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杜仲中京尼平苷酸(GPA)、绿原酸(CHA)、京尼平苷(GP)、松脂素二葡萄糖苷(PDG)含量的方法。方法:以HPLC法含量测定为基础, CHA为对照,计算GPA、GP、PDG的斜率相对校正因子,并比较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两种结果相关性,从而验证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最终建立测定杜仲多种活性成分的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结果: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GPA、GP、PDG的斜率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0.7628,0.4786,0.7112,重复性良好。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相关性较好,56批杜仲样本中GPA、GP、PDG含量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结论:建立的斜率校正"一测多评法"准确性高,可用于杜仲中GPA、CHA、GP、PDG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测定盐酸帕罗西汀在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蛋白结合率。方法:以盐酸普萘洛尔为内标,血浆和脑组织匀浆样品采用醋酸乙酯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方法,其中色谱柱为Eurospher 100-5 C18柱(250 mm×4 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乙胺水溶液=35:65(磷酸调pH值至3.5);柱温:4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激发波长295 nm,发射波长350 nm,进样量:20 μL。蛋白结合率的测定采用平衡透析法。结果: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在0.05~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血浆与脑匀浆液基质提取回收率均>7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10%。磷酸盐缓冲液盐酸帕罗西汀在0.005~0.5 μg·mL-1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0.005 μg·mL-1,且日内、日间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当血浆和脑匀浆液中盐酸帕罗西汀质量浓度为1.0,3.0,6.0 μg·mL-1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6.14±0.38)%,(96.07±0.88)%,(97.25±0.23)%;脑组织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9.84±0.031)%,(99.83±0.021)%,(99.80±0.04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生物样品中盐酸帕罗西汀含量的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盐酸帕罗西汀蛋白结合率高,只有极少的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而发挥作用。
目的:研究芹菜素(API)对阿霉素所致中毒性心肌炎的拮抗作用。方法:120只健康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ADR模型组(27 mg·kg-1)、芹菜素低剂量组(125 mg·kg-1)、芹菜素中剂量组(250 mg·kg-1)、芹菜素高剂量组(500 mg·kg-1)、芹菜素高剂量对照组(500 mg·kg-1)。观察各组小鼠的精神状态、进食、粪便及皮毛情况。ADR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小鼠全心质量指数(HW/BW),心肌组织匀浆后测定SOD活力和MDA含量变化,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ADR模型组小鼠精神状态差、体质量减轻、死亡率增加、HW/BW值降低、心肌组织SOD活力下降而MDA含量增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心肌损伤明显。芹菜素组可逆转上述表现,尤以芹菜素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与ADR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芹菜素对阿霉素所致的小鼠心脏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目的:研究重症感染患者静脉滴注和鼻饲2种不同给药途经下利奈唑胺的药动学特点。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3年8月-2014年3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的6例ICU患者,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静脉滴注组4例,鼻饲管给药组2例,2组均给予利奈唑胺600 mg/q12h,于给药后第5天的0,0.5,1,2,3,4,6,8,12 h采取静脉血1 mL,监测利奈唑胺的血药浓度。结果:6例患者的Cmin变化范围为3.59~19.82 μg·mL-1,其中2例超过了安全临界值10 μg·mL-1,AUC0-12 h变化范围为116.7~305.5 μg·h-1·mL-1,Cmin与AUC0-12 h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997,P=0.001)。结论:重症感染患者利奈唑胺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应根据PK/PD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预防细菌耐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与迁移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以Ang Ⅱ为诱导剂,建立VSMC细胞增殖的模型,分别应用质量浓度为10-7 mol·L-1 Ang Ⅱ以及Ang Ⅱ+不同浓度香青兰总黄酮组(25,50,100 mg·L-1)作用24 h,并设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的增殖和迁移,香青兰总黄酮不同剂量组联合Ang Ⅱ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ng Ⅱ诱导的VSMC增殖,迁移以及细胞内PCNA的表达,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趋势。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具有抑制Ang Ⅱ诱导VSMC增殖与迁移的作用。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环境下左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感染大鼠肺炎的体内治疗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重力对照组、正常重力注菌组、正常重力注菌药物治疗组、模拟失重对照组、模拟失重注菌组、模拟失重注菌药物治疗组,采用Morey's尾吊模型制备模拟失重大鼠模型,注菌组经支气管注射大肠肝菌ATCC25922菌悬液,建立大鼠肺炎模型;接种细菌后24 h,药物治疗组和其他组分别灌胃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生理盐水,药物治疗48 h后测定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清细胞炎症因子IL-6的含量和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在正常重力和模拟失重环境下与注菌组比较,药物治疗组治疗48 h后的白细胞数量、中性粒细胞数量、IL-6的含量和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药物可减轻注菌引起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模拟失重药物治疗组的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显著高于正常重力药物治疗组(P<0.05),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重。结论:模拟失重环境下左氧氧沙星治疗感染性肺炎的疗效降低。
目的:通过谱效分析探讨雷公藤药材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免疫抑制活性及肾毒性相关色谱峰,为确定雷公藤免疫抑制活性及毒性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对8个产地雷公藤药材分别进行提取纯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各产地雷公藤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新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给予凝集素(PHA)和脂多糖(LPS)共刺激造模,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HA+LPS)、雷公藤处理组。给予雷公藤处理48 h后检测上清中IFN-γ和IL-2的含量,并计算IC50值。以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NM-SV40)为模型利用CCK 8法考察雷公藤的肾毒性,计算IC50值。将各产地雷公藤的指纹图谱信息及免疫抑制药效、细胞毒性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免疫抑制药效试验中,雷公藤提取物可显著抑制PHA和LPS诱导PBMC免疫细胞因子IFN-γ和IL-2的分泌(P<0.05),不同产地雷公藤免疫抑制药效差异较大,其中以福建、湖南和云南产雷公藤药效最强。体外肾毒性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湖南和云南产雷公藤毒性较大,但其IC50值要远远高于免疫抑制IC50值(90倍以上)。根据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谱效分析结果显示,以IFN-γ 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5,3,2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当以IL-2 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3,5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16~29号峰为次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当以体外肾毒性GNM-SV40细胞IC50值为毒性指标时,1,8,3号峰为主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15~29号峰为次要贡献峰(回归系数绝对值<0.3)。结论:1,3,8号峰既是主要的药效峰又是主要的毒性峰,2和5号峰为主要药效无毒峰,15~29号峰对药效和毒性都有一定的贡献,但都较小。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短筒兔耳草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总黄酮质量浓度和木犀草素含量,从而考察8种不同类型的大孔吸附树脂(AB-8,DM130,DM301,S-8,NKA-9,D101,HPD100,H103)的吸附和解吸附性能。结果:AB-8型大孔树脂对短筒兔耳草总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其最佳分离纯化条件:上样液吸附pH值为3.81,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58 mg·mL-1,树脂对上样液的吸附量为66 mL·g-1,上样体积流量为1 mL·min-1,依次用500 mL水洗脱,50 mL 65%乙醇洗脱。经AB-8树脂处理后的总黄酮的质量分数达67.39%、收率为94.73%。结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用于富集纯化短筒兔耳草总黄酮效果较佳,优化后工艺条件稳定可行,适用于短筒兔耳草总黄酮的分离纯化。
目的:检测替格瑞洛上市后出血不良反应信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数据库进行替格瑞洛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应用标准MedDRA分析查询(SMQ)检索其中的出血信号,并利用SPSS 17.0分析年龄、性别、用药时长对出血信号的影响。结果:总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6806330份,以替格瑞洛为首要怀疑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5279份,经ROR法检测,共得到158个替格瑞洛不良反应信号,其中出血信号42个。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维持剂量时,与其他ADR相比,出血ADR在年龄(P=0.003)、用药时长(P=0.026)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P=0.417)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荷剂量时,与其他ADR相比,出血ADR在年龄(P=0.000)分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性别(P=0.846)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龄大于75岁负荷剂量时,维持剂量用药半年内,发生出血ADR风险更大。结论:检测到的替格瑞洛不良反应信号和影响因素,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信号评价和验证,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目的:研究白芷总香豆素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模型(MES)、戊四氮和3-巯基丙酸所致的小鼠惊厥模型,研究白芷总香豆素抗惊厥作用;采用旋转棒方法,研究白芷总香豆素神经毒性作用。结果:白芷总香豆素能明显降低MES模型小鼠的惊厥发生率,明显延长戊四氮和3-巯基丙酸所致模型小鼠的惊厥潜伏期,缩短惊厥持续时间,降低小鼠的死亡率,且无明显的神经毒性作用。结论:白芷总香豆素具有抗惊厥作用。
目的:观察白英总皂苷的抗炎活性。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200 μmol·L-1H2O2损伤细胞;培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用脂多糖(LPS)诱导;抽签法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英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后,继续培养,应用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饲养SD大鼠,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白英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观察白英总皂苷对角叉菜胶诱导大鼠急性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测定前列腺素E2(PGE2)、环氧化物水解酶-2(COX-2)含量。结果:白英总皂苷中剂量对H2O2损伤的HUVEC细胞的影响以及高剂量组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 264.7的影响,均和阳性对照组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高剂量白英总皂苷能够明显降低大鼠急性踝关节肿胀度,降低大鼠足趾渗出液中PGE2、血清中COX-2含量,且和模型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英总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药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探索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确诊并收治的老年RA患者84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单用来氟米特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进行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ESR、CRP、RF等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以及ESR、CRP、RF等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白芍总苷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ESR、CRP、RF等相关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探讨银翘散对小儿肺炎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某院肺炎患儿160例,均满足诊断标准,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以各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经7 d治疗,计算2组患儿治愈的有效率,观察症状好转程度,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β、白介素-6、白介素-8(TNF-α、IL-1β、IL-6、IL-8)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高热、咳嗽症状显著轻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6.25%,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银翘散对小儿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NF-α、IL-1β、IL-6、IL-8水平有关。
目的:探讨CYP2C9、CYP4F2、GGCX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房颤患者华法林使用剂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CR-RFLP法检测157例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房颤患者CYP2C9、CYP4F2、GGCX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登记并计算患者INR稳定在1.5~3.0时一周的平均日剂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房颤患者华法林日用量的差异。结果:INR稳定在1.5~3.0时,CYP2C9*1/*1个体使用华法林剂量[(2.73±0.80)mg·d-1]显著高于*1/*3使用量[(1.83±0.51)mg·d-1];VKORC1TT基因型携带者使用剂量[(2.56±0.79)mg·d-1]显著低于CT基因携带者使用量[(3.31±0.75)mg·d-1];CYP4F2 CC基因型使用剂量[(2.58±0.78)mg·d-1]显著低于TT基因携带者使用量[(3.21±1.04)mg·d-1];GGCX CC基因型使用剂量[(2.49±0.89)mg·d-1]显著低于GG基因型使用量[(3.04±0.75)mg·d-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P2C9、VKORC1和GGCX与个体华法林剂量有关。结论:CYP2C9、VKORC1和GGCX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个体华法林使用剂量差异有关。
目的:检索并分析现有个案报道资料,为临床认识和预防治疗相关性白血病(TRL)并探索可能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索1979-2015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相关个案文献94例,对患者初始疾病、使用化疗药物种类、剂量以及治疗相关性白血病类型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病例共94例,TRL常见类型主要为AML-M3、ML-M5和AML-M2。除遗传因素外,大剂量氮芥及类似物、亚硝基脲类、鬼臼毒素类和蒽环类药物是诱发TRL的高危化疗药物。骨髓移植、FLAG方案化疗和T细胞嵌合抗原受体治疗技术可用于TRL的治疗。结论:治疗相关性白血病应以预防为主,建议在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高危化疗药物的累积剂量。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术中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92例晚期卵巢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中洛铂腹腔灌注化疗,术后给予TP方案化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术后TP方案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及其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人附睾蛋白4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腹水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7.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5%(P<0.05)。2组患者毒副反应相近,经对症处理后均可耐受,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化疗后血清VEGF和HE4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洛铂术中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目的:比较研究比阿培南和其他抗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5年1-5月某院分离的344株临床常见致病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比阿培南和对照药(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氨曲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对革兰阴性菌的敏感性,及比阿培南和对照药(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克林霉素、青霉素和呋喃妥因)对革兰阳性菌的敏感性。结果: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和不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其他肠杆菌的敏感率相仿,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阿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显著高于其他抗菌药物(P<0.05);比阿培南与美罗培南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敏感率相仿,但显著低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P<0.001)。结论:与其他抗菌药物相比,比阿培南对某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有较高的敏感率,但对鲍曼不动杆菌和肠球菌有较高的耐药率。
目的:医疗机构通过实行处方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新的控制医药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措施。方法:根据医保政策、处方点评和动态监测情况,实行处方负面清单制度,对可能违规使用的处方行为进行事前管理。结果:实行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可有效避免药品滥用。结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降低药品次均费用发挥明显的作用。
目的:阐述自动发药系统在门诊药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的改进与优化进行简介。方法:通过在实际应用中提出问题,实时改进,完善自动发药系统。结果:改进后明显缩短了配方距离,减少了配方时间,为用药服务增加了时间。结论:自动发药系统可提高门诊药房工作效率,减少纠纷,使药师得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
目的:近年来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成分复杂,易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细胞色素P-450单氧酶3A4(CYP3A4)是细胞色素P450(CYP450)家族成员中一种重要的同工酶,负责体内外很多化合物的氧化代谢,孕烷X受体(PXR)作为CYP3A4的关键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CYP3A4的活性和表达,CYP3A4的改变被认为是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和毒性反应的关键,本文将阐述常见中药组分通过PXR介导CYP3A4转录调节的分子机制。
熊胆粉是一味极具药用价值的中药,本文以近年国内外研究熊胆粉的报道为基础,对熊胆粉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与新剂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熊胆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