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制定评价农村基层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指标体系,规范基层药店的执业行为。方法:从农村基层药店药学服务的现状和农村基层百姓对药学服务的需求调查分析入手,运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基层药店药学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构建权重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结果:最终形成由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评价基层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结论:评价指标经过一致性检验,内容效度较好,可作为监督管理部门对基层药店的药学服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和评价的参考。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SLNT1)诱导H22和MCF-7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MTT法检测SLNT1对H22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AO/EB染色考察SLNT1对H22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微管红色荧光探针试剂盒观察SLNT1对MCF-7细胞微管蛋白聚合作用的影响;体内建立H22荷瘤小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香菇多糖(50,100,200 mg·kg-1)溶液治疗,空白组(不接种不给药),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5 mg·kg-1),给药10 d,末次给药后剥离肿瘤组织,保存于-80℃冰箱中。Western blot法检测H22肿瘤组织中p-Akt、p53、Bcl-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LNT1能显著抑制H22和MCF-7细胞的体外生长增殖。AO/EB染色表明给药SLNT1后,出现典型的H22凋亡细胞,大部分细胞被染成橙红色,细胞核固缩、破裂并出现凋亡小体,且SLNT1能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诱导MCF-7细胞发生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LNT1显著降低H22肿瘤组织中p-Akt和Bcl-2的表达,上调肿瘤抑制蛋白p53和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并增加Bax/Bcl-2的值。结论:香菇多糖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Akt通路进而促进线粒体凋亡途径和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来实现的。
目的:探讨荔枝核总黄酮(TFL)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胆碱能抗炎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3 mg·kg-1组、荔枝核总黄酮100,50,25 mg·kg-1组,每组10只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 d。末次给药30 min后,腹腔注射20%酵母混悬液(5 mL·kg-1)建立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末次注射2 h后,处死大鼠,摘眼球取血法取血,分离出血清,待测。测定大鼠左肺组织进行的湿干比重(W/D)。测定肺组织中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乙酰胆碱(AC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湿干比重上升,IL-1β、NO、TNF-α及NF-κB的含量提高,ACh 的含量下降,ChAT和AChE的活性减弱(P<0.05)。与模型组相比,荔枝核总黄酮组的大鼠肺组织湿干比重下降,IL-1β、NO、TNF-α及NF-κB的含量下降,ACh 的含量升高,ChAT和AChE的活性增加(P<0.05)。结论:荔枝核总黄酮可通过调节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炎症反应的发展,使受损肺组织得到保护。
目的:研究槲皮素与5-氨基水杨酸(5-ASA)对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PI-IBS大鼠模型分别灌胃给予5-ASA、槲皮素或5-ASA联合槲皮素,连续给药2周。腹壁收缩实验测定内脏痛阈值,水应激法评价结肠运动;收集血液和结肠,液质联用法测定5-ASA及其代谢物N-乙酰-5-ASA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I-IBS组内脏痛阈值显著降低,结肠排便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5-ASA联合槲皮素可显著提高PI-IBS大鼠内脏痛阈值并明显减少结肠排便数量,其作用优于各单独用药组。槲皮素可明显增加PI-IBS大鼠结肠5-ASA含量并显著降低N-乙酰-5-ASA含量(P<0.05)。结论:槲皮素联合5-ASA对PI-IBS大鼠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抑制5-ASA代谢酶,提高结肠5-ASA浓度从而增强其治疗效果有关。
目的:研究桑枝多糖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STZ(120 mg·kg-1)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5个组(n=10):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320 mg·kg-1),桑枝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另设1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大鼠灌胃给药60 d,并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终点法测24 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给药60 d后处死大鼠,对大鼠肾脏HE染,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的变化;试剂盒测定大鼠肾脏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比色法检测肾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糖尿病大鼠经桑枝多糖治疗后血糖有所下降并显著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中Mn-SOD、GSH-Px活性以及肾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则升高。桑枝多糖给药后Mn-SOD、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Ⅲ活性有所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桑枝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目的:建立测定壮药愈疡散中黄芪甲苷、紫丁香苷与长梗冬青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色谱柱为Shim-pack CLC-ODS(1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20℃;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为90℃,雾化器温度为45℃,气体流量为1.60 L·min-1,增益值为1.0。结果:黄芪甲苷、紫丁香苷和长梗冬青苷分别在0.46~2.76 μg(r=0.999 2)、0.70~4.20 μg(r=0.996 2)和1.06~6.36 μg(r=0.998 6)范围内,其峰面积的自然对数与进样量的自然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89%、95.49%和97.66%,RSD为2.79%、3.96%和3.60%(n=6)。结论:该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壮药愈疡散的质量控制方法。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青翘抗毒颗粒中绿原酸、马钱苷、连翘苷、葛根素、(R,S)-告依春、射干苷、咖啡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岛津InertSustain C18柱(250 mm×4.6 mm,5 μm),以甲醇-0.3%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5 μL;检测波长为240 nm(0~25 min,检测(R,S)-告依春)、327 nm(25~39 min,检测绿原酸和咖啡酸)、240 nm(39~45 min,检测葛根素和马钱苷)、265 nm(45~53 nm,检测射干苷)、228 nm(53~65 min,检测连翘苷);柱温为30℃。结果:绿原酸、马钱苷、连翘苷、葛根素、射干苷、咖啡酸、(R,S)-告依春7个成分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4.56~228 μg·mL-1(R2=0.999 9)、4.04~202 μg·mL-1(R2=0.999 8)、8.10~405 μg·mL-1(R2=0.999 9)、8.06~161 μg·mL-1(R2=0.999 9)、2.10~105 μg·mL-1(R2=0.999 9)、3.46~173 μg·mL-1(R2=0.999 9)、4.58~229 μg·mL-1(R2=0.999 9)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各组分分离度良好;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35%(RSD为2.6%)、100.76%(RSD为1.5%)、100.34%(RSD为0.9%)、100.63%(RSD为1.5%)、100.31%(RSD为1.7%)、100.70%(RSD为1.6%)、99.03%(RSD为1.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验证要求,可用于青翘抗毒颗粒7个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测定。
目的:建立高效分子排阻色谱(HPSEC)法测定头孢尼西钠中的聚合物,并与葡聚糖凝胶G-10为填料的凝胶色谱法进行比较。方法:HPSEC法采用表面键合亲水薄膜硅胶为填料的色谱柱(Zenix SEC-150,7.8 mm×300 mm);流动相为0.01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乙腈(95∶5);流速: 1.0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结果:HPSEC法:头孢尼西及其聚合物分别在1~100 μg·mL-1和0.25~1.75 mg·mL-1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头孢尼西的定量限为1.0 ng·mL-1,精密度(RSD)为0.57%,聚合物测定重复性(RSD)为1.01%。凝胶色谱法: 头孢尼西的定量限为500 ng· mL-1,精密度(RSD)为1.81%,聚合物测定重复性(RSD)为3.08%。HPSEC和凝胶色谱法测得的样品中头孢尼西聚合物的量分别为1.31%和0.23%。结论:HPSEC 法适于测定头孢尼西钠聚合物,较凝胶色谱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
目的:建立蕲艾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为蕲艾挥发油的鉴定和内在质量提供评价依据。方法:采集15批次蕲艾样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批次的蕲艾挥发油,并以进样口温度为230℃,载气为氮气,载气流速为0.8 mL·min-1,程序升温对15批蕲艾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建立指纹图谱,并对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标定了p-伞花烃、桉油精、萜品烯、侧柏酮、樟脑、冰片、1-石竹烯、氧化石竹烯等23个特征性指标成分作为共有特征峰建立蕲艾GC-MS指纹图谱。15蕲艾挥发油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差别均较小,相似度大于0.90。结论:本方法建立的蕲艾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确定了代表蕲艾挥发性成分的23个特征色谱峰,为完善蕲艾挥发油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础,为整体上客观评价蕲艾质量提供了实验依据。
目的:优化肿节风提取工艺,建立肿节风配方颗粒特征图谱标准。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提取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肿节风配方颗粒,并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肿节风提取最佳工艺为加8倍量水、加热煎煮3次,每次1 h。异嗪皮啶转移率可达80%,迷迭香酸转移率可达50%;建立了肿节风配方颗粒的特征图谱,标示出6个共有峰,以峰4为S峰,各峰与其相对保留时间为0.32(峰1)、0.51(峰2)、0.56(峰3)、1.00(峰4)、1.08(峰5)、1.30(峰6)。结论:肿节风提取工艺合理,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特征鉴别肿节风配方颗粒的质量。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脑宁胶囊中川芎和细辛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为因素,设计星点实验;分别采用多元线性方程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绘制三维效应面图及二维等高线图,确定因素最佳取值范围。结果:二指标与因素的关系均适合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r=0.985 0,P<0.01);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偏差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优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目的:利用免疫遗传算法预测鹿衔草滴丸的有效期。方法:利用免疫遗传算法处理鹿衔草滴丸稳定性考察的长期试验数据,以鹿衔草滴丸总多酚的含量对时间拟合方程,通过方程计算预测出鹿衔草滴丸的有效期。结果:预测鹿衔草滴丸的有效期为22个月。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免疫遗传算法用于预测鹿衔草滴丸的有效期更能反映多酚降解先快后慢的趋势,且准确、方便、快速。
儿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由于糖皮质激素通过多途径破坏儿童股骨头的局部血供,从而引起以骨小梁和骨髓局部坏死为特征的疾病。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3是预防本病的基础。本文介绍儿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探索应用钙剂和维生素D3制剂预防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患儿发生儿童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给药方案。总结文献经验,在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和防止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提供用药参考。
目的:建立全自动二维色谱法(2D-LC-UV)测定血浆中氨甲环酸浓度的方法,用于临床上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氨甲环酸治疗药物浓度的监测。方法:待测物在一维柱ASTON SPX(100 mm×4.6 mm,5 μm)上初步分离,通过中间柱ASTO N SHC(10 mm×4.6 mm,3 μm)截取保留并在二维柱ASTON SX1(150 mm×4.6 mm,5 μm)上进一步分离,200 μL样品进样,并最终测定。流速均为1.0 mL·min-1,柱温为40℃,紫外检测波长为220 nm。所建立方法运用于58名行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血浆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所建立的色谱条件下,氨甲环酸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线性范围为5~300 μg·mL-1,最低检测限为5 μg·mL-1,批间批间精密度均小于6.6%,提取回收率大于72.4%。58名患者围术期中氨甲环酸首次给药后3个时间点(5 min,30 min和2 h)平均血浆浓度分别为:(103.3±20.4)μg·mL-1,(53.0±14.8)μg·mL-1和(22.8±8.3)μg·mL-1。手术中男女之间氨甲环酸血药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手术种类之间(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血药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此法操作简单,准确、精密度好,适用于临床氨甲环酸血浆浓度的监测及浓度-疗效关系研究。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布,建立华法林日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准确性。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达稳定剂量的患者120例,分为建模组(90例)和验证组(30例),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记录华法林日稳定剂量、人口学资料、个人史、合并用药、合并疾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患者华法林日稳定剂量预测公式为:Dose=3.642+0.910×VKORC1-1 173TC+1.774×VKORC1-1 173CC-2.660×CYP2C9CC+0.991×吸烟×0.02年龄(yr);该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IWPC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预测剂量低于实际剂量比例为46.7%;Huang等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0%的患者为理想预测剂量;本预测模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预测剂量为理想预测剂量的百分比为70%。结论:本预测模型可预测新疆维吾尔族患者的华法林日稳定剂量,但样本量较少,该预测模型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目的:了解2008-2015年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上报的45例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从患者的一般情况、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H1受体阻断剂的不良反应中,女性多于男性,以31~40岁患者居多,大多数患者ADR史不详,发生ADR例数较多的药物有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及咪唑斯汀,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等。结论:嗜睡、头晕、心悸、过敏等是新型H1受体阻断剂主要不良反应,对这类药仍需加强患者用药指导与监测。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0例次;其年龄分布以51~70岁年龄段较多(16例,53.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29例,96.7%);克唑替尼致ADRs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32.3%)、胃肠系统损害(25.8%)和心律及心率紊乱(12.9%)。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克唑替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观察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某院收治的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帕洛诺司琼组,n=60)和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托烷司琼组,n=60)。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镇痛药用量、临床疗效、不同时间段术后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组患者麻醉初始、10 min,30 min,1 h,2 h的MAP、HR、手术时间、镇痛药用量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帕洛诺司琼组患者麻醉0~6 h,6~12 h,12~24 h,24~48 h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3.3%(2/60)显著低于托烷司琼组8.3%(5/60)(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难治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较托烷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好,前者更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且不会扰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增加患者的镇痛药用量。
目的:开发适合我院的处方审核系统,拦截不合理处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标准)的指导下,采用IPHARMACARE合理用药系统过滤后,处方审核系统再进行审核、干预、拦截。结果:处方审核系统成功上线,并具备处方审核的能力。结论:持续不断地对IPHARMACARE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规则审核、不断进行系统改进、培养更多经验丰富的审方药师是提高处方审核系统不合理处方拦截率的关键。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和VIP数据库,纳人中、英文发表的0~18岁住院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研究,以Combieg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描述性分析2011年至今全球住院/门诊和各年龄段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比较各类超说明书用药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6个横断面研究,国内外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不同地区发生率在9.01%~79%,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生率不一致,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集中在超年龄及超剂量用药方面。结论:超说明书用药在全球儿科普遍存在,不同国家发生率差异大;临床医师应当慎重考虑“超说明书用药”,加强自身素养,做好患儿知情同意,与临床药师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全力配合,以保障患儿用药安全,避免医疗风险。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降低药占比中的有效药学服务模式。方法:通过对宏观数据的分析制定绩效考核方案;建立微监管体系实时动态监测;制定医嘱点评标准干预不合理用药,深入临床实践切实解决临床中实际问题。结果:药占比从35.11%(2014)降低到30.44%(2015年);药品收入从79 335万元降至74 418万元;医疗收入从226 055万元升至244 475万元;人均药费从6 281元降至5 666元。结论:临床药师在此种工作模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药占比,促进了合理用药。
卡利拉嗪是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于2015年9月18日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精神分裂,本文对该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法用量、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综述。
难治性高血压一直是高血压治疗的难点,通常使用多种药物治疗仍不能达标,能引起心、脑、肾等严重靶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能有效促进难治性高血压的达标,故本文就螺内酯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5%,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然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客观的诊断方法,生物标志物可以为抑郁症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目前公认的经典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因素、细胞因子、脑神经营养因子等,但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主要对抑郁症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