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初步了解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干预效果,并探讨临床药师在今后工作中的切入点以及着重点。方法:监护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如药学查房、审核医嘱、优化给药方案并开展患者用药教育。评判药师收集数据后与另一组未得到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统计两组之间的癌痛控制、不良反应以及爆发痛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癌痛缓解率分别为(25.38±16.11)%和(13.99±11.12)%;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43%和51.35%,缓解率分别为41.67%和42.10%;爆发痛发生率分别为54.05%和59.46%,缓解率分别为70.00%和45.46%。经统计分析,试验组在癌痛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爆发痛化解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药师在参与癌痛规范化治疗中,可协助临床医师提高患者癌痛的缓解率;在癌痛治疗初始阶段进行患者用药教育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临床医师提前制定爆发痛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爆发痛的缓解率。
目的:建立孕期苯巴比妥暴露所致的IUGR模型,观察胎肾上腺胆固醇供应关键基因——清道夫受体B类I型(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I,SR-BI)与乙酰乙酰辅酶A合成酶(acetoacetyl-CoA synthetase,AACS)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改变,验证此关键基因的DNA高甲基化作为胎肾上腺化合物发育毒性评价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健康Wistar 孕鼠于受孕第7~17 天灌胃给予50 mg·kg-1·d-1苯巴比妥或等量生理盐水,孕第17 天处死,记录胎鼠体质量与胎盘重量,计算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发生率。收集胎肾上腺用于透射电镜、荧光实时定量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ption PCR,RT-PCR)及亚硫酸氢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巴比妥暴露组胎鼠体质量与胎盘重量均降低(P<0.01),IUGR发生率升高(P<0.0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胎肾上腺皮质细胞表现出线粒体水肿、胞浆内空泡等现象;RT-PCR检测结果显示,SR-BI与AACS表达降低(P<0.05,P<0.01);BSP结果显示,SR-BI与AACS近端启动子区DNA甲基化频率升高(P<0.01)。结论:孕期苯巴比妥暴露所致IUGR模型中,胎肾上腺组织结构受损,胆固醇供应关键基因SR-BI与AACS的mRNA表达改变,SR-BI与AACS的DNA高甲基化可作为潜在的化合物发育毒性评价标志物。
目的:研究宁夏枸杞总黄酮对人恶性胶质瘤U87-MG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人恶性胶质瘤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和黄酮处理组(20,40,80,160 mg·L-1)。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宁夏枸杞总黄酮作用U87-MG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的增殖变化情况;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水平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ICC)检测PCNA蛋白表达;Transwell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U87-MG细胞增殖被抑制,且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处理组的PCNA mRNA和蛋白水平含量均降低,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减弱;且上述指标的变化随枸杞总黄酮浓度的增加而趋于明显。结论:宁夏枸杞总黄酮能够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
目的:探讨西施口服液延缓小鼠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模型组和西施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5% D-半乳糖颈背皮下注射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给药处理。治疗结束后,检测小鼠皮肤细胞病理形态、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含水量和皮肤组织匀浆中SOD、GSH-PX活力、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肤表皮和真皮明显变薄,细胞形态不规则,胶原纤维束变细且多处断裂,羟脯氨酸(Hyp)含量降低;生化检测表明,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均比正常组减少(P均<0.01),而LPO、·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大幅高于正常组(P均<0.01)。经药物治疗30天后,西施口服液低、中、高3个组小鼠皮肤中的SOD、GSH-PX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Hyp、LPO及·O-2、·OH、H2O2等自由基浓度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与此同时,实验各组小鼠皮肤厚度、含水量均明显上升(P<0.01或P<0.05),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结论:西施口服液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皮肤的病理变化,增加皮肤的弹性和与质量,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皮肤中抗氧化酶的活力,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含量;表明本品有较好的抗皮肤衰老的药理作用。
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抗缺血性心律失常新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心梗组,Tan ⅡA组。Tan ⅡA组每天给予20 mg·kg-1丹参酮ⅡA灌胃7 d后建立心梗模型,随后每日继续给予Tan ⅡA 3个月。监测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大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各实验组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瞬时外向钾电流Ito的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实验组钾通道蛋白Kv4.2的表达变化。结果:Tan ⅡA降低急性心梗所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Tan ⅡA具有上调心梗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细胞的Ito电流的作用。Tan ⅡA能够上调急性心梗诱发的缺血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肌组织中Kv4.2蛋白的表达。结论:Tan ⅡA通过上调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中kv4.2蛋白的表达,恢复Ito电流,发挥了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研究异鼠李素对去卵巢大鼠致骨质疏松骨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5只11周龄未经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去卵巢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Model)和异鼠李素治疗组(IH)。用药12周后,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形态并进行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和骨钙素(OC)水平,RT-PCR检测骨组织骨保护素(OPG)和NF-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igands,RANKL)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骨组织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异鼠李素可增加松质骨骨矿密度和体积,增加骨小梁厚度和数量,降低骨小梁间距(P<0.01);增加骨皮质(密质骨)骨矿密度和体积,使骨皮质增厚,骨皮质孔隙率减少。RT-PCR结果显示,异鼠李素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骨组织OPG mRNA的表达,降低RANKL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显示,异鼠李素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血液TRAP和OC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异鼠李素可显著降低骨组织NFATc1的表达。结论:异鼠李素具有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作用,其机制与调控骨组织RANKL/RANK/OPG信号通路有关。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K2抑制剂-醌茜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蛋白激酶CK2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新靶点的可能。方法:使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研究醌茜素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H460细胞增殖的影响,探究醌茜素作用于A549、H460增殖的可能途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醌茜素作用于A549、H460后,细胞的凋亡以及周期的变化。使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探究醌茜素对A549、H460迁移的影响。结果:醌茜素能够抑制A549、H460细胞的增殖,并且该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P<0.01,P<0.01)。在25 μmol·L-1及50 μmol·L-1浓度下,醌茜素能够促进细胞A549、H460凋亡(P<0.01,P<0.01;P<0.01,P<0.01)。在实验条件下,醌茜素对A549的周期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醌茜素在50 μmol·L-1浓度下对H460具有周期阻滞作用,G2/M期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醌茜素能够显著抑制A549、H460细胞的迁移活动。结论:蛋白激酶CK2抑制剂-醌茜素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H460增殖、迁移,促进其凋亡,发挥抗肿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具有潜力的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
目的:建立膝可保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膝可保胶囊中秦皮、龙血竭药材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膝可保胶囊中芍药苷、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专属性强,分离度高,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秦皮甲素、秦皮乙素、芍药苷分别在0.123 6~0.865 2 μg(r=0.999 6),0.075 9~0.531 3 μg(r=0.999 6),0.060 6~1.515 0 μg(r=0.9995)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5%,98.41%,99.59%,RSD分别为1.89%,1.91%,1.28%。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能够有效控制膝可保胶囊的质量。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氧化应激小鼠焦虑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对其体内氧化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给予小鼠L-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造模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白藜芦醇(10,20,40,80 mg·kg-1),采用明暗箱行为学实验观察药物对小鼠焦虑样行为的影响,通过检测小鼠杏仁核及海马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SOD及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杏仁核以及海马中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的表达变化来研究白藜芦醇抗焦虑作用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80 mg·kg-1)48 h后能明显改善BSO引起的焦虑样行为,主要表现在明暗箱实验中小鼠穿梭明暗箱次数增多(P<0.05)以及停留在明箱中时间比变大(P<0.01),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SOD活力明显增加(P<0.05,P<0.01),此外给予白藜芦醇(40,80 mg·kg-1)小鼠杏仁核(P<0.01,P<0.01)及海马中(P<0.05,P<0.01)MAD含量明显减少。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BSO引起的杏仁核gp91phox表达增加(P<0.05,P<0.01,P<0.01),同时给予白藜芦醇(20,40,80 mg·kg-1)能明显降低海马中gp91phox表达(P<0.05,P<0.01,P<0.01)。结论:白藜芦醇能逆转氧化应激引起的小鼠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和其改善小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目的:探讨PTEN对体外培养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磷酸化通路研究。方法:体外培养GES-1细胞,构建针对PTEN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GES-1细胞系,干扰PTEN的表达,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慢病毒阴性对照组和干扰PTEN实验组;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感染效率;CCK8测定GES-1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和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ES-1的PTEN、Akt、ERK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ES-1的Akt和磷酸化Akt(p-Akt),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结果:干扰PTEN的慢病毒成功感染GES-1,降低了PTEN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TEN表达降低后使G0/G1期的细胞比率减低,而G2/M和S期细胞比率增高,同时凋亡细胞减少,促进GES-1的增殖而抑制其凋亡。p-Akt和p-ERK1/2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对GES-1的Akt和ERK的mRNA及总蛋白表达没有影响(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可以通过促进Akt和ERK的磷酸化,调节GES-1细胞下游的相关凋亡和信号通路,进而调节GES-1的增殖和凋亡。
目的:探讨克拉维酸对抗大鼠脑缺血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分8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克拉维酸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以及克拉维酸低、中、高剂量保护组。采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动物全脑缺血模型;术后3 d通过硫堇尼氏体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术后1 d通过RT-PCR及ELISA分析海马组织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克拉维酸可减少全脑缺血引起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可降低缺血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克拉维酸可对抗脑缺血,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与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目的:探讨在常氧与乏氧下5-氨基酮戊酸(5-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5-ALA-PDT)联合放疗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常氧组与乏氧组,两组再各设正常对照组(N)、单纯药物组(0.3 mmol·L-1)、放射加药组(0.3 mmol·L-1+6 Gy)、光动力组(0.3 mmol·L-1+0.5 J·cm-2)及联合组(6 Gy+0.3 mmol·L-1-0.5 J·cm-2),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5-ALA转化为原卟啉IX的荧光强度,倒置显微镜结合台盼蓝单染法检测细胞膜破损率,荧光显微镜结合Hoechst 33342单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结合试剂盒检测ROS含量。结果:4 h后细胞膜附近明显出现红色荧光,常氧下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乏氧。24 h或48 h后,联合组细胞膜破损率常氧高于乏氧(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膜破裂增多(P<0.01);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细胞膜破损率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P<0.01)。24 h或48 h后,联合组细胞凋亡率24 h常氧低于乏氧(P<0.01),48 h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不断降低(P<0.01);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而48 h却都要低(P<0.05)。0 h、12 h或24 h后,联合组ROS含量常氧低于乏氧(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ROS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1),12 h含量最高;同时间点同组内联合组ROS含量都比单纯放射加药组、光动力组都要高(P<0.05)。结论:常氧下5-ALA-PDT与放疗联用表现出协同作用,可能与产生的ROS导致细胞膜破损造成细胞大量坏死有关;而乏氧下表现出协同作用可能与ROS导致细胞大量凋亡有密切联系。
目的:观察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对干酵母致血热复合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方法: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CMC-Na,以云南白药为阳性药,阳性组、剔除前组、剔除后组、成分群低剂量组和成分群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的治疗药物,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复制出血热复合出血模型,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的量(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的量、全血黏度、环氧合酶2(COX-2)等评价指标为导向,考察侧柏炭乙酸乙酯部位成分群的止血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PTT,TT显著延长(P<0.01,P<0.05),PT显著缩短(P<0.05),FIB的量明显增加(P<0.01);PLT,PDW,MPV显著增加(P<0.01,P<0.05),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P<0.05),6-keto-PGF1α显著降低(P<0.01),TXB2显著升高(P<0.01);各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增加(P<0.01),RBC,PLT和HGB明显升高(P<0.01),C0X-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黄酮类成分群可明显缩短APTT,TT(P<0.01,P<0.05),明显降低FIB的量(P<0.05);明显降低PDW和PLT(P<0.01,P<0.05),显著提高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0.05),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1,P<0.05),TXB2显著降低(P<0.01);明显降低模型大鼠RBC、HCT、HGB及全血低切黏度(P<0.01,P<0.05),C0X-2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改善肺组织病理性出血现象。剔除后组对模型大鼠各环节的作用较弱。结论:侧柏炭黄酮类成分群主要通过改善内源性凝血功能及促进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全血低切黏度等发挥其凉血止血作用,是侧柏炭止血有效部位。
目的:观察解郁育胞丸对肝郁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07例就诊的肝郁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于月经第5 d起口服解郁育胞丸30粒/次,3次/d,连续服用21 d;同时于经第5 d起口服克罗米芬,50 mg/次,1次/d,连用5 d。对照组单用克罗米芬,用法同治疗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肝郁症候评分,子宫内膜血流、内膜厚度、内膜形态类型,妊娠率及用药安全性。结果:(1)肝郁症候评分:治疗组治疗后积分(2.1±0.6)较对照组(5.1±0.6)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总积分下降指数有明显差异(P<0.01)。(2)子宫内膜血流: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子宫内膜螺旋动脉PI(1.99±0.29)较对照组(1.47±0.32)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RI无明显差异。(3)内膜厚度及形态类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内膜类型以A型为主,对照组内膜类型以B型为主,Salle评分显示治疗组(16.54±2.09)明显优于对照组(11.36±2.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妊娠率:治疗组患者周期妊娠率8.39%,临床妊娠率24.07%,妊娠数13例,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5)安全性:治疗过程中除治疗组1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症状外,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解郁育胞丸无明显毒副作用,能够减轻患者肝郁症状,对子宫内膜厚度、内膜A型率及Salle评分具有明显改善,提高PI指数,提高周期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解郁育胞丸通过改善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受精卵着床,从而提高妊娠率。
目的:系统评价慈丹胶囊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收集有关慈丹胶囊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两位研究者单独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RCT文献7篇,涉及1 18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应用TACE比较,慈丹胶囊联合TACE在肝癌的近期疗效方面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0,95% CI:1.50~1.93,P<0.01);对于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同样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0,95% CI:1.43~2.27,P<0.01)。结论:慈丹胶囊联合TACE能够改善患者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与降低毒副反应两方面尚需大量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证实。
目的:通过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溶栓抗凝药物利用情况的分析,评价南京地区2012-2014年溶栓抗凝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评估现状与趋势。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分析及排序法进行药物利用分析。结果:3年南京地区溶栓抗凝药物DDDs和总用药金额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长率为下降趋势。从亚类来看,纤溶酶原非特异性药物销售金额逐年下降,所占总额比重低于特异性药物,但从DDDs来看纤溶酶原特异性药物却低于非特异性药物。抗凝药物中肠外抗凝药物销售金额增加趋于平稳,而口服抗凝药物增长迅速,尤其是新型口服抗凝药物,DDDs排名仍是华法林为首位。结论:南京34家医院溶栓抗凝药物临床使用基本能遵循指南要求,但应继续加强医院溶栓抗凝类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监测,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真正做到合理、安全、经济、有效。
目的:探索有效提高静脉药物合理使用及配置安全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临床医嘱审核、药品调剂及配置安全信息体系,以保证静配中心配置成品液质量安全可靠,促进临床合理使用药物,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依托医院静配中心信息系统,逐步完善开发具有自身特色,适应日常工作流程,且易于加强关键工作环节质量控制的功能模块;对系统改造前(2014年1月至6月)及改造后(2015年1月至6月),静配中心主要质控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静配中心一级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医嘱审核错误发生率、药品调剂差错率、仓内液体误配率均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静配中心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优化完善,有效降低了系统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各环节的准确性,对临床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逆散中6种抗抑郁成分:柴胡皂苷A、芍药苷、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柴胡皂苷A、芍药苷、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2~33.86 μg·mL-1(r2=1.000 0)、5.91~94.60 μg·mL-1(r2=0.999 9)、2.12~33.86 μg·mL-1(r2=0.999 9)、7.26~116.2 μg·mL-1(r2=1.000 0)、13.5~216.0 μg·mL-1(r2=0.999 9)、2.02-32.33 μg·mL-1(r2=0.999 9)。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RSD均符合要求。柴胡皂苷A、芍药苷、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苷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7%、101.49%、101.18%、101.26%、99.06%。结论: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同时测定四逆散中6种抗抑郁成分柴胡皂苷A、芍药苷、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苷的含量,可用于四逆散的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马兜铃酸A在大黄清胃丸中的限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马兜铃酸A,以Phenomenex Luna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2%碳酸铵溶液(V/V)(稀盐酸调节pH至7.5)(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t:0~5 min(A:15%,B:85%),t:5~15 min(A:15%→35%,B:85%→65%);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λ250 nm。结果:在0.008~0.170 μg·mL-1范围内马兜铃酸A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 8),马兜铃酸A检测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2.1 ng·mL-1和7.0 n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8%。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大黄清胃丸中马兜铃酸A的限量检测。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测定3种中成药(三黄片、一清颗粒、一清胶囊)中4种指标性成分(大黄素、大黄酚、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分析方法。方法:以黄芩苷作为参照物,建立其与大黄酚、盐酸小檗碱和大黄素间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采用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3种中成药中的4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并对2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实用性与稳定性。结果: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RSD<1.5%,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在含量测定上无明显差异。实验所得的相对校正因子RSD<2%,无明显差异,其结果可信。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以黄芩苷为参照物的一测多评法适用于测定大黄酚、盐酸小檗碱、大黄素成分的含量,该方法准确、简便、可行。
近年来,电化学传感技术因其仪器设备简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定性定量分析、体内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体内药物分析作为治疗药物监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对检测技术的要求日益增加。本文对电化学传感技术涉及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与典型应用实例进行系统的综述,分析比较电化学传感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目前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电化学传感器在今后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发展趋势。
目的:对牙周局部缓释抗菌药物治疗牙周炎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方法:从常用抗菌药物、缓释材料和市场产品进展三大方面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结果:与全身给药相比,牙周局部缓释抗菌药物辅助治疗牙周炎可以使牙周袋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并且维持较长时间,该治疗方法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并且缓释材料对能否成功的研制一种理想的缓释制剂来说至关重要。结论:随着抗菌药物和缓释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将会有更多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新型牙周局部缓释产品上市,以应用于牙周炎治疗中。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具有降糖作用显著,安全性良好,不增加体质量和低血糖风险,长期应用对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等优点。本文将从其作用机制,疗效,安全性方面概述这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