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国内外处方集新药的遴选过程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对所报道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能以及处方集新药的遴选过程和影响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处方集新药的遴选主要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组织进行,药师负责对申请新药进行评估并交由药事会讨论。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首要考虑因素,经济学因素和操作性方面的因素次之。结论:新药上会前的药品评估过程是药品遴选的关键环节,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影响药品能否过会的关键因素。
目的:观察山奈酚对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其对TLR4(Toll-like receptor4,TLR4)/NF-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将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山奈酚低、中、高剂量组(5,10,20 mg·kg-1)和尼莫地平组。线栓法制作大鼠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观察山奈酚对神经功能症状、脑梗死体积和HE染色后病理形态学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TLR4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 1-β(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症状和脑梗死体积明显,病理形态学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显示神经元损伤严重,TLR4,NF-κBp65, TNF-α和IL-1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尼莫地平组和山奈酚给药组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症状、脑梗死体积、病理形态学和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减少TLR4和NF-κBp65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1)。结论:山奈酚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LR4/NF-κB通路表达。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对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 VSMC) 和内皮细胞 (ndothelial cells, EC) 增殖的影响,以及对EGFR和Akt蛋白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VSMC及EC置于含0.01~10 μmol·L的吉非替尼的培养基中培养24~72 h,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检测EGFR及磷酸化EGFR(p-EGFR)、Akt及磷酸化Akt(p-Akt)蛋白水平。结果:MTT结果显示,吉非替尼抑制VSMC增殖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而吉非替尼对EC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紫杉醇;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SMC中EGFR(1.07±0.13)表达与EC(0.58±0.05)相比明显增多(P<0.01),而吉非替尼可明显抑制VSMC中EGFR及Akt蛋白的磷酸化。结论:类似紫于杉醇,吉非替尼可抑制VSMC增殖,而对EC的细胞毒性作用明显低于紫杉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EGFR及Akt蛋白磷酸化来实现的。
目的: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oninvasive delayed 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NDLIP)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皮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组、早期脑缺血预适应(early 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ECIP)组和NDLIP组,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施1 h缺血/24 h再灌注,ECIP组于缺血前左侧颈总动脉行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NDLIP组于缺血前3 d每天左后肢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分别在缺血前及再灌注24 h后测定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 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含量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PAI-1)的活力。结果:缺血前,与I/R组比较,ECIP组和NDLIP组血清NO浓度升高(P<0.05),ET-1/NO比值降低(P<0.05),再灌注后,与I/R组比较,ECIP组和NDLIP组梗死范围显著减小,血清ET-1降低(P<0.01),NO增加(P<0.01),ET-1/NO比值降低(P<0.05),t-PA活力升高(P<0.01),PAI-1活力降低(P<0.01)。结论:NDLIP可能是通过调整内皮细胞分泌收缩与舒张、促凝与抗凝物质的平衡,抵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保护程度与ECIP相当。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速的LC-MS/MS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的柔红霉素(DNR)和汉防己甲素(Tet)含量。方法:色谱柱使用的是BDS HYPERSIL-C8柱(2.1 mm×100 mm,3 μm);采用乙腈-5 mmoL·L-1醋酸铵(46:54 V/V)作为流动相, 其中含千分之四的甲酸;流速设为0.2 ml·min-1。采用醋酸乙酯对血浆样品进行液液萃取,选择阿霉素(DOX)为内标,进行HPLC-MS/MS分析,正离子扫描, MRM模式检测。DNR、Tet和IS的定量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528.4→321.3,m/z 623.1→381.8,m/z 544.4→397.6。结果:大鼠血浆中检测DNR及Tet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500 ng·ml-1,0.5~400 ng·ml-1,DNR与Tet高、中、低浓度提取回收率均>86%,日内精密度RSD<7.3%,日间精密度RSD<4.9%,准确度RE在-0.4%~4.5%范围内。结论:本方法可灵敏、快速地测定大鼠血浆中DNR及Tet 浓度。
目的: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且具有缓释作用的口服胰岛素制剂。方法:通过钙离子交联制备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纳米粒制备条件,以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并对胰岛素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考察。结果:优化工艺制备的纳米粒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256.1±11.2)nm,包封率为(45±0.41)%,载药量为(17.2±0.33)%,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71%。结论:口服载胰岛素羧甲基壳聚糖纳米粒具有降血糖作用和显著的缓释作用,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高。
目的:比较4个产地的当归颜色及5种有效成分含量,探讨颜色与其道地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当归中的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L、正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用劳尔比色卡对比当归的颜色,进行2个变量的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当归颜色与其品质相关;其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L和丁烯基苯酞与颜色值呈显著正相关,正丁基苯酞与颜色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甘肃和云南产地当归综合品质较优。
目的: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并探讨其在家兔眼房水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以泊洛沙姆为温敏材料,制备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分别于兔眼中滴入眼用凝胶50 μ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兔眼房水中的盐酸川芎嗪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利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原位凝胶在兔眼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呈线性二室模型动力学特征,其动力学方程为C=5.47×e-0.599t+4.98×e-0.173t-9.91×e-1.670t,tmax为1.4 h,Cmax为4.732 mg·L-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420 h,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1.157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006 h,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为31.984 mg·h·L-1。结论:此方法可用于测定房水中盐酸川芎嗪的浓度,为盐酸川芎嗪眼用温敏凝胶的药动学研究提供评价方法。
目的:制备离子型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类温敏纳米凝胶用于静电吸附载药。方法:分别采用乳液聚合(EP)、种子乳液聚合(SEP)和无皂乳液聚合(SFEP)法将NIPAM与丙烯酸(AA)或甲基丙烯酸β-硫酸乙基酯(SEMA)共聚制成纳米凝胶,通过TEM、PCS、电位滴定等方法表征各凝胶颗粒的形貌尺寸、温敏行为及单体含量。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考察纳米凝胶通过静电吸附载药的能力。结果:EP或SEP法制备的AA凝胶(PNA)单分散性和温敏性良好,单体能完全参与聚合,当温度从20 ℃升至45 ℃时,粒径约从100 nm降至50 nm。EP法制备的SEMA凝胶(PNS)单分散性较差,改用SFEP法能提高凝胶的单分散性,但是约40%单体没有参与共聚。PNS凝胶的温敏性仍得到保留,20~45 ℃下粒径约为200~140 nm。核-壳型纳米凝胶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最低,随着交联密度的增大,PNA纳米凝胶的载药量也相应提高。PNS纳米凝胶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4.6%和85.3%,载药能力最强,约为PNA纳米凝胶的2~3倍。PNS纳米凝胶负载的药物在纯水中24 h不释放,在生理盐水中约2 h释放完全。结论:PNS纳米凝胶粒径均一,具有温敏性,载药性能好,有望成为一个智能响应性纳米药物载体。
目的:探讨了银杏叶提取物对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的影响。方法:运用线栓法构建66只大鼠急性脑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2只,其中假手术组只分离血管不插线。治疗组大鼠给予尾静脉注射银杏叶提取物2.5 mg·kg-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均给予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PBS溶液。治疗72 h后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3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3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凋亡基因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染色法分析脑细胞凋亡指数。并分析10 d内3组大鼠的生存曲线。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Bcl-2 mRNA Bax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和Bax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而Bcl-2 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建模后,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指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加(P<0.05),治疗组大鼠治疗后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较模型组显著下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10 d内存活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大鼠凋亡基因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从而降低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对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Ca2+-ATPase及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白藜芦醇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结扎前15 min及再灌注前1 min经舌下静脉注射白藜芦醇10 mg·kg-1。提取心肌线粒体,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中SDH、Na+-K+-ATPase、Ca2+-ATPase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中游离钙、mPTP开放度及跨膜电位;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HSP70、Ca2+-ATPase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与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预适应组相比,线粒体中SDH、Na+-K+-ATPase、Ca2+-ATPase的活性明显提高(P<0.05或P<0.01);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P<0.05或P<0.01)、mPTP开放程度减小(P<0.01)、线粒体膜电位增高(P<0.01);Ca2+-ATPase、HSP70在 mRNA或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有所增加(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增加心肌组织中Ca2+-ATPase、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提高线粒体Ca2+-ATPase的活性,产生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线粒体的保护作用。
目的:了解蒙脱石散(思密达)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构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SD大鼠模型,将其分为单纯模型组、模型+思密达组、模型+硫糖铝组,以单纯模型组作为阴性对照组,以硫糖铝作为阳性对照组,所有组别大鼠均分别在造模后0,12,24,48,72 h随机立即处死3只,并在肉眼、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各组急性胃黏膜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监测各时间段各组胃内pH值了解其抗酸作用;监测胃内N-乙酰氨基己糖含量了解其对胃黏液层厚度的影响;监测胃黏膜血流(GMBF)、溃疡指数(UI)、胃黏膜厚度、表皮生长因子(EGF)、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1(PGE1)的表达水平了解其对胃黏膜的修复作用及机理研究。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思密达组急性胃黏膜病变在肉眼、光镜及电镜下均好转。(2)思密达组胃内pH值、胃黏液层厚度、GMBF、胃内N-乙酰氨基己糖含量、NO和PGE1的表达水平均在至少两个时间段里较阴性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思密达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思密达通过升高PGE1、EGF、NO的表达水平,增加GMBF及糖蛋白含量,从而达到抑酸及增加胃黏膜厚度,降低UI。
目的: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细菌脂多糖 (LPS) 所致原代神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乳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培养,利用LPS引起其炎症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β(IL-8)表达情况和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 检测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含量变化。结果:LPS激活神经胶质细胞后诱导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大幅上调TNF-α、IL-1β、IL-8炎性因子(P<0.05),iNOS蛋白质水平显著升高(P<0.05),不同浓度EGCG干预组均可明显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产生,一定程度上减轻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EGCG能减弱LPS引起的体外培养神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目的:建立交泰丸的HPLC指纹图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AQ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44:56)(每100 ml中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4 g,以磷酸调节pH值为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6 nm,柱温30 ℃,进样量5 μl。结果: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分析确定了12个共有峰, 10批交泰丸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为交泰丸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目的:研究三七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大鼠三七提取物10 d后再分别予口服、静注他莫昔芬,采用LC-MS/MS方法,测定他莫昔芬和4-羟基他莫昔芬在血浆和胆汁中的浓度,比较药动学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三七提取物未改变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血浆药动学参数,但能明显影响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口服吸收和胆汁排泄。结论:三七提取物对大鼠体内他莫昔芬及其代谢物的口服吸收和胆汁排泄存在影响,临床上二者合用时应注意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优选金牛咽炎胶囊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率、绿原酸转移率为综合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乙醇体积分数、加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8倍量,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目的:研究野菊花总黄酮口腔生物黏附双层片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Franz扩散法优选可阻止有效成分渗透的保护层;以黏附力和释放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生物黏附材料,以正交试验优选载药量、黏附材料的比例及填充剂用量。结果:该贴片的黏附层为卡波普934P和羟丙基纤维素1:2混合物,占75.8%,总黄酮20%,乳糖4%,微粉硅胶0.2%,以乙基纤维素作为黏附片的保护层。结论:该成型处方制成的野菊花生物黏附双层片具有较好的生物黏附性,背衬层可阻滞药物释放。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川续断中熊果酸、齐墩果酸、马钱苷和川续断皂苷Ⅵ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1)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2%醋酸铵水溶液(86:14);流速:0.9 ml·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10 nm。(2)测定马钱苷、川续断皂苷Ⅵ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0~8 min乙腈-水(15:85),8~10 min乙腈-水(25:75),10~28 min乙腈-水(30:70);流速:0.8 ml·min-1;柱温:25 ℃;分别在240 nm、210 nm的波长条件下检测马钱苷和川续断皂苷Ⅵ。结果:(1)熊果酸在5.20~52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4%,RSD为0.96%;齐墩果酸在5.64~56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1.66%。(2)马钱苷在6.04~604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 RSD为1.35%,川续断皂苷Ⅵ 6.28~628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回收率为97.7%,RSD为0.90%。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行,结果稳定可靠,可为川续断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总结和分析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所致肺损伤,初步探讨其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对某院血液科2007年7月-2013年7月使用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并发生肺损伤13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发病时间、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咳嗽;9例患者血气提示低氧血症,其中6例为I型呼吸衰竭;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网格状模糊影及小叶间隔增厚;所处化疗疗程主要分布在2~4疗程,症状出现距方案中利妥昔单抗输注时间主要在13~22 d;13例患者激素治疗均有效,治疗好转痊愈后大部分患者生活质量无影响。结论: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导致的肺损伤早期发现及早期激素治疗可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对其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的探寻仍需进一步累计病例。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可定)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某院内科就诊10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基础治疗及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即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改变: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彩色多普勒仪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斑块积分变化,肝脏超声影像下脂肪肝病变程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LT、AST、γ-GT、TG、TC、LDL-C、HDL-C、hs-CR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LT、AST、γ-GT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G、TC、HDL-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IMT及斑块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治疗后肝脏超声的改变:2组治疗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肝脏超声分度均有显著差异(Z1=-3.055,P=0.002;Z2=-2.753, P=0.006),而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87,P=0.16)。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 选择60名 65~80岁老年患者、ASA Ⅰ~Ⅲ级,体质量、身高均在正常范围。排除标准:无严重心肺疾患、无精神性疾病,男女不限,随机分为2组(n=30):P组为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清醒镇静试验组,C组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麻对照组。常规监护患者SpO2、ECG、Bp,并对患者的镇静效果进行评分。结果:共有60例患者完成了该临床观察。P组30例患者都能达到良好的镇静状态完成胃镜检查,并能够维持警觉/镇静(OAA/S)评分3分;相对C组,患者丙泊酚用量及离开医院时间,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P组对呼吸、循环抑制更为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催眠剂量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镜检查中安全有效。
目的:评价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8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和对照组(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各44例;观察1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 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FC-P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BMI较治疗前略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C-P及BMI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FPG、2hPG、 HbA1c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FC-P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P<0.05),BMI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且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安全性好。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标本中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以及2种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认识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某医院2009年至2013年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2种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结果:细菌耐药率与多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存在相关性。结论:所研究医院的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并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有一定关系。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严谨的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抗菌药物的用量,从而有效控制细菌耐药性的进展。
目的:考察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及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将营养液分别于4,20,40 ℃下放置,分别于0,12,24 h考察其外观变化、用苏丹红染料检测、测定其pH值、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并进行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于4,20 ℃下放置的营养液的外观、pH值、平均粒径和PDI值均变化不大,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质量要求,但40 ℃下放置的营养液的平均粒径和PDI值均变大。结论:4,20 ℃下放置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的稳定性较好。为保证营养液的质量,建议定期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一急性肾炎并肾功能不全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多形性红斑,临床药师在诊治过程中筛选出致敏药品—硝苯地平,使患儿获得较好的临床转归。通过临床药师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干预,体现药学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及价值,并促进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
长效微球注射剂因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改善患者的顺应性而成为当前药剂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通过参考专著及近年来微球注射剂的的相关文献,从微球注射剂的特点、材料、制备方法、应用以及技术局限性等方面阐述了微球注射剂作为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微球注射剂释药长效可控,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