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处方点评是推动医院中成药合理应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成药特殊的治疗学背景和时代特征,单纯以说明书为标准的处方点评存在一定局限性,并突出表现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方面.本研究基于目前中成药超说明书剂量用药的点评现状,结合古今文献,从中药现代常用量与经方本源剂量的对比、中成药质量和疗效的不稳定性、中成药说明书的欠规范性共3个角度,并援引十余种常见中成药临床应用中的真实超剂量使用案例,尝试剖析中成药超剂量用药的潜在“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3点建议:树立中成药使用剂量的上下限理念、区分管理低风险药品和高风险药品、根据不同适应证采用等级化剂量,从而规范超剂量用药的点评标准,探索超剂量用药的点评尺度,为中成药合理用药提供思考.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干预化疗诱导的肿瘤多药耐药(MDR)的分子机制,以指导临床应用金丝桃苷来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方法:建立小鼠S180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CTX+金丝桃苷组、金丝桃苷组,连续给药2周,观察各组瘤体大小,计算抑瘤率.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凋亡率、P-糖蛋白(P-g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凋亡促进因子Fas及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结果:CTX+金丝桃苷组抑瘤率、细胞凋亡率、Fas表达率均较CTX组显著增高,而P-gp、LRP、bcl-2表达率均较CTX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金丝桃苷有逆转小鼠S180肿瘤获得性多药耐药的作用与降低P-gp、LRP、bcl-2表达,提高Fas表达有关.
目的:考察萜烯类手性促进剂芳樟醇和薄荷醇对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P)经皮渗透的对映体选择性作用.方法:采用Valia-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以稳态经皮渗透速率为评价指标,用对映体选择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对FP对映体进行浓度测定,考察手性促进剂芳樟醇或薄荷醇对FP对映体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无论供给液是否含单个对映体或消旋体,若供给液中不含促透剂,FP经大鼠离体皮肤渗透未见对映体选择性.当供给液中含有dl-薄荷醇时,RS-FP的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R-FP、S-FP的1.34,1.27倍,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供给液中含有l-薄荷醇时,FP对映体及消旋体间的皮肤渗透速率无显著差异(P >0.05).l-薄荷醇和dl-薄荷醇对同一药物构型R-FP或S-FP 的促透效果相当;然而,dl-薄荷醇对RS-FP的促透作用是l-薄荷醇的1.44倍.l-芳樟醇或dl-芳樟醇作为手性促透剂时,未发现对映体选择性渗透现象.结论:dl-薄荷醇对FP的促透作用出现了对映体选择性,而l-薄荷醇、l-芳樟醇和dl-芳樟醇未引起FP的对映体选择性渗透,且所有渗透实验均未发现对映体转化.
目的:建立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为新疆准噶尔乌头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以正交试验方法多指标优化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供试品前处理方法,建立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色谱峰进行归属性鉴别.结果:建立的指纹图谱分离度好,稳定性高,得到准噶尔乌头4个特征峰,分别是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和未命名化合物1.结论:建立的准噶尔乌头HPLC指纹图谱供试品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可行、全面,为新疆准噶尔乌头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目的:研究胆石六号汤剂对盐酸林可霉素致豚鼠胆囊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消炎利胆片组(0.35 g·kg-1),胆石六号汤剂低剂量组(3.9 g·kg-1)、中剂量组(7.7 g·kg-1)、高剂量组(15.4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以外,其余各组连续7 d皮下注射盐酸林可霉素建立豚鼠胆囊炎模型,然后灌胃给药30 d.观察豚鼠体质量、胆囊及肝脏质量、胆汁容积、肝脏和胆囊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血浆白细胞数量、肝功能变化.结果:胆石六号汤剂组比模型组体质量增加(P <0.01,P <0.05);胆石六号汤剂组能明显减轻模型动物肝湿重和胆囊湿重,改善病理变化,促进胆汁排泄,缓解胆汁淤积(P <0.01,P <0.05);显著降低模型动物血浆白细胞数目(P <0.01);改善肝功能,降低模型动物AST、 ALT、ALP、GGT、TBIL、TBA(P <0.01,P <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胆石六号汤剂可以减轻盐酸林可霉素致豚鼠胆囊炎的炎症反应,同时有利胆和保护肝脏的作用.
目的:筛选冬凌草的抗炎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进行初步表征.方法:冬凌草采用梯度极性溶剂水、25%乙醇、50%乙醇、75%乙醇及100%乙醇分别提取,提取物通过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以确定抗炎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采用MS分析,HPLC测定主成分冬凌草甲素的含量.结果:冬凌草100%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S分析提取物中明显含有冬凌草甲素及其他贝壳杉烷类二萜,HPLC测定无水乙醇提取冬凌草甲素的提取率为0.174 6%.结论:冬凌草100%乙醇提取物组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为冬凌草的抗炎有效部位,为其临床抗炎提供依据.
目的:探索姜黄素与低剂量或中剂量化疗药丝裂霉素C(MMC)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的影响,为临床上应用姜黄素作为胃癌化疗药MMC的增效剂,以减少MMC使用剂量、降低其毒副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姜黄素和MMC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胃癌MGC-803细胞24 h,采用MTT方法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应用基于FITC-Annexin V/PI双染的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姜黄素(25 μmol·L-1)与低剂量MMC(5.98 μmol·L-1)联用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中剂量MMC(11.96 μmol·L-1)单用组(P <0.05);姜黄素与中剂量MMC(11.96 μmol·L-1)联用组的细胞存活率小于高剂量MMC(23.92 μmol·L-1)单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姜黄素与低剂量MMC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中剂量MMC单用组(P <0.05);姜黄素与中剂量MMC联用组的凋亡率显著大于高剂量MMC单用组(P <0.05).结论:姜黄素与与较低剂量MMC联用对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显著大于较高剂量MMC单独作用的效果,姜黄素对MMC抗胃癌细胞的作用具有增强效应.
目的:建立通络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成方制剂中石斛、金银花、牛膝,以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毛兰素和绿原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明显鉴别石斛、金银花、牛膝.毛兰素在4.4~66.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3.89%,RSD为2.37%;绿原酸在36.0~54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4.17%,RSD为1.9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并可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体外培养,分别用含梯度质量浓度(0,1,5,12.5,25,37.5 μg·ml-1)青蒿琥酯的培养基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青蒿琥酯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在RNA水平上的变化.结果:0~37.5 μg·ml-1的青蒿琥酯作用大鼠肝星状细胞24 h后蛋白β-catenin和GSK-3β(ser9)逐渐降低(P <0.05)并且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性,而GSK-3β逐渐升高(P <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提示,1~37.5 μg·ml-1的青蒿琥酯能抑制β-catenin的表达,且呈剂量相关性.但是GSK-3β在低剂量青蒿琥酯(1~12.5 μg·ml-1)的时候并无明显变化(P >0.05),在高剂量青蒿琥酯(12.5~37.5 μg·ml-1)抑制GSK-3β的表达 (P <0.05).结论:青蒿琥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目的:系统评价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安全使用期限,为多剂量注射药物的安全、规范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BM、CNKI、Wanfang、VIP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到2014年1月,纳入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无菌性研究,并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纳入研究共61项,英文文献40项,中文文献21项;(2)纳入多剂量注射药物样本总数6 863瓶,污染样本数147瓶,污染率为2.14%,细菌为主要污染物;(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启用天数10~30 d比较,启用天数1~10 d能显著降低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污染率(RD=-0.07,95%CI=-0.12~-0.01,P=0.02),提示启用天数越长,多剂量注射药物被污染的风险越高;而穿刺次数下的各组污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D=-0.07,95%CI=-0.19~0.06,P=0.30),因此尚不能认定穿刺次数为无菌性影响因素;(4)启用后的无菌性影响因素包括无菌技术、启用天数、温度、抑菌剂特性、药物特性、储存容器特性、共用药物等.结论:在严格按照无菌技术的要求操作下,建议多剂量注射药物启用后的安全使用期限为1~10 d.
目的:建立盐酸特比萘芬乳膏HPLC分析方法,并使用该方法进行自制乳膏和原研制剂的透皮吸收考察和自制乳膏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乙腈-pH 7.5的醋酸三乙胺缓冲液(55:35:10)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体外透皮实验采用Franz智能透皮吸收仪,以实验用离体乳猪皮为透皮屏障,通过累计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评价自制乳膏与原研制剂的透皮相似性.结果:盐酸特比萘芬质量浓度在4~150 ng·ml-1、20~40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r=0.999 8),盐酸特比萘芬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8.88%,制剂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0.4%.3批自制乳膏的平均含量为97.2%,累计渗透量和24 h皮肤滞留量与原研制剂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所建立HPLC方法快速、准确,可同时用于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的透皮吸收考察和含量测定.自制乳膏的透皮吸收特性与原研制剂相似,含量达到要求.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水提物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拘束应激模型组,破壁灵芝孢子粉(GL)组(500 mg·kg-1)和五指毛桃水提物(RFH)低、中、高剂量组(125,250及500 mg·kg-1),共6组.连续灌胃给药4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拘束负荷18 h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分别用赖氏法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Griess化学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荧光酶标仪测定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HPLC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含量、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结果:与拘束应激模型组相比,五指毛桃水提物可以明显降低拘束负荷小鼠血浆ALT活性、肝组织MDA和NO含量,有效提高肝组织的ORAC指数、GSH含量、GSH-Px和GST活性.结论:五指毛桃水提物对拘束负荷诱发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缓解拘束负荷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相关.
目的:研究氨酚曲马多片(及通安)在痔疮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效果.方法:100例痔疮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按1: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术后2 h内首次口服氨酚曲马多片剂2片,此后隔6 h口服1片,术后24 h共口服5片,24 h后,每日换药前一小时口服1片,持续到第5天拆线前一小时服一片;对照组同等时间服用安慰剂,只在患者疼痛指数在8以上并且要求止痛时给予肌肉注射镇痛剂或给予口服其他镇痛药,并且将使用镇痛剂作用时效在观察点内的患者于排除,观察询问患者术后4,10,16,24 h及术后第1天至第4天换药时、术后第5天拆线时的疼痛程度,采用NRS评分方式记录下来并予以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所观察9个时间点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氨酚曲马多片剂在痔疮手术后镇痛治疗中的效果明确.
目的:分析帕米膦酸二钠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2014年4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载的帕米膦酸二钠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不良反应中,男13例,女9例,年龄50岁以上患者较多(16例,72.8%),用药1周内出现不良反应9例(40.9%),用药1年后出现不良反应7例(31.8%),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为主(11例,50.0%).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帕米膦酸二钠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的:通过对30年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开展情况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及发展方向,以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的建设.方法:筛选以基层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学相关的专业术语作为关键词,在常用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对1984—2013年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按照发表时间、地区、杂志、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并筛选得到315篇,从时间上看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相关文献30年来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文献的作者所在省份以沿海地区稍多,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文献刊登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比例较低,共约26.03%.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文献内容以探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对策和工作方法的主题居多,其次是临床药师培养和药事管理.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技术力量欠缺,人才培养亟待加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目的:分析某院多西他赛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点及临床表现,总结ADR发生时的处理措施,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多西他赛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7—2013年上报的多西他赛所致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某院发生多西他赛所致ADR的患者主要为中老年人(年龄≥45岁).原患疾病以肺癌(32.26%)、乳腺癌(27.42%)及妇科肿瘤(24.19%)为主,因此女性患者较多.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反应及骨髓抑制居多.结论:使用多西他赛前,医护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使用后,一旦发生ADR,需根据ADR的类型,及时有效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医院慢性肾脏病患者医嘱点评的难点、模式和评价的具体标准,促进《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贯彻实施.方法:在分析慢性肾脏病点评疾病和用药特点及其难点的基础上,对《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关于慢性肾脏病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的界定标准、处方专项点评模式进行探索.结果:建立慢性肾脏病医嘱专项点评的模式和慢性肾脏病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的界定标准.为规范化慢性肾脏病医嘱点评提供了参考.结论:医院慢性肾脏病医嘱合理性评价具体标准及专项点评模式需不断完善统一,以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水平.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某院门诊的115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服药依从性、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服药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共9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单因素分析提示:服药依从性与婚姻状态(P <0.05)、是否患有其他慢性病(P <0.05)、目前所服用的药物种数(P <0.05)、药品信念(P <0.01)及药物相关知识(P <0.01)密切相关;将上述项目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与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结论:药品信念及药物相关知识是影响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可作为识别不依从冠心病患者的工具.
目的:分析及评价某院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监控质量.方法:对照不良事件监控的质量评分标准,调查2007-2013年结题的Ⅱ~Ⅲ期项目中不良事件监控的质量得分及各要素的年均得分率.并对2007-2013年发生的15例严重不良事件(SAE)监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总体上,某院药物临床试验不良事件监控质量得分及各要素得分率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11年某院针对不良事件的监控实施展开全面整改工作,整改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启动会培训缺失或不完整、实验检查类不良事件收集的遗漏、SAE获知的滞后性、SAE报告表原件的遗失、不良事件源文件记录的缺失或不完整.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应急预案、强化伦理审查力度、强化试验前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加强机构办公室及科室的监控力度等措施,某院不良事件的监控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加强临床试验机构对不良事件的监控作用,依靠临床试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安全性监控体系,才能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和水平.
目的:了解抗癫痫药物在儿童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为儿童抗癫痫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012年9月—2013年8月的抗癫痫药物门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判断使用抗癫痫药物的处方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计算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结果:2 400张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共955张,占所有处方的39.79%,主要是超适应证和超年龄用药.抗癫痫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唑尼沙胺片(100%)、左乙拉西坦片(95.19%)、拉莫三嗪片(48.08%)、丙戊酸钠片(43.33%)等.结论:抗癫痫药在儿童癫痫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唑尼沙胺和左乙拉西坦.其中大部分超适应证用药是有循证医学依据的,并非医师盲目用药.儿童用药的特殊性也是造成超说明书用药的重要原因.应尽可能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ATM蛋白缺失是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 telangiectasia,AT),是这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发病基础,其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神经退行性病变.本文主要从氧化应激、DNA损伤及修复和细胞自噬等角度对ATM蛋白在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做一综述,以此阐明ATM蛋白作为神经退行性病变治疗药物靶点的可能性.
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 CYP450)是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系,研究CYP450对阐明药物代谢通路、相互作用、代谢多态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混合探针底物法(Cocktail法)在研究CYP450亚型酶活性应用广泛,具有高效、准确、灵敏、高通量的特点.但CYP450亚型酶存在种属差异、性别差异、探针药物的特异性等方面的问题.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Cocktail法研究CYP450酶活性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