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α-硫辛酸(α-lipoic acid, LA)对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大鼠胸腺Bax、Bcl-2表达及SOD活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为正常组、模型组、α-硫辛酸低剂量组和α-硫辛酸高剂量组。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大鼠胸腺组织结构的变化。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羟胺法)测定SOD活力、MDA水平,SABC免疫组化试剂盒检测胸腺组织Bcl-2相关X蛋白(Human 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Bax)和重组人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ell lymphoma-2, Bcl-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胸腺皮质区淋巴细胞呈松散状分布,皮髓质分界较模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组织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 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有所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LA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胸腺组织SOD活力均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Bax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Bcl-2/Bax比值明显提高(P<0.01)。结论:LA可能通过增高Bcl-2/Bax比值而抑制胸腺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为LA抗氧化损伤治疗PQ中毒的实验方法提供依据。
目的:探讨RAC1基因上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其mRNA转录和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RAC1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及药物反应性之间的关系做铺垫。方法:实时荧光TaqMan-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被用来测定242例湖北地区健康志愿者的RAC1基因上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同时采用Trizol法提取总mRNA并用RTQ-PCR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本研究所选4个SNPs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且各SNP位点相互独立。4个SNPs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异(P>0.05)。RAC1基因转录的mRNA的表达量与性别和年龄不相关(P>0.05)。携带rs702482-TT基因型者的RAC1 mRNA比携带其他两种基因型的人RAC1 mRNA表达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C1基因转录的mRNA的表达量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但受rs702482-TT基因型的影响而表达下调。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作用及对海马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模型,9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颅脑损伤组(TBI)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组(HSYA),各组又分为创伤后15,30,60 min3个时间点,每组10只。应用转棒仪评价大鼠综合运动能力,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p-ERK,p-JNK和p-p38表达。结果:创伤后15,30,60 min三个时间点TBI组综合运动能力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1,P<0.01,P<0.01),HSYA组与TBI组相比均显著回升(P<0.05,P<0.05, P<0.05)。与SHAM组相比,TBI组大鼠海马区p-ERK和p-JNK在创伤后15 min(P<0.01,P<0.05)和30 min(P<0.05,P<0.05)均明显升高,30 min后逐渐下降。与TBI组相比,HSYA显著下调TBI大鼠创伤后15 min、30 min p-ERK水平(P<0.05, P<0.05)和15 min p-JNK水平(P<0.05)。而p-p38表达在各组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大鼠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调节创伤性颅脑损伤后海马区ERK1/2和JNK信号活化水平有关。
目的:采用双层渗透泵技术制备元胡止痛渗透泵片并进行处方优化。方法:测定各处方在2,4,6,8,10,12 h时的累积释放度,以f2相似因子作为释药曲线相似性的判断标准,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片芯处方和包衣处方对元胡止痛渗透泵片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含药层聚氧乙烯分子量和用量、促渗剂种类和用量、包衣增重可显著影响元胡止痛渗透泵片体外释药;助推层聚氧乙烯、促渗剂的用量对其体外释药无显著影响。优化处方制备的元胡止痛渗透泵片的释药方程为:Q=7.094t-4.188,r=0.9950,符合零级模型,且体外释药行为不受释放条件等因素影响。结论:采用双层渗透泵技术研制的元胡止痛渗透泵片制备工艺可行,缓释特征显著,可用于元胡止痛方的剂型现代化。
目的:优化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硬度、圆整度、拖尾、粘连四参数为优化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考察基质、药物与基质的比例、滴头直径及滴速对滴丸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建立了二项式拟合方程,方程拟合度高。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2,滴头直径为2.0 mm,滴速30滴/min。结论:Box-Behnken响应面法较好地优化了瓜蒌薤白滴丸的制备工艺,所得工艺稳定可靠,可为瓜蒌薤白滴丸的生产提供参考。
目的:研究抗癌药物吉西他滨(Gemcitabine, Gem)对人神经胶质瘤U87细胞的凋亡以及其对促凋亡因子Bax/Bak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0(对照组)、0.5,1,5,10μmol·L-1的Gem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5μmol·L-1 Gem处理U87细胞12,24,36,48 h后的细胞活性。细胞核特异性染料DAPI核染后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em处理的U87细胞核型的变化。流式细胞仪结合染色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细胞周期分布以及Bax/Bak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shRNA基因沉默前后Gem引起的细胞内Bax/Bak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沉默Bax/Bak后Gem对U87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Gem对U87细胞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5μmol·L-1的Gem处理细胞12,24,36,48 h后细胞活力分别(79±3.2)%、(41.2±2.6)%、(27.9±3.1)%、(20.4±1.7)%。Gem处理U87细胞后细胞核明显固缩并形成凋亡小体。Gem引起细胞凋亡,5μmol·L-1Gem处理的细胞凋亡率为(45.9±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1.8)%。Gem能够显著将细胞阻滞在Sub-G1和S期(P<0.01),并明显引起细胞内Bak的活化而没有引起Bax的活化(P<0.01)。与对照组相比,5μmol·L-1的Gem处理U87细胞后,沉默Bak基因很好的抑制了Bak蛋白的表达而没有抑制Bax蛋白的表达。最后发现,沉默Bak明显抑制了Gem对U87细胞的毒性(P<0.01),而沉默Bax相比Gem单独用药组没有明显变化。结论:Gem能够抑制U87细胞的增殖并引起细胞凋亡,在凋亡通路中引起细胞Sub-G1和S期的阻滞,并且导致细胞内Bak而非Bax的活化而促进凋亡。
目的:建立LC-MS/MS法同时测定血浆中霉酚酸(MPA)及其代谢物MPAG与AcMPAG浓度,用于治疗药物监测与药动学研究。方法:100μl血浆标本加入300μl含内标吲哚美辛的乙腈沉淀,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3.5μm, 2.1 mm×100 mm),流动相为2 mmol·L-1甲酸铵水溶液-甲醇,采用梯度洗脱的方法,流速0.3 ml·min-1。用多反应监测进行定量,ESI负离子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检测离子分别为m/z 319.1→274.9(MPA)、m/z 495.3→174.4(MPAG与AcMPAG)与m/z 356.1→312.0(内标吲哚美辛)。24例肝移植患者,采用包括霉酚酸钠肠溶片(EC-MPS)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测定服药后MPA及其代谢物浓度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MPA在0.10~50.5μg·ml-1,MPAG在1.13~450μg·ml-1,AcMPAG在0.11~22.4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MPA、MPAG、AcMPAG提取回收率为77.3%~92.6%;基质效应为76.0%~86.7%;回收率为94.2%~116.4%;日内及日间变异均小于15%。24例肝移植患者用药1周后MPA、MPAG、AcMPAG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峰浓度Cmax为(18.8±10.9),(154±118),(3.07±2.85)μg·ml-1;达峰时间Tmax为(3.82±2.66),(4.74±2.51),(4.51±2.72)h;曲线下面积AUC0-12为(45.2±20.3),(1456±1195),(18.3±16.2)μg·h·ml-1;消除半衰期t1/2为(3.21±2.56),(9.26±4.33),(5.57±5.76)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专属性强,适用于MPA及其代谢物的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动学研究。
目的:以热塑弹性体为骨架材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贴剂基质,制备辣椒素热熔压敏胶贴剂。方法:用红外光谱和偏振光显微镜考察药物在贴剂基质中的存在状态,同时以国外上市贴剂为对照,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贴剂中辣椒素的释放和体外透皮特性。以SD大鼠为模型动物,考察贴剂的体内透皮吸收行为。结果:辣椒素药物与热熔压敏胶基质相容性好,但贴剂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药物在两者种贴剂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实验室自制热熔胶贴剂的体内外透皮行为与国外市售贴剂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热熔胶贴剂基质与皮肤和药物的相容性较好,具有良好的体外-体内透皮相关性。
目的:研究短叶决明子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脂代谢的影响,为开辟短叶决明新的药用部位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喂饲高脂饲料8周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试验第9周起将试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短叶决明子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6周。在试验第8,11,14周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结果:给药6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短叶决明子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鼠血清中TC、TG、LDL-C含量,提高HDL-C含量,其中以短叶决明子高剂量作用效果最显著;短叶决明子对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无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短叶决明子具有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中TC、TG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抑制LDL-C含量升高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血脂水平的目的。
目的:将ABCB1(G1199A)突变型和野生型基因分别转入HEK293细胞,建立P-糖蛋白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以野生型ABCB1基因的cDNA为模板质粒,采用PCR点突变的方法合成突变的ABCB1(1199A)基因;在慢病毒的介导下,将实验室构建的pLVX-ABCB1-PGK-Puro和pLVX-ABCB1-mut-PGK-Puro重组质粒转染HEK293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P-糖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ABCB1基因的转录水平、CCK-8方法测定外源基因对HEK293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流式细胞术证实P-糖蛋白在HEK193细胞中稳定过表达,RT-PCR确定转染细胞中存在ABCB1(G1199A)基因mRNA的过表达,成果获得ABCB1(G1199A)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的稳定表达细胞株。结论:成功建立两种ABCB1(G1199A)稳定表达的HEK293细胞株,为该酶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目的:制备α-细辛脑纳米粒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去乙酰结冷胶(DGG)为凝胶基质,以凝胶黏度,形成凝胶的能力及持水力为考察指标筛选去乙酰结冷胶的用量;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α-细辛脑纳米粒,与凝胶基质混合后制得α-细辛脑纳米粒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以人工模拟鼻液为释放介质、考察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确定0.5%的结冷胶作为α-细辛脑纳米粒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基质,在非生理状态为自由流动的液体,生理状态下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α-细辛脑纳米粒离子敏感型鼻用原位凝胶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结论:α-细辛脑纳米粒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效果良好,缓释作用明显且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目的:以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AS)为载体材料制备吲达帕胺结肠定位释药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根据球晶造粒技术,采用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以收率、载药量、包封率为优化指标,对影响微球制备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优选处方及工艺,并对以优化方案制备的微球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吲达帕胺结肠定位释药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粒径在50~250μm范围的微球占到92.07%,载药量为15.30%,包封率为95.48%;体外释药试验中,微球在模拟全胃肠不同pH条件下,即先在pH1.2和pH6.8介质中5 h累计释药17.54%,继在pH7.8介质中7 h后累积释药99.75%。结论:本试验筛选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可用于制备吲达帕胺结肠微球,且制备的微球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在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及临床优势。方法:将12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行13C呼吸试验并确定幽门螺杆菌阳性,经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行"雷贝拉唑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的三联治疗,对照组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的传统三联治疗,综合比较2组患者溃疡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经治疗2周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75.41%)(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镜下溃疡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P<0.01);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95.08%;对照组为81.97%,2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方面,观察组C/E值为8.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雷贝拉唑钠用于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具有溃疡愈合率高、幽门螺杆菌根除彻底、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总结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霉素与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霉素脂质体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细胞学证实的HER-2过度表达的60例乳腺癌患者,25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霉素化疗方案(A组),35例接受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霉素脂质体(B组)方案化疗。参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按照美国国立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5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A组完全缓解率为16.0%,部分缓解率为20.0%,总有效率为36.0%;B组完全缓解率为18.2%,部分缓解率为30.3%,总有效率为48.5%;B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A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A组和B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恶心呕吐等。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阿霉素脂质体可以提高治疗HER-2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有效率,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目的: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12月收治的6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进行一线化疗;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进行一线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和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联合顺铂组(观察组)和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1.2%和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4个月和5.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不良反应中替吉奥组的血小板降低发生率(11.8%)低于吉西他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EGFR基因野生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轻。
目的: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通过观察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运动耐量等指标的影响,探讨调脂药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标准治疗+调脂治疗)和对照组(标准治疗),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肝肾功能、血脂分析、血液流变学等常规检查。疗程6个月。对2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Nt-proBNP及运动耐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前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均较治前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治前比较,2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VE/VA)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前比较,2组患者Nt-proBNP浓度均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与治前比较,2组患者运动耐量(6分钟步行距离测定)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与治前比较,2组患者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调脂药物,能进一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但对左室射血分数和运动耐量的改善与标准抗心衰治疗无差异。
目的:综合物理、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对复方右旋糖酐70滴眼液(含防腐剂苯扎氯胺)开封后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其开封后的使用期限。方法:对复方右旋糖酐70滴眼液使用过程中pH、渗透压、有效成分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并进行无菌检查和菌种鉴定等,应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的pH值、渗透压及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方右旋糖酐70滴眼液开封后在室温(25~28℃)和冷藏(5~8℃)等使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监测期内该滴眼液开封后的理化性质基本稳定,使用过程中的第29天细菌培养阳性。结论:复方右旋糖酐滴眼液开封后28 d内可保持无菌且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因此开封后的使用期限暂定为28 d。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分别联合头孢孟多、拉氧头孢、头孢美唑、头孢呋辛在治疗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计算4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成本、有效率,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头孢孟多联合阿奇霉素、拉氧头孢联合阿奇霉素、头孢美唑联合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组的成本分别为12509.22元、12394.12元、11719.02元、11076.01元;有效率分别为96.7%,97.6%,95.1%,96.5%。结论:4种方案中,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组所需成本最低,也是最具有成本和效果优势的方案,应考虑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细菌感染最理想的给药方案。
目的:提升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方法:通过引进Cardinal Health的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二维码和PDA,并修改相应HIS程序和业务流程,使药品在从商业公司到临床的各个环节中的数据管理实现自动化、便捷化、实时化。结果:不仅药品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还可节省较多的人力,降低数据差错,而且可实现药品的实时管理,使药品的精准化管理成为可能。二维码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瑕疵,PDA性能也有需要提升的地方。结论:二维码、PDA等新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值得尝试和推广,但同时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发现、总结和改进。
目的:综述国外社区药师进行药学干预的各种模式,以期对我国的社区药学干预提供借鉴。方法:检索Medline、Science Direct、Springer等数据库,对国外社区药师服务、药师干预等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国外的社区药学干预主要有利用电子科技手段、药师为主导的各种服务项目、制订合理的管理政策等内容。结论:各国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决定了药学干预模式也各有特色,我们可以参考国外成功的模式来探索适合我国社区药师干预的模式。
目的:统计某妇幼保健院门诊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性应用的临床分布,并评价口服避孕药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抽取某妇幼保健院门诊2014年7月-12月使用口服避孕药[炔诺酮片、米非司酮片、去氧孕稀炔雌醇片(妈富隆)、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达英-35)]的处方,共3840张,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统计临床诊断,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临床用药须知》(2011版)、《妇产科学》(第八版)以及结合药品说明书对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3840张处方中,用于避孕的处方有57张,非避孕性应用的处方有3783张,非避孕性使用率达到98.5%;不合理处方有220张,不合理用药率达到5.7%。结论:非避孕性应用是门诊使用口服避孕药的主要目的,应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应加强口服避孕药非避孕性应用的监管,提高用药合理性。
由于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NAFLD可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目前尚无有效治疗NAFLD及其并发症的药物。肝脏甘油三酯聚集是NAFLD的重要标志,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可参与脂代谢、糖代谢以及炎症的调控。本文综述了PPAR参与NAFLD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治疗NAFLD的PPAR激动剂的研究进展。
大剂量(>1 g·m-2)甲氨蝶呤(MTX)化疗方案联合甲酰四氢叶酸解救广泛应用于骨肉瘤的治疗。本文通过参阅近年来大剂量MTX在骨肉瘤治疗中的群体药动学(PPK)相关研究,对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清除率(CL)、半衰期(t1/2)等药动学参数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对常见的MTX群体药动学模型以及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体表面积、肝功能、肾功能、MTX剂量、化疗药物等因素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予以了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