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上市的不断踊现,生物类似药凭借其价格优势赢得了广大患者与各国医保部门的青睐。本文希望通过制度比较、案例分析及资料汇整方法对欧盟各国生物类似药的医保准入政策进行详细研究,以明晰欧盟各国在生物类似药的卫生技术评估、医保准入流程、定价支付标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生物类似药医保准入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在学习欧盟监管方法的基础上,我国应当扩大生物类似药的影响力、细化生物类似药相关医保准入规定、完善生物类似药医保准入配套政策。
目的:根据经典中医文献及现代研究探索山茱萸发挥"救脱"功能的原理,发掘潜在的治疗"脱证"等疾病的未被开发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并根据Lipinski规则(LR)、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以及药物相似性(Drug-likeness,DL)对潜在的生物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利用BATMAN-TCM对获得的活性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山茱萸中获得226种化学成分,并根据LR、OB及DL特性筛选出潜在有效成分19个。并分析这些有效成分相作用的靶点,构建h-c-t-d网络关系。结论:发现山茱萸可能是通过硬脂酸、亚麻酸、亚麻油酸等化合物,影响ALOX5AP、BDKRB2、PTGS2、SCN5A等靶点,通过提高血压,强心,镇痛的协同作用,达到救脱的目的。
目的:考察替考拉宁国外儿童药动学数据在国内汉族儿童中的跨种族外推适用性,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85例国内汉族儿童的监测数据和临床资料,参考已发表的国外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模型,采用外推方法获取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模型,用拟合优度(Goodness-of-fit)、直观预测检验法(VPC)、正态化预测分布误差(NPDE)对最终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获取的我国汉族儿童替考拉宁药动学参数为:V1(中央室分布容积)=(7.83±5.14)L,V2(周边室分布容积)=(15.13±9.75)L,CL(表观清除率)=(0.32±0.21)L·h-1,CL2(周边室清除率)=(0.23±0.11)L·h-1。拟合优度、直观预测检验和NPDE结果表明,外推模型稳定,预测结果可靠。模拟结果显示,按说明书6 mg·kg-1,或10 mg·kg-1,每日一次维持剂量给药,稳态谷浓度很难达到15~30 mg·L-1的目标浓度范围,维持剂量应提高为15 mg·kg-1,每日一次。结论:该研究通过模型外推成功获取了替考拉宁在我国汉族儿童群体的药动学参数,模拟结果提示说明书儿童维持剂量偏低。
目的:研究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中药提取液中固相萃取花旗松素的运用。方法:将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装入聚丙烯柱制备成固相萃取柱,对水红花子提取物进行固相萃取,并考察多次重复使用该柱萃取水红花子水提液中花旗松素的萃取率,采用高效液相(HPLC)法进行检测。结果: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能特异性地从水红花子的提取物中萃取出花旗松素,多次重复使用该柱进行萃取,花旗松素的萃取率均能达到90%以上。结论:花旗松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花旗松素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可用于萃取、富集中药中的花旗松素,且其性质稳定,萃取柱可以重复多次使用,优越于一般常规的固相萃取柱。
目的:研究舒尼替尼(sunitinib)耐药内皮细胞HMEC-su细胞的耐药特性,并对其与内皮间质转化(EndMT)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结晶紫染色法观察HMEC-su细胞的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HMEC-su细胞对阿霉素(DOX)的敏感性,并计算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o 123)外排实验评价HMEC-su细胞的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划痕修复实验评价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MEC-1和HMEC-su细胞中EndMT相关蛋白血管内皮细胞钙黏素(V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差异。结果: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增殖速度减慢;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交叉耐药,RI为2.15(P<0.01);Rho123蓄积实验显示,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内Rho123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给予维拉帕米(verapamil,VRP)处理1 h后,HMEC-su细胞中Rho123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与HMEC-1细胞相比,HMEC-su细胞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然而S期和G2/M期显著增加(P<0.01,P<0.05);划痕修复实验表明HMEC-su细胞的迁移能力明显高于HMEC-1细胞(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面,与HMEC-1细胞比较,HMEC-su细胞中V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1),α-SMA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HMEC-su细胞对DOX产生了交叉耐药,其细胞形态和周期分布存在着明显变化,初步确定EndMT与HMEC-su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有关。
目的:结合ISSR分子标记与金钱草主要代谢产物标记对贵州省共21份野生金钱草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为其驯化种植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钱草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优化的PCR体系筛选出引物进行ISSR标记扩增,应用NTsys 2.10e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主要代谢产物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使用SPSS 19.0软件对测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绘制聚类图。结果:用筛选出的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0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占比达98.1%,各金钱草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598 1~0.953 3之间,地理位置相距越近,遗传相似性越高,不同资源的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差异较大,ISSR标记的聚类将21份金钱草资源分为2大类群6个亚群,代谢产物标记的聚类将其分为2大类群5个亚群。结论:贵州野生金钱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应用ISSR及代谢产物槲皮素和山柰素标记均能较好地对金钱草资源进行聚类,但聚类结果存在差异,其亲缘关系与地理位置呈现一定的关联性。
目的:研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分析PCI术后不同治疗方案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用全血直接PCR测定我院311名患者CYP2C19基因分型,分析不同种族CYP2C19基因型的频率以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野生型等位基因CYP2C19*1的频率为63.99%,突变型等位基因CYP2C19*2和CYP2C19*3的频率分别为30.87%和5.14%。不同性别对CYP2C19代谢表型分布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中代谢和慢代谢型患者中,个体化治疗组出现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中国人群CYP2C19*2和CYP2C19*3的突变频率远高于欧洲及美洲国家人群,与其他亚洲国家韩国和日本相近。CYP2C19基因突变使氯吡格雷活性降低,在进行冠心病的治疗时,应根据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个体化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目的:采用UPLC-MS/MS定性检测人尿液中常见苯二氮类药物,用其评价苯二氮胶体金试剂盒的检测性能。方法:尿液样品液液萃取后,采用液相-串联质谱联用仪测定,色谱柱为BEH C18,以含0.01%甲酸乙腈溶液-含0.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以该UPLC-MS/MS法为对照,参考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EP12-A2文件,分别对苯二氮胶体金试剂盒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及一致性进行评价。结果:UPLC-MS/MS法检测限在0.41~1.22 ng·mL-1之间,日内精密度RSD小于<10.81%,日间精密度RSD小于<19.22%,提取回收率均在53.90~69.32%之间。胶体金法阿普唑仑和地西泮阈值浓度为300 ng·mL-1,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咪达唑仑阈值浓度大于360 ng·mL-1,硝西泮阈值浓度在240~300 ng·mL-1之间。68例临床样本,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后,Kappa值为0.12。劳拉西泮、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的阳性预测值在85.7%~100%之间,劳拉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的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8.5%、33.3%、2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强度较弱。UPLC-MS/MS法具有较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样品前处理复杂。苯二氮胶体金试剂盒对于不同的药物具有差异化的检测效能,阳性预测结果的准确率高,而阴性预测结果的准确率较低。
目的:探究医院门诊处方点评过程中,科学的处方抽样方法。方法:通过引入GB/T 2828.1-2012国家抽样标准,结合随机抽样理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Rv.Normal功能辅助完成抽样过程。结果:结合处方抽样实例,通过科学抽样体系,实践抽样过程,为门诊处方点评工作实现科学抽样提供理论依据。结论:该抽样方法能够提高处方抽样的科学性,使门诊处方点评结果更能体现医院处方总体质量。
目的:研究DPP-4抑制剂(DPP-4 inhibitor)常规治疗是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CD26、脂多糖/Toll样受体-4(Lipopolysaccharide/toll like receptor-4,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T淋巴细胞CD26与血LPS/TLR-4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相关性。方法: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从武汉市第一医院门诊收集受试者。选择目前使用二甲双胍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 < HbA1c < 10%)130名,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实验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磷酸西格列汀片100 mg qd);另一组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片0.5 g tid+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 qd)。用药3个月,检测用药前后2组患者一般生化水平、血糖、血脂、T淋巴细胞CD26、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LPS的水平。结果:用药后两组T细胞表面CD26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2.26±12.3)vs(22.74±18.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5);T淋巴细胞TLR-4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17.34±10.9)vs(23.42±17.9),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单核细胞TLR-4阳性百分比(%)分别为(18.67±10.6)vs(23.72±19.3),对照组高于实验组(P<0.01)。在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T细胞CD26与单核细胞TLR-4正相关,r=0.869(P<0.01);T细胞CD26与LPS正相关,r=0.698(P<0.01);单核细胞TLR-4与LPS正相关,r=0.816(P<0.01)。结论:DPP-4抑制剂抑制T细胞CD26、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LPS、单核细胞TLR-4与T细胞CD26的表达正相关,提示常规治疗剂量的DPP-4抑制剂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其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TDM提供参考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3月1日在某院移植中心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91例移植受者。根据ADA糖尿病诊断指标,将肝移植受者分为PTDM组(18例)与non-PTDM组(73例)。基于统计学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该院肝移植中心PTDM的1年内累积发生率为19.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BMI ≥ 25 kg·m-2)(OR=8.754,95% CI:2.113~36.273,P<0.05)、术前空腹血糖受损(IFG)(OR=4.713,95% CI:1.305~17.027,P<0.05)和ICU停留时间(OR=1.367,95% CI:1.013~1.843,P<0.05)是肝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术前IFG和ICU停留时间与PTDM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为减少PTDM的发生率,针对与PTDM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尽早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是关键。
目的:系统评价亚洲炎症性肠病患者中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中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6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3 676例炎症性肠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NUDT15 R139C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T&CC:OR=73.24,95% CI(32.81,163.47),P<0.000 01;TC&CC:OR=5.99,95% CI(4.97,7.22),P<0.000 01;TT+TC&CC:OR=7.33 95% CI(6.12,8.78),P<0.000 01]);此外还发现,NUDT15 R139C纯合突变与杂合突变者发生早期白细胞减少的风险[TT&CC:OR=56.90,95% CI(25.40,127.49),P<0.000 01;TC&CC:OR=2.20,95% CI(1.42,3.41),P=0.000 2;TT+TC&CC:OR=6.19,95% CI(2.76,13.85),P=0.002]、严重白细胞减少的风险[TT&CC:OR=34.32,95% CI(16.74,70.37),P<0.000 01;TC&CC:OR=2.50,95% CI(1.54,4.05),P=0.000 2;TT+TC&CC:OR=4.87 95% CI(3.13,7.59),P<0.000 01]均较野生型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NUDT15 R139C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巯嘌呤药物发生白细胞减少、早期白细胞减少、严重白细胞减少的风险显著高于野生型,临床上NUDT 15R139C基因型的测定可对巯嘌呤类药物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目的:比较含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并评价其在临床使用的疗效。方法:采用实验室检测肠外营养液的外观性状、pH、乳滴平均粒径及分布、不溶性微粒数和细菌生长情况的方法考察其稳定性;采用回顾性分析肠外营养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住院时间、日均体质量增长率、生化指标值、并发症发生率考察临床疗效。结果: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的肠外营养液的pH、不溶性微粒数、乳滴平均粒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PDI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含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肠外营养液的乳滴单分散性相对较好。使用含不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营养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血糖(Glu)以及电解质含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使用含相同水溶性维生素肠外营养液的患儿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体质量、白蛋白(ALB)、前蛋白(PA)以及总蛋白(TP)、血糖(Glu)以及非结合胆红素(IB)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厂家水溶性维生素均可用于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但注射剂中抑菌剂的安全性应引起重视。
目的:分析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以及再给药后肺炎复发情况,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免疫相关性肺炎的鉴别及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纳武利尤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的个案报道共57例,中位发生时间为(2.6±2.3)个月,其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GGO、实变和网格状影,肺炎类型主要表现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和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49例经停药和(或)对症治疗后好转或痊愈,1例出现呼吸衰竭,7例死亡。好转后,10例患者再次给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4例复发。结论:纳武利尤单抗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部影像学特征,鉴别其可能导致的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的患者需根据其严重程度不同予以相应的治疗手段,同时应警惕再次给药后的肺炎复发风险。
目的:了解河南省新入职药师核心能力的现状,为制定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新入职药师核心能力问卷,对河南省21家三级综合医院2017年、2018年入职的182名药师进行调查。结果:新入职药师核心能力平均得分为(3.63±0.73)分,其中协调沟通能力维度得分最高,为(3.93±0.67)分,药学服务咨询能力维度得分最低,为(3.51±0.80)分。结论:新入职药师的核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规范化培训除了各方面继续加强外,应更加注重培养药师的药学服务咨询能力、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
目的:采用药品提取系统(MedEx)对FDA不良事件自发呈报系统(FAERS)开放数据DRUG表的药品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为基于FAERS的药品安全性大数据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下载2004年第1季度至2018年第4季度共60个季度的FAERS数据,提取DRUG表中药品名称(drugname)字段,去重复后、编码、清洗后通过java运行Medex_UIMA_1.3.7软件对药品名称文件进行标准化,得到drugname_MedEx表后与DRUG表映射,得到药品名称标准化的DRUG_MedEx表。以"奋乃静"为例,分别进行openFDA和DRUG_MedEx表查询,比较药品名称标准化效率。结果:从DRUG表提取去重复后的药品名称含记录648 124条,MedEx执行后得到drugname_MedEx表含记录561 493条,与DRUG表映射后得到DRUG_MedEx表含记录30 233 358条,标准化率87.63%。以"奋乃静"在openFDA中检索返回记录1 076条,DRUG_MedEx表返回1 785条,含1 047(97.30%)条openFDA记录。结论:FAERS药品名称经过MedEx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的DRUG_MedEx表可用于大数据分析,简化检索,增加命中率。
目的:基于2019年更新版Beers标准分析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以期为老年人合理用药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回顾性收集某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所有年龄≥ 65岁的老年住院患者,以2019年版Beers标准为评判依据,分析该院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患者6 516例,其中涉及2019年版Beers标准收载药物病例4 232例(64.95%);平均年龄(73.77±6.88)岁,平均诊断(5.55±3.86)种,平均住院时间(11.42±6.40)d。根据2019年版Beers标准,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共3605例(85.18%)涉及5 514例次用药,其中质子泵抑制剂、胰岛素、苯二氮类药物的使用例次位列前3位,分别占总病例数的51.71%、18.88%、7.82%。在412例次与疾病状态相关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病例中,心力衰竭、骨折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居多,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7.14%、27.91%、14.56%。在老年患者应谨慎使用的药物中,以抗精神病药物为代表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利尿剂使用频次最多。糖皮质激素联合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见的药物-药物间相互作用,占比32.42%。对于肾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应减少或避免使用依诺肝素及螺内酯。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较高,需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教育,提高用药安全意识,降低用药风险。
目的:了解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在肿瘤科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这两味药的药理研究文献和临床实际案例的分析,为其在临床肿瘤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提供依据。方法:分类统计和应用分析。结果:临床上熊胆粉和体外培育牛黄被广泛用于各种肿瘤,证型多为肝郁气滞、热毒蕴结等,用量均未超说明书推荐的范围;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熊胆粉对肝癌、白血病、骨髓瘤、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预防亚硝酸类诱发的癌症,体外培育牛黄对消化道肿瘤尤其有效;临床实际案例显示,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对肝胆毒热、痰瘀阻络型肿瘤有显著疗效,为肿瘤中医治则清热解毒法所用中药。结论:熊胆粉、体外培育牛黄对部分肿瘤如消化道肿瘤、肝癌等,以及肝胆毒热型肿瘤疗效显著,但并不是适用所有的癌种或者癌症的所有阶段,而且药材价格昂贵。因此在临床需辨证应用,同时中药临床药师积极帮助医师选择替代饮片、加强药学监护,保证其临床应用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减轻患者负担,节约相关资源。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被成功研发并上市。靶向药物具有靶向性强、不良反应相对较低等优点,能够对肿瘤细胞内异常的信号通路靶点特异性杀伤,进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该类药品往往价格昂贵,如何合理使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是药师应关注的问题。本文详述了靶向药物的分类以及上市情况,总结了靶向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防治,以期为靶向药物的药学监护提供客观依据。
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了"肾功能亢进"(ARC)的概念,将其定义为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增强,当肌酐清除率(CrCl)>130 mL·(min·1.73 m2)-1时即认为患者存在ARC。ARC在危重症患者中较为多见,其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肾功能储备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目前研究认为ARC对危重症患者的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影响显著,增加的肌酐清除率与抗菌药物血药浓度呈负相关,可能需要增加给药剂量或延长输注时间来确保疗效,必要时根据治疗药物监测(TDM)结果及时调整给药剂量,但ARC对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结局的影响尚且存在争议。本文查阅国内外关于ARC的文献,对其概念、流行病学、发生机制、对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影响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