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第40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0-05-30
  

  • 全选
    |
    冠状病毒肺炎专题
  • 杨春晓, 李石军, 师少军, 刘亚妮, 周嘉黎, 张玉, 史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71-107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的合理用药及药学服务策略。方法:结合一线抗"疫"经验,介绍某院临床药师在药物合理应用分析、循证药学评价、特殊人群用药决策、药学监护及线上用药咨询、宣教等方面的药学实践。结果:基于上述实践经验,形成特殊时期的临床药学服务策略。结论:面对突发疫情,临床药师迅速调整工作重点,成为疫情防控中保障药物治疗安全、有效,促进合理用药的新防线。
  • 张建红, 朱立勤, 刘子艳, 刘玉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77-108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19年12月末国在内外相继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19,COVID-19)病例。有专家指出COVID-19感染者病情的突然加重可能和"细胞因子风暴"(炎症风暴)有关,目前并无针对于此的特效药。托珠单抗为IL-6拮抗剂,很可能阻断细胞因子风暴进而阻止COVID-19患者向重症转变。但因证据有限,临床工作者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缺乏托珠单抗在一般和特殊人群中的详细用药指导,推荐方案的依据不明确等。本文就该药物的基本信息、国内外研究现状、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王雨, 岳向峰, 张静, 李敏, 阚琳玮, 杜书章, 张晓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81-108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现状及难点,从营养干预、营养药品使用及监护方面为COVID-19的救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20年1月28日至2月23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隔离病房收治的39例COVID-19患者,含重型20例,危重型19例。营养药师对比分析了2组患者入ICU 7 d内的营养支持现状及难题,通过调整肠内营养制剂品种,制定肠外营养方案对COVID-19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及全程药学监护。结果:相对于COVID-19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5的占比更高、合并的基础疾病更多、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更高。入ICU第7天,经口进食及肠内营养补充为重型患者主要营养支持方式,平均能量和蛋白摄入量分别是(19.4±7.1)kcal·(kg·d)-1和(0.6±0.2)g·(kg·d)-1;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为危重型患者主要营养支持方式,平均能量和蛋白摄入量分别是(15.5±6.3)kcal·(kg·d)-1和(0.7±0.3)g·(kg·d)-1结论:COVID-19重症患者营养风险高,营养药师可协助其更快达到低热卡目标能量和氮量需求的75%以上,可为COVID-19的救治提供更多的临床营养支持经验及药学监护建议。
  • 梁俊, 郑涛, 王启斌, 董永成, 余滋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86-1088.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了解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对40例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性质、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29例(72.5%)发生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不良反应,出现2种及2种以上不良反应13例(32.5%),严重不良反应4例(10%)。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甘油三酯升高20例(50%)、恶心7例(17.5%)、腹泻7例(17.5%)等。男女组和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检验指标的前提下,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 研究论文
  • 李鑫, 律广富, 韩冬, 徐岩, 赵昕彤, 周佳, 刘玥欣, 黄晓巍, 隋欣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89-109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细胞,采用CCK-8方法考察ADR和PAP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给药时间与浓度,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CG组)、阿霉素诱导组(ADR组)、鹿茸多肽组(PAP组)、阿霉素与鹿茸多肽联合诱导组(ADR+PAP组),ELISA检测H9c2上清液中cTnT和cTnI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TGF-β1、SMAD7、PKC表达。结果:与BCG组比较,ADR组cTnT和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9活性表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1),SMAD7、PKC蛋白表达降低(P<0.01),PA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cTnT和cTnI含量减少(P<0.05),Caspase9活性表达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PKC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以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7、PKC蛋白表达量有关。
  • 向晓燕, 余忠姝, 张敏, 杨强, 张景勍, 刘颖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94-1097.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复合纳米粒(evodiamine complex loaded nanoparticles,ECNP)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ECNP,测定其粒径和电位。腹腔注射CCl4复制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估ECNP和EVO干预对肝损伤小鼠血清指标AST、ALT、TNF-α、IL-1β和肝脏指数的影响;测定肝脏GSH、CAT、SOD水平和MDA含量。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ECNP的粒径和电位分别为(435.30±24.70)nm和(43.43±0.50)mV。ECNP和EVO干预能降低小鼠肝脏指数,改善小鼠肝组织病理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少炎症因子IL-1β、TNF-α的产生,增强肝组织抗氧化物SOD、GSH、CAT的能力;ECNP调节血清转氨酶、降低炎症因子、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作用较等剂量的游离EVO更强。结论:ECNP对CCl4致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比EVO效果更好。
  • 宋厚盼, 陈小娟, 曾梅艳, 陈新怡, 朱晓彤, 杨焘, 李亮, 蔡雄, 彭清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098-110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探讨白头翁汤(BTW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方法: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BTWT的入血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取UC患者与健康人群的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采用Cytoscape构建BTWT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采用Bisogenet构建BTWT作用靶点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及UC特异性基因PPI网络并提取这两个网络的交集,获得BTWT治疗UC的PPI网络及特征性基因;采用DAVID数据库对BTWT治疗UC的特征性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Cytohubba筛选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结果:在TCMSP中共检索到与BTWT相关的化学成分247个,依据ADEM参数筛选得到活性成分53个,其中入血活性成分37个,通过检索配对分析,这些成分对应的靶点有643个;从GEO数据库获得UC表达谱数据芯片GSE87466,经过筛选分析得到UC患者特异性表达差异基因279个;进一步分析得到1705个特征性基因参与BTWT治疗UC的过程;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BTWT治疗UC主要涉及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连接等分子组成,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特异性结合、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等;主要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从特征性基因网络中筛选出NTRK1、TP53、APP等10个关键靶点。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角度揭示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特点,探究得到BTWT治疗UC的关键靶点及可能分子机制,可为BTWT治疗UC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韩飞, 马广强, 熊魏, 许汉林, 杨华生, 杨明, 周志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06-111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MTT法)、NK细胞活性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等方法考察牛至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牛至油在促进NK细胞活性和单核-巨噬细胞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试验中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结论:牛至油确实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 韩金美, 乌力吉, 王树梅, 乌日罕, 萨础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11-111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对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构建较为全面的化学成分谱,为苏格木勒-3水提物有效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使用ESI离子源,通过mzCloud与mzVoult软件以及质谱裂解规律,并结合对照品及相关文献资料比对进行定性分析。结果:经过分析,从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中共鉴定出42个成分,主要包括氨基酸、酚酸类、黄酮类、内酯类、生物碱类及其他类等6类成分,并对各成分的药材来源进行归属。结论:本研究全面、快速、准确地分析了蒙药苏格木勒-3水提物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袁胜男, 袁冲, 毛志海, 余兵, 杨艳芳, 郝晨阳, 刘袁青, 吴和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16-112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乌药汤的活性成分;通过Pharmmapper数据库筛选活性成分潜在靶点基因,使用GeneCards数据库得到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靶点;将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基因与原发性痛经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潜在靶点基因;使用KOBAS3.0数据库对靶点基因功能(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进行分析,得到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重要调节通路;采用Cytoscape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从乌药汤中共筛选出菜蓟苦素、金圣草(黄)素、异黄檀素、甘草素f等31个活性成分,涉及包括ESR1、CASP3、MMP9、HRAS在内的23个基因靶点,影响了内分泌抵抗(Endocrine resistance)、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和催乳激素信号通路(Prolactin signaling pathway)等95条与原发性痛经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有较强结合,其中菜蓟苦素(cynaropicrin)和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与阳性药接近。结论:本研究通过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揭示了乌药汤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药效,为进一步阐释乌药汤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陈靖文, 林华庆, 王远见, 刘荣, 彭炳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22-112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微柱凝胶离心法(Micro-Column gel centrifugation,MCGE)-RPHPLC联用技术测定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Paclitaxel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的包封率。方法:采用Sephadex G-50微柱离心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离结合型药物与游离药物。色谱条件:Pr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乙腈-水(50∶50)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28 nm。结果:紫杉醇在浓度范围0.000 1~0.060 1 mg·mL-1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1%(n=9)。微柱离心法能将结合型药物与游离药物完全分离,测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平均包封率为93.6%(n=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可用于测定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包封率。
  • 秦又发, 蒲荣, 邓文龙, 朱永坤, 杨宇峰, 潘春予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26-1131.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过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对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24只4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病毒性心肌炎+hKLK1基因载体组(EZ.hKLK1组)、病毒性心肌炎+空载体组(EZ.null组)。采用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液构建VMC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高表达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的慢病毒颗粒(pEZ-Lv105-hKLK1)。第30天,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后,断颈处死小鼠,计算心脏体重比,心肌胶原含量以及Ⅰ型和Ⅲ型胶原比值,Western blot法测定hKLK1、TGF-β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左心室缩短分数(FS)和射血分数(EF)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Model组相比,EZ.hKLK1组KLK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同时心脏指数、LVEDd、LVEDs、心肌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TGF-β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FS和EF显著升高(P<0.05),而EZ.null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KLK1可通过调节TGF-β1的表达而发挥抑制VMC小鼠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 赵婧钰, 郭荷娜, 杨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32-113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黄芩苷对大鼠皮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又分为低、中和高剂量组。方法:按照longa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24,72 h,5 d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5 d后HE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死亡情况,Western bloting观察SD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2,24,72 h时段内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神经行为学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5 d时,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行为学评分降低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的SDF-1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各相应时间点SDF-1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1);不同剂量组之间相比,各相应时间点SDF-1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黄芩苷可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我们推测这种脑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上调了缺血区SDF-1蛋白表达有关,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明显剂量依赖性,高剂量黄芩苷对SDF-1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 药物与临床
  • 王丹, 张亚男, 马尚寅, 杨雷, 朱岚, 李文妍, 罗璇, 戴立波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36-113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91例特发性癫痫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10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进行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rs1544410)、FokI(rs2228570)、Cdx2(rs11568820)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BsmI与FokI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Cdx2位点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χ2=6.67,P=0.036),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该位点发生A/G变异,分布不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在Cdx2位点基因型与特发性癫痫关联性分析中,病例组中Cdx2位点AG基因型是特发性癫痫发病的危险因素(OR=2.222,95% CI:1.190~4.150,P=0.027)。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Cdx2位点多态性与特发性癫痫具有关联性。
  • 张阳, 宋沧桑, 王威丽, 宋文彬, 毛盼盼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40-114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回顾性探讨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能否为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带来临床获益,为临床应用华法林基因检测提供参考。方法: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收集了昆明市某三甲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间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住院患者信息。根据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分为华法林个体化用药组(试验组)和传统给药组(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试验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例数、维生素K使用例数以及INR平均检测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华法林相关出血例数、出院时的INR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指导华法林用药代替传统给药可以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监测INR的次数,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推荐临床上在应用华法林之前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
  • 钟建勋, 吴东方, 李玲, 向恒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45-114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究肝移植受者UGT1A8*2(G173C227)基因多态性是否与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方法:将105例患者按不良反应类型分为骨髓抑制组、胃肠道反应组、感染组和对照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质量、BMI值、移植年月等临床资料以及患者移植术后3,6,12,24月时的MMF口服日剂量、浓度、血糖、血常规、血脂及肝功能,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增强免疫测定技术(EMIT©2000)测定肝移植受者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血药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105例患者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105例入组患者中,16例骨髓抑制,7例胃肠道反应,11例感染;UGT1A8*2(G173C227)基因突变频率为58.57%,骨髓毒性组GG基因型的分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时GG基因型组的谷浓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UGT1A8*2(G173C227)GG基因型是肝移植术后发生MMF所致骨髓抑制毒性的危险因素。结论:UGT1A8*2(G173C227)位点的多态性与肝移植术后MMF所致相关不良反应有关,GG基因型患者更容易发生骨髓抑制毒性。
  • 顾贝欣, 吴建博, 周海峰, 高宁舟, 沈杰, 熊野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50-115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综合评价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莫西沙星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使用莫西沙星注射液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病例,根据药品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一步收集及分析莫西沙星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有效病例374例(60~98岁),莫西沙星临床应用合理率为79.1%,不合理原因主要是用药指征错误,药物选择不当、疗程过长及药物相互作用。临床治疗有效率、微生物送检率、心电图监测率和药物不良反应(ADRs)发生率分别为95.2%、64.2%、53.5%和21.9%,主要的ADRs为血钾降低和QT间期延长。进一步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史患者使用莫西沙星后低血钾发生风险显著提高(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用药前患者的评估,严格把握用药适应证,加强用药期间的临床监测,尤其是心电图和电解质情况,确保老年患者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 药学实践
  • 高慧儿, 张弋, 卜一珊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54-115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智慧临床药师工作站,促进药学监护服务的同质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以分级药学监护理念为核心,借助信息化手段我院药学部自主研发了"智慧临床药师工作站"。结果:该工作站可以主动抓取医疗数据,自动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等级的划分,并为临床药师建立工作日志,提示所需完成的药学监护服务内容和频率。结论:成功研发的智慧临床药师工作站能够满足临床药师日常工作的需求,弥补了以往药学监护服务缺乏标准和监督的不足。
  • 陈冠儒, 梅康康, 沈超, 季文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57-1160.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医院药剂科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提供参考。方法:申请开通安徽医院首家药剂科"安徽儿童用药咨询"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线上用药咨询、原创科普宣教和药品说明书智能查询三方面服务。结果:全院在用药品电子说明书归纳整理,儿童剂量特殊标识,后台输入关键字即可快速查询。2016年11月23日-2019年7月23日,平台共累积稳定用户7 296人。推送原创科普21篇,总阅读人数31 073人,阅读次数41 448次,分享人数2 045人。结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新媒体药学知识科普实践,树立药师专业形象,形成具有特色的药师服务体系。
  • 潘代勇, 兰小曼, 覃飞, 覃加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61-1164.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公众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监测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我院门诊取药的300例患者按日期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窗口发药指导,发放ADR宣传资料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利用微信平台推送ADR相关知识的图文信息,提供安全合理用药指导。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ADR认知及行为得分情况。结果:观察组1个月后ADR认知及行为的得分为(7.02±3.04)、(11.82±1.96),高于对照组的(5.39±2.28)、(11.30±1.6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有5例患者报告ADR,有4例患者咨询与ADR有关的问题,而对照组为零。结论: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施药学服务,可有效提高公众对ADR的认知度和报告的意识。
  • 徐丹, 冯霞, 陈丽金, 周娟, 王若伦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65-1169.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对腹膜透析(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连续复诊的PD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使用常规门诊工作流程,观察组使用临床药师参与医药护联合门诊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T1)、干预后4个月(T2)、6个月(T3)、1年(T4)的用药依从性、对药物认知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在干预期间,临床药师总共接诊观察组患者515人次,提供药物咨询509次,其中咨询血压的控制占29.47%,居于最高位。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评分和药物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PD患者的医药护联合门诊,提高了患者用药依从性和对药物的认知水平,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 综述
  • 刘秋风, 田侃, 喻小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70-1173.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本文在查阅分析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美国药师合作实践协议(CPA)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立法情况、核心要素,以期为我国实行CPA与药师角色转型提供启示。借鉴美国药师合作实践协议(CPA)发展的经验,同时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实行CPA,从扩大我国药师实践范围、建立药师与医师之间的信任、提高我国药师专业能力、明确合作协议中药师的责任以及制定药师服务费用标准5个方面提供可行性建议。
  • 药物警戒
  • 周颖, 温金华, 周健, 黎玉华, 聂俊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74-1175.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刘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0, 40(10): 1175-1176. https://doi.org/10.13286/j.1001-5213.2020.1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