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 全选
    |
    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徐佳强, 曾芳, 吴艳, 周涛, 韩勇, 吕永宁, 张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471-47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状态会对其疾病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指南及共识,提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及监护建议。
  • 专栏
  • 柏林, 王婷, 范平安, 史录文, 陈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474-4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不同国家医生对仿制药的认知和态度,为完善我国仿制药替代政策及激励机制提供循证证据支持。方法:在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检索2009年1月到2019年9月的有关医生对仿制药的认知和态度的文献,按照拟定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结果:医生大多明确仿制药的定义,但对相关法律规定和生物等效性标准缺乏了解,相当一部分医生对仿制药持有消极的认知和态度。医生对仿制药的认知和态度受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患者、药品信息等因素的影响,积极教育干预后有好转趋势。因经济水平和仿制药相关政策不同,各国医生对仿制药的认知和态度有较大差异,发展中国家的负面认知率显著高于发达国家。结论:通过仿制药宣传教育,为医生提供完善的仿制药信息,可以改善医生对仿制药的认知与态度。
  • 研究论文
  • 吴玉霞, 张铁焕, 奠佐红, 左国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481-48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比较13种常见中药材80%乙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coli,EC)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旋转蒸发仪减压蒸馏将13种常见中药材的80%乙醇冷浸提取物浓缩制备成干浸膏,琼脂打孔法测量其抑菌圈直径,微量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BC/MFC),测定这13种中药材粗提物对临床常见4种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鸡冠花、大狼毒、川明参、巴戟天、白茅根、一支箭对1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MIC/MBC值,除个别菌是12.5 mg·mL-1,其他MIC值都在0.09~6.25 mg·mL-1之间;鸡冠花、川明参、荜澄茄对一株标准EC有抑菌活性其MIC/MBC值均在6.25~12.5 mg·mL-1之间;大狼毒、鸡冠花、白茅根、没药、川明参、巴戟天、一支箭对10株耐药PA,其MIC/MBC值在0.78~6.25 mg·mL-1之间;川明参、巴戟天、大狼毒、对7株CA的耐药菌株,其MIC/MFC值在3.12~6.25 mg·mL-1之间。结论:鸡冠花、大狼毒、川明参、白茅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抑菌活性强弱依次是SA > PA > EC > CA。
  • 楚尧娟, 乔高星, 薛莹, 张瑞, 杜书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488-49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近十年国际上药学质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2009-2018年发表的有关药学质性研究的文献,运用BICOMB-2软件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和统计,得到高频主题词的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利用gCLUTO 1.0进行聚类分析,利用NetDraw 2.089绘制社会网络图,并利用UCINET 6.212进行中心度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共纳入157篇文献,刊载在65种期刊上,其中英格兰、美国发文最多;确定了当前研究的五大主题:药学教育课程、医联体教学及体验式教育模式、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社区药师沟通能力和社区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质性研究。结论:药学质性研究在国际上发文量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可以借鉴国际上的现状和热点,从药学教育课程、教育模式、医院药学服务等方面,开展我国的药学质性研究。
  • 于盼盼, 刘军, 杨忠杰, 王隆隆, 程铁峰, 王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494-50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H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西酞普兰、米氮平、曲唑酮、氟伏沙明、氯米帕明、文拉法辛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经含内标(伏立康唑)乙腈沉淀蛋白后进样测定,采用Kinetex C18柱(50 mm×2.1 mm,2.6 μm)进行色谱分离,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 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进行测定。结果:西酞普兰和米氮平质量浓度范围为4~400 ng·mLmL-1r > 0.998 6),曲唑酮、氟伏沙明、氯米帕明和文拉法辛质量浓度范围为10~1 000 ng·mL-1r > 0.998 4);所有分析物日内、日间精密度(n=6) RSD < 11.52%,准确度RE在-3.89%~8.14%,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氯米帕明在高脂血基质及溶血基质中有明显基质效应,其余待测物无明显基质效应。结论:经方法学考察,该方法灵敏、简便、准确、快速,可用于6种抗抑郁药的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 张艺, 孙少伯, 董静, 舒娟, 倪京满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01-50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肺癌靶向治疗药物耐药相关研究发表的外文文章利用可视化的方法进行再分析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检索主要的外文数据库,纳入相关研究文章,采用BICOMS 2分析软件对期刊、国家、发表时间、作者和主题词进行抽取和整理,并生成作者和主题词共现矩阵,利用NetDraw绘制网络关系图,利用gCLUTO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始于1993年,2004年之后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10年以后迅速增长至2016年出现文献量高峰;相关文章共刊载在409种期刊上,载文量大于50篇的期刊仅有7种,占期刊总数的1.71%;参与研究的有30个国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尤以美国最多。参与研究发表文章的作者众多,但发表文章在30篇以上者只有10位,各研究作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结论:该领域研究外文发表文章开始较早,2010年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至今;参与的作者众多,系列研究发文量高的作者较少;开展研究的国家相对较少,不同地区存在明显不平衡性,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进一步加强;研究的主题较局限,仍需进一步拓展。
  • 张鹏, 欧阳玲, 蒋祖军, 苏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06-50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热打击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HUVECs热打击模型,对照组细胞置于标准37℃、5%CO2细胞培养箱培养,热打击组细胞于43℃细胞培养箱中热打击2 h,热打击后继续在37℃细胞培养箱孵育。姜黄素预处理组使用不同浓度姜黄素预处理细胞后进行热打击。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结果:热打击显著抑制HUVECs的活力(P < 0.05),而姜黄素预处理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轻热打击对HUVECs活力的抑制作用(P <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后HUVECs出现显著的G0/G1期阻滞(P < 0.05),而姜黄素预处理能显著减少热打击诱导的G0/G1期阻滞(P < 0.05)。热打击后HUVECs中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P < 0.05),姜黄素预处理能够显著减少细胞凋亡(P < 0.05)。Caspase活性检测提示姜黄素可以抑制热打击诱导的Caspase活化(P < 0.05)。姜黄素预处理后,热打击诱导的TNF-α、MCP-1产生明显减少(P < 0.05)。结论:姜黄素能显著抑制热打击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和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对热打击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孙艳涛, 王冰, 张明波, 康廷国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10-51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比较有效成分含量及共有峰的主成分,对不同配比何首乌牛膝药对的等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RP-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10个不同比例何首乌牛膝药对中4种成分含量,同时标定共有峰,采用SPSS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何首乌牛膝药对1:1、2:1、4:3、5:2比例较好。何首乌、5:2药对可聚为一类,1:1和3:2药对可聚为一类,3:4与4:3药对可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显示何首乌牛膝药对2:1、4:3、1:1评分较高。结论:不同配比药对对有效成分溶出影响较大,从有效成分角度考虑1:1、2:1和4:3比例何首乌牛膝药对评分较高。
  • 郝鹏飞, 钟书婷, 张超云, 黄显章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15-52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药效物质基础、具体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阐述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和数据库查找大黄附子汤化学成分,采用类药性、药物动力学特征及适当的补偿机制对成分进行评估筛选;再依据反向药效团匹配预测大黄附子汤活性成分靶点,将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反向分子对接;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及相关通路注释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大黄附子汤抗CRF作用的"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ELISA的方法初步验证本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从大黄附子汤中共筛选出45个潜在活性化合物,预测存在17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一系列的评估分析,最终筛选得到大黄附子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16个有效成分,6个作用靶点以及最具研究价值的5个通路;验证结果表明,所筛选成分中大黄素-8-葡萄糖苷、大黄酚-8-O-葡萄糖苷可与EGFR结合,初步证明本研究的意义。结论:大黄附子汤复方的配伍科学严谨,本研究为其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现代研究支持,为其后续的开发提供科研基础,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提供新参考。
  • 韩星, 李雪岩, 杨海洋, 江晓泉, 冀艳华, 温浩然, 刘洋, 汪国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22-527,5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方法探索中药枸杞子中发挥抗癌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中药枸杞子中的化学成分和靶点,并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抗癌靶点间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和"活性成分-重要靶点-通路"网络,探究枸杞子的抗癌作用机制。结果:"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包含30个化合物123个靶点。PPI网络中有77个靶点,度值排名前5的抗癌靶点有PIK3CA、ITGB1、EGFR、IL2和PIK3CD。"化合物-预测靶点"网络说明枸杞子中发挥抗癌作用的活性化合物有22个,可直接作用的抗癌靶点有6个。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共28条,涉及癌症通路、炎症通路和免疫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枸杞子的基本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为进一步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 周本宏, 韦平, 兰昱, 张孟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28-53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合成鞣花鞣质肠道代谢产物尿石素(urolithins)系列物,并研究其体外抗癌活性。方法:本研究通过溴化反应、醛基氧化反应、铜催化的偶联酯化反应以及去甲基化反应等有机化学反应,构建了5种urolithins的合成路线,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确证了其结构。随后采用CCK8法测定了所得化合物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urolithin A,urolithin B,甲基化urolithin C及甲基化urolithin A均可不同程度的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其IC50分别为87.59,36.08,46.65,和213.97 μmol·L-1。其中urolithin B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最强,urolithin C对T24细胞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结论:本研究合成的5种urolithins除urolithin C以外对T24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urolithin B对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该合成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同时为尿石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 药物与临床
  • 袁佳, 单媛媛, 强薇, 郭辉, 姚孝礼, 施秉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33-53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患者中的应用,提高医生对米非司酮治疗库欣综合征临床应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2018收治的5例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5例患者中3例为异位ACTH综合征,因病灶无法定位而接受米非司酮及补钾等治疗,其中1例随访2年后发现肺部病灶并手术切除,1例随访过程中因严重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仍在随访中。余下1例为肾上腺皮质腺癌Ⅳ期患者,因无法耐受手术而接受化疗及米托坦治疗,后因胃肠道反应严重调整治疗方案为靶向药物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另1例为库欣病接受手术及伽马刀治疗后复发。5例患者服药后均有可耐受的胃肠道反应,2例有头痛,3例水肿稍有加重。5名患者使用米非司酮后血糖、血压均下降。5名患者入院时均存在严重低钾血症,应用米非司酮后血钾可升高至正常水平,其中1例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初期低钾血症加重并出现房性及室性早搏,调整补钾方案后血钾及心电图恢复正常。结论:(1)米非司酮用于复发性库欣病、病灶未明或无法耐受手术的异位ACTH综合征、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所致库欣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高皮质醇血症所致临床症状。(2)米非司酮用药初期需密切监测血钾,必要时调整补钾方案。
  • 孔令胜, 刘丽艳, 赵平, 洪波, 韩学聃, 季晓宇, 任孝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38-54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时间窗3~4.5 h急性脑梗死(ACI)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方法:164例发病3~4.5 h 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于影像检查确诊后即刻给予rt-PA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100 mL,于影像检查确诊后即刻静脉滴注,bid。2组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HT相关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1.977,P=0.0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432,P=0.035);治疗14 d内,观察组患者H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571,P=0.033);治疗14 d后,2组患者的TNF-α、IL-6、MDA、ET-1、MMP-9、c-FN、NSE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 < 0.01),SOD、NO、VEGF水平及MB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 < 0.01),而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 < 0.01或P <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84,P=0.773)。结论:丁苯酞对时间窗3~4.5 h的ACI患者安全有效,可降低HT发生率,改善预后,抗炎、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可能为其作用机制。
  • 李萍, 贾乐川, 付岩, 杨付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46-54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阿帕替尼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阿帕替尼导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计35例;其年龄分布以51~80岁年龄段较多(26例,74.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77.4%);阿帕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累积系统位居前三的分别为心血管系统(24.2%)、消化道系统(24.2%)、皮肤黏膜及其附件(19.4%)。结论:临床医师及药师应加强对阿帕替尼不良反应的认识,加强用药监测,注重患者用药教育,以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
  • 刘秀兰, 裘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49-551,5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的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和NK-1受体拮抗剂对预防乳腺癌患者接受蒽环类药物和环磷酰胺化疗方案(AC或EC)引起高度恶心呕吐(CINV)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接收AC或EC的乳腺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第1~3天受地塞米松10 mg),观察组36例(第1天接受地塞米松10 mg)。在整个研究期间通过患者研究日志记录其对治疗的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率(C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急性期CR、延迟期CR;完全控制率(CC)、急性期CC、延迟期CC,以及这种止吐治疗的安全性。结果:2组患者均接受6个化疗周期,且其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学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期及延迟期CINV的CR分别是(94.4%vs 87.5%,P > 0.05),(88.9%vs 91.7%,P > 0.05);CINV的总CR为(80.6%vs 81.3%,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期及延迟期CINV的CC分别是(55.6%vs 60.4%,P > 0.05),(63.9%vs 68.8%,P > 0.05);CINV的总CR为(47.2%vs 54.2%,P > 0.05);且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观察组头痛,关节酸痛的发生率(8.3%)稍低于对照组(14.6%),有显著性差异(P < 0.05);便秘及皮疹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且期间未出现与止吐方案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瑞匹坦及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第1天)的预防性止吐作用可实现与地塞米松(第1~3天)相似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延迟性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疗效更佳,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 许晶, 严倩, 李冬云, 张雅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52-55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在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VIP、CNKI、Wanfang、Sino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16日,按照预先制定的遴选标准筛选出抗Hp (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儿童ITP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TSA 0.9.5.10Beta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68篇文献,最终纳入14个研究,总样本量为8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常规治疗联合抗Hp治疗在临床疗效、复发率、血小板计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和Hp阳性率等方面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但在不良反应方面,由于文献数量较少,暂不能得出结论。试验序贯分析显示: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累积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提前得到肯定结论;在半年内复发率方面,累积Z值虽然穿过了传统界值,但并未与TSA界值相交,提示Meta分析结果可能为假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常规治疗联合抗Hp治疗能增加儿童ITP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但因纳入研究质量等问题,本研究结论还有待更多关于抗Hp治疗的儿童ITP患者的高质量、随机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
  • 药学实践
  • 赵欣, 刘梦, 周静, 卡斯木·卡哈尔, 李莉, 陈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59-5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通过运用品管圈的质量管理方法,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提高静脉输液调配质量。方法:首先建立品管圈,设立药品调配残留量限度标准,采用减重称量法、体积测量法测定药品调配残留量。然后通过现状把握、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品管圈基本步骤提高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结果:药品调配残留量检测方法可靠,对策实施有效,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由改善前的38.6%提升到改善后的83.70%(P < 0.05),目标达成率106.87%。结论:药品调配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成本费用低、操作简单,可有效测定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应用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可有效改善药品调配残留达标率,而且可以激发圈员学习的主动性和运用品管圈工具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孟啸, 陈庆琳, 朱玉洁, 周莉莉, 骆方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65-5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药物临床试验信息化是我国临床试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临床试验信息系统实现与医院各类系统互联互通方面做了探索实践,很好地实现了临床试验患者识别标记、免费医嘱、医生权限控制、随访提醒、在线处方与检查检验即时读取可溯源等功能,极大地保证了我院临床试验过程真实,结果可靠。在医院信息建设层面消除了临床试验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闭环管理。
  • 姜倩, 李秦川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70-57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医院药学门诊服务的水平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编制适用于评价药学门诊服务满意度的测评工具,从而探索评价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参考成熟的量表,进行文献回顾、质性研究并结合专家意见构建条目池,形成初始量表。对初始量表采用极端组检验法(CR法)、相关系数法、离散趋势法等方法进行条目筛选和效能评定。所形成的最终量表用于调查患者对药学门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最终形成的药学门诊服务满意度量表由19个封闭式条目和1个开放式条目构成,分为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因子。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与效度良好。调查显示:患者对药学门诊服务质量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的期望与感知值分别为4.47、4.34,4.42、4.43,4.63、4.42,4.05、4.43和4.58、4.51,可靠性和保证性的SQ值均为正;有形性、反应性和移情性的SQ值均为负。说明患者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于有形性、反应性和移情性。结论:用该量表能较客观,全面地评价药学门诊服务质量。调查结果说明通过临床药师的多年努力,其在患者心中的地位有所提高,权威性也受到认可。而改进药学门诊服务质量的方向在有形性、反应性和移情性,主要需要改善提供服务的环境以及快速地以病人角度来提供药学服务。此次药学服务满意度调查也说明了使用量表用于评价药学门诊服务质量是可行的,且对改进药学门诊服务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 郑解元, 孙洲亮, 杨嘉永, 梁嘉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75-57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用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综合评价药库零库存带来的收益和成本,为药库零库存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我院药库零库存成本和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以2018年数据测算零库存条件下医院资金周转成本、库房成本、人员成本、房屋经济效益等,并测算同等条件下非零库存模式时的理论成本效益,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零库存和非零库存药库成本分别为4 081.07万元和4 739.79万元,其中医院资金周转成本最高,二者占比分别91.64%、87.47%。采用药库零库存预计每年可为医院节约成本658.72万元。而随着药品采购时间延长2 d、4 d时,成本将增加至4 475.93万元和4 870.79万元。结论:绝对零库存是一种理想状态,零库存只是一种降低成本的策略,不应该成为医院刻意追求的目标。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一个全面的、科学的、合乎自身的经营需求的储备药品方案,在保证药品供应前提下提高药品周转率、优化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 综述
  • 师少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79-58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肝脏是药物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肝脏药物代谢酶和膜转运体对肝细胞内药物处置及其临床疗效和毒性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被称为"代谢-转运互作"的动力学现象,其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药物相互作用具有显著影响。药物代谢酶与转运体间的功能相互作用是目前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肝脏代谢-转运互作进行了探究,并系统阐述了这种互作对药物(特别是Ⅱ相药物代谢)的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的影响。今后应进一步阐明肝脏代谢-转运互作机制,有助于研究体内药物处置及药物相互作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新思路和新技术。
  • 张凤, 邓易, 金晓玲, 陈万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86-58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医药学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预测、发现、鉴别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还可以用于药物基因组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支持,是实现精准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生物标志物的概念、发展、应用等方面,全面阐述生物标志物这个领域,帮助药学专业的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 药物警戒
  • 宋燕, 孙洁, 曹红云, 王菲, 张文, 张雅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90-59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班炳坤, 韦敬土, 王明扬, 曹子菁, 李二平, 周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5): 591-592.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05.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