MMP9等65个基因靶点,影响了Toxoplasmosis、IL-17 signaling pathway、Relaxin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等96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试验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两个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物接近。结论: 构建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虎杖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形式发挥抗炎作用,分子对接试验间接证实了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释虎杖抗炎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明浩, 王钏, 石拓, 叶勇, 林玲, 雍雪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65-67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小陷胸汤治疗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在TCMSP平台对小陷胸汤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并收集靶点信息;在Genecard,malacard,omim,digsee以及DisGenet等数据库中进行检索,获取疾病靶点;构建韦恩图,得到小陷胸汤治疗血脂异常的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小陷胸汤中药-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网络特征分析;结合前期研究结果,构建相关网络并分析。结果: 共挖掘到小陷胸汤中38种成分及101个潜在靶点,血脂异常疾病1 201个相关靶点,得到小陷胸汤-疾病共同靶点50个。共同靶点主要富集于343个生物过程和49条信号通路上。槲皮素可调节PPARA、eNOS,而与PPARA、eNOS相关的30个靶点中有7个靶点参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的调控。结论: 小陷胸汤可能是通过RELA,IL6,PRKCA,NCOA2,CASP3等靶点,调控动脉粥样硬化通路、AGE-RAGE、TNF-α等信号通路,来调节血脂并预防或延缓AS的发生、发展。
  • 唐鹏, 陈光友, 何兵, 田吉, 刘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72-67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对楤木大孔树脂纯化所得总皂苷中的楤木皂苷A进行分离纯化并做体外抗血小板研究。方法: 采用75%乙醇渗滤提取楤木原药材,渗滤液经过大孔树脂纯化,所得总皂苷粉末作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样品。采用TBE-300B型高速逆流色谱仪,以氯仿:甲醇:正丁醇:水(4:4:1:3.5)为溶剂体系进行分离纯化,采用两种逆流色谱操作模式(0~130 min为正接正转,体系下相流动;130~180 min为正接反转,体系上相流动,流动相流速为5.0 mL·min-1,仪器转速为850 r· min-1,温度为25℃)进行分离。采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小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分别采用不同浓度HSCCC分离后的四号馏分处理,检测空白对照管与不同浓度的4号馏分给药管富血小板血浆在5 min内的最大聚集率,计算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 楤木大孔树脂提取物经过HSCCC一步纯化,得到的楤木皂苷A纯度为95.81%;分离所得楤木皂苷A呈浓度依赖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最大抑制率达80%。结论: 利用大孔树脂富集总皂苷,HSCCC分离纯化总皂苷中的楤木皂苷A,为楤木皂苷A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简便、高效的途径。抗血小板活性研究表明HSCCC法分离得到的楤木皂苷A具有初步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
  • 李怡, 李洁, 桂万弟, 宋香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81-68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延长输注给药的适宜性。方法: 以美罗培南0.5 g q 8 h、1 g q 8 h和2 g q 8 h为模型方案,以40%、60%和80%fT>MIC为PK/PD靶标,以目标获得概率(PTA)为PK/PD效应指标,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各方案对MIC分别为0.125,0.25,0.5,1,2,4,8,16,32,64 mg·L-1分别通过0.5,1,2,4,6 h输注给药达到各靶标的PTA。同一方案对同一MIC在2种不同的输注时间下可得到2个PTA值,结果组成一个对子,对所有MIC可组成10个对子。对所有对子进行配对资料检验,考察输注时间对PTA的影响。结果: 无论PK/PD靶标和给药方案如何,均存在这样一个MIC临界值,使得对于那些小于该值的MIC,即使美罗培南0.5 h输注,PTA也远远大于90%;而对于那些大于该值的MIC,即使美罗培南6 h输注,PTA也远远小于90%;对于这些非临界值上的MIC,延长输注给药并不能有效增加PTA。但对于部分处在临界值上的MIC,美罗培南延长输注可大大增加PTA。但任何2个不同时间的输液组的PTA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罗培南延长输注给药获得的PK/PD增效对分离菌株或MIC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并非所有菌株均适宜采用延长输注给药。对处于MIC临界值上的分离菌株,更适合延长输注给药;对处于非MIC临界值上的分离菌株,无需采用延长输注给药。
  • 药物与临床
  • 王会军, 李晓燕, 赵秀杰, 陈正立, 夏岳, 贾玮玲, 赵红亮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88-691,69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观察唑吡坦对中青年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伴自述失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青中年冠心病SAP伴自述失眠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2组均给予SAP一般用药,治疗组在SAP一般用药基础上加用唑吡坦10 mg睡前口服,对照组则给予同等样式安慰剂。治疗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评价SAP治疗效果。并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公式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H-FABP、CRP和Lp-PLA2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H-FABP、CRP和Lp-PLA2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PSQI各因子及总计评分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较前下降明显(P<0.0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治疗组自述失眠临床总有效率为91.5%,优于对照组的67.8%(P<0.05);治疗组SAP治疗总有效率为91.5%,优于对照组的71.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8%和5.1%(P>0.05),2组均无明显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唑吡坦治疗中青年冠心病SAP伴自述失眠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SAP治疗效果和睡眠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李宇, 王运红, 冯晓俊, 张蕾, 樊晖晖, 史天陆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92-69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CYP2C9VKORC1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与常规给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9年7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以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5篇研究,6 05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IWPC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5.27,95%CI(-9.55,-0.99),P=0.02]、INR首次达标时间[MD=-1.54,95%CI(-2.19,-0.89),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1.93,95%CI(1.18,3.15),P=0.009];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32,0.60),P<0.000 01]。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7.24,95%CI(-7.79,-6.6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52,95%CI(-4.63,-2.41),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2.60,95%CI(1.58,4.28),P<0.000 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OR=0.43,95%CI(0.24,0.76),P=0.004]。③基因型:与常规给药比较,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华法林给药能够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MD=-12.52,95%CI(-13.86,-11.18),P<0.000 01]、INR首次达标时间[MD=-3.74,95%CI(-4.93,-2.54),P<0.000 01],增加达标率[OR=4.35,95%CI(1.70,11.14),P=0.002];对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2,95%CI(0.09,2.03),P=0.28]。结论: 与常规给药比较,中国人群根据CYP2C9VKORC1基因指导给药可减少达到华法林维持剂量所需时间和INR首次达标时间,增加达标率;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采用IWP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指导给药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但仅根据CYP2C9VKORC1基因型指导给药不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还需进一步研究基因指导华法林给药和常规华法林给药的成本效益。
  • 李秀艳, 张文锐, 柳杨, 李艳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699-70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载的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19年7月。结果: 检索到14篇共15例关于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以男性为主(10例,66.67%),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12例(80%)。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是负荷剂量1 h后;最长为用药后2个月。其中10例(66.67%)患者在用药后10 h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后有3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1例患者在出院前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其他11例患者分别通过停药、继续用药、换用其他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替格瑞洛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升高细胞外液腺苷的浓度,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对于传导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合理使用替格瑞洛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药学实践
  • 左成淳, 李晓宇, 吕迁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704-707,7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科病区药学服务记录,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以便优化药学服务模式。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7月的老年科药学服务记录,采用Excel软件绘制帕累托图,对各类药学服务内容类别和所涉及的药品类别进行统计,以区分出构成老年病区药学服务内容和药品类型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及一般因素。结果: 帕累托图分析结果显示,用法用量指导与干预、用药依从指导、药物选择指导构成药学服务内容的主要因素;心血管系统药物、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感染药物、激素及其有关药物构成药物类别的主要因素。结论: 采用帕累托图进行统计和分析,可迅速直观地了解临床药师服务的重点内容及重点关注的药物,为多重用药管理切入点的选择提供数据参考,使药师更好地在老年综合评估团队中发挥作用。
  • 张家兴, 钱鑫, 熊世娟, 陈琦, 白雪, 樊凌燕, 高玲, 李莲华, 谢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708-71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 建立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意见模板及评价体系,实现对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工作的标准化。方法: 基于我院的会诊模式和贵州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的平台优势,采用头脑风暴法、问卷调查法和焦点小组访谈法逐步建立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意见的模板及评价体系。结果: 头脑风暴法建立的初稿包括会诊意见模板一(8个条目)和模板二(9个条目),问卷调查后调整构建了会诊意见的评价体系(模板一7个条目28.0分和模板二8个条目36.0分),焦点小组访谈法对其中10个条目进行了修改。结论: 建立的会诊意见模板及评价体系对我省临床药师抗感染会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内容还需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 药物警戒
  • 杨亮, 李剑, 许娟, 黄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6): 719-72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6.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