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加强特殊级抗菌药物管理,规范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流程,降低特殊级抗菌药使用量,促进特殊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以HIS为基础,开发抗菌药物级别管理、医生权限管理、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会诊流程管理等系统功能,提供给管理部门实时的多角度监控管理系统。结果:经过信息系统的干预,住院患者特殊级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1.58%降低到6.4%(2011年vs 2015年)(P<0.01)。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比由52.42%降低到39.74%(2011年vs 2015年)(P<0.01)。除呼吸科、感染科和ICU以外科室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率为100%,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会诊量占全院会诊总量的百分比由干预前的4.44%提高到12.25%。结论:利用信息化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减少了管理人员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特殊级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目的:研究有机阳离子转运体SLC22A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2282143位点(P341L,1022C>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中国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差异。方法:通过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276例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群的SLC22A1基因SNP rs2282143位点的基因型,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Map)中不同国家或地区就该位点的SNP分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的差异。结果:在新疆维吾尔族健康人群中,SLC22A1基因rs2282143位点中CC基因型最常见,分布频率为90.9%;CT和TT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4%、0.7%;最小等位基因T的分布频率为4.9%。新疆维吾尔族SLC22A1基因rs2282143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黄种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而与高加索人群和黑人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与约鲁巴人群的基因型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但与该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SLC22A1基因具有显著的基因多态性,其SNP rs228214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部分国家或地区人群存在较大差异,该差异对于有机阳离子转运体SLC22A1基因相关的疾病诊断、药物基因组学以及人类进化史方面的研究可能起重要作用。
目的:对枸橘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剂倍数为考察因素,枸橘苷、欧前胡素的转移率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用方差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枸橘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溶液提取两次,第1次6倍量,提取60 min,第2次4倍量,提取45 min。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科学、合理,为枸橘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目的:本文从补肾壮阳胶囊(WSKY)改善精神分裂症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进行研究,以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建立精神分裂症模型。动物行为学方面,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补肾壮阳胶囊对精神分裂症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应;组织生物化学方面,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考察补肾壮阳胶囊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WSKY中、高剂量组小鼠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小于模型组,而其空间探索穿过原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在原平台所在象限搜索的时间百分比均大于模型组(P<0.05);WSKY中、高剂量可以增加BDNF mRNA的含量和ERK蛋白的表达。结论:WSKY中、高剂量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与WSKY提高精神分裂症小鼠海马区BDNF mRNA的表达和增加ERK蛋白含量有关。
目的:考察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的肠吸收特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肠吸收液中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特征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含量的液-质联用(UPLC-MS)分析法,比较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与原料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在大鼠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大鼠空肠段的吸收过程,探讨其肠吸收部位及机制。结果: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特征药效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90 min时的累积吸收量由多到少依次是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在高、中、低剂量下空肠的累积吸收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0.95,且随着药液质量浓度的增加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Ka均增加,符合一级药动学过程;在等剂量给药下,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中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累积吸收量约是玳玳果黄酮降脂提取物的1.6倍。结论: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在全肠道均有吸收,小肠的上中段为最佳吸收部位,新橙皮苷和柚皮苷吸收可能为被动吸收循环入体,制成的玳玳果黄酮降脂滴丸可显著改善提取物在肠道的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目的:对党参超微粉与细粉中的有效成分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进行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质谱(HPLC)法分别测定灌服两种样品的大鼠体内党参炔苷的血药浓度,通过DAS 2.0药动学软件处理数据,比较党参超微粉及其细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符合单室模型;Cmax分别为1.408,1.932 μg·mL-1;tmax分别为1,1.5 h;t1/2分别为0.243,0.674 h;V分别为34.701,50.745 L;CL分别为5.281,3.779 L·h-1。党参超微粉相对于细粉,其生物利用度提高了39.7%。结论:党参经超微粉碎后可促进其党参炔苷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
目的:评价右旋美托咪定(DEX)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36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心脏置于改良的Langendoff装置上,均为平衡灌注末HR>180次/min、左室收缩压>75mm Hg、室性早搏<2个/min的心脏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DEX处理组(C组),每组12个。A组持续灌注KH液180 min,B组和C组在KH平衡灌注20 min时常温停灌40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灌注KH液、含100 nmol·L-1 DEX的KH液20 min,然后继续再灌注KH液100 min。监测心率(HR)、冠状动脉流出量(CF),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心肌Na+-K+-ATP酶、Ca2+-ATP酶,以梗死心肌质量占心室质量的百分比表示心肌梗死率。结果:再灌注后A组心功能优于B组、C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心肌梗死率较大,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心肌梗死率低,心肌组织Na+-K+-ATP酶、Ca2+-ATP酶的活性较高(P<0.05)。结论:DEX后处理可提高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观察茶黄素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所致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64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茶黄素低(20 mg·kg-1)、高(40 m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除假手术组外,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制备大鼠实验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每组随机抽取8只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另外8只用于测定脑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mRNA水平。最后,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量、血清TNF-α、IL-1β及ICAM-1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茶黄素高剂量组脑组织NF-κB p65 mRNA表达量明显减少,茶黄素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清TNF-α、IL-1β及ICAM-1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茶黄素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造成的炎症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目的:优选虎杖解毒无糖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以颗粒的成型率、溶化性、吸湿率和流动性为评价指标,确定辅料种类;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总评归一值法,优选虎杖解毒无糖颗粒的辅料总量、混合辅料的比例以及润湿剂乙醇的体积分数,并验证优化结果是否可靠。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稠膏-辅料用量比(0.41∶1),糊精-乳糖(2.79∶1),润湿剂为60.9%乙醇;工艺试验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结果的偏差小于5%。结论:优选的成型工艺稳定可靠,实验方法简单直观,制得颗粒成型性、溶化性、抗湿性、流动性俱佳,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观察蛇黄肝炎汤含药血清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大鼠,制备免疫抑制大鼠脾T淋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蛇黄肝炎汤含药血清对脾T淋巴细胞增殖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均能协同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免疫抑制大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可明显促进免疫抑制模型大鼠PMφ吞噬能力。结论:蛇黄肝炎汤含药血清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的:建立测定福沙匹坦二甲葡胺对映异构体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用硅胶表面共价键合有直链淀粉-三(3,5-二甲苯基氨基甲酸酯)为填充剂(CHIRALPAK®IA,250 mm×4.5 mm,5 μm);以正己烷-无水乙醇(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对照品浓度在1.03~15.47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94%,RSD为0.63%,定量限浓度为1.77 μg·mL-1,检测限浓度为0.531 μg·mL-1。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福沙匹坦二甲葡胺对映异构体的质量控制。
目的:研究不同白毛夏枯草提取物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用白毛夏枯草水提取物(STW)、醇提物(CTW)、乙酸乙酯萃取部位(ZTW)分别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这3种提取物对HepG2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观察不同浓度的白毛夏枯草水提物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STW、CTW、ZTW处理后的肝癌细胞株中BAX和Bc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TW、CTW、ZTW均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可在mRNA水平上抑制Bcl-2、同时促进BAX mRNA的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白毛夏枯草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中Bcl-2、同时促进BAX mRNA的表达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智杞颗粒治疗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尽可能全面收集相关临床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后,使用Revman5.3软件对血铅水平变化情况和血铅复常率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包括1 772例受试者,其中试验组1 019例,对照组75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智杞颗粒与空白对照组的血铅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MD=37.81,95% CI (24.75,50.88),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杞菊地黄丸对照组的血铅水平治疗前后变化情况比较,MD=52.02,95% CI (35.10,68.93),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杞颗粒与空白对照组的血铅复常率比较,RR=3.07,95% CI (1.73,5.45),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本次关于智杞颗粒治疗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智杞颗粒治疗儿童高铅血症、铅中毒,可降低患儿血铅水平,具有较好的血铅复常效果。本次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使用中未发现服用智杞颗粒导致的不良反应,提示本品临床应用较为安全。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替加环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方法。方法:以[叔丁基-d9]替加环素为内标,将待测血清样品经氢氧化钠碱化后,加乙酸乙酯-二氯甲烷(4∶1,V/V)提取,上清液经真空干燥,得到的残渣经流动相复溶后进样。进样液经Agilent Eclipse plus C8(4.6 mm×100 mm,5 μm)色谱柱分离,甲醇-水(30∶70,V/V,含0.005 mol·L-1甲酸铵和0.25%甲酸)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进行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替加环素m/z586.4→513.3和[叔丁基-d9]替加环素m/z595.4→514.3。结果:血清中替加环素的浓度与峰面积比在10~2 0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10 ng·mL-1,提取回收率大于70.04%,日内日间精密度小于4.54%。结论:该法简单、灵敏、快速,分离效果良好,可用于人体血药浓度测定和PK/PD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人体血浆华法林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测定方法,并用于华法林片的人体药动学研究;同时,考察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的可能影响。方法:人血浆经乙酸乙酯萃取,以Inertsil® ODS-3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为固定相,乙腈-0.5%甲酸水溶液(60∶40,v/v)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5 μL,记录华法林经时血浓度,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采集肘静脉血,提取DNA,采用FISH法检测受试者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结果:华法林在0.5~600 n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最低定量限为5.0 ng·mL-1,精密度和准确度RSD均小于15%,方法稳定性良好;24例受试者分别有2例CYP2C9和3例VKORC1基因突变个体检出。结论:建立了快速测定血浆华法林HPLC-MS法,方法灵敏、稳定、重现性好、选择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人血浆中华法林浓度测定及华法林药动学研究;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华法林药动学行为有一定影响,为体内过程和效应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中国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稳态浓度的分布情况,为开展伊马替尼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达稳态(29 d)的GIST患者血浆,HPLC-MS/MS法检测血浆伊马替尼浓度。分析不同剂量伊马替尼血药浓度的差异以及个体间和个体内变异。结果:共收集88例GIST患者的154份血浆样本。服用伊马替尼600 mg·d-1(n=4)、400 mg·d-1(n=81)、300 mg·d-1(n=1)、200 mg·d-1(n=2)的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 032.50±679.94)ng·mL-1,(1 525.14±599.87)ng·mL-1,1 155 ng·mL-1,(655.57±21.92)ng·mL-1。伊马替尼个体间变异39.57%,个体内变异为22.32%。单变量分析显示,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肿瘤切除部位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结论:中国GIST患者服用伊马替尼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十分有必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总结普卡比利的药理和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本品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普卡比利的重要药理作用、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普卡比利为一高度选择性五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能够改善患者的肠功能状况(如增加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程度等),该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痛、腹泻、恶心及腹痛等。结论:普卡比利对慢性便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患者容易耐受,不良反应轻微。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至201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例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休克患者年龄分布主要介于21~50岁(67.19%),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92.19%),给药剂量集中于200~400 mg (73.44%)。发生于30 min以内的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76.56%。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用药类型没有关系,但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舒张压越低,恢复时间越长(rs=-0.389,P=0.003)。不同舒张压患者恢复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151,P=0.004,0~20 mmHg组患者恢复时间明显长于21~40 mmHg组(Z=2.274,P=0.023)和41~60 mmHg组(Z=3.116,P=0.002)。结论:左氧氟沙星致过敏性休克日益多见,且速发型比例较高,应尽早发现及快速救治。
目的:了解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不良反应(ADR)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我省数据库中2004-2014年收集的242例ADR报告进行了分析。结果:ADR多发生在30 min之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3.1%)、全身性损害(24.88%)、呼吸系统损害(9.85%)、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8.13%)。结论:该药ADR多数表现轻微,其过敏性休克值得临床关注。
目的:调查药品说明书关于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了解儿童用药风险。方法:收集医院儿科常用药品说明书521份,对儿童用药信息标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儿童专用药品86份,占16.5%。药品辅料标注率38.8%。外资、国产药品中有儿童临床试验和药动学数据的比率分别为17.5%,2.5%和40.0%,8.4%,儿童用法用量标注率为82.5%和73.8%,国产药低于外资药;涉外西药、国产西药、中成药有儿童药代动力学数据的比率分别为39.5%,10.5%,0,中成药低于西药(P<0.05);儿童用法用量标注率分别为81.4%,80.0%,62.0%。其他儿童常用药品中有儿童临床试验比率和儿童用法用量标注率明显低于儿童专用药品(P<0.05)。中药不良反应、禁忌、相互作用等项缺省超过50%。结论:儿童专用药品少,儿童常用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标注不充分,儿童用药存在风险隐患。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点评工作中的难点,促进点评工作的开展。方法:对15 931张糖皮质激素处方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其中991张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门急诊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为6.55%,皮肤科使用最多,占21.82%,使用最多的药物为地塞米松注射液,占比60.15%,不合理处方以无指征用药(10.19%)多见,有20.48%的处方难以点评。结论:临床药师必须对患者、疾病、糖皮质激素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并制定点评细则,才能做好点评工作,保证其临床疗效及安全。
目的:分析近年来国内肿瘤患者抗抑郁药使用情况,为肿瘤抑郁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分别按年度、地域、医院类型对《医院处方分析》项目中分布于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广东、浙江的87家医院2012-2014年门诊、住院肿瘤患者抗抑郁药使用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87家医院共使用抗抑郁药16种,16种抗抑郁药的总销售金额、总DDDs逐年上升,但每种药物在肿瘤患者中的使用率均较低,阿米替林、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使用量相对较多。结论:抗抑郁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率较低,值得关注,各种抗抑郁药的使用可能与药物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药物政策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细胞癌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查询国内外网站吉西他滨的最新版药品说明书、权威指南和诊疗规范,收集吉西他滨的全部适应证。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linicaltrials、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等,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6年1月。收集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细胞癌超说明书用药研究文献,采用AGREE工具和GRADE系统进行方法质量和研究质量评价。结果:国内外最新版的说明书均未找到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细胞癌的适应证,有4篇指南包含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细胞癌的内容,包括:2015年日本千叶大学发布的《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iliary tract cancers 2015:the 2nd English edition》;2014年英国伦敦大学癌症研究所发布《Guidelines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2011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发布的《Biliary cancer: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follow-up》;2010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发布的《Cholangiocarcinoma:A position paper by the Italian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SIGE),the Italian Association of Hospital Gastroenterology (AIGO),the Italian Association of Medical Oncology (AIOM) and the Italian Association of Oncological Radiotherapy (AIRO)》。同时找到1篇系统评价《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mcitabine-based chemotherapies in biliary tract cancer:A meta-analysis》。结论:依据纳入的临床指南和系统评价的质量,认为有关吉西他滨治疗胆管细胞癌的推荐证据等级较低,相关指南质量不高,疗效不确定,因此胆管细胞癌患者应谨慎选择吉西他滨化疗。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大量存在于凋亡的细胞膜,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膜磷脂。研究发现,伴随细胞凋亡的发生,PS由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外侧,表现出特异的“食我”信号,这种信号能被巨噬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表现出巨噬细胞靶向性。PS被巨噬细胞吞噬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抗炎反应,也有研究者借助PS的这种巨噬细胞靶向性,以PS为膜材构建生物靶向递药系统。本文调研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利用PS这一特性实现巨噬细胞靶向性应用的文献报道,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以期为PS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综述了国外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对国内相同疾病药物利用提供借鉴与启发。目前已有多种有效的降糖药物。例如以肠促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方式的进步包括一个微型可移植的渗透泵去持续的给予胰高血糖素样的肽段1受体,并且每周服用二肽基肽-4抑制剂的片剂。此外,钠-葡萄糖共运输抑制剂、脂肪连接蛋白受体竞争剂、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节剂、细胞糖皮质激素抑制剂和纤维原细胞生长因子类似物都被广泛地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降糖药物。能够提高胰岛素受体、后受体信号通路或者能够直接促进葡萄糖代谢选择通路的药物组分已经揭示了未来治愈糖尿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