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梳理国内外开展药学服务对药品费用控制的效果后进行综述发现,开展药学服务在国内外均有一定药品费用控制效果。国外研究开展药学服务对药品费用控制效果显著,其效果受药学服务中团队合作、人员配比、干预程度、项目设置等因素影响,国内研究也逐步认识到开展药学服务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尤其是抗菌药费用,在我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的:制备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MSNs)载新藤黄酸(gambogenic acid,GNA)纳米粒(mPEG-GNA-MSNs),以实现对药物的缓释并增强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改良的Stöber法合成氨基改性的MCM-41型介孔二氧化硅(NH2-MSNs),挥干溶剂法载入GNA,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基活化酯(mPEG-NHS)与NH2-MSNs形成酰胺键来制备mPEG以封堵载GNA介孔的二氧化硅纳米粒(mPEG-GNA-MSNs)。通过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氮气吸-脱附、X射线小角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方法对纳米粒进行表征,透析袋法考察mPEG-GNA-MSNs的体外释放规律。采用MTT法考察空白载体和载药纳米粒对人源肝癌细胞(HepG2)和肝正常细胞(LO2)的毒性。结果:制备的mPEG-GNA-MSNs在透射电镜下呈球形,粒径均一;mPEG-GNA-MSNs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59±0.26)%和(14.52±0.18)%;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48 h释放达到平衡;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mPEG的修饰能够降低载体对HepG2和LO2细胞的毒性,并增强纳米粒对肝癌细胞的毒性。结论:mPEG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对GNA具有显著的缓释作用,并能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性。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脉冲释放片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方法:采用压制包衣法制备卡维地洛定时脉冲释放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卡维地洛药物含量,以体外释放度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崩解剂、包衣材料等对脉冲片释药性能的影响,并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处方中片芯含药量为10%,以63%的CMS-Na为崩解剂,27%的MCC为填充剂压制片芯;以35%的HPMC、62.5%的卡拉胶和1%的PEG 6000为衣膜材料,2.5%的滑石粉为润滑剂,粉末直接压片包衣。以pH4.0醋酸缓冲液为释放介质,包衣脉冲片时滞8 h后,累积释放度达80%以上。结论:卡维地洛压制包衣片能实现定时脉冲释药效果。
目的:基于PI3K/PTEN/VEGF通路探讨菟丝子总黄酮(TF)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考察合适的给药浓度,为菟丝子药材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实验对象,CCK-8法检测TF给药后的细胞活性,计算其IC 50值;Annexin V-FITC/PI双染法分析细胞凋亡坏死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法检测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PI3K)、人类第十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3(VEGFR-2、VEGFR-3)表达变化趋势。结果:相对阴性对照组,给药组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具有良好的量-效正相关;qPCR结果显示TF给药可以显著的上调PTEN mRNA,下调PI3K、VEGF mRNA;ELISA结果显示HIF-1α、VEGFR-2、VEGFR-3蛋白的表达在给药后均有下降(P<0.01)。结论:菟丝子总黄酮有较好的体外抗肝癌药效,其作用可能与上调PTEN的表达对PI3K-Akt通路进行负调控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下调HIF-1α以及VEGF相关基因和受体蛋白的表达等作用机制共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的:根据响应面法优化湖南永州江永香姜中6-姜辣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t)进行单因素试验,运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6-姜辣素得率的影响并以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L-抗坏血酸作对照,测定香姜6-姜辣素总还原能力。结果: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体积分数为80%、料液比1:12(g·mL-1)、提取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6-姜辣素得率达90%以上。香姜中6-姜辣素体外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的IC50值为0.60 mg·mL-1。结论:该法相对水提法、压榨法,该工艺更具提取率高,回收率高等优点。6-姜辣素总还原能力和清除羟自由基能力弱于同浓度的L-抗坏血酸(Vc),但强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
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肝脏转运与OCT1的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伊伐布雷定(1 mg·kg-1)灌胃给药,实验组OCT1抑制剂雷尼替丁(0.8 mg·kg-1)和伊伐布雷定(1.0 mg·kg-1)相继灌胃给药,比较2组间伊伐布雷定的药动学参数;采用原代肝细胞,分为对照组: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实验组:雷尼替丁(0.5,1.0,2.0 μmol·L-1)+伊伐布雷定(0.2,0.5,1 μmol·L-1),探讨雷尼替丁对伊伐布雷定肝脏摄取的影响。结果:合用雷尼替丁后,伊伐布雷定药动学参数Cmax、AUC0-t、AUC0-∞分别增加了115.41%,128.73%,128.05%,而CLz/F值降低了56.35%,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雷尼替丁明显抑制肝细胞对伊伐布雷定的摄取,抑制作用随雷尼替丁的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伊伐布雷定肝脏转运很可能与OCT1有关。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时,盐酸氨溴索对美罗培南在小鼠肺组织分布的药动学影响。方法:将198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实验用药均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9 mg·kg-1、45 mg·kg-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随后3组实验动物均给予等量注射用美罗培南(7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摘眼球放血,并取肺组织制备为组织匀浆样品。采用LC-MS/MS法测定肺组织匀浆样品中美罗培南的浓度,DAS 2.1.1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3组间的药动学参数AUC0-t、AUC0-∞、t1/2、tmax、CL、V、Cmax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盐酸氨溴索与美罗培南合用后,对小鼠肺组织中美罗培南分布无影响。
目的:利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探讨糖肝煎浓缩丸通过调控胰岛素受体-α(InsR-α)/IRS (胰岛素受体)/PI3K (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腹腔注射30 mg·kg-1STZ缓冲液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模型符合糖耐量异常的标准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吡格列酮组(1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5.6 g·kg-1·d-1)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2.8 g·kg-1·d-1)。药物干预8周后,生化法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肝糖原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空腹胰岛素、肝脏GK、G-6-Pase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InsR-α、IRS和PI3K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切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GK含量显著性升高,肝糖原、G-6-Pase含量显著性降低,肝脏InsR-α、IRS和PI3-K 3种蛋白的表达含量均显著减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和糖肝煎浓缩丸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GK含量,提高肝糖原、G-6-Pase含量,增加肝脏InsR-α、IRS和PI3-K 3种蛋白的表达含量(P<0.01);与吡格列酮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效果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可能是通过调节InsR-α/IRS/PI3K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代谢紊乱及肝脏损伤。
目的:探讨小剂量人参多糖(ginseng polysaccharides,GPS)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GPS组加入10 mg·L-1人参多糖孵育,同时设对照组,采用CCK8实验检测人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情况;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的分泌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人参多糖能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增殖(P<0.05);人参多糖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后细胞形态及亚细胞结构趋于成熟分化;甲胎蛋白(AFP)分泌量明显下降,白蛋白(ALB)的分泌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PS组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被阻滞G0/G1期。结论:小剂量人参多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可能与诱导分化有关。
目的:建立UPLC-PDA-MS/MS法同时测定七宝美髯丸中二苯乙烯苷、阿魏酸、金丝桃苷、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ustain® C18(3.0 mm×100 mm,3.0 μm)色谱柱,甲醇-0.05%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进样量10 μL;PDA扫描范围:200~400 nm;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负离子扫描切换,多重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七宝美髯丸中5种成分在线性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06%~102.24%,精密度RSD值小于2%。在所设定的色谱条件下,七宝美髯丸中5个成分(二苯乙烯苷、阿魏酸、金丝桃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于10 min内完全分离。结论:建立的UPLC-PDA-MS/MS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七宝美髯丸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了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MS)方法,采用内标法定量测定注射用奈达铂中的20种微量元素。方法:试样经逆王水-氢氟酸消解体系进行消解,并使用ICP-MS进行测定。选取4种同位素作为内标,选取丰度高和干扰因素少的同位素进行测定,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体效应,并使测定结果更准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有元素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5 4~1.000 0;检出限为0.001 0~0.819 7 ng·mL-1;重复性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加样回收率为80%~117%。试样中各元素的含量均符合ICH Q3D与USP通则〈232〉的规定。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与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为注射用奈达铂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的:研究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体外释放及体内药动学特性。方法:通过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等检查,初步评价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缓释干混悬剂质量,采用体外溶出装置进行体外释放试验测定右旋布洛芬体外累积释放量;以大鼠为动物模型,测定给药后的血药浓度,采用DAS2.0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3 h内沉降体积比大于0.9,且混悬剂再分散性好,流动性好;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r=0.970 1);并具有明显缓释作用;体内试验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86.05±5.96),(123.5±41.74)μg·mL-1;AUC0-24 h分别为(644.49±73.26),(439.88±84.41)μg·mL-1·h,t1/2分别为(5.58±0.55),(2.36±0.55) h;各参数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受试制剂的达峰时间tmax延长到2 h,t1/2和MRT比参比制剂分别延长2.36倍和2.47倍,可见右旋布洛芬/酸改性蒙脱土干混悬剂在大鼠体内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结论:右旋布洛芬/酸性蒙脱土干混悬剂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缓释作用。
目的:建立用同一份血浆样品分析卡马西平(CBZ)游离浓度、总浓度及蛋白结合率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方法:加500 μL血浆样品至中空纤维离心装置(HFCF-UF)中,4 000 r·min-1离心15 min,取滤液直接注入HPLC测定游离浓度(cf)后,再向该装置中加入200 μL丙酮,混匀5 min,同法进行离心操作,取滤液分析得血浆剩余药物浓度(c0),经校正,可得血浆药物总浓度(ct),进而计算蛋白结合率(PPB)。结果:cf和ct在0.535~21.4 μ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ct的回收率为98.7%~101.3%,RSD小于1.2%。进行CBZ治疗的20名临床患者的PPB为10.1%~68.9%,其与健康受试者的PPB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结果准确,为分析不同生理条件下不同患者的PPB及cf变化提供有利的手段,进而指导临床开展个性化治疗。
目的:建立中药复方补肾壮阳胶囊(WSKY)的HPLC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间制剂进行质量控制。方法:色谱柱:采用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各含体积分数为0.1%的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建立补肾壮阳胶囊HPLC指纹图谱,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2批制剂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比对化学分离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对主要特征峰进行明确化学指认并初步确定组方中药来源。结果:建立的补肾壮阳胶囊HPLC指纹图谱的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均良好;12批制剂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值在0.921~0.970之间;覆盖该复方13味组方中药的13个共有特征指纹峰得到明确的化学指认。结论:上述建立的主要特征峰化学成分明确的HPLC指纹图谱基本反映该中药复方制剂中各味组方中药,多成分的整体特征,可以用于市售前产品的质量评价,以上工作可为提高WSKY整体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研究头孢吡肟片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血浆中头孢吡肟浓度。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头孢吡肟片对照药物和测试药物500 mg,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DAS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结果:与对照药物相比,测试药物生物利用度F0t为(105.83±16.31)%,F0∞为(108.36±15.38)%;测试药物与对照药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3.89±0.30) h和(3.68±0.59) h,Cmax分别为(15.22±1.36) mg·L-1和(14.28±1.99) mg·L-1,t1/2ke分别为(4.52±0.79) h和(4.36±0.83) h,AUN0t分别为(15.97±2.87) mg·h·L-1和(16.13±3.02) mg·h·L-1,AUC0∞分别为(16.22±2.99) mg·h·L-1和(16.88±3.12) mg·h·L-1。对两制剂间的AUC0t、AUC0∞、Cmax、tmax等进行双向单侧t检验,表明2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两药物等效。
目的:系统评价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和CBM,检索时间限定为自建库至2017年9月25日,检出所有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的有关文献,由2名研究员各自独立严格进行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TSA v0.9软件进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包括1 2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养心氏片联合西药与单纯使用西药对比,可以明显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OR=3.84,95% CI (2.31,6.39),P<0.000 01];心电图改善率[OR=3.12,95% CI (2.09,4.64),P<0.000 01];在调节血脂方面,能改善总胆固醇[MD=-0.84,95% CI (-1.27,-0.41),P=0.000 1]、甘油三酯[MD=-0.65,95% CI (-1.16,-0.15),P=0.01]和低密度脂蛋白[MD=-0.84,95% CI (-1.53,-0.16),P=0.02]。试验序贯分析显示心绞痛改善和心电图改善纳入的研究均穿过了TSA界值和预期样本量(178,151),提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证据确切。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但因现有研究质量偏低,且数量较少,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双盲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剂量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维普、CBM等数据库,从建库起至2017年7月的文献。检索有关不同剂量恩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RCT 20个,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7 798例,纳入研究质量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恩格列净25 mg组治疗后HbA1c水平改善优于10 mg组[MD=0.04,95% CI (0.02,0.06),P<0.000 01],空腹血糖水平改善25 mg组优于10 mg组[MD=0.19,95% CI (0.11,0.28),P<0.000 01]。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恩格列净10 mg剂量组和25 mg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鼻咽炎,尿路感染,低血糖,上呼吸道感染,高血糖。结论:与10 mg组相比,25 mg恩格列净治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并且患者不良反应风险低.受纳入研究方法学限制,该结论尚需长期RCT进一步验证。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对其肝功能及肝硬化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118例连续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后26周、52周及78周的HBV DNA,血生化(白蛋白、前白蛋白、ALT、AST等)及肝纤维化(肝纤维化四项、APRI、FIB4)指标,并对抗病毒治疗过程的临床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服用恩替卡韦抗病毒药物,治疗78周后,在HBeAg阳性组有98.46%的患者,阴性组100.00%的患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乙肝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0周到78周有不同程度的升高(HBeAg+:93.50(57.50~152.25) mg·L-1 vs.171.00(128.00~201.50) mg·L-1;HBeAg-:126.50(70.25~186.25) mg·L-1 vs.192.00(124.00~215.00) mg·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胺转肽酶0周到78周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基本恢复至健康人水平。同时,肝硬化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APRI、FIB-4,0周到78周的变化分别为HBeAg+:1.48(0.58~3.42)vs.0.36(0.35~0.57),3.32(1.30~7.23)vs.1.11(0.71~1.27);HBeAg-:1.09(0.44~2.15)vs.0.53(0.36~0.72),3.34(1.35~7.30)vs.2.00(1.28~4.08)。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使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硬化程度得到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应在临床医生指导下接受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
目的:调查某院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的状况,评价使用rhIL-11的规范性。方法:对某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受化疗并且使用过rhIL-11的204例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化疗方案及使用rhIL-11的情况,评价使用合理性。结果:从用药指征、剂量、疗程、停药指征及用药禁忌等方面综合评价,204例患者中52例应用rhlL-11与说明书或专家共识推荐用法完全相符。结论:目前某院rhIL-11的临床应用与说明书及专家共识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医师应更加规范的使用rhIL-11。
目的:了解ALDH2基因多态性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以51名健康志愿者为实验对象,取静脉血2 mL,提取DNA,用PCR和基因测序的方法测定ALDH2基因型,以携带ALDH2*2等位基因的22名志愿者为实验组,以不携带ALDH2*2等位基因的29名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人群一次饮用高度白酒70 mL后1 h和4 h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低频LF、高频HF成分的改变。结果:与饮酒前比较,实验组人群酒后1 h心率显著增加(P<0.05),酒后1 h和酒后4 h的LF和LF/HF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人群在酒后1 h和4 h的心率和LF/HF未见显著改变。结论:一次饮酒即可使ALDH2*2等位基因携带者交感神经张力升高,引起交感和迷走神经的功能平衡失调,且长达4 h以上。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某院收治的AMI伴消化道出血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qd,口服;泮托拉唑钠4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qd,静滴。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qd,口服;奥美拉唑20 mg,bid。所有患者均治疗1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3,5,7 d血清PGE2水平;观察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5,7 d后血清PGE2分别为(80.24±15.37)、(115.27±22.54)、(150.24±30.01) ng·m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35±13.57)、(92.35±18.34)、(120.98±36.41) ng·m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为6.66%,而对照组分别为4.44%和8.88%,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血清PGE2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目的:采用DMAIC流程管理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并对该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做出评价。方法:从2016年10月起采用DMAIC流程管理,对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的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进行专项点评并进行用药干预;对管理前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理率进行对比分析。以2016年10月结果作为对照,将2017年3月点评结果作为一轮干预后结果,2017年4月点评结果作为二轮干预后结果。结果:经DMAIC流程管理后,预防用药品种、给药时机、术中追加、术后用药、方案的合理率分别由22.61%、57.01%、81.53%、85.03%、86.62%提高至79.71%、75.36%、99.28%、93.48%、96.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药率和指征合理率相对持平;两轮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排名前3名均为合理药物。结论: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经DMAIC流程管理后得到显著提高,该管理方法有效,并可作为持续改善合理用药水平的工具。
中药临床药师是合理用药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监督者,承担着临床中药合理用药的具体任务。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中药临床药师服务质量,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优质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文章介绍了某院中药临床药师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正在开展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现状,从药学查房、中药处方点评、中药不良反应上报、中药用药教育、中药用药咨询和药物治疗监护等内容出发,阐述了该院神经内科中药临床药师在开展有关中药合理用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探讨当前工作模式下中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服务临床的切入点,在实践中探索科学、合理的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模式。
目的:通过移动互联网帮助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用药,保障药物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某院药学门诊信息,根据药房840余种药品制作用药数据库,搭建云服务器,连接医院HIS系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患者用药教育APP"服药管家"。以问卷调查方式调研湖南省不同医院患者对APP的接受程度。结果:共收集1 146条患者药学咨询信息,咨询信息排名前三位的是:用法用量38%(435次)、适应证23.4%(102次)、不良反应18.2%(208次)。共发放问卷414份,有效回收388份。全部受调查的人群当中有77.6%的人群有智能手机,43.9%的人群愿意接受包括智能手机APP在内的有偿药学服务。结论:湖南省范围内,住院门诊患者对药学咨询服务需求迫切。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有偿药学咨询服务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智能化患者服药提醒APP"服药管家"功能设计合理,将精准化提升患者用药。在患者人群中有一定认可度,具有扩大推广的价值。
目的:对某院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循证医学分析;优化该院超说明书用药审批流程。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至今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超说明用药申请并通过Micromedex的Thomson分级系统进行评价。结果:2013年至今该院共有28项超说明书用药申请,其中有效性等级Ⅰ(治疗有效)有22项、Ⅱa (证据支持有效)4项、Ⅱb (证据支持有效)1项、Ⅲ(治疗无效)1项;推荐等级ClassⅠ(治疗有效)0项、Class Ⅱa (证据支持有效)21项、Class Ⅱb (证据支持有效)5项、Ⅲ(治疗无效)2项;证据等级Catagory A 1项、Catagory B 22项、Catagory C 4项、No Evidence 1项。优化的超说明书用药审批流程为医师提交超说明书用药申请附证据→药学部审核重新检索证据并进行Thomson分级→提交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通过后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后纳入医院超说明书目录实行分级管理→患者充分知情下使用。结论:对超说明书用药申请进行循证医学分析可以为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提供更为可靠的论证依据,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水平。
非转移细胞(non-metastatic cells,NME)基因家族,系首个被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相关基因。NME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通过发挥酶活性和与多种细胞内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代谢、凋亡、骨架动力学、信号转导、基因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与病理过程。本文综述发现NME1基因启动子区rs16949649,rs3760468,rs3760469和rs2302254等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一些疾病易感性和预后存在关联,包括乳腺癌、妇科癌症、消化系统癌症、肺癌等,但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同时分析了NME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与嘌呤类药物和阿糖胞苷代谢的关联性。以上关联作用机制复杂且尚不完全清楚,需实施大规模、设计严谨临床试验,分析参与调控具体信号通路及NME1基因表达干预等内容,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精准靶向防治及嘌呤类药物个体化应用奠定基础。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的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但临床中发现SGLT2抑制剂可导致血糖不明显升高的酮症酸中毒。本文就SGLT-2抑制剂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措施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