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妊娠期妇女服用中药比例高、品种多,但安全风险尚未明晰,合理用药存在疏漏,理应通过医疗机构的处方点评工作加强药物遴选,保证用药安全。本文围绕这一重要问题,首先汇总了有关妊娠期使用中药的主流认识:一方面,古今文献记载了大量妊娠禁忌药,且多组证据指向了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危险性和未知风险;另一方面,"有故无殒"理论鼓励着临床实践创新,而药食两用药材也佐证了部分中药的安全性。然后,对其中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用药人群差异化、用法用量规范化等矛盾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临床工作实际,从基础、技术、关键、未来4个方面,通过构建中药安全性分级体系、实施"辨证辨量辨毒"的全覆盖点评、重视事前审核和用药教育、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中成药处方点评提供支持。
目的:探讨姜黄素衍生物64PH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MTT法检测64PH对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及人HepG2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H22观察64PH的体内抑瘤活性,HE染色观察肿瘤血管新生。结果:64PH对B16 的IC50分别为10.30 μg·ml-1(24 h),3.12 μg·ml-1(48 h), 2.67 μg·ml-1(72 h),对HepG2的IC50分别为5.60 μg·ml-1(24 h),7.60 μg·ml-1(48 h),5.92 μg·ml-1(72 h);低剂量(100 mg·kg-1)、高剂量(300 mg·kg-1)64PH对小鼠H22的抑瘤率分别为26.1%,33.0%,且可明显抑制小鼠H22肿瘤的血管生成。结论:64PH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目的:观察丹七散提取物(DQSE)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诱导损伤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RGCL)细胞抗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MDA组、DQSE(3.9,7.8,15.6 g·kg-1)组和阳性对照组(MK801,NMDA抑制剂)。给药7 d后,对照组大鼠玻璃体注射生理盐水,其余组玻璃体注射NMDA制备视网膜损伤模型。给药14 d后,TUNEL法观察RGCL凋亡;免疫组织染色法检测视网膜casepase-3表达分布;Western-blotting法测定视网膜Cleaved casepase-3,-8和-9表达水平。结果:中、高剂量DQSE能显著减少大鼠RGCL的TUNEL阳性表达率(P<0.01,P<0.001)和casepase-3阳性表达率(P<0.01,P<0.001)。DQSE(3.9,7.8,15.6 g·kg-1)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视网膜Cleaved casepase-3,-8,和-9表达水平。结论:DQSE通过下调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其上游的Cleaved caspase-8、-9蛋白表达水平产生抗凋亡作用,进而减少RGCL细胞丢失,实现视网膜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参数,评价其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4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单剂量和多剂量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受试与参比制剂,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血浆中双氯芬酸的血药浓度。结果:单剂量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分别为(708.9±306.8)、(704.7±383.3) ng·ml-1,t1/2分别为 (5.86±1.81),(6.20±1.73)h,tmax分别为(1.81±1.58),(1.81±1.58) h,AUC0-24分别为(2 500.0±577.3),(2 355.4±607.4) ng·h·ml-1;多剂量口服受试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ssmax分别为 (594.4±228.4),(622.9±326.7) ng·ml-1,Cssmin分别为(30.1±14.9),(35.7±19.4) ng·ml-1,Cav分别为 (96.3±18.2),(92.8±19.9) ng·ml-1,t1/2分别为(6.32±1.40),(6.62±1.50) h,tmax分别为(1.67±1.24),(1.66±1.54)h,AUCss分别为(2 310.3±436.3)、(2 227.5±476.4) ng·h·ml-1,DF值分别为(623.7±325.4)%、(666.2±377.0)%。受试对参比制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为(108.4±21.3)%和(105.2±15.1)%。结论: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双氯芬酸钠浓度快速、灵敏、专属性高,受试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炮制方法制备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藤茶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微波炮制、传统炒制、水煮法对采自3个不同产地的新鲜藤茶进行加工炮制处理,制得藤茶不同炮制品;用自然晾干法处理得藤茶生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藤茶炮制品和藤茶生品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藤茶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微波炮制法所制备的藤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传统炒制法含量与其相近;其次为水煮法;藤茶生品中双氢杨梅素的含量最低。结论:炮制可提高藤茶叶中双氢杨梅素含量,且以微波法炮制为佳。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尿酸酶(uricase, UA)复合纳米脂质体(catalase and uricase nanoliposome, CULP)中过氧化氢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学。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了CULP,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平均粒径。测定CULP及CA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大鼠静脉注射过氧化氢建立高过氧化氢大鼠模型,建模后分别静脉注射CULP和CA,测定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中过氧化氢的浓度。结果:CULP的平均粒径为1 000 nm。CULP和CA最适温度均为40℃,最适pH值分别为为8.0和7.0。在同一温度和pH条件下,CULP中CA的活性高于游离CA;且CULP在大鼠体内降低过氧化氢浓度的能力高于游离CA。结论:CULP在大鼠体内降低过氧化氢水平的能力优于游离CA,为过氧化氢酶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分别测定6种葫芦科植物药材中总葫芦素、葫芦素B、葫芦素E的含量,比较不同药材中葫芦素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建立UV-Vis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葫芦素含量,显色剂:5%香草醛-冰醋酸-浓硫酸溶液,检测波长:543 nm。采用HPLC同时测定葫芦素B、葫芦素E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1%冰醋酸水溶液(49:5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总葫芦素含量以木鳖子、栝楼最高,南瓜蒂最低;葫芦素B含量以甜瓜蒂最高,雪胆、栝楼、南瓜蒂均较低;葫芦素E含量以栝楼、甜瓜蒂最高,雪胆、南瓜蒂较低。结论:所建立UV-Vis分光光度法测定总葫芦素含量,简便、可靠、准确、重复性好。不同药材中葫芦素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葫芦科植物药材质量评价、新药组方药材选择、中药药效机理研究的基本依据。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estrol)诱导KRAS驱动的结肠癌SW620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结果: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雷公藤红素下调SW620胞内的p-Akt、NF-κB、Survivin表达,激活caspase-7、caspase-3 和PARP;雷公藤红素增加SW620细胞内的ROS、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和诱导凋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上述作用。结论:通过诱导细胞内ROS的累积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触发细胞发生凋亡是雷公藤红素诱导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目的:研制雌二醇阴道用生物黏附性温敏型凝胶(E2-VTISG),并进行热力学和流变学考察。方法:采用冷法工艺制备E2-VTISG。采用倒试管法测定胶凝温度(Tgel),以Tgel为考察指标,泊洛沙姆P407,泊洛沙姆P188为主要影响因素,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筛选。采用黏度计测定表观粘度,采用动态流变学实验测定温敏凝胶在相变过程中的流变参数。结果:雌二醇阴道用生物黏附性温敏型凝胶的最优处方的基质配比为P407:P188:甘油:PCP:尼泊金乙酯=18:2.96:5:0.2:0.2,实测胶凝温度为33.4℃。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筛选E2-VTISG处方预测性良好,流变学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雌二醇温敏凝胶符合阴道局部用药要求。
目的:建立一个准确、简单、快速的分析人血浆中游离氨茶碱浓度的方法,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0.5 ml血浆样品经过中空纤维离心超滤(HFCF-UF)处理,以甲醇-10 mmol·L-1乙酸铵缓冲溶液(15/85, V/V)为流动相,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分离,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5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血浆中游离氨茶碱浓度在0.25~25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0.1 μg·ml-1,日内、日间RSD分别小于1.1%和1.3%。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特别适合基层开展临床游离药物浓度的监测。该方法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游离氨茶碱浓度的监测,为临床游离氨茶碱治疗药物监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分析平台和进一步阐述游离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或毒性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目的:探讨来那替尼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0,0.5,1和2 μmol·L-1四种浓度的来那替尼处理人乳腺癌细胞BT474,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来那替尼可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2 μmol·L-1来那替尼处理96 h后,其细胞存活率为31%;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来那替尼可将BT474细胞阻滞在G0/G1期,2 μmol·L-1来那替尼阻滞效果最为明显,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为76%;来那替尼也可促进细胞凋亡,2 μmol·L-1剂量时凋亡率为19.3%。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来那替尼可减弱细胞内AKT、mTOR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来那替尼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从中国医疗卫生角度出发,评价培美曲塞的成本效果。方法:根据晚期肺癌患者疾病发展的自然史建立Markov模型,将模型分为无进展(progressive free survival,PFS)状态、进展(progressive survival,PS)状态和死亡(dead)状态;用TreeAge Pro Suite 2009软件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ncremental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ICER),并对结果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培美曲塞+最佳支持治疗(best support care,BSC)与BSC相比,ICER为431 421.54元/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QALYs);一元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BSC成本在PFS状态和PS状态的成本比值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其次是PFS状态的效用值及培美曲塞的成本,其他参数对模型影响较小。概率敏感度分析显示,WTP(willingness to pay)阈值为89 976元(3-GDP)时,培美曲塞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仅为15.4%。结论:研究证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癌患者维持治疗+BSC与BSC比较不具有成本效果,敏感度分析证明模型基本稳定。
目的:调查国内外文献中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94年至2014年国内外医学文献中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病例报告,对患者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临床特点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9篇个案报道文献纳入统计,涉及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患者21例,其中男1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71±19.28)岁。其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期间,也可发生于停药后数周,发生时间为开始给药后(40.51±33.53) d,治愈时间平均为(6.12±5.8) d。死亡3例。结论: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并给予对症治疗可将不良反应引起的损害降至最低。
目的:分析华法林致腹膜后血肿的相关因素。方法:查阅国内外关于华法林致腹膜后血肿的个案报道,对其用法用量、合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出现血肿与华法林剂量关系不明确;与INR值相关,多数病例INR>3;多有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等合并用药史。结论:华法林导致腹膜后血肿相关因素复杂。在使用华法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INR,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调查辅助生殖技术(ART)患者的黄体支持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规范黄体支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广州某院生殖医学中心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黄体支持用药医嘱,比较超说明书用药组与说明书用药组患者的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与胎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共有2 039个周期符合纳入标准,医嘱9 213条。孕酮类、雌激素类、促性腺素类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分别为34.39%(2 820/8 200)、100% (577/577)、63.99%(279/436),总体发生率39.90%(3 676/9 213),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包括超适应证、超给药方式、超剂量、超用药频次和存在禁忌证。超说明书用药组与说明书用药组的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46.90% vs 38.00%,P<0.01),而两组的流产率、抱婴率、胎儿出生缺陷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该院ART患者的黄体支持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 需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的规范管理,保护患者用药有效安全的同时规避医师的职业风险。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吗啡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60例胃肠道肿瘤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地佐辛(D)组和吗啡(M)组。D组麻醉前肌注地佐辛1 mg·kg-1,M组麻醉前肌注吗啡1 mg·kg-1。分别在麻醉前、手术1 h、术毕、术后1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 CD4+、CD3+ CD8+)、活化T细胞(CD3+ HLA-DR+)和自然杀伤(NK)细胞(CD3-CD16+CD56+)数量的变化。术后随访观察、记录2组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手术1 h时点CD3+、CD3+ CD4+、CD3+ CD4+/CD3+ CD8+、CD3+ HLA-DR+、NK细胞数量较麻醉前相比明显下降,M组各细胞数量在此时点明显低于D组。术毕和术后1 h 2组各细胞数量有所回升,但M组明显低于D组和麻醉前水平。2组患者VS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D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M组低(P<0.05)。结论:地佐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T淋巴亚群和NK细胞抑制作用较吗啡小。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针与伊班磷酸钠针治疗骨肿瘤临床效果,为临床更好治疗骨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4年2月我院肿瘤科骨肿瘤患者88例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治疗药物为唑来磷酸针(天晴依泰),B组的治疗药物为伊班磷酸钠针(艾本),观察2组治疗后患者疼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费用以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79.55%,显著低于B组的90.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及患者表现肾毒性明显高于B组,χ2=8.6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费用比较可以看出,唑来磷酸针明显要比伊班磷酸钠针费用高,2组患者的治疗总费用相比,B组更具有经济价值,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生活质量(52.27%)较B组(63.64%),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药物治疗骨肿瘤能够很好的改善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伊班磷酸钠针治疗骨肿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骨痛症状,患者治疗费用低,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少,在临床治疗骨肿瘤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目的:建立骨髓生长因子药物利用评价标准(Drug Use Evaluation,DUE),并应用于分析骨髓生长因子临床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AGREEⅡ临床实践指南评估系统"筛选A级推荐的指南,根据A级推荐指南,构建骨髓生长因子DUE标准基本框架。结合新编药物学和药品说明书等,组织专家讨论并建立骨髓生长因子DUE标准。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300例骨髓生长因子使用情况。结果:建立的骨髓生长因子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用药适应证、用药方案、用药结果,血常规监测4个方面,应用结果显示某三甲医院使用骨髓生长因子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适应证、血常规监测、用药疗程、用法用量不合理。不合理率分别为20.67%,35.33%,28.33%,29.00%。结论:建立的骨髓生长因子DUE评价标准具有较好的应用性,实用性强,且易操作,可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的: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病患者血中氟康唑的浓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法,Zorbax Eclipse plus-C18柱(2.1 mm×100 mm,1.8 μm),保护柱Zorbax SB-C18柱(2.1 mm×5 mm,1.8 μm),以乙腈-水(24:76)为流动相,在210 nm 处测定其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0.1~20 μg·ml-1,样品提取回收率为80.95%(n=5),方法回收率为98.67%~106.37%,日内精密度RSD≤4.21%,日间RSD≤2.17%,且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可靠、简便、快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目的:优化鞣花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一步法,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作为载体材料制备鞣花酸微球,并以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筛选及正交设计优化出鞣花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工艺。用溶出仪在900 ml释放介质(pH 6.86)和120 r·min-1转速条件下测定释放度。结果:优化工艺为海藻酸钠与药物比为3:1,氯化钙质量分数为2%,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壳聚糖质量分数为0.1%,温度为60℃,pH为5,所得鞣花酸平均粒径为(980±100)μm,平均载药量为27.22%,平均包封率为97.73%,48 h释放度为74.22%。结论:本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鞣花酸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
目的:比较地黄中梓醇提取的不同方法,以优选出梓醇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含有地黄中梓醇含量测定方法。 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溶剂提取、加热回流提取地黄中梓醇,并用HPLC测定梓醇含量。结果:超声波法提取测得地黄中梓醇含量最高,梓醇在40~400 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7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4%。结论:超声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可用于地黄中梓醇含量测定。
预计到2020 年,慢性病将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我国慢病患者也逐年增加,慢病管理在中国刚刚起步。因此,通过介绍英格兰社区药师不同层次的药学服务,从而为我国药师如何开展慢病管理的工作提供借鉴与启示。
维生素D是一种"被遗忘的神经甾体",它不仅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而且在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报道,维生素D缺乏和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对维生素D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和其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s)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充血性心脏衰竭,糖尿病性肾病,心肌梗死后和慢性肾病蛋白尿。血管性水肿是ACEIs少见的不良反应,但严重性不容忽视。本文将针对ACEIs所致的血管性水肿发生率、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处理原则进行阐述。
患者,女,59岁,于2014年4月18日行肝右叶肿物不规则切除术,病理结果显示为中分化肝细胞癌;既往慢性乙型肝炎病史14年,服用阿德福韦酯3年,10 mg po qd至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