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介绍美国丹娜法伯癌症中心门诊化疗模式及肿瘤临床药师的作用,为我国肿瘤临床药师参与门诊化疗工作拓展思路。方法:参观访问美国丹娜法伯癌症中心并参与临床实践,了解其门诊化疗模式及临床药师在其中的工作和角色。结果:美国的门诊化疗是基于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工作的团队模式,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审核处方、向医生护士提供用药建议、向患者提供用药咨询与用药教育等,其作用是根据医保政策减少患者和医院的药品花费,利用药学知识降低医护和患者的用药风险,保障门诊化疗的用药安全。结论:美国门诊化疗模式有值得借鉴之处,我国肿瘤临床药师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开展很多工作,在门诊化疗的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
目的:考察紫杉醇原位凝胶制剂PECT/PTX小鼠瘤体内植入后的药动学特点,评价该制剂是否具有控释、缓释作用。方法:对EAC荷瘤小鼠分别进行PECT/PTX瘤体内给药(A组,40 mg·kg-1),PTX瘤体内给药(B组,40 mg·kg-1)和PTX腹腔给药(C组,40 mg·kg-1),给药后于设定的时间点采血,应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PTX的含量,DAS 2.1.1药动学分析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A、B、C 3组的Cmax分别为(2.23±0.16),(25.25±0.83),(258.38±10.34)mg·L-1;t1/2分别为(473.81±195.13),(10.89±0.87),(17.87±6.29)h;AUC0-t分别为(623.57±23.48),(340.72±2.73),(843.35±25.93)mg·L-1·h;Vd分别为(17.01±2.24),(1.76±0.13),(1.07±0.25)L·kg-1;CL分别为(0.024±0.010),(0.105±0.001),(0.040±0.004)L·h-1·kg-1。与B组相比,A、C 2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PECT/PTX原位凝胶制剂瘤体内给药具有缓慢释放PTX的作用。
目的:观察新型肾上腺素α,β受体双重阻断剂TJ0711静脉注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哇巴因-高血压大鼠(OHR)2种模型的急性降压作用。方法:制备OHR模型:SD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30 μg·kg-1·d-1哇巴因,将收缩压>21.3 kPa(1 kPa≈7.5 mmHg)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TJ0711 0.3,0.9,2.7 mg·kg-1剂量组、阳性对照卡维地洛1 mg·kg-1组(n=12);购得的SHR分组方法同OHR。用10%乌拉坦(1.3 g·kg-1,i.p)麻醉,仰位固定,分离一侧颈总动脉插管连接多通道生理记录仪测血压和心率,颈外静脉插管给药。观察给药前后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分析TJ0711静注降压作用规律。结果:TJ0711静注给药后2~15 min即达到最大降压水平,降压作用维持25~75 min。对SHR和OHR两种高血压模型收缩压与舒张压下降趋势一致,但对SHR收缩压、舒张压最大降压幅度高于OHR。结论:TJ0711静脉注射能快速、短效降低SHR和OHR两高血压模型大鼠的血压同时使心率适当减慢,具有良好的急性降压特点。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MTT法测试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ganoderone A(1)、麦角甾醇(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灵芝酸DM (5)和7-oxo-灵芝酸Z(6);化合物1,3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IC50分别为9.61,10.70 mg·L-1和22.38,32.48 mg·L-1,化合物1~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IC50分别为7.14,11.07,2.80,7.54,51.82和7.39 mg·L-1。结论:ganoderone A为首次从赤芝中分离得到;灵芝中的甾醇及三萜类化合物均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目的:采用H2O2诱导小鼠神经元损伤,研究人参蛋白(GP)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从新生乳鼠大脑皮层中分离纯化神经元,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β-半乳糖苷酶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MTT法检测细胞存活,Hoechst 33342/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与坏死,荧光定量RT-PCR实验检测凋亡基因Bcl-2、Bax mRNA 表达。结果:H2O2致细胞出现轴突缩短或消失,胞体变圆缩小,大小不等,核固缩,核染色质聚集等形态学变化,细胞存活率降低,Hoechst33342及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人参蛋白可改善细胞形态,增加细胞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与坏死,降低细胞衰老率。结论:人参蛋白对H2O2致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促进Bcl-2 mRNA表达,抑制Bax mRNA表达有关。
目的:制备壳寡糖接枝布洛芬(COS-g-IBU)纳米粒负载羟基喜树碱(HCPT)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为偶联剂,制备壳寡糖接枝布洛芬纳米粒(COS-g-IBU NPs)。以COS-g-IBU NPs为载体,使用超声振荡技术制备负载HCPT的壳寡糖接枝布洛芬纳米粒(HCPT-COS-g-IBU NPs)。结果:透射电镜照片显示COS-g-IBU NPs和HCPT-COS-g-IBU NPs为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116±2)nm和(146±5)nm,测得药物包封率为(79.24±1.18)%,载药量为(3.62±0.05)%,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表明HCPT-COS-g-IBU NPs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COS-g-IBU可作为HCPT缓释载体材料。
目的:研究紫草素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紫草素脂质体,超速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Zeta电位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87.73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6.9%,Zeta电位绝对值为38.94 mV,外观圆整,分散均匀。结论:制备的紫草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混悬液体系稳定,为紫草素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西安市结核病胸部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790例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0例患者中有741例监测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其中362例(48.9%)低于正常峰浓度,359例(48.4%)处于正常峰浓度范围内,20例(2.7%)高于正常峰浓度;503例监测了利福平的血药浓度,其中209例(41.6%)低于正常峰浓度,279例(55.4%)处于正常峰浓度范围内,15例(3.0%)高于正常峰浓度。16例异烟肼血药浓度不足的患者监测了调整给药剂量后的血药浓度(450 mg),其中12例(75%)患者达到了正常的血药浓度,平均改变值为1.86 μg·ml-1(P< 0.01);10例利福平血药浓度不足患者监测了调整给药剂量后的血药浓度(900 mg),10例患者均达到了正常的血药浓度,平均改变值为6.05 μg·ml-1(P< 0.01)。结论:相当一部分肺结核患者的血药浓度未达到最佳的治疗浓度,调整给药剂量后大部分患者的血药浓度都达到了正常浓度范围。因此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有助于临床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从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茶碱、二羟丙茶碱和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应用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采用蛋白沉淀法对血样进行预处理,以咖啡因为内标。色谱条件:Eclipse XDB-C18(4.6 mm×1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73 nm,柱温为30 ℃。结果:茶碱在1.47~47.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8),二羟丙茶碱在1.28~40.8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多索茶碱在1.44~46.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茶碱、二羟丙茶碱和多索茶碱的平均绝对回收率均达到95%左右,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0.34%~105.48%,97.09%~103.13%和97.61%~101.39%,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用于茶碱、二羟丙茶碱和多索茶碱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研究乳酸左氧氟沙星pH/温度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剂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泊洛沙姆407和卡波姆940为基质,制作pH/温度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该眼用即型凝胶剂基质最佳组成为0.4%卡波姆940和16%的泊洛沙姆407;乳酸左氧氟沙星在0.010 4~0.093 6 m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1%。结论:乳酸左氧氟沙星双敏型眼用即型凝胶工艺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可行。
目的:建立归芪补肾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条件及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选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颗粒剂的成型率、吸湿率为指标筛选归芪补肾颗粒的成型的最佳条件;采用TLC法对处方中黄芪、当归、川芎、牡丹皮、白术、厚朴进行定性鉴别;运用HPLC测定阿魏酸含量,检测波长316 nm。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乳糖-糊精(1:0.5:1.3),润湿剂为65%乙醇,制得颗粒流动性好。黄芪、当归、川芎、牡丹皮、白术、厚朴的TLC鉴别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阿魏酸在20.25~101.25 mg·L-1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76%,RSD为1.09%,阿魏酸含量不得低于0.056 mg·g-1。结论:优选成型工艺可行,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能用于控制归芪补肾颗粒的质量。
目的:探讨鱼腥草栓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并初步评价其药效,为临床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受试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鱼腥草栓低、中、高、极高剂量给药组,建立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考察鱼腥草栓对病变前列腺组织的前列腺指数和炎性细胞浸润的影响,建立小鼠扭体模型考察鱼腥草栓的镇痛效果。结果:鱼腥草栓极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能明显抑制大鼠前列腺指数及前列腺组织内白细胞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鱼腥草栓极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对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的病理组织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组的前列腺组织病变计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或P< 0.01)。鱼腥草栓极高剂量组的上述三项指标与阳性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鱼腥草栓低、中、高、极高剂量组对醋酸所致的小鼠疼痛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与阳性对照组无差异。结论:鱼腥草栓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可用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目的:观察肉桂不同部位对大鼠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并筛选出活性部位。方法:(1)大鼠连续给药1周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2)大鼠连续给药8 d,于第7天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再施以冰水浸泡制作急性血淤模型大鼠,次日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1)肉桂石油醚部位与其他部位比较活性最强,与空白组比较能延长大鼠PT、APTT、TT(P<0.05)。(2)肉桂石油醚组能降低大鼠的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P<0.01),提高红细胞变形指数(P<0.05)。结论:肉桂石油醚部位为活性部位,能延长大鼠凝血时间,降低血液黏度,具有抗凝和活血化淤的功效。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出现骨髓抑制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HIV/AIDS患者HAART治疗资料,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HIV感染途径、体质量、是否肝、肾功能损害、HAART治疗疗程、HAART治疗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是否合并机会性感染、是否联合应用具有骨髓抑制作用药物等与骨髓抑制的发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骨髓抑制的发生与患者HIV感染途径、体质量无相关性(P> 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肝、肾功能损害、HAART治疗疗程、HAART治疗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联合应用具有骨髓抑制作用药物相关(P< 0.05)。结论:老年、女性、肝、肾功能损害者、HAART治疗疗程、HAART治疗方案、基线CD4+ T淋巴细胞数、合并机会性感染、联合应用具有骨髓抑制作用药物是患者治疗期间发生骨髓抑制的高危因素。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80例术后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43),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外周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1)对照组临床缓解率(RR)为45.95%,显著低于观察组(74.42%)(P< 0.05);(2)对照组治疗后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但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3)2组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标准(KP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4)观察组治疗后WBC、PLT及IL-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观察组治疗后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05);(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 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69)水平,应将此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目的:探索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AERS)中儿童使用奥卡西平致皮肤不良反应(ADR)数据分析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4年第二季度AERS数据库中儿童使用奥卡西平致皮肤ADR的数据进行提取、验证及统计分析。结果:从AERS数据库中共挖掘出279个可疑的ADR报告,其中皮肤ADR信号13个,涉及患儿40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皮肤ADR相对于其他ADR,在年龄(P=0.065)、性别(P=0.213)、人种(P=0.054)、给药剂量(P=0.225)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医疗机构是皮肤ADR报告的主要来源,医师上报数目最多,并以快速上报为主(P< 0.05),其结局造成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的病例较多(52.5%)。结论:奥卡西平皮肤ADR虽然少见,但是往往会造成儿童住院治疗或住院时间加长,我们应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给药剂量的患者予以相同的重视,加强对奥卡西平皮肤ADR的监测。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使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MTX)的毒副反应,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因患有急性白血病住院治疗的患儿237例,根据使用甲氨蝶呤的不同剂量分为2组。低危组:甲氨蝶呤的给药剂量为3 g·m-2,共153例。高危组:甲氨蝶呤的给药剂量为5 g·m-2,共84例。首次使用甲氨蝶呤36 h后使用四氢叶酸钙(CF)解救,监测24 h、48 h血药浓度,48 h后若>1 μmol·L-1,则加大剂量继续解救,直至达到安全浓度(<0.1 mmol·L-1);若48 h后<1 μmol·L-1,则继续常规解救。对比分析2组24 h、48 h血药浓度;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儿在24 h后血药浓度有差异,高危组明显高于低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48 h后血药浓度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氨蝶呤化疗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2组的各毒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 0.05)。结论:大剂量的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24 h、48 h后血药浓度达到较高水平,经四氢叶酸钙解救后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给药剂量大可降低解救的效果。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类毒副反应,给药剂量较大更易导致消化道反应毒副反应的出现。
目的: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室环境动态监测方法。方法:应用营养琼脂培养皿、空气浮游菌采样器及尘埃粒子检测仪对洁净室物体表面微生物、空气浮游菌及悬浮粒子进行动态监测。结果:通过对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并进行评估,指导操作人员规范操作,保证静脉药物调配环境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可操作性强、结果可靠,可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洁净环境的动态监测。
目的:通过对国内外姑息药学关怀的研究现状分析,为我国姑息药学关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姑息药学关怀"、"药学服务"等为关键词,检索万方和EBSCO数据库中2000年至2014年有关姑息药学关怀的文献,并对文献整理、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 594篇与姑息药学关怀有关的文献,多数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文章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癌症患者及老年病患者,这些文献大多源于学术理论期刊。结论:姑息药学关怀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实际,但我国发展相对落后,还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目的:根据近年来医院制剂发展现状,并结合2010-2014年某三甲中医医院受委托生产医院制剂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在工业化大生产下医院制剂的生存之路。方法: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状况,以及实际调查部分医疗机构制剂委托配制情况,掌握现阶段医疗机构制剂生存的特点。结果:医疗机构制剂呈现持续萎缩趋势,委托配制是医院制剂保持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委托配制制剂流程复杂,周期长,效率低,利润少,大部分医疗机构利用委托配制制剂政策仅为了保留制剂文号。结论:委托配制为医疗机构制剂的生存提供了条件和途径,但需进一步改进、规范和政策调控,才能有效促进制剂发展。
目的:简述医院药师在援外医疗救援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做好医疗救援中药学服务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笔者通过参与首支中国政府医疗队驰援尼泊尔8.1级强烈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亲身经历,阐述医院药师在援外抗震救灾医疗救援过程中在救援药品准备、提供药学信息、做好医师用药参谋、为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与指导、保障药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并针对救援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结果与结论:医院药师在援外医疗救援的药学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中国政府医疗队顺利完成医疗救援任务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今后类似救援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实践基础;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成员单位,其相关应急预案尚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不断提升救援工作质量与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纳米材料以其明确的大小、形状、组成和表面能等性能为生物分析、生物成像和治疗提供了多模式、多功能的平台。本文重点综述了多种纳米技术在光动力疗法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进展,包括上转换纳米粒、量子点、纳米金、碳纳米材料、二氧化硅纳米粒、脂质体和胶束纳米材料,对各种纳米材料的特点以及近些年来相关研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综述了超微粉碎对中药化学成分溶出度及药理学的影响。中药超微粉碎后与原中药比较,可检测到的化学成分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有的量增加或降低;有的检测出现了新的成分或原有成分却检测不到了。超微粉碎中药溶出成分的变化,也导致了药理学上的多向变化。如今超微粉碎中药不断被认可应用,提出其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