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日本执业药师的现状,拟期望为我国执业药师制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方法:以日本厚生劳动省及日本药剂师协会等发布的信息为研究对象,对日本执业药师的现状进行梳理。结果:日本药学高等教育始于1873年明治时期,于2006年起正式实行新的6年制药学教育制度,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执业药师,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本文从日本药学教育系统、执业药师报考要求及简介、执业药师的主要分布情况、就业去向及薪酬现状等5个方面介绍了日本执业药师的现状。结论:日本执业药师的现状对我国执业药师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的:建立浊点萃取联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橙皮素的方法。方法: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胶束水溶液萃取富集橙皮素,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Kromasil C18为色谱柱,柱温25℃,检测波长283 nm。结果:Triton X-114浓度5%、对照品溶液加入量10 μL,调pH 5,萃取温度50℃,萃取3次,每次30 min,超声5 min,所得萃取率最高,为86.6%;橙皮素在0.34~10.80 μg·mL-1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Y=94.715X+4.328 5(r=0.999 4)。结论:浊点萃取和液相色谱联用来测定血浆橙皮素,不使用有机试剂,绿色环保,简便。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增效减毒作用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建立小鼠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模型,44只荷瘤小鼠随机平分为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治疗)、DOX组(阿霉素治疗)、APS组(黄芪多糖治疗)和APS+DOX组(黄芪多糖和阿霉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后荷瘤小鼠肿瘤体积大小、体质量变化以及平均存活时间、各器官组织学变化;检测荷瘤小鼠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应激反应因子以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经过联合治疗后,APS+DOX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比显著低于对照组、APS组和DOX组;同时APS+DOX组荷瘤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APS组和DOX组;HE染色表明荷瘤小鼠经过黄芪多糖和阿霉素联合治疗后,各器官损伤程度低于DOX组和对照组;治疗后APS+DOX组荷瘤小鼠肝功能和肾功能各指标、GSH、SOD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和NK)水平显著高于DOX组但显著低于APS组和对照组,APS+DOX组CD8+、MDA水平显著低于DOX组但显著高于APS组、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有效促进阿霉素对乳腺癌皮下移植肿瘤小鼠的治疗和平均存活时间的延长,同时能够提高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改善荷瘤小鼠的肝肾功能,有利于促进乳腺癌的治疗。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特点,并探讨其对糖尿病大鼠血清microRNA(miRNA)的影响。方法:将造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50,150,250 mg·kg-1),连续给药8周。每隔2周于给药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PBG);给药前后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8周末测血脂水平,并对血清中7个miRNA分子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期探讨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降血糖的机制。结果:给药8周内,模型组FBG和2PBG值不断升高。姜黄素对糖尿病大鼠FBG和2PBG的显著影响在4周后出现。高剂量组FBG水平在给药4周后开始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在给药6周后和8周后所有姜黄素剂量组的FBG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在给药4周后3个姜黄素治疗组中2PBG水平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8周后,模型组大鼠HbA1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姜黄素中、高剂量组的HbA1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HbA1c水平较模型组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给药8周后,姜黄素各剂量组对TC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中、高剂量组对TG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姜黄素中、高剂量组对LDL-C水平较模型组也明显降低(P<0.01,P<0.05);姜黄素组HDL-C水平有一定的升高,但只有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姜黄素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7种miRNAs的表达水平(P<0.01),以高剂量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姜黄素给药8周后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并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HbA1c的水平和血脂异常;并对糖尿病大鼠血清中7种miRNAs具有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茴香提取液对糖尿病大鼠血酯水平和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茴香低剂组和茴香高剂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通过茴香水提取液灌胃干预30 d后,测定大鼠血糖、血酯和心肌组织SOD的活性、MDA和GSH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茴香高剂组和茴香低剂组能明显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FBG)(P<0.01),抑制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生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含量(P<0.01,P<0.05);SOD和GSH有所升高,MDA有所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茴香具有降低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的作用,对心肌组织SOD、MDA和GSH的影响不明显。
目的:对参芪归芍汤及复方中各单味药的元素进行含量测定与比较分析。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溶液,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同时测定21种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参芪归芍汤及各单味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参芪归芍汤中各元素含量如下K > Na > Mg > Ca > Fe > Al > B > Pb > Ni > V > Ti > Be > Se > Li > Cu > Hg > Sn > Sr > Zn > Cr > Mn,主成分分析选择了5个因子占总方差数据中的88.06%。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为参芪归芍汤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对卵泡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建立卵巢早衰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片组、坤泰胶囊组。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戊酸雌二醇片组和坤泰胶囊组均以0.2 mL/10 g的体积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实验末,取卵巢、子宫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以放免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E2、FSH的水平和卵巢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坤泰胶囊组小鼠卵巢质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加,卵巢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坤泰胶囊组小鼠血清中E2水平比模型组小鼠明显升高、FSH水平明显降低,相对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坤泰胶囊组小鼠卵巢组织Bax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比模型组小鼠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坤泰胶囊可以促进卵巢的生长,并通过调节卵泡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来抑制卵巢功能早衰。
目的:建立Beagle犬血浆中反式白藜芦醇葡萄糖苷(TRG)的测定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Beagle犬分别灌胃和静脉给予TRG后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运用Topfit 2.0药动学软件计算非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结果:Beagle犬以25,50,100 mg·kg-13个剂量灌胃给予TRG,TRG血浆峰浓度(Cmax)分别为(0.92±0.44),(1.93±0.46),(4.02±1.22)m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83±0.18),(1.19±0.36),(0.78±0.17)h;半衰期(t1/2)分别为(0.93±0.16),(1.18±0.19),(1.18±0.2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分别为(1.73±0.77),(4.14±0.52),(8.67±2.95)mg·h·L-1。Beagle犬静脉注射TRG 25 mg·kg-1后,TRG的t1/2为(1.72±0.41)h,AUC0-t为(48.9±6.41)mg·h·L-1,TRG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3%。结论:TRG在25~100 mg·kg-1剂量范围内Cmax和AUC0-t呈线性动力学特征,TRG在Beagle犬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时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某院AECOPD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综合治疗上分别给予5 mg·kg-1(A组)、6 mg·kg-1(B组)、7 mg·kg-1(C组)不同剂量氨茶碱静滴。比较3组间茶碱血药浓度、药物不良反应、用药前后6分钟步行试验(6MWT)、动脉血氧分压(PaO2)、一秒量(FEV1%)。结果:治疗后B组PaO2(72.13±5.27)mmHg,6MWT(364.26±48.38)m,C组PaO2(71.82±5.16)mmHg,6MWT(371.33±36.97)m,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A组PaO2(62.95±8.31)mmHg,6MWT(303.87±45.99)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EV1%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茶碱血药浓度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C组5.7%较A组2.9%、B组1.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氨茶碱以6 mg·kg-1静脉给药时,血药浓度在安全、有效范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明显改善急性期患者缺氧状况和运动耐量。
目的:比较伤口浸润麻醉和股神经阻滞(FNB)2种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2名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来进行随机化随机分为2组(伤口浸润麻醉组和FNB组),每组36人。FNB组接受连续的股神经阻滞治疗,伤口浸润麻醉组注射脂质体布比卡因。从VAS疼痛评分、转换成氢可酮当量的阿片总量、术后使用的阿片制剂的数量、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和初次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观测2种镇痛方法的疗效。结果:相比较而言FNB组需要更高的麻醉剂量(P<0.001)。在术后的首5 d内,相比较于伤口浸润麻醉组的平均视觉模拟疼痛分数(1.74),FNB组更高(2.01)。在不引起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伤口浸润麻醉组术后膝关节弯曲角度明显高于FNB组(P<0.05)。伤口浸润麻醉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大于FNB组(P<0.05)。结论:在术后镇痛和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长效脂质体布比卡因浸润技术优于连续股神经阻滞治疗,并且麻醉用药更少。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急性发作期中度哮喘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吸氧、止咳祛痰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按体质量给予不同剂量药物,7 d为1疗程。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2组患儿在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患儿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大于20 kg患儿的EOS%指标外,治疗组患儿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的疗效优于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症状消失时间缩短、肺功能明显改善并能够减少不良反应是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选择。
目的:研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新药吡非尼酮导致皮肤光敏反应这一特殊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吡非尼酮导致光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吡非尼酮导致患者光敏反应是一种光毒性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可能与生活方式、用药剂量有关,出现光敏反应建议暂停药物治疗,对症处理。结论:临床应用吡非尼酮应加强预防与用药监测,以避免和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针剂在老年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治疗组和尼可地尔治疗组,治疗3~5 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次、持续时间、心电图改变、心脏超声,评估治疗前后射血分数的改变、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硝酸甘油治疗组相比,尼可地尔针剂治疗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心绞痛的症状,同时对心肌缺血所致的ST-T改变也有改善症状。此外尼可地尔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也有进一步的提高,HsCRP进一步下降,同时其头痛、面部潮红、心悸等不良反应比硝酸甘油组减少(P<0.05)。结论:尼可地尔针剂在老年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目的:监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123例,其中成人41例(成人组),儿童60例(儿童组),老人22例(老人组);3组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律治疗(20~30 mg·kg-1·d-1,1~2次/d,po),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老人癫痫疗效肯定(有效率分别达80.00%,95.12%与95.45%);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血药浓度>100 mg·L-1时ADR明显增多,达60.00%;3组间比较ADR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各类型癫痫发作频次、疗效方面和血药浓度控制方面成人组和老人组均优于儿童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和老人癫痫均有效,但仍存差异。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成人和老人癫痫是适宜的,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此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上升而明显增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拟解决我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传统纸质管理方式落后、缺乏信息共享及协同管理等问题。方法:研究开发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为技术支撑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信息系统,并介绍其系统功能、技术架构及流程特点。结果与结论:该系统可实现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受试者、药品管理、质量控制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对确保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的时效性、规范性和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考察室温条件下注射用泮托唑钠与8种临床常用药物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建立了泮托拉唑钠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模拟临床应用,以0.9%的氯化钠溶液为溶媒,按比例分别将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肌苷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注射用辅酶A、氨苯甲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注射用ATP 8种临床常见药物混合,在混合后即刻、0.5,1,2 h 4个时间点考察泮托拉唑含量、外观、不溶性微粒、溶液pH值的变化。结果:泮托拉唑钠与氨苯甲酸、酚磺乙胺、维生素B6配伍后2 h内含量明显下降。结论:泮托拉唑对pH敏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不宜与氨苯甲酸、酚磺乙胺、维生素B6配伍,序贯使用时需冲洗管路。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 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的:通过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化,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遴选适宜的抗菌药物。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分离鉴定,按CLSI推荐的K-B法及CLSI 2014年标准判定细菌耐药性,对某院2012-2015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和耐药率呈上升趋势,但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下降趋势。该菌大多数分离自痰液和支气管吸出物,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ICU病房。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保持稳定,对以前敏感率高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米诺环素、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选择多黏菌素E、含舒巴坦复合制剂、米诺环素和替加环素等。
英夫利昔为新型的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药物,临床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银屑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克罗恩病。药源性狼疮是英夫利昔少见的不良反应,但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英夫利昔所致药源性狼疮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处理原则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