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调查我国北方地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处方用药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国北方地区25家三级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门诊处方用药信息,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收集合格处方10 124张,涉及患者7 480人,平均年龄(50.00±7.36)岁,就诊于以妇产科为主的多个不同科室。绝经相关治疗药品按照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激素药、中成药、植物药;激素药中用药频次排序前5位的药品分别为替勃龙、黄体酮(口服)、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戊酸雌二醇/雌二醇环丙孕酮,均为口服制剂;然而这些药品在单次剂量和每日用法上均存在不同程度超出推荐范围的现象。结论: 目前国内绝经相关药物治疗日趋与世界接轨,激素补充治疗有待继续推广并加强规范化管理。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改善脓毒症大鼠心肌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2途径。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CLP),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Tan IIA组和Celecoxib组,后两组于CLP后给予丹参酮IIA(Tan IIA)腹腔注射处理,Celecoxib组同时选用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2的特异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灌胃处理,分析治疗12 h后的心肌细胞的炎性氧化因子(TNF-α、IL -1β、MDA、SOD)含量、凋亡情况、心肌促凋亡基因(Bax、Fas、 P53和Caspase-3)和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情况以及左心室心肌COX-2的mRNA、蛋白表达和活性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升高(P<0.05);COX-2的蛋白、mRNA表达水平增加、活性增强;Bax、fas、 P53及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5),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给予丹参酮ⅡA处理的脓毒症大鼠,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丹参酮ⅡA处理的同时给予赛来昔布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与仅用丹参酮ⅡA处理后相似(P>0.05)。结论: 丹参酮IIA对脓毒症大鼠心肌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花生四烯酸环氧化酶(COX-2)途径实现。
目的: 研究制首乌含药血清对L02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建立大鼠肾阴虚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制首乌低、中、高剂量组(10.8,21.6,43.2 g·kg-1)。连续给药7 d后处死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分别采用MTT法测定L02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及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结构。结果: 15%的肾阴虚高剂量组含药血清作用48 h后对L02肝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为16.83%(P<0.05)。肾阴虚中、高剂量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分别为19.6%(P<0.05)和27.8%(P<0.01)。结论: 制首乌对证治疗肾阴虚证侯,当给药剂量超过21.6 g·kg-1时,对肝细胞的毒性明显增强。
目的: 探讨姜黄素衍生物C15对人白血病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OR)的逆转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P-糖蛋白(P-gp)外排泵功能和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P-gp-GloTM Assay System试剂盒检测P-gp ATP水解酶(ATPase)活性。结果: C15对K562/A02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大于50 μmol·L-1。对K562/A02细胞无明显细胞毒的浓度为2.5,5.0,10.0 μmol·L-1的C15逆转对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ADR)耐药的倍数分别为2.60,5.39,11.39,对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耐药的倍数分别为4.50,18.07,124.35,但是对非P-gp底物的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 CIS)和敏感细胞K562基本无逆转效果。2.5,5.0,10.0 μmol·L-1 C15可以增加耐药细胞K562/A02胞内罗丹明123(Rh-123)的蓄积量分别为1.93,2.30,2.47倍。C15增加阿霉素(adriamycin, ADR)在K562/A02细胞中的蓄积水平,降低P-gp介导的Rh-123外排速率。2.5,10.0 μmol·L-1 C15与300 nmol·L-1VCR联合作用后,可使K562/A02细胞的G2/M期比例从9.36%增加到67.57%和69.38%。C15对P-gp蛋白和ATPase的活性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C15可能是P-gp的非衣物型抑制剂,且具有逆转K562/A02细胞MDR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细胞P-gp的外排泵功能有关。
目的: 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超滤法测定包封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粒子形态进行观察,并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结果: 经处方优化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24.2±0.371) nm,Zeta电位为(-22.3±0.315) mV,粒子形态均匀,无粘连,平均包封率为(89.3±1.209)%。结论: 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工艺简便可行,包封率较高且纳米粒质量优良。
目的: 优化染料木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 用溶液搅拌法制备染料木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最佳工艺条件。运用相溶解度法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磺丁基醚-β-环糊精对染料木素的增溶作用。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验证。结果: 染料木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料木素与磺丁基醚-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5 h。结论: 成功制备染料木素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显著提高了染料木素的溶解度。
目的: 本文基于肝细胞膜转运体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 2, Mrp2)和Na+-牛磺酸钠共转运体(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Ntcp),初步探究甘草酸单铵(monoammonium glycyrrhizinate,MAG)对利福平(rifampicin,RIF)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灌胃等容量的生理盐水;RIF肝损伤组(RIF组):灌胃RIF 60 mg·kg-1·d-1;MAG治疗组(MAG+RIF组):灌胃MAG 45 mg·kg-1·d-1 3 h后灌胃RIF 60 mg·kg-1·d-1。给药第7,14,21天时,各组分别随机取5只大鼠分离血清测定生化指标;取肝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肝组织学活动指数(HAI)评分;采用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Mrp2和Ntcp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RIF组给药7,14,21 d时,其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呈明显上升趋势,肝脏病理学HAI分值显著增加(P<0.01);MAG+RIF组血清生化指标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与RIF组相比其H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给药7,14,21 d时,RIF组较对照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MAG+RIF组Mrp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RIF组(P<0.05)。给药期间,各组Ntcp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利福平肝损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Mrp2有关,MAG可保护利福平诱导的肝损伤,且其保肝作用可能与其下调Mrp2有关。
目的: 建立癫痫患者血浆中丙戊酸钠(VPA)代谢产物2-丙基-2-戊烯酸(2-ene-VPA)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 血浆用乙酸乙酯提取,以2,4'-二溴苯乙酮作为内标,氮气挥干样品,色谱柱:ZORBAX SB-C18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17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5℃;进样温度:20℃。结果: 内标2,4'-二溴苯乙酮和2-ene-VPA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1.2 min和5.1 min,2-ene-VPA的血浆浓度在0.5~16.0 μg·ml-1范围内,2-ene-VPA与内标2,4'-二溴苯乙酮的峰面积比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6.85±0.33)%,日内RSD<5%,日间RSD<5%。结论: 本法经济、快速、简便,适用于临床上2-ene-VPA的测定及研究。
目的: 探讨白及多糖(BSPS)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水飞蓟素组)、BSPS低、中、高剂量组。用50%酒精灌胃,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肝组织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BSPS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ALT和TG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BSPS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SOD含量明显增高(P<0.01,P<0.05),BSPS高剂量组肝组织中GSH含量明显增高(P<0.01)。小鼠肝组织形态学研究结果显示,BSPS不同剂量组对酒精性肝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高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 BSPS通过减轻肝脏氧化损伤以及脂质沉积来改善酒精对肝脏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呈现一定剂量依赖性。
目的: 考察盐酸齐拉西酮固体分散体胶囊在比格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评价其生物等效性及吸收是否受食物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盐酸齐拉西酮在比格犬血浆样品的RP-HPLC测定方法,以市售盐酸齐拉西酮胶囊(Zeldox)为参比制剂,对市售胶囊和自研胶囊进行空腹和饱腹下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 建立了盐酸齐拉西酮比格犬血样测定方法,该方法处理简单,快速,准确。市售Zeldox胶囊和自研胶囊在饱腹Cmax为(243±82)和(124±62) ng·L-1, 空腹下为(255±74)和(261±64) ng·L-1,AUC (0-24)分别为(3 798±374), (2 004±254), (3 943±336)和(3 912±331) ng·L-1·h。结论: 自研盐酸齐拉西酮固体分散体胶囊空腹和饱腹下吸收均良好,吸收不受食物影响。经生物等效性评价分析可知,自研盐酸齐拉西酮固体分散体胶囊空腹和饱腹下与市售胶囊饱腹下等效。
目的: 建立黄芩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商品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全面评价黄芩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Aglient TC-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采用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的建立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9个共有峰,建立了对照指纹图谱,10批药材与共有模式之间相似性良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在所建立的分析条件下,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均达到了基线分离,且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3种成分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4%,99.71%和99.83%。结论: 本法灵敏、准确、简便,可用于黄芩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
目的: 运用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对姜黄丸水分进行快速测定。方法: 采集不同批次姜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结合OPUS软件进行预处理,在7 552.3~6 707.5 cm-1,6 699.8~5 538.8 cm-1,5 515.7~4 204.3 cm-1谱段内,选择8个主成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姜黄丸水分近红外定量模型。结果: 所建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8 6,交互验证均方根偏差(RMSECV)为0.233,仪器精密度及样品重复性良好,所建模型可以准确测出姜黄丸水分含量。结论: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简便的特点,可以用于大批量姜黄丸水分含量的快速在线检测。
目的: 优选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方法: 单因素试验考察填充剂、崩解剂的选择;比较崩解时间;根据分散片的要求,以10 min的累积溶出度和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优选制备工艺并对处方与工艺进行重复性考察。结果: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最佳处方组成: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 50%,MCC 22.5%,乳糖10.5%,PVPP 10%,L-HPC 5%。结论: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处方设计简单合理,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大剂量使用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情况以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51例老年感染患者给予万古霉素1 g静滴q12h,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以及治疗前后相关肾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采用万古霉素1 g静脉滴注q12h的给药剂量,56.9%老年患者血药谷浓度超过20 mg·L-1,并且治疗前后血肌酐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无论患者肾功能是否正常,给予万古霉素1 g 12h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有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老年患者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时,经验性给予1 g q12h的剂量,初步观察到血药谷浓度很可能会超过参考范围,并会引起肾功能的损害,但本研究样本量小,仍需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论证。
目的: 分析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ADR/ADE)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取重庆市2008.1.1-2014.5.31期间以怀疑药品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共922例,其中女性人数是男性人数的2倍多,20~60岁之间的患者占79.1%,其不良反应多发生在5~30 min内(50.9%),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昏迷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临床应加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促进合理使用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反应,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给患者带来的损失。
目的: 调查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普外科2011年7月-2014年8月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用药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频次、给药疗程、联合用药、更换药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判断是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结果: 73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共应用抗菌药物8类18种,用药选择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硝基咪唑类为主,单一用药433例次(占38.76%),二联用药684例次(占61.24%),以头孢菌素类和硝咪唑类联用为主,无三联用药;应用合理601例(占81.77%),应用基本合理32例(4.35%),应用不合理102例(占13.88%);术前均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该院急性阑尾炎手术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药物选择不当、无指征频繁换药、抗菌谱重叠、疗程较长等现象,因此加强急性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和干预,对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的: 了解某院抗真菌药物氟康唑(fluconazone)的使用情况,促进氟康唑的合理使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汇总2013年1月-2014年 6月使用该药的儿童住院患者,共计评价171例次。参考西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评分系统,建立评价依据进行点评。结果: 不合理使用情况频发,主要表现在无明确指征预防用药、用药频次不合理、相互作用、未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结论: 临床药师应加强此药用药点评与监护,寻求合适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
目的: 本文旨在对已建立的Markov模型进行解析,为中国胃癌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深入分析Markov模型建立的理由和方法。结果: 胃癌治疗后的自然转归符合Markov基本原理,可划分为三种互不相容的生存状态,合理假设可简化Markov模型,转移概率是Markov模型是否正确的关键。结论: 对中国胃癌患者两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可采用划分3种互不相容健康状态,使用TreeAge软件创建Markov模型,利用公开发表的大型Ⅲ期临床试验结果,结合WHO生命表数据确定转移概率,以此创建切实可行的Markov模型。
目的: 了解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为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用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 2013、2014年全年的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门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判断使用降糖药物的处方是否存在超说明书用药以及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计算超说明书用药发生率。结果: 817张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共475张,占总处方数的58.14%,主要是超年龄用药,占总处方数的53.98%,其次还存在用法用量和联合用药超说明书的问题。口服降糖药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较为突出,发生率为62.30%。结论: 降糖药在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为超年龄使用,尤其是口服降糖药。儿童及青少年用药的特殊性是造成超说明书用药的重要原因。临床应用应该以药物说明书为基础,尽可能规范超说明书用药行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有效管理静脉输液滴速,以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与质量。方法: 在JCI理念的指导下,从系统上、流程上进行改进。结果: 依托升级后的HIS系统及药品输液滴速字典库,在医师、药师、护理三方共同参与下,实现对静脉输液的管理。结论: 真正实现静脉输液的有效管理。
目的: 探讨运用法约尔跳板原则对提高临床科室急救药品安全管理的作用。方法: 运用法约尔跳板原则实施有效沟通,建立住院药房急救药箱管理系统,创新和改进急救药品管理模式。结果: 采用急救药箱集中管理前后,急救药品管理质量和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法约尔跳板原则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有效沟通的途径,实现了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思路,使药品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使患者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证。
目的: 介绍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对临床安全使用细胞毒性药物的作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及药品说明书,同时结合医院PIVAs的实际情况,对在细胞毒性药物的质量稳定性、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结果: PIVAs的建立,对细胞毒性药物合理、安全使用具有显著性优势,同时促进了医院药学的发展。结论: PIVAs的建立为医院药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加强医生、药师、护士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值得推广。
目的: 综述镁类矿物药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镁类矿物药临床应用的完善和治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镁类矿物药临床应用近30年的文献,同时对部分镁类矿物药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性、相似性进行了探讨和分析。结果: 镁类矿物药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系统、中枢系统精神性疾病以及外科疮疡、皮肤病、心脑血管等疾病。结论: 镁类矿物药具有确切而广泛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