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我国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方法:基于供应链风险视角,分别对药品供应链的内生短缺风险、外生短缺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药品供应链内生短缺风险来源于药品供需各主体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主体之间的信息风险或道德风险;药品供应链外生短缺风险来源于政策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结论:针对内生短缺风险,可明确主体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及风险防范、加大垄断查处力度;针对外生短缺风险,应均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及药品采购制度、提高监管效率及其合理性,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激励性措施。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g litazone,Piog)对老年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脂质肾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3个月龄雌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灌胃盐酸吡格列酮(每只10 mg·kg-1·d-1),对照组灌胃同体积溶媒0.5%羧甲基纤维素钠。12周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进行取材。灌胃前后进行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肾脏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肾脏损伤程度及脂质沉积情况,实时定量PCR(QPCR)分析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iog组小鼠血浆TC、TG水平及MPO活性明显降低;Masson染色示肾脏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网状纤维染色示肾皮质中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为主的网状纤维增生程度减轻;PAS染色示肾小球硬化、基底膜增生增厚情况得到改善;油红O染色示肾脏脂质沉积情况减轻。QPCR结果示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对氧磷酶-1(PON1)mRNA水平升高,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ollagen 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mRNA水平降低。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老年apoE-/-小鼠脂质紊乱引发的肾脏病理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PARγ激活而调脂及降低小鼠全身和肾脏局部氧化炎症状态有关。
目的:建立U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在大鼠10种脏器组织中含量,分布规律及特征。方法:采用UPLC-MS/MS技术建立提取物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在大鼠心、肝、脾、肺、肾、脑、胃、小肠、脂质、肌肉组织中的定量分析方法;大鼠给药后分别于0.33,0.67,1,4,8 h的5个时间点,分别摘取以上10种脏器组织,测定脏器组织及血液中效应组分的质量浓度,采用DAS(V 2.0)药动学软件对各样本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房室拟合,并计算不同组织效应组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及平均滞留时间(MRT)。结果:所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良好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良好、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定量下限均符合有关规定;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血液中的分布符合一室模型,除肾脏及脑组织外,其余脏器中提取物效应组分的房室特征多为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柚皮苷在肾脏中的拟合结果为非静脉注射的二室模型,新橙皮苷在脑组织拟合结果为静脉注射的三室模型,给药后8 h各组织中效应组分新橙皮苷及柚皮苷AUC值大小顺序均为小肠 > 胃 > 肾 > 脂质 ≈ 脾脏 > 肺 > 肌肉 > 肝 > 心 > 脑,效应组分在各脏器中均无明显蓄积;效应组分在血液、肾脏、肝脏中的滞留时间较长,MRT均大于2 h,脂质最短,MRT不足1 h;各脏器中新橙皮苷的药-时曲线下面积约是柚皮苷的3倍,而心、肝、肾中则是3.5,2.1和3.4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达峰时间早于血液;效应组分在肠道内消除缓慢,给药8 h后在各脏器中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无特异的蓄积部位。研究结果揭示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效应组分在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体内的作用靶点及机制奠定了基础。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与二者单独使用对兔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时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60只,体质量2.2~2.8 kg,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急性肺损伤组(ALI组)、瑞芬太尼组(RF组)、舒芬太尼组(SF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组(M组)。C组,30 min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ALl组,30 min静脉泵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0.7 mg·kg-1;RF组与SF组先静脉泵注LPS(方法同ALI组)再分别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8 μg·kg-1·min-1,舒芬太尼0.02 μg·kg-1·min-1;M组先静脉泵注LPS(方法同ALI)后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1.0 μg·kg-1,3 min后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8 μg·kg-1·min-1。各组分别于泵注LPS前(T0)、泵注结束即刻(T1)、泵注结束1(T2)、3(T3)、6(T4)h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IL)-1、IL-6、IL-8的浓度;称量肺组织湿重(W)和干重(D),计算W/D比;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构变化。结果:在T0~T1时段,各组各项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T2~T4时段:与C组比较,ALI组、RF组、SF组和M组的MAP、HR、PaO2均降低(P<0.05),W/D比值、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均升高(P<0.05);与ALI组比较,RF组、SF组和M组PaO2、MAP、HR均升高(P<0.05),肺组织W/D比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降低(P<0.05);M组、RF组和SF组相比较,PaO2、MAP、HR变化以及肺组织W/D比和血浆TNF-α、IL-1、IL-6、IL-8的浓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生命体征的稳定性:C组 > M组 > SF组 > RF组 > ALI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结果表明,RF组、SF组和M组均较ALI组减轻。结论:瑞芬太尼、舒太尼静脉麻醉可使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兔血液中TNF-α、IL-1、IL-6、IL-8的浓度降低,从而减轻其肺损伤的程度。二者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研究姜黄素及甘草次酸修饰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对Walker256细胞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姜黄素与甘草次酸修饰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处理Walker256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吸收、细胞周期变化情况;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Wnt及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姜黄素和甘草次酸修饰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对肿瘤细胞Walker256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游离姜黄素相比,甘草次酸修饰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明显增强细胞对姜黄素的吸收,显著增强对Walker256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细胞周期G2期的阻滞作用,明显下调Wnt及β-catenin的表达。结论:甘草次酸修饰姜黄素阳离子脂质体比游离姜黄素具有更强的抗肿瘤Walker256细胞的作用。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在高糖高脂环境下对大鼠H9c2心肌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高糖高脂组(HP组)、西格列汀组(Sit组)和高糖高脂+西格列汀组(HP+Sit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单丹磺酰戊二胺(MDC)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自噬体的形成,用Western blo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西格列汀对高糖高脂条件下H9c2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结果:Con组H9c2细胞存在着较低水平的自噬表达;给予高糖高脂刺激后,细胞自噬水平明显减弱,凋亡显著增强。给予西格列汀处理,可显著增强H9c2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表达,并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在高糖高脂条件下,西格列汀可通过促进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减轻高糖高脂对H9c2心肌细胞的损伤,可能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Ainsliadimer A是提取于中药兔耳风的一种内酯类化合物,前期研究已经发现其具有抑制NF-kB信号活性和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已知的NF-kB信号通路在介导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拟研究ainsliadimer A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作用并对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LPS刺激人肠上皮细胞(FHC)、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诱导肠细胞炎症模型,在不同浓度ainsliadimer A处理后,qPCR检测IL-6、TNF-α的mRNA水平,ELISA检测上清中IL-6水平,检测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对FHC和IEC-6细胞处理不同浓度ainsliadimer A后,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评估其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肠细胞修复功能;通过免疫印迹检测ainsliadimer A处理后,细胞内NF-kB信号的活性,初步探讨ainsliadimer A的作用机制。结果:Ainsliadimer A不同浓度(5,10 μmol·L-1)皆可有效降低FHC和IEC-6细胞中IL-6、TNF-α的水平,同时,显著恢复LPS引起的肠细胞增殖、迁移抑制,免疫印迹显示ainsliadimer A显著降低了NF-kB信号的活性。结论:Ainsliadimer A可有效降低LPS引起的炎症因子表达和释放,且恢复了肠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表现出明显的肠修复作用;机制研究初步揭示其通过下调NF-kB信号活性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炎症反应,研究在细胞水平证实了ainsliadimer A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新线索。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对肺癌PC14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0,4,8,16 mmol·L-1阿司匹林处理PC14细胞24,48,72 h,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为研究其与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间的关系,先以5 μmol·L-1 SP600125(JNK抑制剂)预处理PC14细胞30 min,加入上述浓度药物继续培养24,48,72 h,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阿司匹林对JNK活化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抑制肺癌PC14细胞增殖,同时阿司匹林可引起细胞G0~G1阻滞;阿司匹林通过活化JNK诱导其表达抑制PC14增殖。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PC14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JNK活化及表达有关,这为阿司匹林在肺癌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建立大黄特征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相关联的二维指纹图谱,研究大黄抗氧化活性物质。方法:利用高效液相多检测器联用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在线检测体系,对大黄中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大黄中化学成分15种;其中8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然后采用清除效率为指标对各活性成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结果发现化合物葡萄糖紫丁香酸、腺嘌呤、没食子酸、儿茶素或表儿茶素、双花母草素、2-O-桂皮酰-没食子酰葡萄糖等具有较强的清除ABTS·+的活性,而蒽醌类成分对ABTS·+的清除作用较弱。结论:采用HPLC-ABTS-DAD-Q-TOF/MS对大黄中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大黄在抗氧化环节起作用的效应物质。
目的:研究成人尿标本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尿培养阳性菌株,采用VITEK 2-Compact仪器法或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菌的药物敏感性,参照CLSI 2018版折点判读结果,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2 16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占72.13%,革兰阳性球菌占23.01%,真菌占4.8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0.05%)和肠球菌(14.33%)。3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下降趋势,对头孢类耐药率无明显变化;肠球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且无明显变化趋势,对青霉素类、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有较大下降。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屎肠球菌对所测试抗菌药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肠球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肠球菌。及时送检尿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办法使用抗菌药,可以减缓或降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目的:系统评价六味地黄丸(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六味地黄丸(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9月,采用Cochrane风险评价表评价其研究质量,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提取资料后通过RevMan 5.3.3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 12.0软件进行发表偏倚检验,TSA v 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20个RCT包括2 0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更高[RR=1.20,95% CI(1.13,1.28),P<0.000 01],甘油三酯[MD=-0.35,95% CI(-0.42,-0.28),P<0.000 01]、糖化血红蛋白[MD=-0.77,95% CI(-1.03,-0.51),P<0.000 01]、低密度脂蛋白[MD=-1.12,95% CI(-1.20,-1.04),P<0.000 01]、血糖[MD=-1.17,95% CI(-1.57,-0.77),P<0.000 01]、空腹血糖[MD=-1.24,95% CI(-1.53,-0.94),P<0.000 01]、中医症状评分[MD=-0.83,95% CI(-1.13,-0.52),P<0.000 01]的降低均优于对照组,六味地黄丸汤剂联合二甲双胍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增高[MD=0.27,95% CI(0.11,0.43),P=0.000 8]、对总胆固醇的降低[MD=-1.34,95% CI(-1.42,-1.27),P<0.000 01]优于对照组。Egger检验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试验序贯分析提示六味地黄丸(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证据确切。结论:六味地黄丸(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但纳入研究质量偏低,未来需要更严谨更大样本的研究以证实此结论。
目的:探讨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应激、免疫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某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全麻手术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术前按照随机数字表分配随机方案,设置A组(50例)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B组(50例)为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所有患者均采用镇痛泵自行控制术后疼痛(PCIA)。所有患者均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记录患者术后12,24,48 h的疼痛VAS评分。采集同期的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8,IL-10浓度。记录患者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物追加使用例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出血量等一般情况无差异。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的VAS评分在12,24,48 h均出现了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明显降低(P<0.05);A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均高于B组,术后12 h的CD8+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CD3+、CD4+、CD4+/CD8+、CD8+及NK细胞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组术后12 h及术后24 h相比术前的IL-2及IL-8浓度降低明显(P<0.05);IL-10浓度升高明显(P<0.05)。A组术后12 h及24 h的IL-2及IL-8浓度均高于B组,IL-10浓度均低于B组(P<0.05);术后48 h的IL-2、IL-8及IL-10浓度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相比,术后48 h内总的按压镇痛泵的次数更少,且总的泵消耗量也较小(P<0.05)。而A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术仅4例,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1例,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乳腺癌术后患者的自控镇痛安全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感,还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且调节了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和IL-2,IL-8及IL-10浓度,值得临床麻醉推广。
目的: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致结核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TNF-α拮抗剂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截止2018年7月31日发表的使用TNF-α拮抗剂出现结核的文献,对文献中发生结核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前结核筛查、结核发生时间、发生部位、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49篇文献,167例病例。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后出现结核的病例报道最多;男性患者略多于女性患者,患者主要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67.53%),原患疾病主要为类风湿关节炎(37.72%);中文文献报道案例未进行结核筛查率明显高于外文文献报道案例;肺外结核发生率为47.09%;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结核发病时间明显早于阿达木单抗;85.03%的患者出现结核在用药后2年内;11例(6.59%)患者救治无效死亡。结论:重视TNF-α拮抗剂增加结核的风险,积极进行用药前结核筛查,对高风险病人密切随访,确保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V、FIB、PA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炎性因子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使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的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86例,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疗程1年。对照组维持原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组改为利拉鲁肽治疗。治疗前和治疗12,24,36,48周末测定患者身高、体质量、血压水平,计算体重指数(BMI),并记录血糖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 A1c)≤ 8%]、低血糖情况、实验室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完成42例和41例。治疗12,24,36,48周末,治疗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36,48周末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MMSE及MoC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76.19%(32/42)和82.93%(34/41),痴呆发生率均为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59.52%(25/42)和7.32%(3/4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门冬胰岛素30相比,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MCI患者,能更好地控制FPG、2hPG、HbA1c,降低炎性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并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D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病原学及耐药性的影响,为更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出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某院住院的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的感染患者102例和AECOPD无糖尿病患者1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2组病原菌及耐药率的异同。结果:观察组分离出致病菌共152株,包括104株革兰阴性菌(69.3%),12株革兰阳性菌(7.9%),36株真菌(23.7%)。对照组分离出致病菌184株,包括146株革兰阴性菌(79.5%),14株革兰阳性菌(7.6%)、24株真菌(13.0%)。检出的主要病原菌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葡萄球菌属、白色念珠菌等。观察组中细菌混合感染有30例,对照组24例;观察组分离出多药耐药菌26株,对照组21株。观察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能明显增加AECOPD患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和真菌感染的机会,同时也升高革兰阴性菌等致病菌混合感染的几率,并且增加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目的:总结临床药师参与国家谈判药品临床实践的结果和经验。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临床药师参与国家谈判药品临床实践的病历资料,对国家谈判药品使用情况、患者基础信息、治疗方案、不良反应、随访及患者经济获益统计分析。结果:该研究纳入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8例。临床药师调整治疗方案13例,占比20%;肺癌方案调整9例,占调整方案比例69.23%。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26例,占比40%。性别、年龄与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疾病种类用药与AD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药师给予ADR干预措施21条,ADR好转率96.16%。随访150人次,面对面随访116次,占比77.33%。希望电话随访31人,占比58.49%;希望一月随访一次36人,占比67.92%。患者直接用药经济成本最大降幅68.67%。结论:国家谈判药品使患者经济获益明显;临床药师参与国家谈判药品治疗管理,促进患者疾病诊治、优化治疗结局,加强患者ADR处理能力,提高用药依从性;同时对国家谈判药品政策落地提供真实世界依据。
目的:探讨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建设和实践的主要情况,收集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启用前、后相关工作环节的用时和差错件数等数据信息,进行比较以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该院PIVAS的自动化系统由智能贴签系统、智能退药模式、智能配液系统、智能责任追溯系统、智能分拣系统组成。自动化系统使用后,每日贴标签的用时由(1.97±0.19)h缩短至(1.15±0.17)h;每日贴签差错由(6.51±1.24)件降低至(0.53±0.30)件;每日配液用时由(1.73±0.20)h缩短至(1.41±0.62)h;每日分拣成品输液的内部差错由(3.52±1.68)件降低至(0.03±0.16)件。结论:该院PIVAS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工作效率提高、差错率降低、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防范差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的:构建医院药师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方法:采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建立医院药师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结果:专家函询的判断系数为0.89,熟悉程度为0.87,权威系数为0.88。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31~0.46,χ2检验P值均小于0.05,具有显著性,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经过三轮函询后,明确了医院药师核心能力的定义,确定了医院药师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个,二级23个,三级指标114个。结论: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院药师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医院药师的系统岗前培训、绩效考核和分层培养提供了科学、客观的理论依据。
目的:编制适用于评估门诊患者对药师信任程度的测量工具。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患者访谈及专家咨询法构建条目池,选取188例门诊患者进行预调查,采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形成初始版量表。选取483例门诊患者作为正式调查对象,评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药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包括2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541%;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04;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拟合良好:χ2/df=2.333、RMR=0.039、GFI=0.930、PGFI=0.726、TLI=0.970、RMSEA=0.053;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8、Guttman Split-Half系数为0.957。结论:编制的药患关系信任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测量门诊患者对药师的信任程度。
目的:对Ⅰ类切口颅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不同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效果及经济负担情况进行评估及系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实施颅脑手术中的Ⅰ类切口手术696例。其中使用头孢呋辛370例,使用头孢曲松326例,术前、术后静脉滴注预防使用。仔细查看患者病历病程,记录并汇总分析使用不同抗菌药物下手术感染的相关指标及消耗费用情况。结果:使用头孢呋辛预防用药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8.92%(33/370),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费用为2 910.61元;使用头孢曲松预防用药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7.67%(25/326),抗菌药物的平均使用费用为4 247.79元。结论:I类切口颅脑手术所采用2种药物的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效果基本一致且差异无显著性(P=0.551 5),而使用头孢呋辛作为预防用药所产生的抗菌药物费用情况更低(P<0.05),具有较好的经济性,更加适用于临床作为预防用药。
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的陈皮,在许多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桔皮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成分川陈皮素,具有抗癌、抗血栓、抗癫痫、抗血凝、抗真菌、抗过敏、抗炎、抗胆碱酯酶等作用。川陈皮素抗肿瘤研究的人越来越多,但其机制仍在研究中,据报道,川陈皮素抗肿瘤机制可能是:首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第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第三,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四是调节癌细胞周期和蛋白表达以及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增强抗肿瘤作用有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近10几年来发表的川陈皮素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其对多种肿瘤细胞都有抑制作用,将来可能发展为全能型抗肿瘤药物,为川陈皮素在临床抗肿瘤应用中提供参考依据,现就川陈皮素抗肿瘤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以下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