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处方点评是推动医院合理应用中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其中,重复用药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但目前其判别依据较为多样,评价标准尚未统一。针对此问题,本文梳理中成药处方分析中的重复用药点评现状,论述其中的四大关注点,包括判断适应证是否重复、组方药味是否重复、是否属于同一功效类别、是否含有特殊组分(毒、烈性饮片和化学药物),并细化探讨各依据的不同细则和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重复用药判别条件的组合化趋势,尝试设计了包含7项指标(适应证、药味数目、功效类别、特殊组分、药品数目、给药途径、患者病情)的重复用药评分量表和相应阈值。最后,探讨了中药相须相使的配伍文化对重复用药的潜在影响,寻找并分析真实世界的重复用药案例。综合以上内容,探索中成药重复用药的标准与尺度,为合理用药提供方法学参考。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高脂血症模型鼠,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消退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9周龄的雄性apoE-/-小鼠16只,经高脂饮食加重高脂血症,8周后更换为普食,随机分组,甘草酸组采用160 mg·kg-1·d-1的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同等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小鼠安乐死,采取眼球后静脉血测量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水平,取小鼠胸腹主动脉分析血管内壁As斑块面积,主动脉窦部组织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分析斑块面积;利用原代培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检测甘草酸对炎症因子及脂代谢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高脂饮食明显加重小鼠血脂紊乱,改为普食后,对照组血脂水平仍高于基础值,而甘草酸组则明显降低了血清TC、TG水平及血MCP-1水平,甘草酸组小鼠主动脉窦As斑块的面积比对照组下降23%,主动脉血管内壁斑块减少约40%,同时细胞实验表明甘草酸能显著降低脂多糖(LPS)刺激下巨噬细胞IL-6的水平,并可诱导细胞膜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表达升高。结论:甘草酸可通过改善小鼠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而表现出较强的消退早期As斑块的作用。
目的:制备抗帕金森病药物罗替戈汀原位形成植入剂(R-ISFI),并对其体内长效释药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N-甲基-二吡咯烷酮(NMP)为溶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材料,制备R-ISFI。采用摇床法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采用大鼠体内药动学实验考察罗替戈汀的体内释药特性。大鼠皮下注射R-ISFI,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结果:高分子材料的类型、高分子材料与溶剂比、药物与高分子材料的用量比及ISFI的形状均对药物体外释放有显著的影响。R-ISFI体外释药平缓,30 d可累积释放85%,体内药动学结果表明,R-ISFI在体内缓释效果良好,突释小,可持续释放30 d。结论:制备的R-ISFI可持续平稳释放达一个月,是一种很有开发应用前景的长效缓释制剂。
目的:对大鼠化学性肝纤维化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考察毛菊苣根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Tunel试剂盒检测正常组、不同萃取物的给药组、阳性药对照组,CCl4模型组和TAA模型组大鼠细胞核DNA的断裂情况,根据光学显微镜下细胞所显示出的颜色和计数判断肝纤维化细胞凋亡情况,考察药物作用。结果:CG-Ⅴ和CG-Ⅶ对CCl4造模形成的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情况与正常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G-Ⅴ对TAA造模形成的肝纤维化大鼠细胞凋亡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菊苣石油醚萃取物CG-Ⅴ对大鼠肝纤维化细胞凋亡的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考察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PLTL)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药效学。方法:构建Lewis肺癌荷瘤肿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加热组、紫杉醇注射液(PTX)组、紫杉醇普通热敏脂质体(PTL)组和PLTL组。治疗期间观察小鼠生活状态,检测瘤重抑瘤率;将肿瘤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析荷瘤小鼠生存状况,绘制荷瘤小鼠生存曲线。结果:PTX、PTL组和PLTL组的瘤重抑廇率分别为46.15%、51.48%和70.12%,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显示PTX、PTL和PLTL均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且凋亡率逐渐增强;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发现,PLTL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并在肿瘤局部产生炎症反应;生存实验分析显示PLTL可减小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延长小鼠生存期。结论:PLTL与PTX和PTL相比,PLTL具有明显的热敏靶向性,PLTL与局部热疗相结合可显著增强紫杉醇的抗癌活性。
目的:对丁桂活络膏及其改良剂型丁桂活络贴剂的体外透皮行为进行比较。方法:选用Strat-M膜及改进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君药羌活的有效成分羌活醇含量,比较贴剂与橡胶膏剂两种剂型的透皮吸收特性。结果:丁桂贴剂的透皮回归方程为Ln=18.06ln(t)-5.805,r=0.981;丁桂活络膏的透皮回归方程为Ln=8.124ln(t)-3.030,r=0.971。贴剂的透皮率比橡胶膏剂高,透皮量也大。结论:丁桂活络贴剂的透皮特性明显优于其橡胶膏剂,且过敏率低,贴敷更方便。
目的:观察含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1 000)凝胶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研制抗放射性皮炎新制剂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一次性60Co 辐照60Gy造大鼠放射性皮炎模型,照射部位分别涂抹给予生理盐水(CON)、单一高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凝胶(KH)、单一低相对分子质量壳寡糖(M<1 000)(KL)、含相对分子质量低于1 000的壳寡糖复配高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KH+L)、比亚芬(BYF);观察不同给药组对放射性皮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并通过皮肤含水量测定、足肿胀测定,探讨不同凝胶抗放射性皮炎的作用机制。结果:CON组、KH组、KL组及BYF组的皮炎发生率分别为100%,50%,50%,50%,皮炎评分分别为2.65,1.25,1.38,1.25;KH+L组皮炎发生率为12.5%,皮炎评分为0.125,与生理盐水组对比差异有极其显著(P<0.01),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涂药后2 h,CON组、KH组、KL组、BYF组、KH+L组的皮肤水分含量分别为19.8%,29.2%,22.3%,25.3%,30.3%;蛋清致炎,60 min后小鼠足肿胀度分别为CON组45.5%、KH组38.9%、KL组19.5%、BYF组38.9%、KH+L组12.2%。结论:单一高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凝胶、单一低相对分子质量壳聚糖凝胶、比亚芬、含低相对分子质量复配壳聚糖凝胶,均具有抗放射性皮炎作用,其中复配壳聚糖凝胶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具有保湿、抗炎作用机制有关。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不同内酯型比例的羟基喜树碱(HCPT)后原形药物经小鼠尿液、粪便的排泄情况。方法:静脉注射不同内酯型比例(100%,75%,50%,25%,0%)的HCPT溶液。分别收集给药后0~3,3~6,6~9,9~12,12~24,24~48 h的尿液和粪便样品,测定其中原形药的含量。结果:原形药从尿液中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12.81%,20.00%,27.01%,32.75%,41.04%,从粪便中的累积排泄量分别为13.91%,18.58%,24.44%,27.48%,31.30%。结论:小鼠尿液和粪便中HCPT原形药物的累积排泄量与HCPT内酯型比例呈负相关,这可能与药物的极性有关。给药后3 h内药物以尿液排泄为主,3~12 h主要从粪便中排泄,12 h后极少从尿液和粪便中排泄。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ETM)与美罗培南(MEM)、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体外联合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耐药突变选择窗的影响,为降低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采用棋盘法、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24株临床分离MDRP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相应的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及选择指数(SI)。结果:ETM联用MEM、TZP后,对标准菌株的MIC、MPC、SI值较单用时明显降低,并表现为协同作用。ETM+MEM与ETM+TZP对24株MDRP有协同抗菌作用的分别占37.50%、33.33%,相加作用分别占58.33%、41.67%,无关作用分别占4.17%、25.00%,均无拮抗作用。ETM、MEM、TZP单用对24株MDRP的SI分别为8~32、8~32、8~32,ETM分别与MEM、TZP联合后各自单药的SI分别为ETM+MEM(ETM-1~8,MEM-1~8)、ETM+TZP(ETM-1~8,TZP-1~16)。结论:ETM与MEM、TZP联合后,可降低各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PC值,缩小MSW,有利于防止细菌耐药突变体的产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硫醚-雷贝拉唑浓度。方法:血浆样品以地西泮为内标,乙腈沉淀蛋白处理,采用HPLC-MS法检测。色谱柱为Inertsil®ODS - 3(4.6 mm ×1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5 mmol·L -1醋酸铵溶液(65:35),流速为0.7 ml·min-1。用ESI离子源,正离子检测模式,选择监测质荷比(m/z)为344.2(硫醚-雷贝拉唑)和285.1(内标)的离子峰。结果:硫醚-雷贝拉唑在2 ~ 800 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2 ng·ml-1。提取回收率为102.9%~109.3%,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3.9%和6.4%。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简便易行,可用于雷贝拉唑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
目的:优选跌打促愈片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酚酸B含量、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跌打促愈片的提取工艺。结果:丹酚酸B在0.37~2.96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407.34X-17.824,r=0.999 8;川续断皂苷Ⅵ在0.8~6.4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255.94X+5.095 1,r=0.999 5。跌打促愈片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2 h,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水提取1.5 h,第2次加8倍量水提取1.0 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提取。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替加氟温敏凝胶含量的最佳方法。方法:通过对中国药典和参考文献中测定替加氟温敏凝胶含量的HPLC方法进行比较,并根据凝胶剂特点考察检测条件、样品处理方法,测定替加氟温敏凝胶含量,对各方法回收率进行考察,做出综合评价。 结果:在流动相为: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60:40)的条件下,替加氟在2~1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1%,精密度RSD低于2%,符合要求。3批样品中替加氟的平均含量为标示量的(99.90±0.78)%。结论:本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为替加氟温敏凝胶的质量控制提供分析依据。
目的:建立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方法:采用智能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样品,激发波长780 nm,激光强度100 MW,光圈25 μm,光栅400 gr·mm-1,分辨率2.0 cm-1,曝光时间50 s,曝光次数2次,扫描范围100~3 200 cm-1。结果:盐酸异丙嗪在20~200 mg·ml-1范围内与拉曼定量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8.13%,RSD为1.05%(n=9)。结论:本方法快速、简单、可靠,可用于盐酸异丙嗪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目的:建立葛花中染料木苷和鸢尾苷两个异黄酮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 (4.6 mm×150 mm,5 μm);以不同浓度的乙腈-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30 ℃。结果:染料木苷和鸢尾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6.7~747.2 μg·ml-1 (r=0.999 9)和54.1~864.8 μg·ml-1 (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RSD为1.46%)和100.2%(RSD为1.58%)。结论:本方法简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葛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中引起消除延迟的危险因素,并对其发生风险进行预测。方法:8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MTX剂量为3~5 g·m-2,24 h持续静脉滴注。PCR-RFLP法检测患儿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OATP1B1) 的编码基因SLCO1B1 T521C的基因类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TX用药后24,48,72 h血清中MTX浓度。采用残数法计算MTX给药48 h后药-时曲线下面积(AUC48-∞),按AUC48-∞值将病例分为消除延迟组和正常组。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患儿在生物学特征、生化指标、基因位点变异等27个变量间的差异,找出显著性变量。用Logistic回归建立MTX消除延迟的最终预测模型。依据最终模型绘制ROC曲线以评估预测因子的预测效力。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消除延迟组与正常组患儿在基因位点变异、48 h点7-OHMTX/MTX 血药浓度比值分组(k48 h≤2)2个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基因位点变异是发生MTX消除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14.545(4.391~48.181)。以SLCO1B1 521T > C作为预测因子绘制的ROC曲线AUC (95% CI)=0.751(0.627~0.875),具有显著性诊断意义(P < 0.05)。结论:存在SLCO1B1 T521C基因位点变异的ALL患儿发生MTX消除延迟的风险较大,临床需加强血药浓度的监控以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
目的:观察口疡清方对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ROU)患者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ROU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口疡清方,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疗程均为2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复发间隔时间,IL-2、SOD水平,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缩短,复发间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 < 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升高(对照组P < 0.05;治疗组P < 0.01),且治疗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 < 0.01)。对照组总有效率60.0%,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以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口疡清方不仅能升高ROU患者血清IL-2及SOD水平,而且能明显缩短疼痛消失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并延长复发间隔时间,口疡清方治疗ROU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分析瑞舒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及MMP9水平的影响,为相关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2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30)给予雷米普利(5 mg·d-1)治疗,观察组(n=130)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20 mg·d-1)和雷米普利(5 mg·d-1)进行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s-CRP、MMP9水平变化和心肌收缩、舒张压变化及TG、TC、HDL-C和LDL-C水平变化。2组疗程均为6个月,同时观察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和LVSP/LVEDP均明显增高,且血脂指标发生异常。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上述异常均得到改善,且2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能够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及血清hs-CRP及MMP9升高,恢复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目的:探讨黄黄芪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对阿霉素相关性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与单用右丙亚胺对比研究。方法:120例采用含阿霉素化疗方案首次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右丙亚胺组;B组:右丙亚胺与黄芪注射液联合治疗;C组:右丙亚胺与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组;D组:右丙亚胺与黄芪注射液及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治疗组(每组各30例)。A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静脉输注,B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与黄芪联合治疗,C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与华蟾素联合治疗,D组常规化疗前给予右丙亚胺、黄芪及华蟾素联合治疗,共4个周期。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射血分数(EF)。结果:经4个周期治疗后,D组无论是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还是CK-MB、cTnⅠ、LVIDD、EF与另三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而A、B、C 3组间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CK-MB、cTnⅠ、LVIDD、EF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黄芪和华蟾素注射液联合右丙亚胺可减低阿霉素所致心脏毒性作用,优于单用右丙亚胺。
目的:调研我国医疗机构退药相关文献,探讨医疗机构住院部退药的现状与隐性成本。方法:在国内主要数据库检索2004年1月1日-2014年6月31日发表的退药研究文献并进行荟萃分析,根据文献发表年限、数据调查年份、医院名称、部门、涉及的退药金额、同期药品销售金额等信息,重点分析住院部退药情况,并估算全国医疗机构住院部退药金额。结果:共纳入合格的研究文献84篇,进行研究的医疗机构来自东部地区的比率(61.92%)远高于西部(20.23%)及中部(17.85%)。住院部退药金额百分比在0.61%~12.57%之间,平均每张病床年退药金额在0.010 5~3.716 3万元之间,金额最高的在东部地区的综合医院。由此估算全国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住院部的年退药金额约为60亿元。结论:我国各地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普遍存在退药行为,且金额较大。退药带来的隐性成本包括退药金额、来回搬运退药的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由其带来的安全隐患及后续处置产生的各种成本。
目的:了解上海某地等级医院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情况,为临床规范与合理联合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抽取上海青浦地区5家各级医院2013年12月门诊单一诊断中含"高血压"的电子处方,分别对年龄、性别、抗高血压药物和联合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家医院抗高血压联合用药男性略多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龄以≥60岁的老年患者为主,一级医院中青年和老年患者分布与二、三级医院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017)。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中,以品种为统计单位的联合用药比例分别为43.60%、37.14%和2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各医院联合用药方案以二联为主,其中CA分别联合ARB、BB、新型SPC的联合方案排名前3位。单药治疗中,新型和传统SPC在二级和一级医院中使用更为广泛。各级医院都存在少数ACEI联合ARB的不合理方案。结论:各类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在各级医院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基层医院SPC的广泛使用符合人群分布特点。对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应加强干预,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对2010-2012年新疆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现况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方法:以新疆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新疆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基本药物的配送和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及分析。结果:新疆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基本药物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及执行情况较好,基本药物采购人员及软硬件配备水平有待于提高,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后的补偿机制信心不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销售金额和品种数量所占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购计划周期、协议结算周期、结算支付方式未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要求执行。目前该区在违约处理方式上未形成有效、统一的制约机制。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补偿机制信心不足、基本药物配送不及时及结算支付方式不统一等因素会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置不足,降低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的发挥和"双诊制"的建立,创新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评价标准、加强对基本药物配送环节的动态监管和配送流程的合理优化等措施可保障基本药物的配置与使用,有利于提高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满足基本医疗需求,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
目的:探讨全自动片剂摆药机应用模式下的药品质量管理。方法:应用"木桶理论"分析摆药机模式下的药品拆零、药品库存管理及摆药差错等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有效提高了药师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使药品管理工作科学化和规范化。结论:应用"木桶理论"可提高药品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危重患者抗感染药物剂量的选择是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危重患者其抗感染药物剂量选择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与CRRT下抗感染药物剂量相关的文献,发现除少数药物外,其余大部分抗感染药物在患者接受CRRT条件下需要调整剂量。
PXR、CAR、LXR 和FXR 是核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在体内广泛分布,经配体活化后调控众多机体代谢相关的酶、转运蛋白和信号途径,在糖异生、脂类代谢及其胆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主要介绍核受体家族主要成员PXR、CAR、LXR和FXR 在糖异生、脂类代谢以及胆汁平衡中的调控作用,从而可能为糖脂代谢和胆汁平衡紊乱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依据。
本文概述了OCT3的结构、组织分布及与药物和内源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对OCT3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OCT3基因多态性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