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 第3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5-01-30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李炜, 牛建昭, 王继峰, 沈丽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91-9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Que)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及其可能的受体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槲皮素对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T47D和非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对T47D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槲皮素对T47D细胞雌激素受体两种亚型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为工具药来评价槲皮素发挥雌激素样作用与雌激素受体的关系.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槲皮素(10,20,40 μmol·L-1) 能显著促进T47D细胞的增殖,而抑制雌激素受体阴性MDA-MB231细胞,并将T47D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推进,促进DNA合成,提高细胞分裂增殖指数;且槲皮素促进T47D细胞增殖作用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所拮抗,槲皮素在10 μmol·L-1可明显诱导T47D细胞ERα蛋白表达,而对ERβ表达没有影响.当与ICI 182,780共孵育T47D细胞ERα表达被拮抗.结论:槲皮素具有雌激素活性,此作用是通过影响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介导的.

  • 张娟红, 王荣,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95-99.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平原组(P)与急进高原组(H)大鼠体内氨茶碱的药动学特征.方法:Wistar大鼠于平原地区禁食12 h后将0.003 8 g(约含氨茶碱3.6 mg)氨茶碱片剂灌胃给药,一周清洗期后急进高原,灌胃给药.平原组及急进高原组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急进高原后,氨茶碱血浆超滤液浓度显著减低,因此蛋白结合率增高明显,平原组与高原组分别为37.05%和74.17%.氨茶碱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药动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房室模型参数Ka显著增大,与高原组相比半衰期从(2.365±0.448)h 增大到(2.944±0.694)h,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峰浓度增大,达峰时间缩短,总清除率降低.结论:急进高原后,氨茶碱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氨茶碱提供参考依据.

  • 文莉, 孙磊, 唐佩佩, 李颖修, 张智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99-10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远志总皂苷对湿阻中焦大鼠的胃的双向作用以及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湿阻中焦证大鼠模型,采用不同剂量的远志总皂苷予以治疗.给药后,采用病理组织学切片观察胃损伤,测定血清胃泌素及血脂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胃粘膜有少量溃疡点,固有层聚集大量炎性细胞,血清胃泌素水平上升,肝脏呈脂肪肝样变,血脂升高.远志总皂苷400 mg·kg-1剂量组大鼠出现胃粘膜充血肿胀,胃粘膜上皮细胞融解,胃泌素水平及血脂没有改变;200,100 mg·kg-1剂量组大鼠胃粘膜炎性细胞,较模型组大鼠胃粘膜明显减少,血清胃泌素和血脂明显下降,比较模型组,P<0.05.各组大鼠肝脏颜色均正常.结论:给予100 mg·kg-1的远志总皂苷有显著的保护胃粘膜及降脂作用,而给予400 mg·kg-1远志总皂苷则具有显著胃刺激性.

  • 高燕, 王变利, 赵渤年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04-107.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了建立黄芩谱-效相关质量评价系统,对黄芩药材的抗病毒活性进行研究,筛选适宜的抗病毒指标,建立黄芩谱-效相关质量评价抗病毒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方法:采用体外细胞病变效应(CPE)法对黄芩抗病毒疗效进行筛选,选择黄芩抗病毒活性高的毒株进行抗病毒实验.结果:通过毒株筛选,发现黄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明显;通过对抗病毒试验的细胞种类、细胞数量、染色方法、灭菌方法和加药顺序进行考察,建立了黄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实验方法,对100组黄芩样品进行测定,结果TI值为2.3~78.79,平均值为20.2875.结论:建立的黄芩体外抗病毒实验方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好.

  • 林思文, 殷嫦嫦, 殷明, 汪建样, 耿书国, 施剑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08-11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淫羊藿总黄酮(EF)与吡柔比星(THP)联用体外抗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和EF组、THP组及两药联合组4个实验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段细胞形态;作用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不同浓度的细胞抑制率,计算两药联用的联合指数(CI),分析其相互作用;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P2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细胞呈不同程度凋亡状态,单药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呈递增趋势,联合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明显高于两单药组,联合组抑制率在10%~90%时CI值处于0.374~0.770之间,EF和THP均能上调Caspase-3、P21 mRNA及Caspase-3、p21蛋白的表达,二者联合上调趋势更明显.结论:EF和THP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并明显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活性,二者联合相互作用呈现协同效应.

  • 张姝, 罗昭逊, 莫非, 熊丽娟, 王莹, 张婉颖, 袁昌增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13-11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Hp)的抗菌机制.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测序株ATCC 700392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选用三氯醋酸/丙酮沉淀法收集药物作用前后的幽门螺杆菌全菌蛋白,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头花蓼对幽门螺杆菌国际标准测序株 ATCC 700392的MIC为4 mg·ml-1;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出10个差异蛋白点,其中延胡索酸还原酶黄素蛋白亚基、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粘附-巯基还原酶、非血红素铁蛋白仅在药物作用前的全菌蛋白中表达,乙酰脲利用蛋白A、亮氨酰胺肽酶、过氧化氢酶在头花蓼作用后明显下调,而丙酰胺左旋门冬氨酸酶、延长因子P和 NADPH 黄素还原酶的蛋白表达则在药物作用后上调;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头花蓼作用后幽门螺杆菌的过氧化氢酶基因、烷基过氧化氢还原酶基因、粘附-巯基还原酶基因基因mRNA表达量呈减弱趋势,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tA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52倍,TsaA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2.94倍,TagD的基因表达水平下调3.65倍(P<0.05).结论:头花蓼对Hp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通过干扰和抑制Hp蛋白表达水平和mRNA水平的发挥作用.

  • 徐文杰, 朱颖, 孙冬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19-12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考察不同载体材料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种类的聚乙二醇、泊洛沙姆、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材料,与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按质量比1:4混合均匀,分别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的90 min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释药速率,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和物理混合物相比,以PEG和泊洛沙姆所制备的布渣叶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的体外溶出度与溶出速率均明显增加.其中以泊洛沙姆407为载体材料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体外溶出度最佳,90 min累积溶出度达到84%;以PEG 6000为载体材料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体外溶出度最佳,90 min累积溶出度均达96%以上.结论: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选择PEG 6000或泊洛沙姆407为载体制备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有明显改善作用.

  • 林丽娥, 陈慧, 林宗域, 黄建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25-12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一种二氧化硫的含量分析的离子色谱法,用于分析不同地区党参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方法:选用瑞士万通861双抑制型离子色谱仪,分析柱为Mtrosep A Supp 250/4.0,淋洗液为3.0 mmol·L-1 Na2CO3-1.0 mmol·L-1 NaHCO3.样品经氢氧化钠浸提,以甲醛做稳定剂,过滤后进样分析.结果:分析表明,二氧化硫含量在0~80 μg·ml-1范围内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76,标准品及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33%和3.11%,平均回收率为93.1%~101.7%,最低检出限为0.45 μg·ml-1.结论:建立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点.

  • 李玉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29-13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双嘧达莫(DI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DIP-β-CD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CD/DIP质量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优选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11 3,P<0.001),预测性好;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DIP质量比5.7,包合时间5.5 h,包合温度50 ℃;最佳工艺验证偏差均<5%,所得包合物溶解度及释药速度均提高.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DI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且最优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 孙全, 杨林, 陈学梁, 赵德璋, 张景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32-13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评价溴吡斯的明纳米乳(PNE)的体外释药行为.方法:选用油酸乙酯为油相,司盘80:聚山梨酯80=2:1为混合乳化剂,PEG 400为助乳化剂,采用加水滴定法制备PNE,采用动态透析技术研究PNE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高效液相法测定PB的释放度,拟合其释药模型,相似因子法比较释放曲线间的相似性.结果:PNE与PB在释放介质(0.1 mol·L-1的HCl、pH 6.8、pH 7.4、pH 7.8的PBS)中的释放行为均符合Weibull模型,PNE在4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均相似,但其与PB在相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行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NE改善了PB的释放行为,PNE的释放较PB显著减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 药物与临床
  • 孙梦茹, 陈荣, 钱卿, 王明丽, 邹素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36-141.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建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在肾内科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模拟优化其给药方案,以促进个体化给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0名肾内科患者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血清浓度310例次并收集相关临床指标,运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群体药动学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比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MIC群体的药效学目标到达.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群体典型值及个体间差异(Between Subject Variability,BSV)分别为:哌拉西林CL/F=13.74 L·h-1,BSV=11.1%;V/F=21.69 L,BSV=8.0%,他唑巴坦CL/F=9.32 L·h-1, BSV=9.11%;V/F=16.0 L, BSV=5.28%;固定效应参数中,肌酐清除率对参数有影响.对于MIC值较大的细菌,延长输注的给药方案获得了更高的目标的累积反应分数(CFR).结论:群体药动学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可为调整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

  • 卢志刚, 刘芸, 易继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41-14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后脑血管痉挛(CVS)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肿瘤坏死因子(TNF -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SAH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以及对照组32例,2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清开灵30 ml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从发病后立即开始使用,连用21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SOCS-3、TNF-α和IL-6水平,对比经颅多普勒彩超(TCD)指标、比较2组出院时 Glasgow预后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hs-CRP 、TNF-α和IL-6含量降低(P<0.05),SOCS-3含量升高(P<0.05);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下降(P<0.05);出院时GOS 评分升高(P<0.05).结论:清开灵是可能通过上调SAH 后 CVS患者SOCS-3以及下调TNF-α和IL-6含量,同时降低脑血流速度,缓解脑血管痉挛,起到改善患者脑功能以及预后的作用,是一种防治SAH 后CVS 的有效药物.

  • 吴小玲, 章志红, 平静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44-147.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2012年国内公开报道的137例喹诺酮类抗菌药所致过敏性休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休克患者中,年龄分布以21~50岁之间较多,占总数的62.8%.过敏性休克速发型(发生在30 min之内)的占66.4%,迟发型过敏性休克占33.6%.比较休克时几种意识状态、舒张压与恢复时间关系,发现本组休克患者恢复时间与意识状态无统计学意义,但与舒张压的高低有关.舒张压越低,恢复时间越长(R=-0.435,P=0.000).几组治疗药与休克恢复时间关系,用等级相关分析得出:R=0.441,P=0.000,表明恢复时间与使用药物种类呈正比,即联合用药越多,恢复时间越长."肾上腺素(adrenaline, AD)+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等四联"组与"AD + DXM"组比较,前者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后者(t=3.825,P=0.000).分析休克时舒张压高低与治疗药的关系,发现舒张压越低,使用"AD + DXM等四联"越多(R=-0.357,P=0.000).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致过敏性休克在国内已不再罕见,且迟发型比例较高,应警惕.休克一旦发生,应正确诊断和治疗.对于血压极低的过敏性休克患者,宜尽早使用AD + DXM等多药和积极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 朱磊, 黄萍, 李颖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47-15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2年数据库中筛选出519例严重ADR病例,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519例严重ADR病例中,40岁以上的中老年病人发生严重ADR的比例很高,占75.3%.引起严重ADR的药物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抗肿瘤药物153例(23.25%),抗生素118例(17.93%)和中药注射剂41例(6.23%).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是发生严重ADR的一个值得关注的危险因素.发生严重ADR的最常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占76.75%.严重ADR发生时间差异较大,最短的为用药当天,甚至用药后几分钟,最长的993天.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系统均有累及,累及系统-器官以全身性损害比例最高,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部分病例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严重ADR的认识,一旦发生ADR应积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进展为严重ADR,同时要加强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杨旭, 刘静, 苏畅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52-155.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多巴胺以及美托洛尔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心肌酶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共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观察2组患儿的疗效、临床症状以及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80.77%(P<0.05);2组患儿治疗后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心率,呼吸显著减慢(P均<0.05),血氧饱和度显著升高(P<0.05);2组患儿治疗后LDH、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LDH、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心肌损伤,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中进行推广运用.

  • 药学实践
  • 张燕荣, 甄健存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56-160.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资源如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来确定处方干预监测重点,以避免一些严重ADR的重复发生.方法:对2001—2013年间的5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所涉及的药品、发布频度、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引发原因等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以确定在处方干预中重点监测项目及采取避免一些严重ADR发生的措施.结果:2001—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58期,涉及药品115种,其中化学药97种,占84.35%,涉及15个类别药品.中成药18种,占15.65%.在通报的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所占比例最大,为30.93%.被通报药品中化学药和中成药的注射剂和口服制剂引发的ADR大致相当.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受损或过敏、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及肾功能受损、肝功能异常或损害等最多.引发ADR除药品原因、患者个体差异外,还与临床不合理用药如超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规范、禁忌证用药、药物配伍、儿童用药不规范问题等有密切关系.结论:药品不良反应除药品本身性质引起和患者个体差异外,许多是由于临床不规范用药造成的,应予以重视,通过《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等官方信息资源可以确定处方干预监测重点,将可避免的ADR发生率降低到最低,在这一过程中药师将最大程度地发挥专业作用.

  • 李则宾, 张力, 班玉梅, 赵萌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61-16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探索药物入壶后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规范应用这一给药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紫外可见光光度仪连续监测龙胆紫饱和溶液入壶后输出液体的吸光度,将测得的吸光度转换成药物浓度,获得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分别设定输液速度为90,180,360,720 ml·h-1;输液器滴壶内液体量分别设定为2,3,4 ml;入壶溶液分别为1,2 ml.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液速度(x1)、滴壶内液体量(x2)、入壶药量(x3)对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y)均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个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7.283+0.003 x1-1.904 x2+8.820 x3(R2=0.947,F=547.080),三者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入壶药量、壶内液量、输液速度.入壶药量越大,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越高,壶内液量越多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越低,输液速度越快输出液药物浓度峰值越高.结论:入壶给药时输出液药物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与静脉注射药物浓度变化规律不同,一些药物不能采用入壶方式代替静脉注射.

  • 蒙光义, 罗雪兰, 王冬晓, 庞家莲, 彭评志, 莫金权, 严浩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64-168.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分析和评价外科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促进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每月出院的外科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240例,回顾性分析和评价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用药情况及合理性,并对比分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用药组)和未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组(未用药组)相关费用的差异.结果:240例外科Ⅱ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189例,预防使用率为78.75%;不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共64例,占用药组的33.86%.用药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检查费、手术治疗费、西药总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大于未用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组主要选用抗菌药物种类分别为头孢菌素类(75.83%)、头霉素类(11.37%),和硝基咪唑类(9.48%)等.不合理用药类型主要表现分别为预防用药疗程过长(93.75%)、选药品种不当(46.88%)、术前给药时机不适宜(31.25%)、无指征联合用药(25.00%)和给药用量偏大(21.88%)等.结论:医院Ⅱ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严重不合理用药和过度用药等突出问题,总体用药合理性和规范性不足,医院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和执行,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和经济负担.

  • 邓树荣, 金伟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69-171.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研究两种脂肪乳注射液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对比影响.方法:按照相同的配制方法,将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6~24)(力能)和脂肪乳注射液(C14~24)(英脱利匹特)分别配制成新生儿肠外营养液,4 ℃下存放,在25 ℃下分别于第1,2,4,8 d观察其外观变化、测定pH和不溶性微粒数,用激光纳米粒度仪检测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结果:两种脂肪乳在营养液中比较,两者的外观和pH均无明显差别,加入英脱利匹特的营养液的不溶性微粒数较多,乳粒粒径较大和粒度分布较差,但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力能和英脱利匹特在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中的稳定性差别不大,加入力能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较好.

  • 车斌, 向妞, 沈惠敏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72-17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为提高皮肤科门诊合理用药的水平,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门诊处方中有关痤疮药物治疗的适宜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门诊近2年来的处方,对其中临床诊断为痤疮的处方共计192份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皮肤科门诊近两年就诊的痤疮患者占到皮肤病患者的8%,其中以中、重度患者较多,痤疮药物治疗不适宜处方比例为8.85%,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结论:开展对专病门诊用药适宜性的点评,是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的延伸,也是将该病种治疗尽快纳入临床治疗路径的必要过程.根据痤疮药物分级治疗的原则,当前急需完善的是合理规范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性的发生.

  • 金奕, 程宗琦, 吴憩, 王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75-177.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明确在新医改背景下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职能和发展前景.方法:分析医疗机构制剂室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的角色定位及发展实践.结果:整合资源,建立高度信息化区域制剂中心.结论:医疗机构制剂的科学发展将成为新医改顺利实施的助力.

  • 综述
  • 王永辉, 奇锦峰, 张娜, 林梅, 孙晨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78-182.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药物研究领域对药物代谢酶的密切关注,它们对药物以及内源性化合物的代谢功能越来越被人们熟知.其中Ⅱ相代谢酶(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硫酸基转移酶或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负责催化药物或者Ⅰ相代谢产物与底物进行结合,使其易于从人体排泄从而降低毒性反应.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近年来硫酸基转移酶代谢相关的研究进展,期望增强人们对药物代谢过程的认识,对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 药物不良反应
  • 卢隽滢, 卢红艳, 王锁英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83-183.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李金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5, 35(2): 184-184. https://doi.org/10.13286/j.cnki.chinhosppharmacyj.2015.0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